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9 ,大小:725KB ,
资源ID:58171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17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虚词复习(人教版).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虚词复习(人教版).ppt

1、文言虚词复习目标:通过搜集文言虚词的例句,明白各种虚词的位置,与前后词的关系,需不需要翻译,如何翻译,与现代汉语中哪些词语的用法相当或相近等多角度考虑,从而总结归纳出该虚词的用法与特点。2文言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法,也就是词性,二是意思,即虚词在文句中的释义。【考点点击】1.我们学过的虚词分类:一词多类异用:以、于、而、则、其、乃、与、且、为、所。同类异词:其。兼词:焉。时间副词:既而句首虚词:其。句末虚词:乎、者、也。关联虚词:连接上下文句的连词:于是、因、则、而;连接词或词组的连词:而、以、与;连接词或词组的介词:于、以、乎、与、为。“而”的意义和用法 连词1表并列。一般不译,

2、可译“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递进。“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承接。“就”“接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转折。“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假设。“如果”“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即连接状语。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复音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

3、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何”的意义和用法:用法类型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 疑问代词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然则何时而乐耶?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用在形

4、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复音虚词“何如”“何以”“何如”用于疑问句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今日之事何如?“何以”即“以何”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何以战?1、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2、蟹六跪而二螯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择其善者而从之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吾尝终日而思矣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9、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10、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11、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1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

5、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根据“而”的意义和用法,给下列句子分类表承接:1、4、5、11;表并列:2、3;表递进:6;表修饰:7、11;表转折:9、12;表因果:10;表假设:8;A.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B.如太行、王屋何?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豫州今欲何至?E.作计何不量?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G.徐公何能及君也!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怎么样,把怎么办什么,代词哪里,代词为什么,副词为什么,代词怎么,副词通“呵”,呵问选出下列各组中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1、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6、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C、贵以近知远D、淫侈之俗日日以长2、A、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C、以心中有足乐者D、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D3、A、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B、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C、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D、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A、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操当以肃还付乡党AD5、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吾以知其必不敷矣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以勇气闻于诸侯6、A、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D、以致天下之士BC区别各句中“之

7、”字的意义和用法1.彼竭我盈,故克之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3.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6.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7.带长铗之陆离兮代词,他们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宾语前置标志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定语后置标志规律:动词之代词所之动词区别句中的“其”的用法和意义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视其缶,而吾蛇尚存3、其一犬坐于前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其李将军之所谓也6、欲加之罪,其无辞乎7、汝其勿悲代词,他们指示代词,那个代词,其中指示代词,那些表揣测,大概表反诘,难道表商榷,还是规律:不能删代词能删语气词区别句中“所”“所以”

8、的意义和用法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3、人必有所不为,而后能有所为4、吾之所以拒子矣5、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名词,去处数词,表不确定的数目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表原因表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依据,的方法“则”的意义和用法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5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连词,表承接关系,“就”、“便”、“原来是”、“已经是”连词,表假设关系,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或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连词,表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连词,表转折关系,

9、表示意思有转折可译为“可是”“却”或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可译为“虽然”“倒是”副词,是1.诚如是,则霸业可成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5.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那么,表假设,连词却,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就,表承接,连词如果就,表假设,连词是,副词表并列,连词却,表转折,连词记住:只有译为“是”时作副词,其余都作连词用法类型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副词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才”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情理上是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然)”而陋者乃

10、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作定语,译为“你”、“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判断词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乃”的意义和用法: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解释下列“乃”的含义。却才你是区别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1、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2、旁皆大松,曲者如盖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4、今者项庄拔剑舞5、陈胜者,阳城人也6、客如来见者,吾必唾其面7、言之,貌若甚戚者助词,的原因助词,的人助词,的松用在时间用语后,的时候用在主语之后,引出判断提顿假设分句,的话与

11、“若”配合,表比喻,的样子区别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苛政猛于虎也3、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4、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5、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引出比较的对象,比。引出动作发生的对象,对。引出动作发生的对象,向。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被。介词,在方面6、积于今六十岁矣7、从径道亡,归璧于赵8、燕王欲结于君9、今吴楚反,于公何如10、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介词,到介词,给介词,跟,同,和在看来介词,根据区别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动

