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能一图表专项突破 高考总复习大二轮 地 理 第二部分 解题技能培养 专项4 景观图 类型与特点1.图形特点:景观图是反映地理景观空间分布的一种专题地图。显示制图区域各种地理组成要素的发展规律,揭示各要素彼此间的深刻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提供区域地理景观的完整概念,便于人们对制图区域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2图表类型:自然景观图(地质地貌、天气气候、自然灾害、生物群落等);人文景观图(聚落、农田和农业、工厂和工业、交通、人种外貌、民族风情、建筑、名胜古迹等)。3命题特点:高考命题多用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景物的照片、幻灯片和卫星图片等为载体,考查考生用地理的眼光看待问题,观察地理现象、做出合理判断的
2、能力。判读步骤典题探究(2019高考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图 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 2),其目的主要是()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解题指导第一步:结合图名,审阅材料。本题利用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图,考查区域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第二步:读材料、图像提取有效信息
3、。第三步: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问题。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得知,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都是立于临海优势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务产业,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制造与维修作为工业,水产养殖与捕捞作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作为运输业,在图中并无直接共同体现,排除 A、C、D,故本题选择 B。第(2)题,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改善水质,A 对;题干中也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
4、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B 错;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C 错;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D 错。故本题选择 A。答案(1)B(2)A自然景观图判读技巧对点演练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堆积形成B风力侵蚀残留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D流水
5、沉积作用解析:D 由“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可判断先有流水沉积过程;后经风化、流水与风力侵蚀而成图片中地貌形态;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表会较平坦,则 D 正确。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解析:B 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大风的地区,迎风坡因风力强而侵蚀作用强,破坏更严重而残留物少,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背风坡因风力小而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2019河南郑州二测)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洲,多生长于潮间带,其繁殖体包括种子、根状茎和断落的植株。1982 年我国
6、江苏沿海地区开始引种互花米草,并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互花米草分布区。互花米草在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等方面作用显著,但目前由于其快速扩张,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效应。读 19922012 年江苏某沿海地区互花米草滩和潮沟位置及分布变化示意图(下图),完成 34 题。319922012 年,该地区潮沟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互花米草可以()A增强风浪,减弱潮沟的海水侵蚀B削减风浪,加强潮沟的泥沙淤积C抬高潮位,减轻潮沟的海水侵蚀D降低潮位,加强潮沟的泥沙淤积解析:B 图示随着互花米草分布范围的扩大,潮沟数量不断减少。互花米草作为植物,在潮间带能有削减风浪,从而减少潮沟的侵蚀,加强潮沟的泥沙淤积;“促淤造陆”
7、也能体现加强潮沟的泥沙淤积;故 B 正确。4互花米草快速扩张可能会()A改良水质B改善本土生态C加剧水土流失D威胁滩涂养殖解析:D 互花米草作为外来物种,快速扩张会侵占滩涂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本土生态环境,进而影响滩涂养殖业的发展;故 D 正确。人文景观图判读技巧对点演练(2019高考海南卷)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下图)。据此完成12 题。1该镇位于()A海南省B广东省C浙江省D山东省2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8、()A寒潮B台风C泥石流D冰雹解析:1.C 2.B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 1 题,“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提示信息包括:沿海地区;山地地形。大陆新千年是指 2000 年 1 月 1号,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第一缕曙光指最早见到日出。海南地形中高周低,四周地势低平,山地少,且位置靠西,日出会相对晚些,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广东省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山地少,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山东省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且最东部与浙江的最东部所处的经度相差不多,而此时纬度越高昼越短,即日出越
9、晚,所以山东沿海小镇日出比浙江沿海小镇日出要晚些,故 D 错误。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纬度较低且位置靠东,冬季日出较早,故 C 正确。第 2 题,根据上题结论已知该镇位于浙江,浙江纬度较低,受寒潮影响较小,故 A 错误。该地区山地地形,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泥石流,但是石砌建筑也无法抵御泥石流,故 C 错误。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浙江冰雹较少,故 D 错误。浙江位于东南沿海,台风较多,石砌建筑“依地势而建”,“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这样的建筑,抵御台风的能力相对较高,故 B 正确。(2019高考北京卷)
10、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完成 34 题。3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A建桥成本低B水运条件缺乏C交通需求量大D人口迁移频繁4乙面的中国地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A50 千米B200 千米C500 千米D2 000 千米解析:3.C 4.B 本题组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宫灯为背景资料,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和比例尺的计算。第 3 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图示区域进行定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图中看,该地位于珠海,水域广阔,跨度大,建桥成本较高,A 不对;该地水域广阔,河流径流量大,与海洋相连,水运条件较好,B 不对;该地区经济发达,两岸经济交流频繁,交通需求量大,建桥可以缩短交通时间,C 对;人口迁移一般指较大尺度的、较长时间的人口流动,说两岸的人口迁移频繁不合适,D 不对。故选 C。第 4 题,要求考生掌握中国的国土范围四至点,然后利用比例尺的公式进行计算。中国国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 55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 4附近),南北相距约 5500 公里;该地图图上距离约 30 厘米,则比例尺为 30 厘米/5500 千米1/183 千米1/200 千米。故答案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