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7 ,大小:587.50KB ,
资源ID:58115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11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高考通史版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模块1中国古代史1-3-1时代呼唤——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到秦汉走向大一统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高考通史版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模块1中国古代史1-3-1时代呼唤——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到秦汉走向大一统 .ppt

1、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民族融合不断;井田制日益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宗法制、分封制趋于崩溃,大国兼并小国,奴隶社会日益瓦解,封建社会逐渐确立,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我国走向了封建“大一统”,秦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汉代在承袭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所“损益变化”,如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察举制、编户齐民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关注话题深化认知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1王权体制面临

2、的挑战(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随着地方诸侯势力的逐渐强大,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成为诸侯的附庸。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聘和述职,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至此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2)诸侯国内部势力的变化: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的崛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出现“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鲁三桓执政”。春秋初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至此再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2国家分裂,诸侯争霸(1)造成诸侯争霸局面的原因:井田制的瓦解导致分封制的崩溃,是争霸局面出现的根源。周王室衰微,无法节制诸侯。诸侯势力发展,不尊天子。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向旧

3、贵族夺权。(2)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类别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性质 春秋争霸是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战国诸侯之间的战争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不同点 影响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战国兼并战争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为秦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目的 都是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相同点 影响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欺凌弱国,减少了诸侯国的数目,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1经济基础的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的飞跃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2)春秋战国时

4、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2变法运动的兴起(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来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要求,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2)各国变法都是进一步调整国家政治的格局,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创新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具有典型意义的是秦国商鞅变法。3思想文化的变革(1)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民间无任何学术可言。后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动,官学逐渐走向衰落,文化教育也出现了“学术下移”的现象。“私学”的兴起

5、,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首先,它冲破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是专门的教育场所,这就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旧官学教育体制,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最后,它带来了春秋战国文化的繁荣,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空前的战乱动荡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阐释自己的学说提供了空前的历史舞台。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著书立说,相互论辩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发展”1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战国时期割据纷争、统一局面破坏,但实际上却孕育着统一的必然趋势。

6、(1)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到破坏。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局面已不存在。(2)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地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往频繁,这就为统一创造了经济基础。(3)从形式上来说,逐步实现着局部统一,这为实现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4)从人们的要求来看,统一成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共同愿望和人心所向。(5)从民族关系上来说,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统一趋势明显加强,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6)从思想理论来说,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

7、了理论武器。2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1)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鲁国首先采取按亩收税的方法,承认土地私有。一些贵族将土地出租,收取地租,转化为地主,奴隶转化为农民,意味着奴隶制的瓦解。(2)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诸侯国经过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封建制度最终确立。二、秦汉走向“大一统”,“汉承秦制”(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朝1政治(1)统一: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王朝。(2)制度:秦始皇开创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皇帝制度,在中

8、央设置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统一岭南等。2经济: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等,修驰道,加强了各地的经济交流。3文化(1)思想:推崇法家思想,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对儒家及其他学派采取高压政策。(2)文字:小篆成为官方文字;隶书出现。(二)“汉承秦制”,又有损益变化1汉朝对秦朝制度的沿袭(1)承袭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2)汉初沿袭三公九卿制,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时,改为“中朝”和“外朝”,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权力,使三公无实权。(3)承袭秦朝的

9、监察制,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汉武帝将秦朝的御史台发展为刺史制度;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4)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5)承袭秦朝的“上计”制,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和控制;承袭秦的田租、徭役、兵役制。(6)在货币使用上,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继续使用圆形方孔钱。2“汉承秦制”的影响(1)“汉承秦制”有利于两汉统治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地主阶级的专政。(2)“汉承秦制”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治,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起了一定作用。(三)汉朝时期的新发展1政治(1)中央集权: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

10、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2)专制皇权:汉初继承秦制,沿袭了秦代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3)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经济(1)农业耕作方式:牛耕逐渐普及;二人一牛犁耕法和代田法等。生产工具:西汉发明了犁壁、耦犁和播种工具耧车等先进农具。水利建设:修建漕渠、白渠、龙首渠(西北地区称坎儿井);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土地制度:东汉时,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盛行。(2)手工业: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东汉晚

