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7 年 7 月 1 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香港、内地,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伴随着这钟声,一张张绽开的笑脸,一首首热情的颂歌,将那手中挥舞的红旗,翻飞的红扇,化作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中华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奥斯维辛,一个让人心碎的地方,因为这里埋藏着一段历史,一段让人不忍回首的往事。400 万名犹太人,永远地闭上了愤怒和无奈的眼睛,化作了历史的见证。让我们为在此不幸遇难的生命默哀。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我们也同样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在日本法西斯的强盗行径下遭受的苦难。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
2、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更应该培养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目标定位1.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新闻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2.分析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3.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双线展开、表里交织的布局结构。4.分析两篇新闻的情感倾向和抒发感情的艺术手法。基础导练1.单音字明媚()雏菊()祷告()瞩目()易帜()冉冉()婆娑()噩梦()窒息()michdozhzhrn suzh2多音字载一年半载 载歌载舞 剥剥夺 剥皮 处处所 处理 角号角 角色 应应当 应和 卡卡片 卡住 zizibbochchjiojuyngyngkqi
3、3字形辨识废x x 寒问暖步l 木j x 笑x x 哈哈高瞻远zh zh 托 cu 白憔cu 鞠躬尽cu 荟cu cu 火jio 洁jio 车跌jio jio 美墟嘘履屐嬉嘻嘻瞩嘱粹悴瘁萃淬皎绞跤姣4熟语释义(1)引人注目:格外令人注意。(2)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3)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4)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5熟语运用根据上面解释和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1)作为伦敦文化奥林匹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汉代地上珍宝展”将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展出,其中徐州狮子山楚王墓中出土的金缕衣最为_。(2)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令美
4、国有一种_的感觉,因此也一直难以获取美国政府的好感。(3)当这个堪称是世界最小的“软件工程师”在台上妙语如珠、侃侃而谈时,台下众多的成年听众全都听得_,无法相信这位“软件工程师”只有 12 岁!引人注目不寒而栗目瞪口呆6近义辨析(1)管制管治辨析:管制:有两层意思:强制管理;对罪犯或坏分子施行强制管束。强调强制力的作用。管治:通过政权来控制管理,强调“政权”的作用。例句:煤价随着市场供需波动持续攀升,而电价受政府_,煤电价格严重倒挂。这是电荒的主要原因。英国大多数少女,都不羡慕做皇妃的生活。因为英国的皇室人员,基本上没有_国家的权力,作为一个“国家品牌”,英国皇室一向肩负对内要发挥团结国人、对
5、外要宣传国家的责任。管制管治(2)凝重庄重辨析:凝重:端庄,多用于神态、脸色。庄重:不随便,严肃认真。例句:当女友黄燕查出身患白血病后,小伙李亚峰对她不离不弃,并在昨天,女友 20 岁生日之际,在病房为她送上了一场简短而_的婚礼。国足热身赛后进行恢复性训练,但卡马乔在新闻发布会上却表情_。庄重凝重(3)不由自主情不自禁辨析: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多表示外在的吸引力起作用。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多是由自己内在的情感造成的。例句:第一次作为两会采访记者,每次出入会场,我都会_地看看饮水机的牌子、瓶装水的牌子、墙壁上的画出自何人之手每天回家后会_地
6、与家人谈论这些内容。不由自主情不自禁资料助读1.走近作者(1)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的作者实际上是四个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周婷、杨兴是他们四人的署名,都是新华社记者。他们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盛大庄严的香港主权交接仪式。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19222006),美国著名记者。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籍。他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就是校报通讯员。1944 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于 1960 年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罗森塔尔自 19
7、77 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1986 年卸任后,他又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各大报纸撰稿,直到 2004 年才搁笔。2背景链接(1)别了,“不列颠尼亚”1997 年 7 月 1 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 20 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
8、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记者,必须拿出精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这篇文章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据统计报道有 400 万人在这里遭到了杀害。法西斯灭亡十多年后,奥斯维辛集中营作为纳粹德国设在波兰的一个大屠场,成为了历史的陈迹。这篇消息是美国记
9、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3相关知识新 闻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关注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
10、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2)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它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问题导读1将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并填写下表,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展现出来。提示:2.结合场景,找出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的背景材料,并概括其作用。提示:场景背景作用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港督府的修建补
11、充说明,让读者了解港督府的历史,实则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英军占领港岛,第一次升旗对比鲜明,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人民心中汹涌澎湃的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主题突出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则新闻稿中,按照空间顺序,写了参观者参观了哪些东西?人们参观时有什么样的变化?提示:人们依次参观了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试验
12、室、纪念墙、绞刑室。参观者的变化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人“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墙时沉思。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则新闻对人们参观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时的反应和表情变化进行了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
13、处?提示:人们的反应和表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侧面烘托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不直接写集中营如何恐怖,而让读者从参观者的表情来体会他们的所见,突出表现这里带给人们的恐惧,对写奥斯维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这表现出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问题 1:别了,“不列颠尼亚”第 6 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女王的话意味着什么?提示:写“雨越下越大”再一次增添了悲凉凄苦的意味。英国女王的告别演讲,虽是“赠言”,其实更多地表明了英国的无可奈何,“日不落帝国”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问题 2:别了,“不列颠尼亚”第 5
14、段、第 7 段中写升旗、降旗时特别精确地交代时间,有何用意?提示:对中国人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管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中国人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一天。作者心中丰富的情感,是通过精确记下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的,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问题 3: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有什么独特之处?如何理解其含义?提示:从修辞看,题目运用了拟人修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恢复行使香港主权的自豪感;从句式上看,运用倒装句式,强调“别了”,宣告了英国对香港长达 150 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
