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178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0页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图版).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考能联动提升 考向真题探究 专题优化演练 专题5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基自主落实 考基自主落实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_效应。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吸收、_、散射三种方式。(1)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性,表现在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_,对流层中的_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_。保温反射选择紫外线水汽红外线(2)反射:无选择性,_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3)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具有选择性。3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因素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

2、气削弱的越少,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_;太阳高度小,削弱作用_。云多强二、大气运动1地表_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_。2大气的水平运动三种作用力(见图)。冷热热力环流(1)A是_力的作用,垂直于_,并由_指向_。(2)B是_力,与风向_,可减缓_。(3)C是_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_偏,南半球向_偏,赤道不偏转。3大气环流(1)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_。主要是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的。(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水平气压梯度等压线高压低压摩擦相反风速地转偏向右左大气环流气压带 风带 A:_带E:_带B:_带F:_带C:_带G:_带D:

3、_带H:_带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极地高气压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3)由于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大致_移,冬季_移。(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的_差异,影响海陆气压分布。北半球:因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被分割成块状。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_占绝对优势,气压带较完整。4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_。太阳直射点北南热力性质海洋季风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赤道地区:终年受_带控制,形成_气候。(2)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_气候。(3)南北纬3040的

4、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_气候。(4)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形成_气候。赤道低气压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地中海温带海洋性三、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1常见的天气系统有_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系统。2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_。锋面一般可分为_锋和_锋。由于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_气团在锋面下面,_气团在锋面上面。锋面锋面冷暖冷暖3冷、暖锋的比较冷锋 暖锋 概念及活动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迫使暖气团抬升 暖锋是指_气团主动向_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徐徐爬升 暖冷冷锋 暖锋 天气特点 过境前 受_气

5、团控制,_天气 受冷气团控制,晴朗天气 过境时 常出现_、阴雨、霜冻等天气 多为_ 过境后 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受_气团控制,气温_,气压低,天气晴朗 晴朗暖大风连续性降水暖高冷锋 暖锋 降水分布 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我国的降水和灾害性的天气大都与_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_锋。我国北方的暴雨多是由快行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就是冷空气南下时形成的 锋面冷4.气旋与反气旋(1)气旋中心气压:低压。气流运动:a.垂直方向:上升;b.水平方向:北半球_,南半球_。天气:阴雨天气。(2)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压。气流运动:a.垂

6、直方向:下沉;b.水平方向: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天气:晴朗、干燥的天气。逆时针顺时针四、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1大气运动可以把_和_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_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以交换,调节全球的_,维持全球的_。2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3大气运动可以输送水汽,因此可以促进水循环不断进行。4大气运动可以不断地塑造地表,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蘑菇石就是在_侵蚀作用下形成的。热量水汽海陆水热分布水热平衡风力考能联动提升 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

7、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给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针对训练4(2011年宁夏银川一中检测)温室效应引

8、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下图回答(1)(3)题。(1)上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25 B12C10D8(2)上图乙中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BCD(3)上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BCD.解析:第(1)题,玻璃瓶具有保温作用,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应比瓶外温度计的读数略高,故选B。第(2)题,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大气逆辐射。对应图乙中的数字是,故A为正确选项。第(3)题,“地球变暗”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尘埃或

9、云层通过反射等方式阻挡太阳辐射照射到地表所致。对应图中。答案:(1)B(2)A(3)B1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三圈环流在近地面的表现气压带和风带 通过变式图进一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与上图相对照,注意变式图中近地面气压带的位置和近地面六个箭头所代表的风带。(1)全球气压带比较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属性 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10、(2)全球风带比较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热干 技巧点拨(1)三圈环流在近地面的表现四高(压带)三低(压带)六风带。(2)气压带分布规律高低压相间分布,且以赤道低压带为中心南北对称。(3)风带风向规律北半球:3撇,箭头指向低压;南半球:3捺,箭头指向低压。(4)天气状况低气压:气流上升、阴天多雨;高气压:气流下沉、干燥少雨。(5)气压带、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当太阳直

11、射点在北半球时,位置偏北;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位置偏南。2海陆分布对三圈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的形成(1)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模式,是在假设地表性质均匀的前提下形成的。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大气环流还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更为复杂。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使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在海陆相间分布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分布,北半球尤为明显。(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比较项目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风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性质 暖湿 湿热 源地 太平洋 印度洋 强弱(较冬季风)弱(

12、较冬季风)强 冬季风 风向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性质 干冷 干暖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亚洲内陆 强弱(较夏季风)强(较夏季风)弱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针对训练2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气压带代表()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气压带两侧

