1、专题08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四川巴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像补丁一样覆盖着大陆的土壤薄层控制着我们人类和大地上各种动物的生存。如我们所知,若没有土壤,陆地植物不能生长;而没有植物,动物就无法生活。生命创造了土壤,而异常丰富多彩的生命物质也生存于土壤之中;否则,土壤就会成为一种死亡和贫瘠的东西了。正是由于土壤中无数有机体的存在和活动,才使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土壤置身于无休止的循环之中,这使它总是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在所有这些变化中,活的有机体总是积极的参与者。土壤中最小的有机体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机体,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它们有着庞大的天文学
2、似的统计数字,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纵然这些细菌形体细微,但在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长得像长线似的放线菌其数目比细菌稍微少一些,然而因为它们形体较大,所以它们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的总重量仍和细菌差不多。被称之为藻类的微小绿色细胞体组成了土壤的极微小的植物生命。细菌、真菌和藻类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质。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氯这些化学元素很难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来进行循环运动。例如,若没有固氯细菌,虽然植物被含氮的空气“海洋”所包围,但它们仍将难以得到氮素。其他有机体产生了二氧化碳,并形
3、成碳酸而促进了岩石的分解。土壤中还有其他的微生物在促成着多种多样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使铁、镒和硫这样一些矿物质发生转移,并变成植物可吸收的状态。另外,以惊人数量存在的还有微小的螨类和被称为跃尾虫的没有翅膀的原始昆虫。尽管它们很小,却在除掉枯枝败叶和促使森林地面碎屑慢慢转化为土壤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小生物在完成它们任务中所具有的特征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例如,有几种螨类甚至能够在掉下的枞树针叶里开始其生活,隐蔽在那儿,并消化掉针叶的内部组织。当螨虫完成了它们的演化阶段后,针叶就只留下一个空外壳了。在对付大量的落叶植物的枯枝败叶方面真正的令人惊异的工作是属于土壤里和森林地面上
4、的一些小昆虫。它们浸软和消化了树叶,并促使分解的物质与表层土壤混合在一起。除过这一大群非常微小但却不停地艰苦劳动着的生物外,当然还有许多较大的生物。在土壤里所有大个的居住者中,可能再没有比蚯蚓更为重要的了。四分之三世纪以前,查理斯达尔文发表了题为蠕虫活动对作物肥土的形成以及蠕虫习性观察一书。在这本书里,达尔文使全世界第一次了解到蚯蚓作为一种地质营力在运输土壤方面的基本作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这样一幅图画:地表岩石正逐渐地被由蚯蚓从地下搬出的肥沃土壤所覆盖,在最良好的地区内每年被搬运的土壤量可达每英亩许多吨重。与此同时,含在叶子和草中的大量有机物质被拖入土穴,并和土壤相混合。达尔文的计算表明,蚯蚓的
5、苦役可以一寸一寸地加厚土壤层,并能在十年期间使原来的土层加厚一半。然而这并不是它们所做的一切。它们的洞穴使土壤充满空气,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并促进植物的根系发展。蚯蚓的存在增加了土壤细菌的消化作用,并减少了土壤的腐败。有机体通过蚯蚓的消化管道而被分解,土壤借助于其排泄物变得更加肥沃。(节选自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命创造了土壤,同时也依存于土壤。如果没有生命物质,土壤只不过是死亡和贫瘠的存在。B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形体大小不一样,数量也不一样,但它们的总重量却差不多。C如果没有固氮细菌,植物将无法得到氮素,这体现出固
6、氮细菌在循环运动中的重要作用。D螨虫虽然很小,但是对土壤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们能帮助除掉枯枝败叶,促进森林地面碎屑转化为土壤。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藻类使动植物腐烂还原出无机质,然后使矿物质发生转移以便植物吸收,这表明藻类只有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参与土壤的变化。B蚯蚓不停地搬运土壤,将叶子和草中的无机质拖入土穴,以使土壤变得松软肥沃,这说明土壤里的大个居住者中蚯蚓的劳动最艰苦。C“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一大群非常微小但却不停地艰苦劳动着的生物”,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D文章先总说土壤的重要性,再分说土壤的变化过程,最后总结较大生物对土壤
7、的作用,采用“总分总”结构,逻辑严密。3为说明土壤里“活的有机体”积极参与土壤的变化,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两种简要分析。【答案】1C2C3(1)分类别。作者将积极参与土壤变化的活的有机体分为细菌、真菌、藻类,螨类、跃尾虫等小的有机体和以蚯蚓为代表的较大生物来说明它们对土壤的作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打比方。“正是由于土壤中无数有机体的存在和活动,才使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将地表的植物比作绿色的外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有机体参与之后,茂密的植物对土壤的重要性。(3)列数字。“纵然这些细菌形体细微,但在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这些数
