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结合案例,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种地理现象。(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整体性原理及自然环境的演化。(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任务设定 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自然要素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环境特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为什么说自然环境具有发生发展的统一性?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要素的_。2环境特征的_。3发
2、生发展的统一性。内在关联性一致性易误点拨 自然环境整体的功能大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生产有机物)、平衡功能(保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等。二、要素的内在关联性1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_、_、_、生物和_等。2内在关联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各要素_、_,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2)任何一个要素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要素变化,并最终导致_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自然环境名师点拨 青藏高原隆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三、环境特征的一致性表现 从全球角度看有液态水,有适宜的温度和适合生物
3、呼吸的大气,具有_以及自我_等 从区域尺度看不同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具有_特征生命系统调节功能相对一致性四、发生发展的统一性表现 从全球角度看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具有自身统一的 _与_ 从区域角度看每个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的_和_是统一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形成原因发展过程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阳光不属于自然环境要素。()2某一要素受到外界干扰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其他要素。()3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4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种种灾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5西北地区干旱环境特征的形成只与海陆位置有关。()提示:1.阳光是太阳辐射的重要表现形式,不断为地球提供能
4、量,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 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 从区域尺度来看,不同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4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使上升流减弱,海区水温升高、鱼类减少,降水增多、洪涝发生,为水文、气候、生物要素的相互作用。5 西北干旱环境特征的形成,除了受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的地理位置影响外,还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探究点1 探究点2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材料一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材料二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 1
5、75 m,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问题 1(综合思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主要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什么要素?提示:生物、土壤。问题 2(综合思维)材料二中所说的哪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提示:水文。问题 3(综合思维)两材料反映出了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征?提示:整体性。1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要素相互影响典例 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 气候与地貌地
6、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 气候与水文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气候与生物植物气候 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相对湿润 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气候与土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 地貌与水文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是流水侵
7、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 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 地貌与生物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2图解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自然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自然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四大圈层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如上图所示。1读图,完成(1)(2)题。(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水文
8、B生物 C地貌 D气候(2)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Aa Bb Cc Dd(1)B(2)B 第(1)题,土壤肥力主要来自生物作用,生物为土壤提供有机物质,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水文、地貌、气候等因素也对土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第(2)题,箭头 b 表示生物对气候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属于这一过程,箭头 a 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箭头 c 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 d 表示生物对土壤的影响。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时期,森林覆盖率达 53%,当时河流大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
9、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加剧。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区。另外,因建筑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为缩小。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秦汉以前的黄土高原 近代的黄土高原问题 1(综合思维)材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要素的变化给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什么影响?提示:植被要素发生了变化。原因: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砍伐森林等。影响水文变化: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植被
10、退化:覆盖率下降,逐渐消失气候变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问题 2(综合思维)材料中的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什么影响?说明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具有哪一特征?提示: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河床抬升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威胁加重。说明了自然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问题 3(人地协调观)人们在黄土高原的演变中吸取的教训应该是什么?提示:在生产生活中应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1要素的内在关联性自然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要素的
11、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2环境特征的一致性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例如:撒哈拉沙漠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3发生发展的统一性从区域角度看,每个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也是统一的。例如:2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回答(1)(2)题。(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物稀少,土壤瘠薄(2)内蒙
12、古、青海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 自然环境具有差异性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 BC D(1)C(2)C 第(1)题,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典型的特征,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被稀少,土壤瘠薄,风力作用较强,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化学风化微弱。第(2)题,内蒙古、青海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13、综合思维自然环境中的“蝴蝶效应”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这是气象学家洛伦兹 1963 年提出来的,也是“蝴蝶效应”的最初来源。该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蝴蝶效应”是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 1963 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据此完成(1)(2)题。(1)“蝴蝶效应”同时反映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哪种特性()A要素的内在联系性 B环境特征的一致性C发生发展的统一性D区域之间的差异性(2)按照“蝴蝶效应”的原理,在黄河
14、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导致下游河道淤积 导致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下游地下水位下降 下游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A BC D(1)C(2)C 第(1)题,“蝴蝶效应”反映了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符合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的发生发展的统一性。第(2)题,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还能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抬升,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本题通过“蝴蝶效应”考查了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
1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要素的内在关联性、环境特征的一致性、发生发展的统一性三个方面。2.要素的内在关联性表现在: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自然环境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环境特征的一致性表现在:从全球角度看,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具有一致性;从区域尺度来看,不同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4.发生发展的一致性表现在: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具有自身统一的发生机制与发展过程;从区域角度看,每个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也是统一的。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题组 1 要素的内在关
16、联性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12 题。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自然环境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2(易错题)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1A 2C 第 1 题,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体现了地表环境整体性。第 2 题,植被破坏,该地区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蒸发量和降水量减少,
17、调节径流能力减弱而使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下径流也因水分下渗减少而减少。本题易错选 A 项。题组 2 环境特征的一致性读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完成 34 题。甲 大漠胡杨 乙 东北林海丙 海南椰树 丁 黄山迎客松3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4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林木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林木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林木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林木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3A 4C 第 3 题,胡杨生长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
18、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乙地景观属于亚寒针叶林,其生长于我国东北地区,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对青藏地区的描述。丙地景观属于热带季雨林,我国海南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丁地景观属于亚热带景观,黄山所处区域流水侵蚀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弱。第4 题,甲地林木根系发达,是由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林木向土壤深入寻找水源;乙地林木是亚寒带针叶林,该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题组 3 发生发展的统一性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呈正相关)。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 56 题。5在青藏高原隆起前,下列关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现在相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被覆盖率大B气候的海洋性强C河湖水量增加D太阳能资源更丰富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可能()A风力作用增强B流水作用增强C冰川作用增强D变质作用增强5D 6A 第 5 题,读图可知,图中青藏高原隆起后,风尘沉积通量比隆起前增大,说明干燥度增加。隆起前降水较多,气候的海洋性强,植被覆盖率大,河湖水量大;阴天多,地势低,太阳能资源不如现在丰富。第 6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风尘沉积通量变大,说明该地区干燥度增大,这样会导致风力作用增强。点击右图进入 课 后 素 养 落 实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