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93 ,大小:5.90MB ,
资源ID:58117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117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曲折——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曲折——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ppt

1、通史整合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曲折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01020403目 录05史况是什么 串点成线 史况怎么样 织线成面 高考考什么 教材拓展 高考怎么考 考向聚集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01 史况是什么串点成线 返回返回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魏晋南北朝时,三教并存,儒学危机;文学艺术带有分裂割据和民族融合的特点 思想文化 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

2、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魏晋南北朝时起,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北魏均田制形成 经济“大一统”的实现,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魏晋南北朝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士族势力强大 政治 返回02 史况怎么样织线成面 返回(1)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小篆和隶书均开始流行 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2)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文化 经济 政治 阶段 返回(1)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

3、,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2)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重要论著。(3)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司马相如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赋作家。(4)艺术:楷书也称正书,形成于汉末,字体方正,规矩严整(1)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工程。(2)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3)商业:专供贸易的“市”出现,但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1)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

4、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并设立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2)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汉代形成的“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得以强化。(3)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举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两汉时期(公元前202至公元220年)文化 经济 政治 阶段 返回(1)文学: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2)书法: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3)绘画: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突出。(4)思想: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面临着危机。(5)科技: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1)农业:实行均田制;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2)手工业:

5、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3)商业:南北朝时出现了“草市”(1)君主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其中尚书省最先握有实权,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2)选官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文化 经济 政治 阶段 返回03 高考考什么教材拓展 返回(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大一统”民族国家的建立;日趋完善的官僚政治;汉承秦制的“损益”素养热词 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中外朝制、刺史、察举制、外戚干政 隐性时空 返回1“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

6、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解析:A、B 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取代了以前的贵族政治,官僚体制建立,故 C 项正确;郡国并行制在西汉出现并逐渐消失,故 D 项错误。答案:C 牛刀小试 返回2(2019云南昆明摸底)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

7、经济控制解析:“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有利于增强地方实力,故 A 项错误;B 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 B 项错误;郡的划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如此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3(2019安徽示范性高中一模)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解析:据材料“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得出监察区域职能发生转

8、变,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地方权力扩大,不利于皇权的加强,故 B 项错误;材料实际上是扩大了监察功能之外的职能,故 C 项错误;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一、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职业官僚掌握 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 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 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 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 深化认知 返回二、综合认识“汉承秦制”“汉承秦制”是指刘邦建立

9、西汉王朝一直到汉宣帝,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继承和发展秦朝各项制度的治国策略。1表现: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发展为刺史制度;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采用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发展为西汉的编户制度。在这些内容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关系与矛盾展开,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矛盾、选用官吏的形式、对百姓的管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通过“推恩令”,削弱和限制王国的活动。在选用官吏的形式中,以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返回2作用:“汉承秦制”有利于两汉的政

10、治统治与巩固,有利于地主阶级专政。它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治,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起了一定作用。三、汉朝政治的特点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帝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返回3宦官专权:东汉后期宦官的政治影响力提升,皇帝利用宦官对抗外戚争夺大权。4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5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返回(二)秦汉时期的经济田庄经济体现相对封闭的特色;重农抑商尽显以农为本的国策;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流的桥梁 素养热词 统一度量衡、田庄经济、工官匠户制度、盐铁官营、租佃关系、丝绸之路、青瓷、水排鼓风冶铁 隐性时空 返回1(2019云南昆明诊断)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 6 口计,总数在 70 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促进全国经济协

12、调发展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强化关中地区的地位,A、B、D 三项材料未体现;秦朝“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便于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从而提升关中地区的地位,故 C 项正确。答案:C 牛刀小试 返回2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D生产资料投入很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注重农业耕作技术,体现了精耕细作,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耕作技术,B、C、D 三项

13、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A 返回3(2019安徽黄山二模)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据此可推断汉代()A农业地位的下降B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C商品经济的发达D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解析: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这一地区手工业发展,不种植粮食,不能说明农业地位下降,故 A 项错误;材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说明汉代民间纺织业有一定规模,故 B 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达”说法不符合史实,商品经济只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 C 项错误;“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的说法无法根据材料加以推断,故 D 项错误

