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出师表考点链接文言虚词“为”的用法问题“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中的“为”和“乡为身死而不受”中的“为”的用法一样吗?请简要分析。点拨(1)wi动词,作,做。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动词,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例:俱为一体。(出师表)介词,被。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动词,变为,变作。例: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北冥有鱼)动词,以为,认为。例: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动词,担任,充当。例: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2)wi介词,给,替。例: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介词,跟,同。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介词,由于,为了。例:为宫室之美。(鱼
2、我所欲也)解答不一样。“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中的“为”,读wi,动词,可译为“作,做”;“乡为身死而不受”中的“为”,读wi,介词,可译为“为了”。对应训练第14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疲弊(b)陛下(b)陟罚臧否(p)B行阵(hng)驽钝(dn)裨补阙漏(qu)C崩殂(c)恢弘(hng)夙夜忧叹(s)D以彰其咎(ch)妄自菲薄(fi)攘除(rng)D【解析】D.以彰其咎(ji)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2)盖追先帝之殊遇()(3)恢弘志士之气()(4)引喻失义()(5)陟罚臧否()()(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8)悉以
3、咨之()时候特殊的礼遇发扬,扩展不合道理提拔、晋升赞扬和批评罚选拔询问(9)必能裨补阙漏()(10)性行淑均()()(11)行阵和睦()(12)躬耕于南阳()(13)猥自枉屈()(14)后值倾覆()(15)庶竭驽钝()缺失疏漏善公正、公平行伍,部队亲自屈尊就卑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表示期望(16)攘除奸凶()(17)斟酌损益()()(18)以告先帝之灵()(19)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排除,铲除损害益处祭告怠慢,疏忽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必能裨补阙漏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C便要还家D臣不胜受恩感激【解析】A.“阙”同“缺”;B.“有”同“又”;C.“要”同“邀”,邀请。D4下列
4、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D【解析】A.介词,在/介词,从;B.介词,把/连词,因为;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均为结构助词,的。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A【解析】A.古义和今义都为生存和灭亡。B.古义:感奋激发;今义:感动并产生谢意。C.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D.古义: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6下列句子中
5、,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B遂许先帝以驱驰安陵君其许寡人C以光先帝遗德仿佛若有光D至于斟酌损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B【解析】A.品行/行伍、部队;B.答应;C.发扬光大/光亮;D.益处/更加。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的出师表即是这样一种文体。B“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本文的评价,也是诗人对诸葛亮忠诚人格的肯定。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在文中,诸葛亮追忆往事、剖明心迹,根据刘备遗诏“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以
6、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要求后主励精图治、自重自强。D8填空。(1)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2)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3)出师表中陈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4)出师表选自_,作者是_(填朝代)时蜀汉_家、_家_。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集三国政治军事诸葛亮课内精读阅读出师表,回答问题。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奖率三军(奖:奖赏)B夙夜忧叹(夙夜:早晚,日日夜夜)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把)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7、(效:功效)A【解析】奖:鼓励。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4)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11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个修明政治的主张,即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
8、。12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光复汉室大业。他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勉励后主的意思。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比较阅读(四川自贡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9、,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
10、者。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诸葛公)【注释】节制:节度法制。蓍龟:指卜筮。夷夏:指少数民族和中原人。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言语恶劣)B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C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图:图谋,谋取)D乘操、丕积威之后(乘:趁着,凭借)A【解析】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14下面与“叹为天下奇才”中“为”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以顺为正者C为宫室、器皿、人物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D【解析】例句
11、中的“为”是“是”的意思。A.作为;B.作为;C.雕刻;D.是。15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后 主 左 右 奸 辟 侧 佞 充 塞 于 中 而 无 一 人 有 心 害 疾者/16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不求闻达。他原本一介布衣,在南阳种地,假使没有徐庶推荐,刘备三顾,他不会扬名于诸侯。B.诸葛亮恪尽职守。他不忘先帝遗命,在南方已定、兵甲充足以后,随即请求北伐平定中原、兴复汉室。C诸葛亮立身仁义。他用兵行军、指挥打仗,都以仁义为本,遵守节度法制,是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D诸葛亮受人信服。刘备信任他,临终将后主托付给他;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
12、非常信服。D【解析】根据“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下有以见信于人”等语句可知,诸葛亮受人敬仰,是因为他的忠诚、恭谨,他的人格、精神让人信服,“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非常信服”理解错误。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2)(魏)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魏国)不敢向西靠近蜀国射一支箭,可是诸葛公却六次出兵征伐魏国。【乙参考译文】诸葛孔明是千年中少有的一个人,他用兵行军,都是本着仁义和节制的
13、原则,自那时三代以下,没有过像他这样的人。大概因为他的操行、心地、制度、行为,全部都是出自诚意。他生在乱世,亲身在田地上劳作,假使没有徐庶的推荐之语,没有刘玄德的三顾茅庐,那么他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名声显达是一定的了。他一开始见到刘玄德,就论述不能同曹操争强,可以和孙权互为援手,但不能图取他,只有荆州、蜀地可以谋取的大政方针,言语如同刻在竹板、龟甲上一样,终身没有改变这个策略。二十多年之中,君主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蛮夷服从他,敌人害怕他。对上能取得君主的信任,所以刘玄德临终时,说出至诚之语:“如果我儿子没有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后主虽然平庸懦弱无所建树,也是全部国事都听诸葛公的,从不怀疑。对下以信取人,后主左右奸邪佞臣,充塞其中。但是没有一个人产生害他恨他之心。魏国全部占有中原地区,乘着曹操、曹丕积聚的威势,猛士如林,但是不敢向西靠近蜀国射一支箭,可是诸葛公却六次出兵征伐魏国,让魏国害怕蜀国像害怕老虎一样。司马懿暗暗地到他驻扎营地之处,赞叹他是天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