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103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0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16四川卷)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B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解析:吡罗红染液染色后,小肠上皮细胞的RNA和人轮状病毒RNA都会被染上颜色,无法分辨,A错误;双链RNA病毒复制过程中,以两条RNA链为模板合成子代RNA,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正确;病毒侵入机体后,可在内环境中被效应

2、T细胞特异性识别,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C错误;患者脱水后血浆渗透压会升高,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D错误。答案:B2(2016江苏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IN1 流感B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 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 HIV 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解析:因 HIV 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故感染人

3、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IN1 流感,A 项正确;HIV 有高度变异性,发生变异后原疫苗失去预防的作用,故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 项正确;被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 HIV 蛋白(抗原),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C 项正确;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机体可产生免疫应答形成抗体,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D 项错误。答案:D(1)稳态的生理意义(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从近年高考来看,本专题已由原来的“冷点”成为高考“热点”,题型不仅涉及选择题,也涉及非选择题。考查内容侧重于内

4、环境的组成及内在关系,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内容、意义及调节等。2血糖、体温、水平衡三大稳态调节是体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的典范,高考对本内容的考查一向情有独钟,题型多样,内容灵活、丰富,备考时务必强化对相关调节过程的全面梳理、整合并加强针对性训练。3免疫调节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疾病与健康,与生活及疾病预防密切相关,近年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频度较高,内容涉及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及两类特异性免疫比较等,题型多样。核心梳理1.理清内环境及稳态机制2把握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3理清常考的两大免疫过程4牢记“5”种免疫细胞的功能(1)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抗原

5、结合体。(2)B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记忆细胞。(3)T细胞: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4)浆细胞:分泌抗体。(5)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使之裂解。(6)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细胞。5关注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长期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的特点:比初次反应快、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大大降低患病程度。6把握两种效应细胞各自产生的三大途径(1)浆细胞的产生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抗原记忆B细胞浆

6、细胞。(2)效应T细胞的产生吞噬细胞处理T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考点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例1】下丘脑和垂体在稳态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研究下丘脑和垂体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几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刺激下丘脑前部,发现实验狗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狗则出现寒颤现象。实验二: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某部位,则可引起狗饮水增多;破坏下丘脑外侧区该部位后,饮水明显减少。实验三:将垂体后叶切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显著减少,狗的尿量增加。实验四:将下丘脑与垂体后叶之间的神经联系阻断,结果与实验三相同。实验五:将垂体前叶切除,狗出现甲状腺

7、激素缺乏的症状。实验六: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血管联系阻断,结果与实验五相同。(1)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说明了下丘脑具有调节_和调节_的功能,为了促进产热,机体不仅能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还能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方式促进_激素的分泌,该激素能加速细胞代谢。(2)渗透压感受器位于_,渴觉的形成部位在_。(3)科学家发现猪的体温调节与人的类似。在1820的条件下,体重为50 kg的猪增重最快。当环境温度过低(5)时,猪的增重会下降,其原因是:环境温度过低,猪需要_。(4)实验三证明垂体后叶能释放_。实验四证明_。(5)实验五证明垂体前叶能分泌_,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实验六证明_。体温水盐平衡甲状

8、腺下丘脑大脑皮层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有机物消耗增加抗利尿激素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受下丘脑控制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前叶的分泌受下丘脑的控制解析:(1)由实验一可知,刺激下丘脑前部,发现实验狗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狗则出现寒颤现象,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由实验二可知,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某部位,则可引起狗饮水增多;破坏下丘脑外侧区该部位后,饮水明显减少,说明水平衡调节中枢也位于下丘脑。所以下丘脑具有调节体温和水盐平衡的功能。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细胞代谢,增加产热。(2)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环境温度过低,散热量增加,猪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有

9、机物消耗增加,使体重下降。(4)由实验三可知,将垂体后叶切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显著减少,所以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由实验四可知,将下丘脑与垂体后叶之间的神经联系阻断,结果与实验三相同,说明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受下丘脑控制。(5)由实验五可知,将垂体前叶切除,狗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由于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可推测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由实验六可知,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血管联系阻断,结果与实验五相同,推测垂体前叶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思维点拨1熟悉下丘脑在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渗透压调节和激素调节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常考

10、的神经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位于大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位于脑干。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等位于下丘脑。知识 技法 误区1稳态变化的原因2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3个“必须认准”(1)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核酸、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分。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2)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3)必须认准发生于

11、内环境中的三类反应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缓冲反应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的反应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3图解法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题组集训 1(2016江苏卷)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解析:曲线c表示饮用1 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项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会导致血液总量暂时增加,B项正确;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

12、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C项错误;饮用大量清水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D项错误。答案:B2(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A BC D解析:机体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综合体现,故错误;淋巴可回流到血浆,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故正确;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主要由

13、无机盐和蛋白质维持,其中离子主要与Na和Cl有关,故正确;内环境变化后,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稳态,故正确;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其血浆pH仍然为弱碱性,故错误;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物质均是内环境成分,故正确。答案:A3(2016山西四校联考)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 等物质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解析:由图可知,分别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内环境是

14、由血浆、淋巴、组织液组成的,A 项错误;消化液是由消化腺分泌释放到消化道中的液体,血浆中无消化液,B 项错误;血浆中的氧从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再扩散进入细胞内,C 项正确;进食后血糖浓度相对升高,短时间内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血液由右侧向左侧流动,左侧血液中胰岛素含量高于右侧,D 项错误。答案:C4(2016山东临沂一模)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能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B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C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激素的负反馈调节D下丘脑可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解析: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知细