14、。答案:B 返回一、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的发展1背景:小农经济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铁农具的出现带来生产工具革命性的变革,另一方面是由于私有制观念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对于财产的私人占有欲,更主要的是对于土地、生产工具的占有,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西周时期的集体耕作生产的劳动形式迅速崩溃,小块土地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随之应运而生。2特点:战国秦汉时期小农家庭一般是五口、占地百亩。男耕女织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标准的小农经济家庭生产模式。3作用: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济成为封建国家机器运转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战国秦汉时期,封建国家所豢养的庞大的官吏群和各种军政开支的费用都来自于小农经济的租税赋役,小农经济的稳定

15、是整个封建社会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深化认知 返回二、盐铁官营与重农抑商1盐铁官营汉初,盐、铁由私人经营,国家则设官征税。一些大商人由此垄断了这些对于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的行业,不但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作用 将盐、铁之事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用以补充国家赋税;官府招募盐户,提供煮盐的器具和一定的生活费用;严禁私自铸铁煮盐等。汉王朝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 内容 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决定将盐铁行业收归国家经营 目的 返回2.汉代的重农抑商(1)背景打击商人投机取

16、巧、囤积居奇等扰乱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现象,以巩固汉朝的统一。汉初生产凋敝、社会经济不发达,而商人却与国家争利使得商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文化上的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农本思想,先秦儒家“义利观”的道德规范、法家“抑商”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下社会风气的影响。返回(2)表现保护自耕农经济。汉初在秦朝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农业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农的措施,使得汉代的重农政策更加制度化、法律化。打击商人活动。从政治上看,贬低商人地位,从经济上看,加重对商人的赋税。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指导思想与方式,重农抑商政策随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而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经济指导思想。返回(3)影响积极作用

17、:促进国家农业生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打击豪强,维护国家统一;经过汉代的实施及推广,重农抑商成为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指导思想。消极作用:导致人们思想上的保守落后,不利于思想上的解放和创新;延缓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历史习惯与惰力。返回三、汉代庄园经济1土地来源:主要由商人、豪强地主、官僚等用欺骗、敲诈、买卖、强占等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形成大土地私有制。2经济形态: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庄园主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使耕种与纺织等手工业结合,把庄园建成一个独立而封闭的世界。3剥削方式:庄园除有一部分奴仆劳动外,

18、大多由徒附、宾客、族人通过租佃的方式来耕作。他们除了向庄园主交纳实物地租外,也须无偿地为庄园主服劳役,如砍伐林木、看家护院、充当“部曲”等。4管理形式: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没有司法管辖权,唐代以后庄园主对庄园劳动者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削弱。返回四、丝绸之路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陆上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返回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

19、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历史影响 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以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国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陆上丝绸之路 返回(三)秦汉时期的文化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书写材料重大革新;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素养热词 焚书坑儒、黄老之学、董仲舒新儒学、小

20、篆、隶书、汉赋、造纸术 隐性时空 返回1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解析:根据材料“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可知王朝更替文化延续,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流行隶书,小篆已是“古字”,故民间不识,故 B 项正确;C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故

21、D 项错误。答案:B 牛刀小试 返回2(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下图所示,这表明汉代()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C仁政观念深入人心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返回解析:题干中的三张图片反映的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内法”,故 A 项错误;儒家思想经过西汉董仲舒改造之后,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于是出现了“长袖乐舞”“讲学传经图”“养老图”等社会现象,故 B 项正确;题干中的三张图片反映的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社会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而不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故 C 项错误;题干所反映的一些社会现象并非儒学官方化的结果,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3(2

22、019贵州适应性考试)位于广州市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当时发掘出的稀世之宝,有代表中原文化、江南楚文化、西南巴蜀文化、北方草原地区的匈奴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这表明()A南越文化具有包容性B南越地区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入侵C南越文化具有多样性D南越地区与中原地区长期和睦相处解析:由材料“有代表中原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可知南越王墓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吸收融合,具有包容性,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南越文化的包容性,B、C 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南越地区与其他各地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故 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一、汉代的

23、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联系 思想内涵: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具有“杂家”色彩,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与当政者的关系: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地位: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的色彩和批评的成分;而董仲

24、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区别 深化认知 返回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1对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对王朝:统一了国家主流思想,稳定统治秩序,神化皇权。3对社会:“三纲五常”成为个人修养的价值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4对选官:儒学家得到重用,促进了整个社会研习儒学经典氛围的形成。5对法律:以儒入法,法律的制定和案件的审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6对教育:儒学垄断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形成系统的国家教育体系。返回三、秦汉文化的特点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