13、的风向,即可判断出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D为正确选项。第(2)题,由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可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故不会对北非地区产生影响;风带1为东南信风带,也不会影响到台湾,同样罗马位于北半球;风带2为西风带,在其控制下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故C为正确选项。答案:(1)D(2)C1锋面系统(1)冷锋与暖锋的比较常见的天气系统 冷锋 暖锋 气团移 动情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沿着交界面爬升 过境前 天气 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 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 过境时 天气 冷气团移来,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阴雨天气 云层加厚,多形成

14、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天气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锋面坡度 大 小 雨区位置 和范围 雨区位于锋面附近,以锋后为主,雨区宽度较小 雨区一般在锋前,雨区比较宽(2)对比归纳冷锋、暖锋的识别方法看箭头方向看锋面坡度看雨区范围及位置看符号(3)准静止锋:准静止锋的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在其影响下常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例如我国长江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形成就是受准静止锋影响。2气旋、反气旋(1)气旋、反气旋的比较名称 中心气压 气流运动特点 天气状况 天气实例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气旋 低 近地面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动 中心气流

15、上升 阴雨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反气旋 高 近地面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辐散;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 中心气流下沉 晴朗 夏季,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2)借鉴物理学科中的“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如下图)。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向上,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

16、,西部吹偏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技巧点拨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锋面的位置及性质(1)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形成锋面,如上图。(2)锋面类型的判断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根据等压线判断锋面类型,可以先画出低压槽线两侧气流方向,一般来说,从高纬移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移来的气团是暖气团,然后就可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出锋面的类型。如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主动向

17、气团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针对训练3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气压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F是脊线还是槽线?(2)A、B、C、D是四条锋线,属于冷锋的是_。(3)图中大陆上的强高压名称是_,就气流状况而言属于_,这时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盛行_风。(4)如果A锋移动速度较快,这时我国北方常出现_天气,如果B锋能形成降水,那么雨区在B锋的_(北侧或南侧)。(5)G点和A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EF为从高压中心向外凸出,故为高压脊线。第(2)题,首先判断A、B、C、D是四条锋线处的风向,A、C处为偏北风

18、;B、D处为偏南风。故属于冷锋的是A和C。第(3)题,从强高压的位置即可判断名称,我国位于高压的东南方向,故盛行偏北风。第(4)题,由第(2)题可知A为冷锋,春季锋前暖气团较为干燥,当锋面移动较快时,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若能够形成降水,则应位于冷气团一侧,即(锋后)北侧。第(5)题,G点和A点相比G处的等压线密度大于A处,故风速较大的是G。答案:(1)脊线。(2)A、C (3)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反气旋 西北(偏北)(4)大风或沙暴 北侧(5)G考向真题探究 大气的热力作用(2010年高考上海文综卷)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

19、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据此回答(1)(2)题。例1(1)冰岛火山喷发的烟尘缓缓向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飘移,“吹瘫”了欧洲空中交通,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到_风的影响。(2)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失分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以及大气热力过程和大气热力作用及结果,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失分的原因一是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掌握得

20、不够熟练,二是对“大气热量示意图”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思路点拨】第(1)题,冰岛火山喷发的烟尘缓缓向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飘移,显然是由西向东的风,并且冰岛、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恰恰是位于西风带的位置。第(2)题,图中表示反射作用;表示吸收或散射作用;表示大气逆辐射;表示地面辐射。火山灰云团通过反射、吸收或散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从而使当地昼夜温差变小。【标准答案】(1)西(2)小(2010年高考全国卷)下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

21、3)题。例2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失分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析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思路点拨】第(1)题,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常见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即位于我国35N以北,因此为西风带。第(2)题,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而选C。

22、第(3)题,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沙尘由陆地逐渐上升到空中,故选A。【标准答案】(1)B(2)C(3)A(2009年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问题。例4锋面气旋 此时,A城镇风向是_。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_,原因是_。【失分剖析】本题主要考查锋面天气系统,学生答题时,要对基础掌握的足够扎实,才能有效得分,失分主要是因为对等压线图的判读能力以及对锋面天气系统的判读能力有限,难以将风向判断以及其特征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导致得分较低。【思路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等压线图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锋面气旋系统判读,根据等压线判定该区域主要受低压系统控制,根据气压梯度力(方向大体向北)、地转偏向力(方向向右)及摩擦力,三力平衡决定A处风向为西南风。同理,D附近为西北风。D与C之间可认为是冷锋锋线所在区域,则A在冷锋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故A地晴天概率大。【标准答案】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考题优化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