8、字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众多,对土壤的作用巨大。(4)引用(引资料)。文章引用达尔文的对蚯蚓的研究结果有力地说明了蚯蚓对土壤的重要性,增强了说服力。(5)作假设。“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氮这些化学元素无法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来进行循环运动。”作者使用假设的说明方法,让读者明白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生物会出现什么情况,以此说明这些微小生物的重要性,增强了说服力。(6)举例子,作者以一些螨虫在掉下的枞树针叶里的活动为例来说明小生物在完成它们的任务中所具有的特征是难以置信的,使意思更明确,更易于理解。【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无法得到氮素”错误,原文为“难
9、以得到氮素”,此处过于绝对。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材料内容的能力。A.“藻类只有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参与土壤的变化”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细菌、真菌和藻类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质。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氯这些化学元素很难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来进行循环运动”,没有藻类的还原反应,一些化学元素很难循环;但并不是说藻类只能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参与土壤变化。B.“土壤里的大个居住者中蚯蚓的劳动最艰苦”错误,原文说的是“在土壤里所有大个的居住者中,可能再没有比蚯蚓更为重要的了”,并没有说它最艰苦,而是最重要。D.“总分总”错误,应该是“总分”关系
10、。并且文章中心话题是有机体对土壤的重要性。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文章中“若没有土壤,陆地植物不能生长;而没有植物,动物就无法生活”“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氯这些化学元素很难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来进行循环运动”是作假设,说明它们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土壤中无数有机体的存在和活动,才使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长得像长线似的放线菌”形象生动。“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是列数字,显得准确客观。“例如,有几种螨类甚至能够在掉下的枞树针叶里开始其生活”是举例子,说明它们“在完成它们任务中所具
11、有的特征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查理斯达尔文发表了题为蠕虫活动对作物肥土的形成以及蠕虫习性观察一书。在这本书里”是引资料,通过资料说明了蚯蚓对土壤的重要性。第四段到最后一段是分类别,分别论述了“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被称之为藻类的微小绿色细胞体”“以惊人数量存在的还有微小的螨类和被称为跃尾虫的没有翅膀的原始昆虫”“还有许多较大的生物可能再没有比蚯蚓更为重要的了”,把参与土壤变化的活的有机体分为细菌、真菌、藻类,螨类、跃尾虫等小的有机体和以蚯蚓为代表的较大生物来说明它们对土壤的作用。(2022四川六市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1年7月17-21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
12、雨。极端降水强度高达201. 9毫米/小时,相当于150个西湖的水在1小时内倾倒在郑州境内,造成城市严重内涝,引发巨灾。就河南暴雨相关问题,本刊专程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崔晓鹏研究员。一般情况下,暴雨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这次河南的暴雨为什么下了这么久?崔晓鹏: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已经北抬至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附近。与此同时,河南的西侧还存在一个大陆高压。两个高压系统相对稳定地维持在河南省两侧,而此时河南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低涡(低压涡旋)系统控制中。海洋上,台风“烟花”和“查帕卡”逼近我国,为这次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是顺时针旋转,而其南侧
13、的台风环流则是逆时针旋转。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把海洋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当然,水汽在输送途中会有损失,但偏偏这次河南暴雨期间水汽输送路径途经的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所以大量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河南。河南的西北侧是太行山脉,西侧还有伏牛山等,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很明显,水汽在此堆积,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并向郑州附近移动,形成所谓的“列车效应”,也就是说,在相对持续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不断驶入郑州这个站台,造成了该区域的极端降水。那是不是暴雨持续的时间越长,危害性就越大?崔晓鹏:我们先来看看暴雨的定义是什么
14、。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定义,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定义为暴雨,超过100毫米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为特大暴雨。河南郑州这次极端降雨,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超过了200毫米。我们在讨论暴雨可能带来的危害时,除了关注整个过程的持续时间、降水总量,还要关注降雨过程是否平缓。如果每个小时的降水量都达到20毫米,一天算下来就要超过400毫米,属于特大暴雨了。但如果小时降水强度较弱,即使持续时间较长、降水总量大,危害性一般也不会太大。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针对降水极端性的相关研究。一些研究通过几十年的雨量监测发现,伴随全球变暖,日降水量有所增加,但如果从每小时降水量,或者每10分钟的降水量来看,增幅更为显