12、词,做动词,成为动词,担任动词,认为5、公为我献之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8、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替代,替、给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当、等到介词,表动作行为的目的,为着、为了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用法类型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介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因击沛公于坐连词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相如因持璧却立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因”的意义和用法 区别句中“因”的意义和用法1、因拔刀

13、斫前奏案2、变法者因时而化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4、不如因而厚遇之5、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连词,于是,就介词,依照,根据介词,凭借,依靠介词,趁着介词,根据6、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7、于今无会因8、蒙故业,因遗策9、因击沛公于坐介词,因为名词,缘由,机缘动词,因袭,沿袭介词,趁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河水清且涟漪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将近”不出,火且尽。“且”的意义和用法给下列“且”分类1、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

14、中者3、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4、且焉置土石5、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7、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8、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9、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10、若属皆且为所虏1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2、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13、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均为连词,表让步,分别译为“况且,尚且”;均为连词,表并列,且均可译为“并且”;连词,表选择,抑或,还是;发语词,不译;1113均为副词,分别译作“将,将要,将近,暂且”;12连词,表假设,如果。区别句中“焉”的含义与用法1、永之人争奔走焉2、青麻头伏焉3、且焉置土石?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5、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15、6、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7、如乐作焉兼词,于是,在这件事上兼词,于此,在那里兼词,于何,在哪里代词,它疑问代词,哪助词,做词尾,“地”,同“然”,助词,同“然”,与“如”配合,的样子用法类型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代词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你们的”更若役,复若赋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样”“如此”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设”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与“夫”“至”结合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若”的意义和用法:1.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2.崤函之固,自若也3.以若所为求若所

16、欲,缘木而求鱼也4.若毒之乎5.若皆罢去归矣6.吾翁即若翁7.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指出下边句中“若”的意义。如果,连词指示代词,这样像,动词指示代词,那样人称代词,你人称代词,你们人称代词,你的人称代词,他的用法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介词 引进对象,可译为“跟、同、替”虽与府吏要 连词 连接并列关系的成分 今秦之与齐犹齐之与鲁也 语气 助词 通假字,同“欤”王庶几无疾病与 动词 可译为“给予、结交、参加、赞许”等 蹇叔之子与师。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屈平不与。“与”的意义和用法: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2.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3.齐与楚从亲4.与前世而皆然

17、兮5.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6.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7.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嬉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9.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10.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解释下列语句中“与”的意义和用法。介词,替介词,跟介词,跟介词,替介词,跟连词,表并列,和连词,表并列,和连词,表并列,和副词,全、都通“欤”,表示语气用法类型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表示肯定语气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表示疑问语气的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表示感叹语气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的意义和用法:【考题统计】年份考

18、查的虚词年份考查的虚词2003年全国卷为.焉.以.因2005年山东卷以.其.乃.与2004年全国卷遂.因.以.而2005年广东卷与.且.以.而2004年全国卷而.因.为.以2005年浙江卷则.以.且.之2004年全国卷及.为.乃.之2005年湖北卷以.所.而.之2004年广东卷于.之.则.其2005年江西卷且.也.因.以2005年全国卷其.之.因.以2005年重庆卷以.其.与.而2005年全国卷之.焉.所.为2005年上海卷以2005年北京卷更.之.以.相2005年福建卷为.以.而.焉【总结探究】综观近几年高考题,可以看出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考查范围与内容上,严格遵循大纲和说

19、明的规定,在一个题目中考查一个或四个虚词,集中辩析一个(如2005上海卷“以”),也可以是比较不同的多个虚词,近年高考趋于后者,同时对极其常见虚词作多次重复考查,如以“而”字等;但是在将来的命题中有可能把它作为主观填空题目来考查。其二,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几乎全选自初、高中所学课文,统编教材;其三,考查角度上,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含义和语法功能,包括词性与成分;其四,题型设置为两种:选择题,选项多为四个,要求判断加点字异同;作为主观填空题出现。其五,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还会发现不少句子的翻译和句式辩析也涉及到虚词,足见其重要性。【解题步骤】1.遇到虚词考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要求;2.第二步弄清每项的句意;3.第三步把该虚词的词性、用法和句意结合起来,就可确定它的意义,进而可确定选项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