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6 ,大小:642.50KB ,
资源ID:58136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13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高考通史版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模块2中国近现代史2-3-1近代向西方学习潮流——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高考通史版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模块2中国近现代史2-3-1近代向西方学习潮流——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ppt

1、从“西学东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近代中国人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近代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战争的推动下,晚清统治者发动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次变革,三次变革都是在反侵略战争失败后进行的,每一次变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起步。关注话题深化认知 认知一“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1.早期西学传入中国(1)中西文化的交流:自16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传教士相继来华,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2)早期

2、西学的传入:西方传教士从西方带来了圣母像、地图、星盘和棱镜片等物品,翻译西方书籍,引介西方的宗教、科技和学术思想。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取汉名、习汉语、穿汉服,钻研中国书籍,遵行中国礼仪,尽力迎合中国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他编著乾坤体义,与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著作。(3)早期西学的影响:传教士作为中西交流的媒介,在“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活动中,对明末清初思想、学风的变革,有较大贡献和深远的历史影响。2新思潮的萌发(1)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的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2)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

3、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认知二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

4、“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认知三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1.中国近代较完整的西学观形成(1)戊戌变法西学内容的变化洋务运动时期是船坚炮利的西学观,只有少数有识之士和洋务派参与。戊戌变法时期的西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2)戊戌变法对西学态度的变化在戊戌变法过程中,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以“上谕”的形式肯定西学,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合法性,这意味着,清王朝公开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及西学放在“师尊”的地位,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戊

5、戌变法,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较客观地正视自己、评价自己在当时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现状,从而引导国人开始转变观念、摆正位置、调整好心态,较客观地认识当时的世界局势,使国人对西学的优势地位开始普遍认同并付诸实施。(3)戊戌变法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西学观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于是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如雨后春笋般地被介绍到中国,人们都以西学为荣,当时一些报刊都以宣传西学为主要内容,西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戊戌变法成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转折点,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主导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2中国近代完整的

6、教育观的形成(1)戊戌变法明确规定变通科举、废除八股,把西学和中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为西学在中国广泛、深入地传播开辟了道路。(2)在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对学校教育的内容及课程设置等都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完全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逐步确立了中国近代学堂的教学体制、内容和管理方法,促使中国教育向近代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近代教育观和教育原则引导了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特别是民主、科学、平等的教育观的确立,使中国教育进入一个重大变革时期。戊戌变法促使中国教育由旧式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3新的资产阶级近代国家观开始形成政治上他们提出了“兴民权”

7、“开议院”“君民共主”的主张,强烈要求新兴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等经济上他们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工商立国”,设立农工商总局,提倡私人兴办近代企业,奖励发明创造,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改革财政,等等文化教育方面废八股、变科举,提倡西学,建立近代新式学堂,开办京师大学堂,鼓励和提倡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和自然科学等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1)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20世纪初,随着新型的西学观和近代教育的宣传和实行,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已经自觉抛弃了封建的八股文、科举

8、,转向学习和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不断探索中国富强之道路,追求进步和真理。(2)变法图强的思想启蒙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掘墓人,是近代社会构建的主导力量。他们成为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引路人,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戊戌变法在当时虽然失败了,但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知四清末“新政”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全面启动1.清末“新政”的内容(1)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奖励实业”政策1903年,清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商部,统领全国实业发展。商部自成立后,制定并颁行商律,革命“

9、耻言贸易”的旧观念,奖励在工商实业上有特殊贡献的工商业者。这些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掀起了国内投资实业的浪潮,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华侨回国投资的热潮,这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商会的成立1907年,清政府在京师设立商务总会,专门用于领导各“行业”或“同业工会”,由此,商会影响力扩散到全国。在商会的组织领导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以商会组织为纽带,资产阶级逐步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教育体制改革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清末“新政”中最富有积极意义而又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当属教育体制改革,而教育改革又是从废除科举制开始的。科举制度的废除

10、,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人才选拔机制,割断了社会精英与政治系统的传统联系,破坏了封建制度原有的人才基础,加剧了社会的分化与解体,从而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废除促进了中国教育的专业化、普及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新式人才的培养废除科举制后,从恢复和扩建京师大学堂开始,各省先后创办了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各种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由此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兴办新式教育的热潮。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清政府通令各省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鼓励学成归国,因此,20世纪初期第一次出现了留学的热潮。“新政”造就了新式人才,但这些人才又超出了“新政”的界限,投向了革命和立宪。所以,“新政”的推