15、著。这说明降水过程变得更加集中,不仅在时间上更加集中,在地点上也更加集中,局地大暴雨、特大暴雨事件可能会在未来更加频繁地发生。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崔晓鹏:气象科研部门和相关高校要通过加强基础性的研究不断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水平和天气预报能力。气象业务部门通过紧密追踪最新研究成果并转化应用,第一时间发布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气象业务部门也会不断地及时订正预报和预警信息,这就需要其他部门、包括老百姓自己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对预警信息(尤其是高级别预警信息)一定要心存敬畏。有时候经验是通过历史教训得来的。比如在这次有关河南暴雨的新闻报道中,我了解到有一个人在隧道口附近逐一敲打车窗,让大
16、家尽快弃车逃生,最终救了很多人。这个人经历过北京“721”大暴雨,所以知道暴雨的恐怖之处。但防灾减灾不可能只依靠少数警醒的个体,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至关重要。气象业务部门只能发布各类预报和预警信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这可能就需要建立某种机制,强制要求在必要时必须停学、停工、停业和停运,全社会联动,强制执行各类措施和规定。此外,针对公众开展气象相关知识,尤其是防灾减灾知识的深度科普也是极其必要和 迫切的,对大自然,我们要永远心存敬畏。(摘编自科学世界总第357期,记者蔡璐)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7月下旬河南省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相对稳定
17、于河南省两侧,加上与逼近我国的台风相互配合,把水汽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B大量水汽在输送途中被河南西北侧及西侧山脉阻挡抬升,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持续进入郑州,造成该区域极端降雨。C郑州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接近24小时特大暴雨的降水量,降水过程在时间和地点上极其集中,产生的危害性很大。D气象科研部门要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但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崔晓鹏形象的讲解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对专业的知识。B崔晓鹏使用数据,向读者证明了
18、即使降水持续时间长、总量大也不一定带来极大危害,如果降雨过程平缓,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C作为没有气象专业背景知识的普通民众,最应该关注的是相关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暴雨预警级别越高,致灾可能性越大。D本文采用访谈形式进行科普教育,采访对象权威,所提问题聚焦,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便于读者准确快捷地了解相关知识。6学校要开展气象知识讲座,请你根据材料简要地介绍河南特大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并就学生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提出建议。【答案】4D5B6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汽供应,地形的抬升作用。建议: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对预警信息心存敬畏。积极学习相关气象知识,掌握一定的防灾减灾知识。
19、【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气象科研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有误,据原文“气象科研部门和相关高校要通过加强基础性的研究不断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水平和天气预报能力。气象业务部门通过紧密追踪最新研究成果并转化应用,第一时间发布预报和预警信息”可知“及时发布预瞥信息”是气象业务部门的职能,不是“气象科研部门”。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B.“使用数据,向读者证明”有误,文中使用的数据是为了解说暴雨的程度,无法证明“即使降水持续时间长、总量大也不一定带来极大危害,如果降雨过程平缓,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0、,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两问,第一问概括河南特大暴雨形成的条件,第二问要求对学生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提出建议。河南特大暴雨形成条件的信息源区在崔晓鹏回答记者第一个提问的两个段落。结合“海洋上,台风烟花和查帕卡逼近我国,为这次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河南的西北侧是太行山脉,西侧还有伏牛山等,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很明显,水汽在此堆积,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可知,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汽供应”与“地形的抬升作用”。第二问有一定的审题要求,不是就“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提出建议,而是“学生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提出建议,需要对“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
21、性天气”这一部分的材料信息进行筛选,不符合学生身份的建议不应进入答案。结合“这就需要其他部门、包括老百姓自己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对预警信息(尤其是高级别预警信息)一定要心存敬畏”可提出: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对预警信息心存敬畏。结合“此外,针对公众开展气象相关知识,尤其是防灾减灾知识的深度科普也是极其必要和 迫切的,对大自然,我们要永远心存敬畏”可提出:积极学习相关气象知识,掌握一定的防灾减灾知识。(2022云南昆明一中、宁夏银川一中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进化层面来说,语言能力是人类喉头在喉部降低的结果,这使我们的祖先能发出比其他所有灵长目动物更多的声音。我们为此付出的生
