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农民的“解放”1.签署文件:1861年3月,_签署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 革法令。亚历山大二世 二、改革的两面性 1.进步性:(1)性质:由沙皇政府主持的自上而下的_性质的改良运动。(2)作用: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_,促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 迅速发展,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2.局限性:(1)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如沙皇专制制度、地主土地占有制,农民地位低下。(2)内部经济发展的_使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形成 了以_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富有侵略性和扩张性。资产阶级 自由劳动力 不平衡性 军事封建性 三、1
2、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 1.目的:使俄国政治制度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2.措施:方面 具体内容 政治 体制(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省和县设立地方自治会议 和地方自治局(2)1870年,城市建立起_和自治局 司法 制度(1)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2)实行_程序,由陪审团参加审判,允许律师替被告辩护 军事 改革(1)1874年,沙皇政府实行普遍_以代替募兵制(2)改革军事管理系统,在全国设立15个军区,直接受_管辖(3)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城市杜马 公开诉讼 义务兵役制 陆军部 3.评价:(1)维护了贵族和_的利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
3、辟了道路。(2)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_转变的第一 步。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君主专制 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发展状况:(1)工业。工业部门:_最发达;新兴的石油工业引人注目;铁路建设发展起来。生产方式:以机器生产为主。突出成果:_(2)农业。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现象日益严重,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国内市场扩大。2.发展特点:(1)借鉴了西欧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发展迅速。(2)由于比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晚,发展水平落后。纺织业 19世纪末,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微点拨】【概念阐释】“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4、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组织管理几大块。(1)它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和干涉其生活;(2)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3)份地必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农民仍需给地主服劳役转化为代役租;(4)规定大大加强了村社管理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人管理。【特别提醒】1.俄国之所以采取自上而下方式进行改革,主要是俄国当时各种力量对比的结果: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农民的觉悟低,沙皇、贵族、地主力量强大。2.由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使俄国依然落后于西方主要国家,成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根
5、源。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素养探究】1.经济改革农民改革法令。史料一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思考:(1)根据史料一,农民获得了哪些权益?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获得权益可根据史料提炼,特点可从改革对农民所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提炼。提示:权益:农民获得了自由,并且可以赎买一块土地。特点:不彻底性: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掠夺性和欺骗性:农民需要额外支付土地赎金。史料二
6、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的废除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历史解释)【点拨】理清史料关键信息的基本内涵,“延缓了革命”指改革的进步性,“不能消除革命”指改革的局限性。提示: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
7、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2.经济近代化。史料(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重工业中煤、铁的产量增加非常迅速。20世纪初,俄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在18601900年间,俄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倍。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思考:据史料概括俄国改革后到20世纪初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点拨】依据画线处信息从工业革命、工业发展方面概括表现。提示: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且跟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总产量增长迅速。3.政治近代化。史料 1864年,仿效英法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但农村还保存着
8、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思考:据史料,概括指出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史料,概括指出司法改革对俄国的深远影响。(历史解释)【点拨】体现了司法改革的来源;体现了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司法改革的局限性。提示:特点:以英法为蓝本;司法公开、独立;不均衡性和不彻底性。影响:推动俄国法制近代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史论阐释】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俄国工业化。2.政治: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建立近代司法制度,有利于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3.军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9、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有利于军事近代化。4.教育:扩大办学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促进了教育近代化。5.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传入俄国,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近代化。【深化点拨】对俄国的近代化要全面而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农奴制改革促进资本主义近代化的一面,也要看到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农奴制残余、沙皇专制等因素融合出来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特色。俄国因而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为日后十月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课堂检测素养达标【基础过关练】1.19世纪下半叶,俄国为废除农奴制发动了()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克里米亚战争 D.十月革命【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
