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 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 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 的曲折发展 基础落实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2表现(1)洋纱输入,取代土纱,造成“纺”与“织”分离。(2)洋布输入,取代土布,造成“织”与“耕”分离。(3)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3评价(1)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3)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商品经济细节点拨(1)自然经济解体本质上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其解体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整个中国
2、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存在,并在农村占统治地位,它对西方的经济渗透,也具有天然的抵抗力。(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是导致经济结构变动的根源。(3)列强的经济入侵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激化了社会矛盾,使中国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同时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代表(1)中央:奕。(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3)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左宗棠 4活动(1)创办
3、军事工业目的:以“”为旗号。企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 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 福州船政局;崇厚经营天津机器制造局。(2)创办民用企业目的:以“”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 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企业: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 煤矿;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自强 求富 布局 湖北 织 (3)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5失败:中国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产。6影响(1)引进近代西方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外国的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3)对本国封
4、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甲午中日战争 经济侵略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背景(1)的逐步解体。(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办企业也起了诱导作用。自然经济 2产生(1)时间:19世纪年代。(2)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3代表(1)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2)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继昌隆缫丝厂。(3)朱其昂在天津经营贻来牟机器磨坊。六七十 思维升华 自然经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间的关系图: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1)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表现:商办企业
5、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输出资本 民族资产阶级 五、短暂的春天1原因(1)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尤其是1915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4)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辛亥革命 经济侵略 2表现(1)面粉业和发展最快。(2)化工、皮革和卷烟也有相当发展。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纺织业 六、曲折的发展1国民政府的前十年(1)原因:国民政府开展“”,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
6、通运输业。(2)概况: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抗战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沦陷区毁坏或吞并 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的办法吞并中国民族企业。国民党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2)概况: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民族资本日益萎缩。(1)原 因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1)原 因 3抗战胜利后 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中 美 思维升华 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及对我们的启示:整体感知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精讲精析 讲主
7、线本讲内容主要讲解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四种经济形态,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从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曲折发展: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
8、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19271936年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抗战胜利后,在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挤压下,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社会提供了新的经济力量和阶级力量,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经济基础。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这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最重要的特点。讲要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和原因(1)表现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手工棉纺织业衰败;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受沉重打击;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
9、上海)。机器工业开始出现(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陆续兴起)。(2)原因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1)从企业的产生来看,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发展起来的,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来看,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
10、产机器,投资的领域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重工业则发展缓慢。(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来看,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来看,中国民族工业是很落后的。(5)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来看,中国民族工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最重要的特点。3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 列强的经济
11、侵略,客观上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2)不利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重重压迫和束缚。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重农抑商等传统思想的束缚。民族工业自身存在局限性。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
12、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讲史料史料一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1845年,福州官员
13、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问题发现(1)说一说鸦片战争前后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有何不同?分析其成因。(2)史料在学习自然经济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方面有何价值?探究解答(1)变化前:男耕女织,棉纺织业与农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为主。变化后:“纺与织”、“织”与“耕”分离,手工棉纺业遭受沉重打击。原因:西方对华商品输出的冲击,中国棉纺技术的落后。(2)价值:以手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纷纷破产,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