22、物学代价也很高,因为较高的喉头能使我们同时呼吸和吞咽。而喉头降低后,我们吃饭时便有窒息的风险。同时,连接喉头与舌根的舌骨也改变了位置,有助于发声。从化石记录来看,这发生在70万年前至60万年前,那时尼安德特人和我们的共同祖先或许都有一根“现代的”舌骨。我们特殊的呼吸控制能力似乎也起源于此时,这种能力在说话时至关重要。化石颅骨的模型表明,尼安德特人有相当于我们的布罗卡区的大脑构造。这个区域对于说话、理解语言,以及感知有意义的手势至关重要。事实上,手势可能是关键的一环:研究表明,黑猩猩在发声时会反复使用手语,这表示早期语言可能不是只有声音。然而,大脑不同部位执行的功能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即使其
23、他人拥有与我们相似的脑结构,也可能未将其用于语言。我们祖先留下的手工艺品是更好的证据。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10万年前至5万年前南非早期智人创造的手工艺品。例如,在布隆伯斯洞穴,人们把赭石块敲打成型,并在其表面小心刻画精巧的交叉影线图案。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同样位于南非的迪克鲁夫岩窟里的鸵鸟蛋壳。鸵鸟蛋壳上刻有复杂的几何图案,且在不同时间有所修改,表明意义发生过改变。然而还有更为古老的。一块来自印度尼西亚特里尼尔的贝壳上面有直立人刻出的锯齿状曲形纹理。这表明一些人类的共同祖先曾使用图形符号,所以可能也发明了语言这一事实得到了身体构造方面证据的支持。另一种符号证据来自个人饰品,它们通常会传达社会意义
24、比如个人身份或群体归属而这些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建立起来。例如,在珍珠最初得到使用的时期,雕刻也变得更为常见;以色列斯胡尔洞穴的珍珠可追溯到13.5万年前至10万年前,而摩洛哥的鸽子洞的珍珠可追溯到8万年前。在布隆伯斯洞穴,从地层中挖掘出来的成串的珠子也可追溯到约8万年前,许多珠子上有抛光部位,表明它们曾穿在一起,有可能是用作项链。上面的纹理还表明,珠子的排列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说明它们不仅有象征意义,而且其意义在不断发展,就像迪克鲁夫的蛋壳一样。综上所述,证据表明:在万年前智人已经形成了符号文化和语言,而尼安德特人也独立做到了这一点。然而,语言用于叙述及讲故事的证据出现时间较晚,约在4.5万
25、年前。例如,德国霍伦施泰因施塔德发现的著名狮人牙雕雕刻于约4万年前。它将狮子的头部与人的身体结合起来,既展现了艺术家想象力的飞跃,又是赋予其意义的一种叙述方式。稍晚于此的欧洲岩画艺术是旧石器时代叙事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法国拉斯科有一幅岩画,绘于约1.7万年前,描绘了一只受伤的野牛在顶一名男子,男子身子下有几根落下的标枪,旁边有一根线,上面站着一只鸟。人们对此场景有许多解释,但所有解释都认为,只有在叙述一个故事的情境下,男子、野牛及鸟同时出现才讲得通。所有这些例子都表明,充满意义与象征的口头传统,是旧石器时代生活的一部分,可能持续过成千上万年的时间。那是我们首次理解周围世界的尝试,采用的方法是赋
26、予其一种叙事形态。(摘编自大卫克里斯蒂安大历史,徐彬谭滢王小琛译)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语言的出现需要喉咙和大脑中几个关键结构的演化,其中包括舌骨。舌骨对于人类发出各种声音至关重要。B大脑不同部位执行的功能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尼安德特人即使拥有与人类相似的脑结构,也可能未用于语言。C南非早期智人创造的手工艺品鸵鸟蛋壳,刻有复杂的几何图案,这表明人类的祖先曾使用图形符号,可能发明了语言。D德国霍伦施泰因施塔德的著名狮人牙雕,既展现了艺术家想象力的飞跃,又是赋予其意义的一种叙述方式。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黑猩猩用声音呼唤,发声时
27、会反复用手语,但只有人类才能进行抽象的表达,因此只有人类才能真正了解世界。B为了说明人类为语言能力作出的牺牲,强调语言能力获得的不易,作者以呼吸和吃饭同时进行这一情形进行说明。C在布隆伯斯洞穴发掘出来的珍珠上有抛光的痕迹,作者由此推论出珠子可能用作项链,象征的意义在不断发展。D作者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科学严谨,客观准确,具有说服力。9人类语言的演变发展有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答案】7D8B9早期语言阶段:使用手势、简单发声;智人阶段:使用图形符号传达社会意义,形成了符号文化和语言,例如个人饰品珍珠;旧石器时代:以一种叙事的形态开始讲
28、故事,例如拉斯科的岩画。【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德国霍伦施泰因施塔德的著名狮人牙雕,既展现了又是”错,原文信息是“例如,德国霍伦施泰因施塔德发现的著名狮人牙雕雕刻于约4万年前。它将狮子的头部与人的身体结合起来,既展现了艺术家想象力的飞跃,又是赋予其意义的一种叙述方式”,可见著名狮人牙雕是德国霍伦施泰因施塔德发现的,但未必属于他;“牙雕展现了又是的一种叙述方式”张冠李戴,主体对象应该是“它将狮子的头部与人的身体结合起来”。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但只有人类才能进行抽象的表达,因此只有人类才能真正了解世界”错误,原文信息是“人们对此场景有许多解释,
29、但所有解释都认为,只有在叙述一个故事的情境下,男子、野牛及鸟同时出现才讲得通。所有这些例子都表明,充满意义与象征的口头传统,是旧石器时代生活的一部分,可能持续过成千上万年的时间。那是我们首次理解周围世界的尝试,采用的方法是赋予其一种叙事形态”,可见并未指出只属于人类,选项表述绝对。C“在布隆伯斯洞穴发掘出来的珍珠上有抛光的痕迹,作者由此推论出象征的意义在不断发展”错误。原文为“上面的纹理还表明它们不仅有象征意义,而且其意义在不断发展”,“象征的意义在不断发展”这一推论应该是根据上面的纹理得出的。D“作者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述错误,文章未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比如“
30、就像迪克鲁夫的蛋壳一样”虽然有“像”但属于举例子。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事实上,手势可能是关键的一环:研究表明,黑猩猩在发声时会反复使用手语,这表示早期语言可能不是只有声音”可知,人类语言的演变的早期语言阶段使用手势、简单发声:使用手势、简单发声。由“我们祖先留下的手工艺品是更好的证据例如,在布隆伯斯洞穴,人们把赭石块敲打成型,并在其表面小心刻画精巧的交叉影线图案”可知,人类语言的演变的智人阶段:使用图形符号传达社会意义,形成了符号文化和语言,例如个人饰品珍珠。由“稍晚于此的欧洲岩画艺术是旧石器时代叙事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法国拉斯科有一幅岩画”可知,