10、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故选B;彼得一世改革是18世纪初,排除A;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俄、英、法争夺中近东的霸权地位,排除C;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补偿训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 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D.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解析】选B。两则材料对比,一方面
11、反映农民的政治、经济处境有了很大变化,说明改革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农民未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说明改革具有不彻底性,故B与题意相符。【拓展延伸】农奴制改革具有两面性的原因(1)从改革本身来看,改革的内容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了革新。(2)从改革对封建制度的改变程度上看,改革是不彻底的。(3)根本原因在于:这次改革仅仅是一场改良,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的改良,始终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只有经过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由新兴的阶级进行的革命才能彻底革除封建制度及其生产关系。2.(2019北京文综T21)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
12、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研读文字和漫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结合题中漫画信息可知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过程中,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经济上已经被剥夺得一无所有,因此B正确。由于农奴在获得土地过程中需要出巨资赎买,因此只是获得了人身的自由,A错误,排除;C说法错误,排除;解放农奴是当时俄国发展的大势所趋,其措施使农奴和农奴主的需求
13、分别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D与史实相反,排除。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A.强化农奴制 B.保留沙皇专制制度 C.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 D.允许农民从事工商业【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使俄国形成了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故选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而不是强化农奴制,无法体现改革的特殊性,排除A;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使农奴获得人身
14、自由,与“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无关,排除C;允许农民从事工商业体现了“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排除D。4.(2020潍坊高二检测)下表是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价格变动情况(单位:卢布)由此可知()A.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制度变革促进了俄国农业迅速发展 C.改革未给农民带来任何好处 D.农奴制改革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 省名 18541859年每俄亩的平均价格 1861年每俄亩定出的赎买贷款 1861年每俄亩农民事实上支付 沃罗涅日 25.93 33.11 69.26【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赎买土地事实上付出的价格远高于土地实际价格
15、,这是俄国通过对农民残酷的剥夺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故选D。农奴制改革并未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农奴制改革对农民的剥削,不能促进农业的迅速发展,排除B;“改革未给农民带来任何好处”表述过于绝对,改革使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权利;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排除C。【高考模拟练】5.(2020宝鸡模拟)材料 1864年,沙俄设立地方自治局以管理地方性经济事务。财产资格和阶级出身的限制确保贵族在民选机构中占绝对优势,但农民和城镇市民亦是机构的基本成分构成。地方自治改革之初,初等教育经费由农村公社承担,教室简陋,教师大多由识字的农民或退役士兵
16、担任。90年代,地方自治局开始提供大量低息贷款和无偿资助用于学校及配套设施如附属夜间收容所和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多地承担教师工资、购置学习用品和取暖、照明、修缮校舍、雇佣更夫等开支;设立学校管理局进行调查和教育统计工作促使更多的人获得初等教育。当然,地方自治局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税,导致与土地息息相关的农民对这些举措仍态度“冷淡”,令自治局人士大为光火。摘编自张广翔、李青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国地方自治局兴学之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90年代沙俄初等教育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90年代沙俄初等教育改革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地方自治
17、局开始提供大量低息贷款和无偿资助用于学校及配套设施如附属夜间收容所和图书馆的建设”“设立学校管理局进行调查和教育统计工作”,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教育措施可知,由地方自治机构主导;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学校加强监督和控制等。第(2)题根据材料“设立学校管理局进行调查和教育统计工作促使更多的人获得初等教育”“导致与土地息息相关的农民对这些举措仍态度冷淡”,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教育措施与影响,从积极(包括文化、教育、政治等角度)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可以得出,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初等教育质量,为中等、高等教育输送了可塑之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未能根除贵族与农民在
18、教育问题上的尖锐矛盾;改革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等。答案:(1)特点:由地方自治机构主导;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对学校的监督、控制。(2)影响:(教育、文化视角)有利于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提高初等教育质量,为中等、高等教育输送可塑之才;(政治视角)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消极)不能根除贵族与农民在教育问题上的尖锐矛盾;改革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6.(2020全国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
19、、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 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将农奴制改革置于世界一些先进国家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一些国家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的大环境中进行综合考量。第(1)题对材料进行综合概括即可。第(2)题可以从俄国自身条件、需求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几方面综合分析。答案:(1)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进口关税税率降低。(2)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