15、,也暗含了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英国人不得不离开的无奈。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传递出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问题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 1 段中,“居然阳光明媚温暖”,这句话有何作用?提示:这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阳光明媚温暖”,绿树婆娑,孩子们高兴地追逐游戏,这一幅美好的景象与曾经的“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
16、谢”的“人间地狱”形成鲜明对比,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与心灵冲击。问题 5: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 8 段中,“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提示:文中的“毒气室和焚尸炉”昭示着生命曾经受过的残害,“雏菊花在怒放”是生命的不屈,与废墟形成鲜明对比。生命虽然曾经被残害,但是生命的活力是永远掩盖不住的。人们不能忘记纳粹的罪恶,人们更愿珍惜和平美好的生活。问题 6: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位记者为什么还要去报道?提示:“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17、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问题 7: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沉重”的新闻。奥斯维辛是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和其他平民的集中营,动用了毒气、细菌、焚尸炉等惨绝人寰的杀人方式,共有 400 万人死在那个人间地狱。阅读这篇新闻,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谈一谈。提示:人要学会在良心的拷问下生活,在忏悔中走向完美。一个没有良心约束的民族是疯狂的,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是可耻的。罪恶,就发生在人彻底疯狂以
18、后,没有人类的良知,那么,杀戮也是理直气壮的了。人类只有时刻拷问自己的良心,才能避免更多灾难。观点二:不管苦难如何可怕、漫长,希望和正义永远存在。新闻中出现了两处细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死亡的阴影无法毁灭生活的希望,真与善在暴力面前是微小的,却是永恒的,它们才是生活的希望。写法归纳拟写新闻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两篇新闻的标题都比较有新意。前者运用了拟人和象征
19、手法,表现了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结束;后者则用“没有什么新闻”来报道新闻。新闻的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写好标题对于一篇新闻来说至关重要。拟写新闻标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标题的类型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三行标题;双行标题;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考试中一般只考查拟写单行标题。2掌握拟写技巧拟写新闻标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2)一语中的。新闻中的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其中最新鲜的事实,才是它的精华,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才有突破性。(3)简
20、洁明快。只保留核心部分和事情发展的结果,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过程、细节、消息来源和不必要的议论,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4)旗帜鲜明。标题要是非明确,爱憎鲜明。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赏,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不能无动于衷,要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5)生动活泼。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事实以外,还要关注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感染中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注意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6)回顾检查,确保万无一失。检查字数、标点、答题角度及其他方面是否符合题目要求。针对练笔给下面两段文字拟一个标题,要求用对偶句。据悉,武汉市新洲区
21、旧街镇准备修整问津书院。问津书院因孔子周游列国,过此地问津而得名。它曾与东林书院、岳麓书院齐名,朱熹、李贽等曾到此讲学,一时儒学大兴,人才辈出。此次修整,力图恢复明清时建筑群原貌。又悉,湖北大学将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建一所孔子学院,目的是宣扬儒学,促进中国文化在当地的推广。至此,孔子学院在全球已达 249 家。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材料中提到的两件事情,都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关。所以,作答时要注意联系重修问津书院、儒学流布海外的事。根据对偶句字数相等、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特点,结合所提炼的信息来拟写标题。答案:参考示例:(1)修整书院,力图恢复文物原貌;
22、创建学院,竭力弘扬中华文化。(2)孔子昔日周游列国,儒学而今传扬海外。(3)兴儒学,问津书院传古今;促交流,孔子学院布四海。(要扣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联系重修问津书院,儒学流布海外的事件,恰当运用修辞。)课内素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灾难对自然和生命的摧残是不能挽回的,对心灵和思想的伤害是永久的。在奥斯维辛这样的地方,应该让黑暗、死亡、阴冷永远安静地矗立,就像罗森塔尔所写的那样,让人一看就浑身发抖,这是对死者最好的纪念,也是对生者最好的警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要学会在良心的拷问下生活,在忏悔中走向完美。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的墓碑前下跪,忏悔德意志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使世人相
23、信德意志依然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现在,我们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让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我们头上。【应用角度】“忘记与铭记”“善于反思”“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精彩运用】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做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
24、我们忘记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长鸣。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犹太人正是凭着这样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成复兴民族的决心。(节选自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课外素材:2014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陇海大院:和风春满园颁奖辞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人物事迹 郑州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
25、高新海,1976 年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命运的打击突如其来,亲人又相继去世当高新海彷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大院里的邻居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脸刷牙、端屎倒尿、买菜做饭、送医喂药、聊天解闷这一帮就是 39 年,从未间断。年夜饭到高新海家吃,这个传统在陇海大院已经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说:“不光是年夜饭,遇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时,我家也是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实,我知道,邻居们就是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说说话。”如今,高新海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免费接送社区赶着去办急事的人。陇海大院的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强烈,2013 年该事迹被翻拍成
26、电影好好的活着。【适用话题】生活中的大爱、行善贵在坚持、人间自有温暖、常怀感恩之心美文欣赏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山东一考生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韧的犹太民族已经“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面对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德国总理跪在碑前,默默悔过。男儿下跪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
27、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抚平心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长鸣。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佩乎塞苍冥。”犹太人正是凭着这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成一股复兴民族的决心。不要以为不声不语的他们已将历史忘却,时间永远不
28、会使有些记忆风化,就像叶延滨永远不会将荒野无灯的感触忘记一样,奥斯维辛也永不会将屈辱的历史遗忘,即使时间不断轮回。那天,奥斯维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极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维辛风化在记忆底层!【赏析】文章立意具有反思历史、珍惜和平的深刻和厚重,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观点鲜明,举例典型,中心突出,语言简练而有情。饱经战乱的犹太民族凭着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成一股复兴民族的决心。哥特式建筑象征着人性的尊严,象征着人性的觉醒。但愿曾经的战争阴霾被灿烂吉祥的阳光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