25、央集权封建国家,汉朝也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稳定的大一统的秩序,形成了文化的趋同与统一;秦汉又都是多民族的、疆域辽阔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地区的人们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统一前提下的多样性使中华文明更加绚丽多彩,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返回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秦汉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达,中国大规模地吸取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亚、印度文化随着丝路流入中国。秦汉文化广泛外传,不仅形成东亚文化圈,还向西传到西域以至欧洲。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秦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九章算术的问世,表现出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中医、中药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医药学独特的辩证

26、理论体系,以上都表明那时的中国文化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至今,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可见秦汉文化不仅在当时誉满宇内,而且泽被后世。返回4气势恢宏秦汉时期,涌现出一批令世界瞩目的文化成果,巨龙般的万里长城,再现横扫六国的秦陵兵马俑,史学辉煌巨著史记等等。这些成就都表现出秦汉人充满自信、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宏气势。这些成就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返回(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频繁更迭的政权;分裂对峙的政局;门阀士族的兴衰;三省体制的创新;民族融合的发展 素养热词 九品中正制、门阀政治、三省体制 隐性时空 返回1

27、西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晋初的做法旨在()A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B促进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C拓展西晋统治的版图D利用分封诸王以屏藩帝室解析: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故 A 项错误;晋武帝的措施主要是政治目的,非经济目的,故 B 项错误;晋武帝的措施不在于开疆拓土,而是内部治理,故 C 项错误;题干中“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的目的是屏藩帝室,故 D 项正确。答案:D 牛刀小试 返回2(2019山西一模)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

28、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西晋 东晋 南朝 宗室外戚 19%38%7%19%38%世家大族 49%64%78%49%64%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返回解析:根据材料中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代表门阀士族的世家大族在两晋南朝时期的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皇权与门阀势力在争夺国家权力中斗争激烈,故 B 项正确;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和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D 两项错误;C 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 C 项错误。答案:B 返回3(2019山东济南期末)南

29、朝时某官负责管理骑兵,有人问他管多少马匹,他答道:“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他近来马死了多少,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该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A佛道思想对社会的消极影响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D选官制度存在弊端解析:材料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对实际事务一无所知,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对社会的消极影响,D 项正确;A、B、C 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D 返回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概况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等级森严,标榜门第,构成了

30、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东晋末至南朝,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深化认知 返回2原因(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2)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3)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返回3特点(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3)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

31、甚至坐不同席。(4)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职位。4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返回5衰落原因隋唐时期用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特权 政治上 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庶族、平民之间的差距 文化上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

32、缘纽带,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宗族成员不断迁徙,这使得士族经济不再像以前那样相对稳定 经济上 返回(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迅速开发的江南;经济重心的南移;封建生产方式的扩展 素养热词 耕耙耱技术、均田制、灌钢法、草市、白瓷 隐性时空 返回1(2019天一大联考测试三)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由原来与“皂隶”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丝、不准做官,上升为与“吏民”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这一变化()A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 B使北魏统治基础得以削弱C说明北魏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为民族间融合奠定了基础解析:“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是这一变化的影响,非变化本身反映的本质,故 A 项错误;工商业

33、者社会地位的提高,扩大了北魏统治的社会基础,故 B 项错误;材料“工商业者由原来与皂隶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丝、不准做官”,反映了抑商的一面,材料“上升为与吏民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体现了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故 C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北魏中后期的经济政策,故 D 项错误。答案:C 牛刀小试 返回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这表明()A军事战争决定经济兴衰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南方农业技术更加先进D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解析:“决定”一词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题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中

34、原为北方,江南为南方,可知南方经济实力增强,故 B 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技术还是占据优势,故 C 项错误;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从题干中无法反映,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3(2019云南昆明摸底)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专门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B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C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解析: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府加强对民间手工业的控制,有利于经济的恢复,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材料未涉及,排除。答案:A 返回一、魏晋南北

35、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深化认知 返回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

36、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返回二、屯田制(三国时期盛行)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农民背井离乡,土地荒芜,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推行屯田制。2特点: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含有兵农合一成分。3作用: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曹操推行屯田,保证了军粮供应,为统一北方提供了物质条件。返回(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异常活跃的思想;特立独行的士人;成就突出的科技;大放异彩的文艺