31、人类语言的演变的旧石器时代:以一种叙事的形态开始讲故事,例如拉斯科的岩画。(2022云南省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除了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性影响外,防晒霜以及其他护肤用品的化学成分,已经在海洋和淡水娱乐区被检测到,这些化学成分会在水生动物体内积累并降解成有毒物质。在多个海域进行的实验表明,即使是非常少量的防晒霜,也会在18到48小时内引发大量珊瑚黏液渗出,并使珊瑚在96小时内完全白化。说到珊瑚白化,就不得不提珊瑚的生存环境了。珊瑚的生存环境与珊瑚虫共生的各类海藻密切相关,这些共生藻类含有不同颜色的色素,使得珊瑚美丽多彩,而珊瑚白化正是这些共生藻类离开珊瑚所导致的结果。
32、我们平日所说的形似树枝的珊瑚,其实是由大量的珊瑚虫尸体和附着在上的活着的珊瑚虫,以及共生藻类共同组成的。所谓珊瑚虫的尸体,指的是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分泌的石灰石骨骼,形成珊瑚的外壳。而不同珊瑚虫个体之间通过连接物质结合在一起世代群居,当上一代珊瑚虫死亡后,新一代珊瑚虫会在它们的遗骸上继续繁衍生息。日积月累,一代代珊瑚虫延续生长,成为大海里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在这个过程中,为珊瑚虫提供能量的共生藻类发挥了重要作用。珊瑚虫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氮、磷等“废物”,而这些对珊瑚虫无用的“废物”却是共生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作为答谢,获得了珊瑚虫滋养的藻类,又反过来为珊瑚虫提供氧气以
33、及葡萄糖、甘油、氨基酸等易于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而这些共生藻类对海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当发生海水升温、海洋污染、生物种类变化等情况时,这些藻类就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产生对珊瑚虫有害的物质。因此,珊瑚与共生藻类就会彼此分离,珊瑚虫的能量来源也随即消失,出现了“断供”的情况,导致珊瑚虫无法生存直至死亡。没有了富含色素的藻类,珊瑚也就慢慢还原出石灰石原本的白色,即珊瑚白化。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行动起来,不仅在实验室里分析海洋环境及生物种群的各种数据,也身体力行去海里人工种植珊瑚。这项工作被称为“珊瑚礁的生态修复”,是从一个生态系统的理念出发的。种珊瑚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其后还会添入很多功能类的生物,帮助受损严
34、重的珊瑚岛礁区域更快更好地恢复生态环境,同时积累更多的一手科研数据,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大量丰富的研究资料。在完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一个石珊瑚群落的恢复周期大概是1015年,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而当海洋中珊瑚礁的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荒漠化”的情况。保护珊瑚,只是为了重现海底美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珊瑚并不只是供人观赏的海底“花瓶”。在海底世界,珊瑚礁享有“海洋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的美誉,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虽不足0.25%,但养活着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种,为许多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场所。珊瑚一旦消亡,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
35、植物也会随之死亡,红色、棕色、绿色的藻类将取而代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恶化,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毁灭。珊瑚还具有保护海岸线不受风浪侵袭的作用。一个健康的珊瑚礁,可以吸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波浪,所以,保护珊瑚实际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摘编自赵峥你的防晒利器竟是“珊瑚杀手”?)相关链接:尽管关于防晒霜的科学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正在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禁止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晒霜。ICRI(国际珊瑚礁倡议)认为:既然我们已经知道防晒霜会对海洋产生副作用,我们最好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这种可能带来的伤害,如鼓励多生产天然成分的防晒霜,并给与政策支持等。(摘编自关于防晒霜和珊
36、瑚礁,你需要知道的9件事)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防晒霜以及其他护肤用品的化学成分,会在水生动物体内积累并降解成有毒物质,可使珊瑚在96小时内完全白化。B与珊瑚虫共生的各类海藻含有各种颜色的色素,它们通过珊瑚虫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为珊瑚虫提供各种营养物质。C保护珊瑚礁,不仅因为珊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因为珊瑚礁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功能。D为了保护珊瑚礁,一些旅游目的地已禁止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晒霜,并提出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防晒霜对珊瑚礁的伤害。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说明防晒霜对珊瑚礁的危害