11、行,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3)军事体制改革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是军事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清朝军制的改革经历了从八旗和绿营到湘军和淮军再到新军的编制过程,同时在军官训练、陆军和海军训练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政支持,使清政府的新军在战术、训练、教育、装备上都有所提高,达到了初级的近代意义上的军队水准。清政府本想以新军来稳固其摇摇欲坠的统治,然而,事与愿违,新军的产生和壮大,导致清王朝出现了愈加深刻的危机。(4)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整饬吏治,合并和裁汰中央和地方的若干旧机构;二是颁行钦定宪法大纲,仿行立宪。“新政”时期推行了一整套的民主制度、民主程序、民主内容,虽然在很大程

12、度上这些改革措施流于形式,但最终这场改革瓦解了清王朝,同时官制改革也奠定了中国近代国家的雏形。2清末“新政”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的积极影响(1)经济上,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化高潮。(2)政治上,民主化得到一定程度发展。(3)传统社会全面解体,现代社会崭露头角。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各种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必然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传统社会的全面解体。清末经济、教育、军事及政治各个领域的社会制度均发生或开始发生全面、系统的变革,对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政府中的官制改革、司法改革以及创办的新机构、废科举等各项措施的制定并付诸实行以及皇权

13、在逐渐觉醒的民权意识冲击下被迫接受了法律条文的限制,资政院、咨议局得到设立并开展活动等等,这就在封建专制政体上凿开了一个民主政治缺口,标志着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正在向君主立宪制度转变。史学新论多维探究 探究一“雾里看花”“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1.“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史学新论 我们所说的“西学东渐”指明清以来,早期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的仁人志士作为传播者,学习西方文明的过程近代的仁人志士对国情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但中国人的视野没有停在被动挨打的范围,而是积极地反思原因近代“西学东渐”这段历史也启示我们,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学习,都需要科

14、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张丽丰浅析“西学东渐”的影响发现问题 史料中的两处省略号,把史料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出“西学东渐”开始的时间,第二层次指出近代志士仁人在“西学东渐”中觉醒,第三层次指出了“西学东渐”的启示。命题角度“西学东渐”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影响及启示。2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并非只学技术史学新论 当时“师夷长技”说的重心,显然在科技、器物方面,但也不完全排斥在政治方面有限度地吸取西方合理成分的意蕴。尽管魏源等人沿用中国儒家的“仁政”标准来衡量其“合理”与否,因而距离掌握资本主义民主的真髓,还十分遥远(

15、这一任务,又经过半个世纪,才由严复完成),但却暗示了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逻辑趋向,而这正是我们以往研究中常常忽略的。何晓明“开眼看世界”与“师夷长技”评议发现问题 史料以全新的视角指出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除学习科技、器物外,也不完全排斥在政治方面有限度地吸取西方合理成分的意蕴。命题角度 传统教材在介绍“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时,对“技”理解为西方先进技术。材料则指出魏源等人在学习西方时,已经涉及了西方政治制度。探究二“移花接木”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1.“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变化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

16、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发现问题 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发展深化。命题角度“中体西用”思想的分歧;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深入;清政府主张“中体西用”的实质。2洋务运动与近代化史学新论 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运动引进了大机器生产,为中国创建了近代的工矿交通通讯事业。我们知道,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存在使用雇佣劳动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然而没有自发地出现工业革命,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刘芃历史

17、学习精要发现问题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命题角度 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探究三“学习效仿”的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1.维新变法运动推进到制度层面史学新论 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个方案。这个方案的主旨是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改君主立宪,以其民族精神及维新事业得在立宪政体之下充分发挥和推进。变法运动无疑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发现问题 戊戌变法的主旨是变更政治制度,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命题角度 洋务运动的近代化努

18、力还主要限于技术层面,而变法运动则将近代化推进到制度层面,更加系统和深入。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史学新论 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徐绍清论戊戌思潮的发生与近代思想解放发现问题 史料反映了康有为的历史发展观明显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新思想具有将儒家传统道德和西方近代思想结合的特点。命题角度 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清末“新政”的影响