11、期成功烧制出青瓷。(3)商业:汉代对“市”管理严格,商业区和居住区严格分开,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长安和五都);西汉时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和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等政策。3文化(1)思想:从“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汉初采用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董仲舒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主张限制土地兼并,轻徭薄赋,发展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

12、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色彩。影响: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了君权的过度膨胀;此后,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科技:西汉前期已出现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成就非凡,出现了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氾胜之书等重要论著。(3)文学艺术: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司马相如、张衡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赋作家。楷书在汉末形成,字体方正,规矩严整。史学新论多维探究 探究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1.西周“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史学新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13、。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发现问题 西周政治中的“贵族色彩”这一提法,很受高考关注。命题角度 西周制度创新的特征;周秦之间政治“大变局”的内涵;“共主”与“独制”的比较。2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史学新论 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中,小到衣食住行(出行车马、朝服、房屋排列、食器等),大到国家祭祀、丧葬习俗、礼仪等。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发现问题 材料作者用唯物辩证史观看待西周的分封制。命题角度 周代社会生活的差异反映的等级秩序的实质

14、。探究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春秋战国走向一统的文化渊源史学新论 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于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许倬云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发现问题 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变革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命题角度 由西周宗法分封制发展而来的文化认同:血缘同根、民族认同等,成为几千年维系统一的精神图腾。2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史学新论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发现问题 秦的统一和制

15、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命题角度 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的关系;秦朝的文明传承和制度创新;周秦政治与天下一统的内在关联。3“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变化史学新论 继秦而兴的西汉王朝,全面继承了秦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故有“汉承秦制”之说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十三部(州)刺史,标志着它实现了制度化。通过以上制度、政策的继承与调整,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政体在汉代得到了完善和巩固。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发现问题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是,汉朝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命题角度 一方面汉承秦制,体现了政治文明的传承。另一方面,汉代在中央体制、地方治理、监察体制及思想

16、控制方面却“颇有所改”,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强化落实权威预测1.有学者指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封邦建国体制,以卿大夫和士组成的“家”、诸侯的“国”为基础,这就是后来儒家在东周礼崩乐坏之后,为恢复西周礼制而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家”和“国”放在“天下”之前的重要缘由。这说明()A周王通过诸侯和卿大夫直接控制地方B先秦时期礼乐制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C诸侯和卿大夫逐步取得了天子的权威D儒学产生于恢复传统礼制的过程之中解析:材料表明,封邦建国体制以卿大夫和士组成的家的“家”与诸侯的“国”为基础实现“家国同构”,体现的是宗法制的特征,而重建礼乐制度恢复传统秩序从“家”“国”入手推而

17、广之,体现出礼乐制度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故B项正确;周王间接控制地方,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是儒家重建礼乐制度的着眼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2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B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C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解析:材料“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反映了子夏对“新乐”的批判。子夏的主张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即主张“克己复

18、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新旧文化冲突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学术自由、思想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故A项错误。秦朝时才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中子夏对“新乐”的批判,故排除。答案:C32019四川凉山一模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解析:题干提及秦朝实行郡

19、县制而东方反抗,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封国主要是东方,故选B项;西周时期,政府通过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排除A项;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暴政,排除C项;题干中“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可知汉朝秉承秦制有一定的弹性,排除D项。答案:B4史记汉书凡提及汉朝制度,不管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必首标“汉承秦制”,如“汉因循秦制而未改”,“汉承秦制”,“汉初因秦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说明秦汉时期()A官方意识形态一致B政府注重强化思想控制C社会演进趋势相同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发展解析:根据“提及汉朝制度,不管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必首

20、标汉承秦制”得出秦汉在各方面制度上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具有相同的趋势,故C项正确。答案:C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

21、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请说明理由。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问可以从材料一中概括,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治国”等。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说法:“封建制度早已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政治;第二小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回答,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回答。答案:(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2)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肯定:是。理由如下: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否定:不是。理由如下: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