37、素养热词 玄学、三教并行、书法自发自觉、齐民要术、中国画、圆周率、兰亭序、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隐性时空 返回1(2019湖南永州一模)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 700 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解析:唐朝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而非吴国,也不是在三国时期,故 A、B 两项错误;据材料“三国时顺风点火”可知,三国时期,人们对火药材料有一定的认识,故 C 项正确;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故 D 项错误。

38、答案:C 牛刀小试 返回2(2019四川德阳一模)前燕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而永昌却是东晋元帝的年号。类似情况在该时期的墓葬中多有反映。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民族融合开始出现B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C国家统一得到普遍认同D儒家正统观念影响较大解析:北方民族融合开始出现在商周时期,故 A 项错误;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是一个浅层表象而已,与采用东晋年号关系不大,故 B 项错误;前燕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为分裂时期,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东晋影响力较大,文化方面即儒学正统观念影响较大,故 D 项正确。答案:D 返回3齐民要术中说:

39、“今采摭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解析:材料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贾思勰对农业的重视,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未涉及农书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故 D 项正确。答案:D 返回一、具有“魏晋风度”的玄学1原因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垮台使继任的统治者们不得不总结教训,为维护社会秩序、纲常名教提供

40、新的理论依据,这在客观上促使了玄学的产生。曹魏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在现实政治的压力下,知识分子被迫转而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悉心研究三玄之学,倾向于“玄虚淡泊”。东汉后期盛行的清议、清谈之风和先秦时期道家思想以及汉末魏初的名法思想都为玄学的产生准备了思想基础。深化认知 返回2特点(1)追求个性解放,大胆张扬个性。(2)知识分子身体力行批判与抗议封建礼教的压制。(3)蔑视权贵,无所畏惧,不怕流血牺牲的斗争精神。3内容(1)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2)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返回4影响中国哲学发展到魏晋时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

41、的阶段。魏晋玄学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探讨,而抽象理论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返回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融合1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魏晋时期的玄学即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外道内儒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2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3佛教受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及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佛教解释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之事,而是降魔,统一了出家与入世的关系。返回三、三国两晋

42、南北朝文化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艺术在南北方的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带有封建割据的烙印 宗教画的流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出现、范缜反佛教的神灭论,反映了佛教的盛行 体现了佛教盛行 北方民歌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反映了封建国家的分裂,北方战乱频繁 体现了封建国家分裂 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如北方民歌敕勒歌是对塞外风光的写照。由于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才出现了贾思勰

43、的齐民要术 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科技进步(祖冲之圆周率和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乐府诗、王羲之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反映了江南的迅速开发 体现了江南迅速开发 返回04 高考怎么考考向聚集 返回返回素养(一)运用唯物史观,挖掘认知的深度 1(2019全国卷)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名师点评突出逻辑推理 通过统治思想的变化折射汉代政治领域的发展 强调唯物史观 考查西汉时期思想的趋时更新与政治

44、发展的关系 注重思想引领 明确思想为现实统治服务的政治功能 返回解析:材料中反映了西汉时期道家和儒家学说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主要是因为西汉初年,国家经济面临困难,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而汉武帝时期国力逐渐强盛,董仲舒吸收法家等思想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都是为满足现实统治的需要,故C 项正确;汉武帝时,王国势力受到严重削弱,故 A 项错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 B 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思想专制,不是兼收并蓄,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2(2019全国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

45、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名师点评材料情景活泼 材料中的情景描写生动,有回归历史现场的感觉 命题视角扩展 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区域差异,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培育家国情怀 增强对历史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返回解析:佛教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与中原地区的思想文化逐渐融合,表现在佛像的面部和服饰方面,即时代较晚的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逐渐整齐,故 D 项正确。答案:D 返回素

46、养(二)感悟家国情怀,提升知识的高度 3(2019全国卷)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 40 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 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名师点评命题材料浅显 没有直接引用古文,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材料导入 拓展教材知识 扩充了教材内容中没有涉及的有关汉武帝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思维层次提升“皮币”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返回解析: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将“皮币”定价为 40 万钱一张,而一

