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发展d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c考点 1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商业的发展概况商周时期商业在商代有了初步发展。西周时期,货币需求数量增加,有骨贝、铜贝春秋战国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汉唐时期汉代,商运活跃。唐代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客舍、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当时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势力最为强大邸店徽商二、“市”在历代
2、的发展秦代有管理“市”的法律规定汉代有专门管理“市”的机构魏晋南北朝“”出现并由政府管理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宋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庙会集市繁荣;“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草市三、商业都会的崛起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商业集中的“市井”西汉都市繁华,王莽执政时,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唐代除了的商业最为繁荣以外,扬州也是“雄富冠天下”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明清城市中商业区繁华,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以江南为
3、盛长安和洛阳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市场类型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2商业城市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货币种类丰富:宋朝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都是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1(2019浙江 4 月选考)“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选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B草市逐渐成为相
4、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解析:草市是指农村集市,属于国内贸易,不是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草市迎江货”说明草市一般集中于水运发达的地区,在国内水运方面的作用明显,材料中草市上的征税说明草市逐渐演变为地方性商业中心,故 A、B、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 2(2017浙江 4 月选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
5、“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解析:从随船货物可以看出当时对外贸易的货物类型,故D 项正确;A、B、C 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答案:D 3(2016浙江 10 月选考)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长安“城中东西市”体现出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6、反映“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次求百公卿”反映商人结交权贵,因此 A、B、C 三项均从材料中得以体现。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并未得到提高,D 项材料中无从体现。答案:D 4(2016浙江 4 月选考)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D专业市场出现解析:据材料“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可知,唐朝草市中有夜市,故 A 项正确。答案:A 5(2016浙江高考)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
7、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解析:“贝锦斐成,濯色江波”出自魏晋左思的蜀都赋,描写的是成都的织锦,与商业经济无关联,故 B 项符合题意。其余各项描写的均属于商业发展的情景。答案:B 考情分析通过古诗词等形式,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如 2019 年 4月选考第 4 题,2016 年 10 月选考第 5 题和 4 月选考第 4 题以及 2016 年浙江文综第 14 题,均体现这一特点。这就要求在平时复习时注意把握诗词的含义,理解诗词歌赋中有关商业的
8、描写,从中体会经济的繁荣促进文化的繁荣,进而把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探究点 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史料一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自唐六典史料二 北宋东京城史料三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明)谢肇淛五杂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体现了唐、宋、明时期商业发展怎样的特点?教你读史 时空观念是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三则史料的切入点,把握好三则史料的时空,信息便清晰呈现。答案提示 唐朝: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
9、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宋朝: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交换媒介出现“交子”;城市娱乐场所瓦肆出现。明朝:出现了地域性商帮徽商、晋商等;江南地区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城市发展规律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发展联系紧密。(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等形成和发展。(3)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4)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
10、最早的纸币。(6)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出现。(7)商人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2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规律(1)从城市功能上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考点 2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1开始: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11、2含义:强调要发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3表现(1)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2)唐代,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3)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才有所提高。商鞅变法农耕汉武帝4影响(1)积极方面: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起了积极作用。(2)消极方面: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经济因素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表现“海禁”不是完全禁绝一切贸易,而是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清代只
12、保留一处与外国贸易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防止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与外来侵略势力危及封建统治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萌芽的发展,阻碍中外交流和扩大海外市场;使得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外国广州资本主义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产生时间、地点:明中后期,江南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2标志、部门:工场手工业出现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商品生产。最早出现在。3特点:行业和地区分布不平衡。4缓慢发展的原因: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的发展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主要原因;腐朽落后的的阻碍是根本原因。丝织业封建制度1(2016浙江 10 月选
13、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解析:“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体现黄遵宪不赞成海禁政策。结合所学,海禁政策阻断国家与外界联系,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故 D 项与作者思想基本一致。答案:D 2(2016浙江 4 月选考)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14、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解析:政府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却出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冲击,故 C 项正确。答案:C 3(2017浙江 4 月选考)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 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 280 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解析:盐商家庭数量相对较少,却产生了相对较多的进士,反映了商人
15、地位低下,通过考取功名以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 A 项正确。答案:A 考情分析加强考查商业发展对社会其他层面的影响,体现史学研究的角度下移:如 2016 年浙江 4 月选考第 6 题,考查了商业发展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商业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在专制主义集权的大环境下,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商人仍受到种种限制,但商业的发展却是大势所趋,发展生产力之根本,复习时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探究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史料一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美国经济
16、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史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 15 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1)依据史料一观点,解释“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教你读史(1)史料一意在强调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2)史料二分两层意思。第一句为一层,着眼于消灭反明势力;
17、第二、三句为一层,体现了朱元璋的“天朝上国”观念,轻视对外交往、贸易。答案提示(1)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2)明廷的残余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一、评析重农抑商政策1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这种做法,保证了国家税收,有利于社会稳定,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重农抑商政策虽然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妨碍了农民的分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
18、形成和资本的积累,极大地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因此,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陷于停滞的困境,从根本上造成了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3在思想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也有着深刻的根源,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重视道德伦理,轻视科学技术)严重束缚着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4重农抑商政策一方面巩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对于商业和手工业的限制又阻碍了中国经济技术的革新,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二、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1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是其客观原因,由于政治上的因素,明朝政府和清政府对东南沿海人民实行“闭
19、关锁国”政策是直接原因。2后果:虽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国防安全,但是它严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生产力发展受阻,落后于世界潮流。导致了我国在清朝末年屡次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被迫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达标冲关演练随堂强化落实1(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政府专门设置机构对市场进行行政管理。下列官职中主要负责市场行政管理的有()“五均”官 草市尉 市署令 三司使A BCD解析:“五均”官是古代管理市场物价的官,六朝时开始设立“草
20、市尉”对草市进行管理,市署令是唐朝时期设立的管理市的官员,故 A 项符合题意;三司使是北宋设置的用来分割宰相财政权的官员,故与题意不符。答案:A 2(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 3 月适应性试卷)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集市草市出现,对当时“草市”表述正确的是()A商品必须明码标价B不受政府的行政管理C在政府指导下形成D多位于交通便利之地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市的设立多位于交通便利之地,故选 D 项。A 项是秦朝对市的规定,排除;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是在宋朝,排除 B 项;草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排除 C 项。答案:D 3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
21、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解析:“事末”主要是指从事商业会导致社会治安混乱,故 A 项正确;“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不是压制商业的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答案:A 4(2018诸暨期中)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D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解析:题干用“未禁之先”和“既禁之后”的不同表现作比较,想要证明海禁政策造成了“百货不通,民生自蹇”“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等结果,可知“海禁”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故选 C 项。答案:C “课时达标检测”见“课时检测(四)”(单击进入电子文档)“专题质量检测(二)(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