19、史学新论 慈禧“新政”与光绪“新政”前后衔接,在变更“祖制”上走得更远。可以说光绪“新政”是一个开始,慈禧“新政”是其继续与推进。它们是清政府濒临灭亡之时的自救运动,尽管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本,也没有产生显著的效果,但却是晚清以来中国进步人士探求救国救民之策在政治上的落实,也是当政者设法挽救统治危机所进行的积极行动,对时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政”否定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传统的教育制度和伦理观念都朝着积极的方向演变;新军的编练无疑壮大了军事力量,留学生的派遣与新式学堂的建立培养了更多的现代化人才。但统治者始料未及的是,由于各项新政策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其中尤以编练

20、新军所需要的费用最为巨大,致使“新政”时期清政府苛捐杂税越来越多,导致民众与政府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在这个意义上,清末“新政”的实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铺垫。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发现问题 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清政府于1901年初宣布实施“新政”,“新政”的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在实施“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社会矛盾激化;留学生的派遣与新式学堂的建立培养了更多的近代化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清末“新政”的实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铺垫。命题角度 清末“新政”在近代中国应对民族危机和近代化的探索中有何影响。强化落实权威预测1.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

21、,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A反对君主制度B介绍研究西学C宣传民主政治D传播社会主义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道咸年间(18211861年),这一时期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新思潮的萌发,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抵御外侮,维护清朝统治。A项反对君主制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故A项错误;林则徐、魏源等人积极翻译西学,介绍研究西学,故B项正确;宣传民主政治是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中,故C项错误;传播社会主义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答案:B2从西方工业近代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

22、条:一是从银行融资,二是设立股份制公司吸引民间资本。而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说明()A洋务运动缺乏有力资金支持B财政危机影响近代化发展C中国工业化道路具有特殊性D西方发展经验不具有借鉴性解析:材料意思是,中国工业近代化建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背景下开展的,使其无法获得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保障,这与西方工业近代化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故C项正确。答案:C32019北京朝阳区一模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作者意在()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23、 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支持民众反帝爱国运动 D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实业救国”思潮。由材料中畅销中国之货,仿造外洋之货,开采矿山均属于兴办实业,联系史实可知,马建忠在1890年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提出兴办实业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故选D项;材料中马建忠“富民”意在提倡兴办实业,而不是在精神层面唤醒国人,排除A项;材料中马建忠的“富民说”意在提倡兴办实业,但没有涉及是否放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马建忠“富民”意在提倡兴办实业,而不在于从政治层面支持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排除C项。答案:D42019河南开封一模梁启超变法通议: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

24、“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梁启超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A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B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C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D反思洋务弊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解析: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变法通议的主要目的是倡导变法图强,主张君主立宪,强调中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变革,故选D项;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是为了说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排除B项;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与题意不符,排除C

25、项。答案:D5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解析:“自开商埠”无法抵制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自开商埠”促进城市和市镇的发展,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是改革开放,故C项错误;福建的鼓浪屿是在沿海,故D项错误。答案:B62019广东揭阳模拟阅读材料

26、,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表严塞漏厄以培国本折材料二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1)黄爵滋所说的“病国之忧”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及其产生的后果。(12分)(2)据材料二,清政府面临什么样的时局?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挽救危局的做法。(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病国之忧”,根据材料一的出处“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表严塞漏厄以培国本折”,可以得知其“忧”指的是英国对中国鸦片走私严

27、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政府出现财政危机。第二小问“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清政府为了解决这一“忧”,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东禁烟。第三小问“后果”,根据所学,可以得知林则徐虎门销烟运动成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第(2)问,第一小问“时局”,根据材料二的出处“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可以得知,材料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根据材料二“咸以瓜分中国为言”,可以得知其外部时局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根据材料二“海内惊惶,乱民蠢动”,我们可以得知其内部时局是阶级矛盾尖锐。第二小问“评价”,对于维新思潮这一思想解放运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其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政治近代化的开始,具有进步意义;其二,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三,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答案:(1)病国之忧:英国对中国鸦片走私严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政府出现财政危机。做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东禁烟;后果: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2分)(2)时局:外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内部,阶级矛盾尖锐。评价: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政治近代化的开始,具有进步意义。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3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