47、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 万钱,因而诸侯王置办一张“皮币”就得花费较多的收入,这从经济上削弱了诸侯的实力,故 C 项正确;“皮币”不是货币,因而制作“皮币”不是对货币进行管理,故 A 项错误;制作“皮币”是经济手段,非文化教育措施,无法确立思想上的统一,故 B 项错误;制作“皮币”并规定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皮币”,不能直接实现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4(2018全国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48、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名师点评注重唯物史观 辩证认识税收政策对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影响 关注社会热点 以当今社会存在的粮食低价问题为切入点,折射“三农”问题 强调思辨判断 A、C、D三个选项都有较强的迷惑性和干扰性,考生需综合推理判断 返回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货币形式),这使得自耕农被迫将收获物卖到市场,给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的可乘之机,这就使得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故 B 项正确;自商鞅变法后,历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国家收取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对自耕

49、农产生的影响,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 C 项错误;富商大贾操纵的是物价,国家税收由政府掌控,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5(2015全国卷)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返回解析:材料体现了汉宣帝高度重视郡太守的作用,而郡太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答案:A 切口较小 一是材料小,仅仅是汉宣帝的一句话;二是设问角度小,直来直去,直奔主

50、题 寓意深刻 地方长官为政好坏对于维系一方安宁,进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暗含热点 这与时下反腐倡廉、整顿吏治息息相关,体现了“以史为鉴”的历史学科价值 名师点评返回素养(三)突出史料实证,拓展教材的宽度 6(2017全国卷)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名师点评特定时期的特色现象 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与民休息的民本思想“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鉴古知今的家

51、国情怀 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各阶层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致富 返回解析:材料中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说明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义利观的变化,故 A 项错误;西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故 B 项错误;“地方豪强势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7.(2016全国卷)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返回名师点评全新情境 考古资料三体石经残片,史料

52、实证素养彰显 设计巧妙 题干点明了三种字体,却仅叙述了先秦古文、小篆两种,另一种则隐去。是什么字体,需要在图片中获取信息,找到了这个字体,也就找到了答案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三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 B 项正确;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 A 项错误;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 C 项错误;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8(2016全国卷)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

53、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名师点评注重概念考查 比较小农经济和庄园经济生产方式的差异 体现时代特征 通过农事图的场景间接考查汉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暗合社会热点 当今的农业政策和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借鉴 返回解析:图片反映的是集体生产,故 A 项错误;仅依据图片无法说明农业的“不断发展”,故 B 项错误;汉代,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故 C 项错误;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的人身控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图片正是这种田

54、庄经济下的集体生产情形的反映,故 D 项正确。答案:D 返回素养(四)强调历史解释,转换思维的角度 9(2016全国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名师点评在知识的外延上命题“汉承秦制”是学科主干而非教材主干 在知识的联系上立意“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所体现的是汉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在知识的深度上点睛 政治制度间的传承是维系统治的重要措施 返回解析:材料中的“文书”泛指古代的国家档案文献,文

55、书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材料表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重视秦朝的文书,意味着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即汉承秦制,故 B 项正确,C 项错误;汉初推行被称为“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官吏是否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10(2017全国卷)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

56、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返回名师点评材料传统 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的统计 角度新颖 不是传统的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是考查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呼应热点 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隐性切入,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折射出国家的统一 解析:结合表中信息可知,从汉高帝到汉武帝时期,郡级政区由15 郡发展为 108 郡、国,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王国越分越小,地方郡、国数量增多,意味着封国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故 C 项正确;诸侯国与中央矛盾在汉武帝时期得到基本解决,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故 B

57、 项错误;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素养(五)注重时空观念,延展知识的长度 11(2017全国卷)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名师点评全新的情境创设 古代史书修撰的发展变化(私家撰著官修史书)传统的能力立意 不为历史表象所迷惑,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彰显 坚持用唯物史观作指导,辩证看待历史现象 返回解析:从官修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很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了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 C

58、 项正确;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体现在对史实的如实记录,而材料信息未体现,故 A项错误;官修史书更易颂今,使历史评价有失公正,故 B 项错误;解释历史往往都带有主观性,而非客观性,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12(2016全国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名师点评新瓶老酒 以儒学思想的历史传承创设新情境,实则考查的仍是儒家思想 素养立意 注重“历史解释”,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价值引领 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民族自信心 返回解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由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 A 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 B 项错误;论语与孔子关系密切,却不在“五经”之中,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孔子的某些言论不受重视,故 C 项正确;秦始皇焚书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但儒学传统并没有因此断绝,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二)”(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谢 观 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