37、作用,作者提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并详细地说明了珊瑚虫和共生海藻相互依存的关系。B本文语言通俗易懂,而“答谢”“断供”“一定程度”等词语的使用,又体现出科普类文章语言严谨规范的特征。C科学家们实施“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工程,就是去海里人工种植珊瑚,这样可以帮助受损严重的珊瑚礁区域恢复生态环境。D珊瑚生长环境恶化,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将被各种藻类取代,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整个生态系统因此毁灭。12从全文看,保护珊瑚礁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请结合文本概括原因。【答案】10D11A12珊瑚虫及其为它提供能量的共生藻类对海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对海水水质要求非常高;珊瑚礁成长非常缓慢,在完全自然生长
38、的状态下,一个石珊瑚群落的恢复周期大概是1015年;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着珊瑚虫的生长环境,如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防晒霜会伤害到珊瑚虫。【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一些旅游目的地提出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防晒霜对珊瑚礁的伤害”错误。“提出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防晒霜对珊瑚礁的伤害”的是ICRI组织。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B.“又体现出科普类文章语言严谨规范的特征”错误。“答谢”是拟人手法,“断供”是比喻手法,这样是体现出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C.“就是去海里人工种植珊瑚”错误。根据原文“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行动起来,不仅在实验室里分析海洋环
39、境及生物种群的各种数据,也身体力行去海里人工种植珊瑚”可知,选项以偏概全。D.“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将被各种藻类取代”错误。从原文“珊瑚一旦消亡,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也会随之死亡,红色、棕色、绿色的藻类将取而代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恶化,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毁灭”来看,取代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的是红色、棕色、绿色的藻类,而不是各种藻类。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而这些共生藻类对海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当发生海水升温、海洋污染、生物种类变化等情况时,这些藻类就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产生对珊瑚虫有害的物质”可概括出:珊瑚虫及其为它提供能量的共生藻类对海水环境变化十
40、分敏感,对海水水质要求非常高;由“在完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一个石珊瑚群落的恢复周期大概是1015年,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可概括出:珊瑚礁成长非常缓慢,在完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一个石珊瑚群落的恢复周期大概是1015年;由“尽管关于防晒霜的科学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正在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禁止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晒霜”可概括出: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着珊瑚虫的生长环境,如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防晒霜会伤害到珊瑚虫。(2022宁夏银川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能救命的“浅水效应”想象一下,你此刻正坐在冲浪板上观察海面,你真正需要做的,是探知波浪会在何时何地开始断裂。当波浪
41、接近岸边时,因为遇到了浅水而开始减速,但这也会提升它们的高度,这便是浅水效应。海水越浅,浪头越高,直到波浪的陡度达到不稳定的临界点。因为它实在是太陡了,你便可以借助冲浪板滑下来,就像顺着山坡向下滑雪一样。如果你想沿着波浪去冲浪,就需要波浪的一部分在其余部分之前先破碎。这就意味着,海床的轮廓要沿着海滩逐渐倾斜,因为波浪破碎的时间点取决于它行进途中的水深。你还需要了解潮汐,它会根据月亮以及太阳产生的引力,让海水的深度在同一天内发生变化。总而言之,要想抓住海浪,需要海上掀起一场风暴,形成足以穿越海洋的大浪。大浪在一天中最合适的时间抵达一片海床形状合适的海滩,与潮汐一致。即便你不是一名波浪“鉴赏家”,
42、了解浅水效应也是很有用的,它也许能救你的命。2004年12月26日的早晨,泰国普吉岛的观光客们在海滩上行走时,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海水迅速退去,露出了平时淹没在水中的岩石。孩子们看到这一切感到奇怪,他们的父母也是如此,而在此时,突然出现了一股巨浪,一股他们此前从未见过的海浪。不过,这一次他们开眼了。这也是由波浪形成的浅水效应,只不过这股波浪大得惊人。它是一场海啸。在这场海啸发生前的几个小时,位于印度洋中间的地壳发生破裂,引发了一场里氏9.0级的地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场大地震。据估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广岛原子弹的一万倍。然而,因为发生地离海岸很远,并没有造成明显的直接损失或人员伤亡。
43、但是地震不仅切断了地壳的板块构造,还使海床升高了好几米。于是,大约30立方千米的水被挤了出来。这水量大得惊人,相当于1000万个奥林匹克游泳池里的水。就像人在浴池中突然移动会造成水来回流动,地震也让巨量的水开始流动。波浪就是波浪,它们开始向四面八方运动,横穿海洋。当海啸发生时;如果你从飞机上向下看,也许不会感到过于担心。波浪在这么深的海水中扩散了如此远的距离之后,只有一个小“鼓包”可以被辨别出来。但是,你也许还是会对它们行进的速度感到警觉。由于这场地震强度大并在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巨大,这些波的传播速度与喷气式飞机差不多,达到了每小时480至1000公里。靠近安达曼海的海岸以及岸边的浅水时,波浪