14、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史料二 下边的老照片,记录了当年国统区物价一日数涨,货币急剧贬值,上海市民携带大捆金圆券去抢购米面时的情景。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条例,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货价折合金圆券出售。到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达130多万亿元,超过初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起初发行的金圆券最大面额为100元,后来发行50万元、100万元一张的巨额钞票。1937年,100元钞票能买两头牛,到1947年,连一盒火柴都买不到。金圆券形同废纸,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彻底崩溃。问题发现(1)说一说从史料中可直观获取哪些信息?(2)教材在讲述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15、时提供这份史料意在说明什么结论或问题?探究解答(1)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使人民遭受到重大损失,生活水平恶化。(2)意在说明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使中国的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许多企业纷纷倒闭,只有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反动势力,民族工业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启示 读史料应注意一分史料得一分结论,同时还应思考教材提供相应史料的意图,把史料与教材相关结论相联系。1(2010全国高考)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18857827638.617.918.818878578736.419.624.318
16、898618735.517.425.718919539433.417.125.118928881635.217.226.0上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点析 从表格可知,清政府的田赋收入呈下降趋势,关税却呈上升趋势,显然政府的财政越来越倚重于商品流通。启示 此类图表数据类试题在近年高考命题中常见,审读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犯方向性错误,把图表内容、设问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立足于材料信息判断,如本题前三个选项表述明显与史实有出入,在材料中也没有反映。考向 民族工业发展。D2(2010江苏高考)下图反映了国民
17、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考向 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环境。点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获得大量的经济赔偿,即使得到赔偿也和大量发行法币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B项中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确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它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于193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稳定各国货币和国际汇率,对中国的法币发行并无直接影响,排除D项。大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无疑给国内民族工业带来巨大的灾难。启示 立足于材料
18、信息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答案 C3(2009海南高考)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表格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考向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点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1937年的重工业大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启示 通过设置数据、表格,提供图片、漫画等创设新情景,是近年高考在本讲考点中常用命题形式。审读数据时,应注意纵向
19、、横向的比较,分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还要注意年份的特殊意义,如本题中“19371942”正是全民抗战期间,从而结合所学,对比选项对号入座确定答案。答案 A4(2010上海高考)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一场吸收外国先进技术、追求国家富强的近代化运动。以下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举措: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创办轮船招商局,设立京师同文馆。根据要求,完成填表(将编号填入适当位置),依次是()类别求富举措求强举措育人举措编号A.B C D考向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点析 需从宏观上了解洋务运动主要活动的性质,更要高度理解“近代化”的概念内涵,简单地讲,近代化从经济视角看就是工业化、城市化,从政治视角看就是
20、民主化、法制化,从思想文化视角看就是理性化、人性化、科学化。答案 D真题感悟本部分内容为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时应注意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及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命题视角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理性思考中国的崛起中国经济时报: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中,中国经济长期占世界经济的很大比重。中国的 GDP 占世界总量数据:1700年时占 23.1%,1820 年时占 32.2%,1890 年时占 13%,而这时日本仅占 2.5%。而今天中国经济占世界 GDP 的比重是 5%,为什么整个近代感觉中国在屈辱中度过,而今天却感觉中国在崛起?从探讨大国崛起的影响因素视角命题
21、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长青树。尝试命题1 1890年与201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GDP的比重分别是13%和5%,但前期国人皆感屈辱,今天世人皆曰中国崛起,可见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可能不包括()A包括政、经、军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B保卫自己主权和独立的军事能力C科学技术创新能力D和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解析 四个备选项前三者是大国内部实力的体现,D项为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而言,D项最佳。D视角二 关注新史观从现代化史观审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化史观认为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
22、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尝试命题2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的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出现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 由题干所提
23、供的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民族工业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其根源是由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为正确选项。D视角三 新材料新情境尝试命题3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起初很值钱,两块钱就能办一桌酒席,但到1949年5月,100元只能买0.000000245粒大米,下图为当时国统区的反战漫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哪一方面困境()A帝国主义的搜刮B封建势力的勒索C政府滥发纸币、通胀的变相掠夺D官僚资本的压榨解析 图片中“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是关键信息,只有C项与此关系密切。答案 C视角四 紧扣主干知识1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尝试命题4 1884年,曾国
24、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日本、印度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意思是商品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C传统农业受到严重冲击D农业经济开始半殖民地化解析 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农业经济开始半殖民地化,故与题干的时间“1884年”不相吻合,可以排除。材料表明中国传统采茶业受到“日本、印度产茶日旺,售价较轻”的严重冲击。答案 C2民族工业的兴起尝试命题5商业文明对应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其含义是商业发展导致的社会进步。20世纪初有助于社会进步的社会思潮是()A
25、“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C“实业救国”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 四个备选项所代表的时间分别是十九世纪的40年代、609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故答案为C。C3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尝试命题6 鸦片战争170周年论坛上,相关专家认为大国崛起是一个政治概念,军事问题非常重要,军事力量软弱则无力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经济成果。材料信息主要是针对下列哪一现象提出的()A外来势力的侵略和威胁B封建势力的搜刮C群众觉醒程度D官僚势力的吞并解析“保卫主权”主要是针对外来侵略而讲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这一含义,故选A。A4民族工业的地位、作用尝试命题7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
26、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据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解析(1)问根据材料概括现象(材料同时反映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人们认识不一两方面的信息),结合历史背景和“名卿巨公”这一特定社会阶层分析原因。(2)问注意题目要求分析“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后来”的时间范围显然是宽泛的。答案(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