15、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故A正确;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故B正确;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均能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故C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故D错误。答案:D5(2016四川自贡二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复杂的调节机制,下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d代表甲状腺激素,d含量过高时会反馈促进激素b的分泌BX代表甲状腺,激素d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外还包括垂体和下丘脑等C图中e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D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大于产热解

16、析:题图中d代表甲状腺激素,d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的分泌,故A错误;X代表甲状腺,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其作用于几乎机体全部细胞,除题图中主要靶器官外,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还包括下丘脑和垂体等,故B正确;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故C错误;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使散热等于产热而保持体温稳定,故D错误。答案:B6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解析: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故甲可能是饮

17、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A正确。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B正确。产生渴觉及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过程是神经调节过程,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体液调节过程,所以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正确。渴觉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D错误。答案:D考点二免疫调节【典例2】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实线表示_过程,虚线表示_过程。(2)若相同抗原再次侵入宿主细胞,机体会快速发生免疫应答,请将此过程在图中补充完整。(3)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能呈递抗原

18、的是_。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如下图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4)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试验研究。例如,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请据此回答问题。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_,T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_细胞。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_,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HIV与T2噬

19、菌体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骨髓)造血干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核糖体等细胞器HIV的遗传物质为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解析:(1)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2)若相同抗原再次侵入宿主细胞,图中缺少细胞免疫中的记忆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记忆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迅速的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的过程,具体图形见答案。(3)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甲细胞),能呈递抗原的是吞噬细胞、T细胞(甲细胞)。(4)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迅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20、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红细胞和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病毒在成熟的红细胞中不能繁殖。HIV与T2噬菌体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HIV的遗传物质为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思维点拨1根据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结合图形,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2第(3)小题,若不注意“特异性识别”这个条件,容易将吞噬细胞也包括在内。3第(4)小题第问,若错误理解题干中组成成分的意思,容易解答为“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知识 技法 误区1免疫细胞的产生途径(1)浆细胞的产生途径吞

21、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2)效应T细胞的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T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2“三看”识别免疫类型(1)看抗原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细胞呈递才能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2)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3)看抗原的种类。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而病毒类(如HIV)进入人体细胞中,清除它们的过程主要是细胞免疫,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也主要是细胞免疫。3关注记忆细胞和二次免

22、疫反应的特点(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长期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大大降低患病程度。4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虽有识别能力,但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1(2015新课标全国卷)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解析:抗体可以和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3、,但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A项错误;溶菌酶可以将细菌的化学成分水解,与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不同,B项错误;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能够诱发人的细胞癌变,C项错误;HIV主要寄生在T细胞中,人感染HIV后的症状(免疫力低下)与HIV浓度增大和T细胞数量下降有关,D项正确。答案:D2(2016东北三省四市联考)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C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D若图中抗原为麻风杆菌,则还会引起细胞免疫解析:E细胞是浆细胞,无裂解靶细胞的功能,故

24、A错误;M细胞是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故B正确;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均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故C正确;麻风杆菌可进入机体细胞内,此时会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故D正确。答案:A3(2016湖南郴州三检)为了有效防控起源于巴西的寨卡疫情,目前研究人员通过移除寨卡病毒中的一个重要基因,从而降低了这种病毒的毒性,并由此研制出减毒疫苗。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被移除了一个重要基因的寨卡病毒,其表面蛋白仍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B减毒疫苗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其关键在于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C侵入机体的寨卡病毒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才能被彻

25、底清除D经寨卡减毒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浆细胞,只能产生抗寨卡病毒的抗体这一种蛋白质解析:被移除了一个重要基因的寨卡病毒能作减毒疫苗,表明其表面蛋白仍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故 A 正确;减毒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来预防寨卡病毒的感染,故 B 正确;清除侵入体内的寨卡病毒,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故 C 正确;经寨卡减毒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浆细胞,只能产生抗寨卡病毒的抗体,同时该浆细胞中还可产生其他功能的蛋白质,故 D 错误。答案:D4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下图是它们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I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B细胞A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C物质

26、I和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细胞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解析:物质I是淋巴因子,细胞C是B细胞,淋巴因子具有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故A错误;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故B错误;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与抗体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故C正确;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但不参与细胞免疫,故D错误。答案:C5下列选项中,不都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一组是()A骨髓、T细胞、B细胞B脾脏、骨髓、扁桃体C生长因子、淋巴因子、抗体D溶菌酶、淋巴细胞、胸腺解析:骨髓、脾脏、扁桃体和胸腺是免疫器官;T细胞、B细胞等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

27、是免疫活性物质,而生长因子不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故选C。答案:C6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能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Art)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一研究机构开展了青蒿素和地塞米松(Dex)抑制T细胞增殖的研究,相关数据整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T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青蒿素除用于治疗疟疾外,还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C达到200 molL1时,Art的免疫抑制效果强于DexD与低剂量处理比,25200 molL1的Art和Dex的抑制率差异显著解析:根据曲线图可知,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T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正确;青蒿素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艾滋病是由于HIV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因此青蒿素不能用于治疗艾滋病,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在浓度为200 molL1时,Art处理抑制率高于Dex,所以该浓度下,Art的免疫抑制效果强于Dex,C正确;由曲线图可知,低浓度处理时,Art和Dex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相差不大,而25200 molL1的Art和Dex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差异显著,D正确。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