44、的速度变慢,却变得更高了,离海岸越近,浅水效应就越强烈。因为海浪有数百米长,所以海滩上的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海水被吸出了海面。如果他们了解这种现象,那就还有大约1分钟的时间跑到更高的地方去。然而,悲催的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些还待在原处的人被第一股巨浪袭击,那可是抵达海岸时有10米高的巨浪。最终,这场海啸造成沿岸15个国家的227898人死亡。之所以海啸如此危险,不仅是因为它倾倒在海岸上的大量海水,还有水对它触碰到的一切事物所施加的作用力。它把小屋、树木和汽车撕得粉碎并将其摧毁,横冲直撞。它卷起油罐和房屋,将它们摔到桥梁和高压电塔上,这些建筑物倒塌后引发致命的火灾。被拖入海浪中的人们
45、,被这些快速流动的碎片裹挟、撞击、旋转或挤压。很多人因此失去意识,或是受伤,很难保持漂浮的状态。当第一股波浪(此时已经抵达内陆2千米的地方)被第二股靠岸的波浪拉回时,水流逆转,又将它们在行进途中捕获的人和碎片卷入了新一轮的袭击。不幸的是,那些在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还要面对灾后的诸多挑战,水污染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受海啸袭击的地区,淡水供应系统因下水道毁坏及海水侵入而产生毒性;受海浪袭击而死亡的数十万人必须尽快掩埋,以防疾病和害虫蔓延;由于海水长期侵入这一地区的耕地,庄稼也无法继续生长。(摘编自马克米奥多尼克迷人的液体,孙亚飞译)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波浪在遇到浅
46、水时速度会慢下来,因此会被其后涌来的海水推向高处,从而形成浪头,浪头的高度取决于海水的深浅。B2004年12月26日的早晨发生在泰国普吉岛的海啸其实是位于印度洋中间一场里氏9.0级的地震引起的。C大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会使得海水被升高的海床挤压开始流动,到达岸边的浅水时,有时会形成10米高的巨浪。D印度洋地震并未造成直接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但其引起的海啸却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不了解浅水效应。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人称“你”的使用,使得文章有一种作者与读者对话的效果,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B“据估计”“大约”“也许”“大部分”“
47、最严重”“之一”等限制性词语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语更准确严密、科学,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C为了帮助读者更形象地理解,作者使用了“就像顺着山坡向下滑雪一样”“就像人在浴池中突然移动会造成水来回流动”等比喻来进行说明。D文章首先从冲浪活动入笔,对其进行了说明,以此引出对“浅水效应”的解说;然后以印度洋海啸为例,说明了解浅水效应的意义。15如果要选择一处理想之地冲浪,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3D14C15影响冲浪的因素有海水深浅、海床的轮廓和潮汐等,海床的轮廓决定着波浪破碎的时间点,潮汐影响了海水深度的变化。【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这是因
48、为当时的人不了解浅水效应”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第五段“如果他们了解这种现象,那就还有大约1分钟的时间跑到更高的地方去”可知,这意味着,即便人们了解浅水效应,也只能有1分钟的逃跑时间,但并不一定能脱离危险;另外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来看,海啸引起的巨浪在行进途中使得数十万人丧命,这与这些人是否了解浅水效应也没有必然联系。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作者使用了就像顺着山坡向下滑雪一样就像人在浴池中突然移动会造成水来回流动等比喻”说法错误,这两处运用的是类比的手法。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依据原文第一段“当波浪接近岸边时,因
49、为遇到了浅水而开始减速,但这也会提升它们的高度,这便是浅水效应。海水越浅,浪头越高,直到波浪的陡度达到不稳定的临界点。因为它实在是太陡了,你便可以借助冲浪板滑下来”可知,海水深浅是影响冲浪的因素之一;(2)依据原文第二段“如果你想沿着波浪去冲浪,就需要波浪的一部分在其余部分之前先破碎。这就意味着,海床的轮廓要沿着海滩逐渐倾斜,因为波浪破碎的时间点取决于它行进途中的水深”可知,海床的轮廓决定着波浪破碎的时间点;(3)依据原文第二段“你还需要了解潮汐,它会根据月亮以及太阳产生的引力,化。总而言之,要想抓住海浪,需要海上掀起一场风暴,形成足以穿越海洋的大浪。大浪在一天中最合适的时间抵达一片海床形状合
50、适的海滩,与潮汐一致”可知,潮汐可以让海水的深度在同一天内发生变化,影响冲浪。(2022河南濮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五环旗下的马蹄声 赵致真马术是奥运会上唯一由人和动物共同参与的竞赛项目。当全世界的名马神驹荟萃一堂,五环旗下震响着清脆激越的马蹄声时,奥运会便因此平添了磅礴气势和“龙马精神”。那些垂直障碍、伸展障碍、水坑障碍、组合障碍挑战着人与马的技巧、力量和勇气;典雅而华贵的盛装舞步被誉为“马的芭蕾”,展示了人马之间的神悟默契和灵犀相通。人着盛装,马行舞步,观众常常瞪大眼睛也看不清骑手如何用细微隐秘的动作和马儿交流沟通,更不明白这种服从性、精确性与和谐性是怎样“调教”出来的。马
51、术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其实离不开马的生理基础。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马的惊人记忆力,“老马识途”自不必言,有报道说马能记住人拴它的动作并解开绳结。正是凭着“过目不忘”的良好天赋,马才能够牢记每个指令的准确含义。马十分善于学习和积累,因此一旦形成不良习性就需要及时用正确程序进行“覆盖”和“刷新”。马具有“可操纵性”的另一原因,在于它细腻灵敏的感觉,能够清晰分辨出主人动作的微妙差异。和那些“肉糙皮厚”、麻木迟钝的动物不同,马的身体各部位如同布满不同的“按钮”并很少“失灵”。“手和腿是方向盘,脚是油门,缰是刹车”,对于训练有素的良马,骑手的一整套“肢体语言”几乎是世界通用的。所以运动员能够很好地驾驭
52、训练有素的陌生马匹。此外,马能站着睡觉,以保持随时“撒腿就跑”的状态;马嗅觉特别敏锐,能远远闻到熟悉和陌生的气味;马的耳朵能感知人类听觉接受范围以外的声波,并且用“竖起”与“耷拉”表达愉悦和沮丧;马的巨大脾脏能在运动时释放足额的红血球,提高供氧能力;马的寿命约30岁,参加奥运会和世锦赛的马匹至少要年满7岁,而马的牙齿则和年龄对应,于是有了“马齿徒增”的成语。至于“马尾巴的功能”,则既可“护后”,又可在奔跑时起到“尾舵”的平衡作用。马的知识是一本大书,而深入了解“马情”应该是每个优秀骑师的基本功课。当然,历次奥运会上“人仰马翻”的事例也不胜枚举。其中一个总体性的根本原因在于,马的视力天然地限制了
