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142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4.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39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必修3 课件314.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2.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教材问题解答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代表 孟子 荀子 地位 战国时期学派重要奠基人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 思想 主张(1)政治思想 核心:学说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2)人性论:主张_(3

2、)义利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1)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2)人性论:主张“”(3)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并施 仁政人性本善说儒家性恶论礼法影响 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易混易错 孟子的“仁政”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把它发展成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孔子的“仁

3、”属于伦理思想,孟子的“仁政”学说属于政治思想。提示 学习思考1.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什么思想?提示“民贵君轻”说。提示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提出“舟水之喻”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儒家的什么思想?提示 其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二、墨子与墨家 1.地位:墨子是战国时期人,墨家学派创始人。2.主要学说(1)主张“”,也称“仁”,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非攻”,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2)提倡“”,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

4、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用”“”。3.地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的利益;其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便不受人们重视了。鲁国兼爱尚力节葬手工业者提示 学习思考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请推测其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并说明理由。提示 墨子的“兼爱”。墨子的“兼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三、庄子与道家 1.地位: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是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2.主要学说(1)哲学观:提出“”的观点,认为事物无本质区别。(2)天命观: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3)个人修养论:“”的

5、人生态度,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道家齐物逍遥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庄子“人必须顺应自然”的观点 庄子“人必须顺应自然”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尤其是人不应当破坏自然,应该顺应自然,反之,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但此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人类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同时,应该改造、利用自然。提示 学习思考4.试归纳在人生态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先秦道家与儒家相对应的观点。提示(1)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2)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顺自然”;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四、韩非与法家 1.地位: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成为秦

6、治国指导思想。2.主张(1)政治观:主张、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2)历史观: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3.影响(1)适应了建立统一的政治体制的需要。(2)西汉以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法术势中央集权五、孙膑与兵家 孙膑,其思想主要受的影响,并广泛吸收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六、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2.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3.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思想家和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孙子兵法道德准则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提示 学习思考5.教材P10稷下

7、学宫图反映了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怎样的关系?提示 稷下学宫的兴盛是百家争鸣的直接反映,又对百家争鸣文化风气起到了推动作用。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百家争鸣局面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史料 某历史学家写道:“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是从春秋末期到西汉王朝。在此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变,土地所有权从国君和贵族手中滑出,重新分配。新兴的地主阶级,向世袭的贵族阶级挑战一个人的权力,决定于他的思想和能力,不完全决定于他的祖先成分中国所有的古哲学思想和文化创造,在这个时代纷纷出现,使华夏人的思想学术进入空前辉煌时代。”教你读史 百家争鸣出现时的社会巨变。指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表明当时统治者在诸侯争霸时

8、代,称雄天下需要治国理论。答案 问题思考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个“黄金时代”的社会巨变有哪些?答案 巨变:(1)土地私有制代替了井田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周王室衰微,诸侯进行争霸兼并战争,分封制瓦解,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3)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活跃,促进了文化的觉醒。(4)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2.诸子学说的共同议题 史料(诸子百家)即使是形而上学的哲学问题的提出与探讨,也都是围绕着治国平天下这一中心。这形成了这一时期学术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雷海宗国史纲要 教你读史 本史料的主旨是诸子百家探讨的共同议题及其影响。表明“治国平天下”成为诸子学说中

9、共同的议题。实际反映出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答案 问题思考 史料表明诸子学说中共同的议题是什么?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背景?答案 议题:治国平天下;背景: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主题二 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1.孟子的政治主张 史料 孟子曾对梁惠王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 教你读史 史料为孟子对梁惠王的施政建议。宽刑薄税,让农民安于农业生产,这是“施仁政”的主要具体表现。施仁政于民的主要效果。答案 问题思考 据史料和所

10、学知识,归纳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答案 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给农民一定土地,不夺农时,宽刑薄税。2.荀子的政治主张 史料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编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故有神稷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己爱己,不可得也。荀子君道 教你读史 注意结合史料中省略号划分层次,理解层意。概括归纳荀子对“法”与“君”的关系的主张;主要是对“社稷”与“爱民”关系的表述。答案 问题思考 据史料归纳荀子的政治主张,并指出其与孔子、孟子政治思想的异同。答案 主张:以德治民,以法治国。异: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

11、礼法并用才能维护国家的统治,礼义教化和刑罚奖惩二者缺一不可。同:荀子继承了孔子与孟子的“仁政”思想,把“礼”的内容作了新的发展,即在“礼”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法”的内容。课堂小结 记知识纲要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2.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等主张,荀子主张礼法并施,发展了儒家思想。3.儒家提倡“仁”“礼”“德治”“仁政”;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贤”。4.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共同构

12、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背核心术语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春秋战国时期世道衰微,孔子因此提出了“礼”的思想,孟子更为“礼”寻到了颇为深刻的人性依据。这个依据是 A.民贵君轻B.人性本善 C.重义轻利D.浩然之气 答案 解析 1234 解析 孟子在人性方面主张人性本善,这是孟子主张仁政的人性依据。A、C、D三项虽然是孟子的主张,但与题意不符。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1234答案 解析 解析 材料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的家为自己的家

13、;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这反映的本质是要无等级差别地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3.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兼爱”“非攻”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认识 C.君主集权的理念D.人定胜天的思想 1234答案 解析 解析 A项是墨子的思想;B项是孟子的思想;D项是荀子的思想,C项是法家的思想。4.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材料二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

14、,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 1234(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两个核心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1234答案 答案 概念:“仁”和“礼”。关系:“仁”是内在精神,“礼”是外在表现;“仁”是追求的目标,“礼”是实现目标的途径。(2)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他们的思想又有何一致性?答案 不同: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荀子主张“性恶论”。一致性: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教材问题解答阅读与思考

15、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不断;“士”阶层在政治上崛起,在学术上异常活跃;私学兴起,文化下移。这些都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因此社会大变革影响着文化的觉醒,文化的觉醒又为社会大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与探究 儒家思想中包含着维护统治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使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等有利于统治者利益的成分,孔子以后的儒家学者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我测评 1.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

16、子。孟子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重民,提出人性本善说,提倡“养浩然之气”。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墨 家:代 表 人 物 是 墨 子。主 张“兼 爱”“非 攻”“尚 力”“节用”“节葬”。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了“齐物”的观点,认为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在人生观上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孙膑。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他的军事思想被编为孙膑兵法一书。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外交、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