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单元 第12课一、基础知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式微;传统手
2、工艺刺绣门类,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知识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融合时,二者定能、携手向前。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大多都遭到了破坏B.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C.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和关注【答案】C【解析】根据后文的“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可知,括号中的句子是强调缺少文化传承人。2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B.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C.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D.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答案】C【解析】A.根据前文的“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人员都特别年轻”及后文的“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推陈出新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可知,应该把“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与“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交换位置。B.不合语境,同时“观看
4、传统文化”搭配不当。D.只是陈述了年轻人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不如C选项的递进关系恰当。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寂寂无闻推陈出新层见叠出相映成趣B.鲜为人知推陈出新举不胜举交相辉映C.寂寂无闻革故鼎新层见叠出相映成趣D.鲜为人知革故鼎新举不胜举交相辉映【答案】B【解析】寂寂无闻: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举不胜举:举也举不完。形容极多。层见叠出:屡次出现。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相映
5、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就显得有趣味,有意思。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6、。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4结合全文说说选文开头“不仅如此”中的“如此”指代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_【答案】“如此”指代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句话的作用是结构上概括上文,自然过渡到下文。5文中“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三个句子中加点词“这样”分别指代什么?_【答案】“这样”指马克思两大发现的不同寻常
7、。“这样”指像数学家一样的科学领域。“这样”指每一个领域中都有独到的发现。6选文第3段的意思是什么?找出关键性的句子。_【答案】第3段大意是马克思关注科学对实践的影响。关键句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悲壮的超越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
8、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胸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在他还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入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即。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被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帅有志之
9、士,联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他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授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之计,末了,反落得损兵折将,惨败而归。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有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
10、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将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上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避水兽从龙宫越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
11、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
12、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C第4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选文中首尾两段就将郑成功的功绩和悲剧与历史高度融合起来,使读者获得更深刻的阅读感受。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答案】AB【解析】A.“浓郁悲剧色彩”和“苍凉感”表达不当,本文的感情色彩是悲壮而不悲凉。B.“只有天在上”一句表现的
13、是郑成功的才能和“大志”。8第段中作者说“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浓重的悲剧雾霭”具体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原文分点简要回答。_【答案】朱明王朝在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吴三桂降清,满人入主中原,南明弘光政权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旋起旋灭。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倾覆在即。三次誓师北伐,最后却惨败而归。9第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含意。_【答案】内容上:展现郑成功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突出他的智勇忠义。结构上:为下文写郑成功的“超越”(收复台湾)做铺垫。1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
14、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_【答案】具体含义:郑成功在山河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其不利的情形下,战略转移,跨海东征,收复了被荷兰人强占的台湾。象征意义:郑成功以悲壮的战略超越了单一民族狭隘的视野,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四、语言运用11.下面是一则通话记录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李某:大作是学界的扛鼎之作,足下拜读之后,真是获益匪浅啊!王某:您谬赞了,鸿文不值一提。李某:对文中尚有一二处不解,改日必莅临潭府请教,望您不吝就教。王某:您客气,我定于府上恭候大驾。【答案】“足下”改为“在下”(或“鄙人”)。“鸿文”改为“拙作”。“莅临”改为“到”。“就教”改为“赐教”。“府上”改为“寒舍”(或“敝庐”“舍下”等)。12下面三幅图,代表着三种情况下的人生经历。请你根据这三幅图,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阐述其蕴含的人生哲理。要求内容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60个字。_【答案】人向上走的时候也许会很艰难,但是,向下却是飞速的。在向下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只有)及时转变,就(才)会阻止你向下走,并会峰回路转,重新向上走。-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