53、它对栏杆与地面空间的准确判断。马的视力只有0.6左右,并且对颜色十分迟钝。马的视觉也能够在“单眼模式”和“双眼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但马的双眼能够重叠的视野仅有30%,难以准确辨析立体关系。此外,马的眼睛从“明处”突然转到“暗处”后因不能迅速调节瞳孔大小而惊恐不安。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便会懂得为什么“永远都不是马的错”了,而骑手敏锐的距离感、速度感和时间感能够通过准确指令弥补马的视力不足。英国利物浦安翠赛马场旁边的花丛中,长眠着一匹屡建奇勋的冠军马“红朗姆”。它从1973年到1977年,曾连续在全世界难度最大的英国国家大赛中夺得三次冠军和两次亚军。有记者在采访“红朗姆”的驯马师金基尔麦肯时问道,
54、听说“红朗姆”去世后您像失去妻子一样难过?这位70岁的老人含着热泪回答,英国有2500万妇女,而“红朗姆”却只有一个。此言虽然值得非议,但却道出了骑师对赛马刻骨铭心的感情。1979年英国国家大赛前,身患癌症的鲍勃钱皮恩和受伤后被“判了死刑”的赛马阿尔丹提尼“相濡以沫”,人马同心,终于赢得了1981年英国国家大赛的冠军。历史上留下了多少美丽、凄婉、悲壮的故事,记述了人和马的生死之交。作为最有灵性的动物,马可以在极限状态时仍然绝对忠于主人的命令,奋不顾身,死而后已。而好的骑手对马的感情也如同亲子、密友和恋人。英国安妮公主、西班牙皮拉公主、约旦哈亚公主等先后担任国际马术联合会的主席,伊丽莎白女王、查
55、尔斯王子、摩纳哥安德鲁王子和夏洛蒂公主等都是马术高手,而25岁的拉扎菲利普斯公主已经成为世界冠军。赛马运动至今仍在昭示着它的“宫廷起源”和“王室出身”,而诸多现任的西方政要显达都是马术的狂热者,则更彰显了赛马的“豪门气息”和“贵族色彩”。可以预言,100年后的人类社会仍将“马照跑”。但人和马的关系大约不会再像几千年来那样“当牛做马”,也不会完全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宠物而“天马行空”,马术终将进一步走向平民,才会有更多人倾听五环旗下的马蹄声。(选自十月,有删改)1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介绍马的生理特点时,既注重文章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又注重其趣味性和人文
56、性。B骑手和赛马之间的默契和沟通使马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和马的生理基础分不开。C文章第六段写到的关于冠军骑手和其冠军赛马之间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文章的人文性。D文章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和一些跟马有关的成语,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幽默含蓄。17马术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缘于马的哪些生理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18题目“五环旗下的马蹄声”是如何统摄全文的?请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6D17马的惊人记忆力;灵敏的嗅觉、听觉和感觉;能站着睡觉;脾脏释放大量的红血球能提高供氧能力;马尾在马奔跑时能起平衡作用。18奥运会上的马术运动项目是本文的主要描述对象;围绕这一运动项目,按照逻辑
57、顺序,描述了马术给奥运会带来的气势和精神,马的生理特征对马术的影响,马术奥运冠军和赛马之间灵犀相通的情感等内容;文章以马术终将平民化,会有更多的人倾听五环旗下的马蹄声的预言结尾,与文章标题和开头相照应,升华主题。【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含蓄”错,应该是“风趣或凝练”“表意直白”,如“可以预言,100年后的人类社会仍将马照跑。但人和马的关系大约不会再像几千年来那样当牛做马,也不会完全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宠物而天马行空,马术终将进一步走向平民,才会有更多人倾听五环旗下的马蹄声”,语言风趣幽默,直接表达作者认为马术终将平民化的看法。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
58、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根据“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马的惊人记忆力,“正是凭着过目不忘的良好天赋,马才能够牢记每个指令的准确含义”可知,马的惊人记忆力;根据“马具有可操纵性的另一原因,在于它细腻灵敏的感觉,能够清晰分辨出主人动作的微妙差异”“马嗅觉特别敏锐,能远远闻到熟悉和陌生的气味;马的耳朵能感知人类听觉接受范围以外的声波”可知,灵敏的嗅觉、听觉和感觉;根据“此外,马能站着睡觉,以保持随时撒腿就跑的状态”可知,能站着睡觉;根据“马的巨大脾脏能在运动时释放足额的红血球,提高供氧能力”可知,脾脏释放大量的红血球能提高供氧能力;根据“至于马尾巴的功能,则既可护后,又可在奔跑时起到尾舵的平衡作用”可知,马
59、尾在马奔跑时能起平衡作用。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五环旗下的马蹄声”这一标题中“五环旗”代指奥运会,“五环旗下的马蹄声”指奥运会上的马术运动项目,这是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对象,全文紧紧扣住这一运动项目展开描写。第一段,“当全世界的名马神驹荟萃一堂,五环旗下震响着清脆激越的马蹄声时,奥运会便因此平添了磅礴气势和龙马精神”,首先描述了马术给奥运会带来的气势和精神;第二至五段“马术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其实离不开马的生理基础。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马的惊人记忆力”“另一原因,在于它细腻灵敏的感觉”“此外”“人仰马翻的事例根本原因在于,马的视力天然地限制了它对栏杆与地面空间的准确判断”,指出马的生理特征对马术的影响;第六段写驯马师金基尔麦肯和冠军马“红朗姆”刻骨铭心的感情,“身患癌症的鲍勃钱皮恩和受伤后被判了死刑的赛马阿尔丹提尼相濡以沫”,讲述了两位马术奥运冠军和赛马之间灵犀相通的情感;第七段“人和马的关系大约不会再像几千年来那样当牛做马,也不会完全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宠物而天马行空,马术终将进一步走向平民,才会有更多人倾听五环旗下的马蹄声”,最后以马术终将平民化,会有更多的人倾听五环旗下的马蹄声的预言结尾,与文章标题“五环旗下的马蹄声”以及开头“五环旗下震响着清脆激越的马蹄声”相照应,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