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开篇絮语 知能优化演练 第6课开篇絮语 为什么有人会愿意到监狱里去呢?为什么警察对一些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呢?又为什么当一个人想要重新开始生活时,别人无情地毁灭了这样一份美好的想法呢?在可笑的背后,其实蕴涵着一个个的大问号。今天,我们走进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来领略“含泪的笑”的艺术魅力:可笑的东西只是浮在它的表面,沉淀在它更深处的是一种悲哀。基础自主学案 字音辨识(一)单音字蛰居()别墅()筹备()脚踝()游弋()棕榈()掸去()撵()罪孽()咫尺()暗忖()娴静()螺旋()摇曳()搀扶()肇事()啁啾()泥淖()zhshchuhui yldn n
2、innizhcnxinlu y chnzho ji no(二)多音字宿 食宿 星宿 一宿 柏柏油 柏林 黄柏 分过分 分辨 茄雪茄 茄子 sxixi bi b bfnfnjiqi率轻率 频率 逮逮捕 逮耗子 shui l didi字形辨认 ti体 ti字 zhn铁 zh 居zh海 qin 然chn 扶chn嘴 chn 言jio 洁jiojio 者jio 诈贴帖砧蛰 蜇 跫 搀馋 谗皎佼 佼 狡词语辨析干涉干预“干涉”,动词,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例:“整个拍摄过程,我没有接触过任何一位中国政府的高层官员,也没受到官方任何形式的干涉。”7月24日,毕业于牛津大学、旅居英国21年的华人书
3、云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干预”,动词,过问(别人的事)。例:7月29日,“75”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来到昌乐园小区,对受伤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轻率草率“轻率”,形容(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例:在弄清事情真相前,作为泱泱大国的总统,奥巴马轻率批评涉事警官“愚蠢”的做法,显然并没有聪明到哪里去。“草率”形容(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例:梁咏琪承认男友曾“提过”结婚,但她认为不宜草率,要多加考虑。熟语积累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喻对事情的原委追问到底。十拿九稳
4、:比喻很有把握。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比喻高兴到极点。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雪德尼波特,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警察和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树叶等,这些作品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2写作背景一位作家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处理小说的结尾,是欧亨利最具创造性的贡献,也使他在美国和世界
5、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1小说是怎样通过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自主解答】虽然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苏比的性格也有明显的发展轨迹。小说开始时,苏比只不过想按“惯例”去监狱过冬,能在监狱过冬是他的“美满的事”。按正常逻辑,像苏比这样的流浪者应当考虑接受慈善机构的帮助,可是他却宁可选择监狱过冬,他认为慈善机构还不如监狱。这说明苏比已经没有正常的道德观,大段的内心独白表明他
6、 的玩世不恭,也流露出一 点自尊自傲。接着他连续六次为非作歹,而一连串的捣乱,苏比并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并没有对社会形成危害。这说明他只是个为了生存而挣扎的小人物,并没有坠入罪恶的深渊。2小说在语言运用上有怎样的特点?【自主解答】这篇小说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幽默是一种语调轻松但却包含了深刻意义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的俏皮话,而是为内容服务的,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倾向和事件的态度。小说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使语言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如“一片枯叶飘落到苏比的膝头。那是杰克弗罗斯特的名片”。“弗罗斯特”即“霜冻”的意思。“杰克弗罗斯特”是对“霜冻”的拟人的称呼。这句话运用
7、了比拟的修辞 方法,同时把“枯叶”比作“名片”形象生动,又富有幽默感。有些幽默的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如“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韦尔监狱成了他的冬季寓所”。这里用反语“好客”“冬季寓所”,说得轻松幽默,实际上揭示了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蕴涵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无限辛酸。3在听赞美诗音乐时,苏比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那样大的变化?【自主解答】教堂的赞美诗是故事的突转,苏比性格的另一面在此凸现。一连串的碰壁让疲倦的苏比走投无路,在城市宁静的夜晚,赞美诗乐曲唤起他心灵深处的良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灵魂苏醒了,他想到“生活中还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纯洁的思想和体面的衣着这类事物”,他开始憎恶
8、自己在这一天的所作所为,认为那是“堕 落的生活,卑鄙的欲望”。这个变化符合苏比的性格。人的堕落既有个人性格因素(有些是偶然因素),也有社会的影响,病态社会有可能加速人的堕落。苏比本是有劳动能力的良民,虽然他一天中六次作乱,但良知未泯。作品这样塑造人物,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悲悯情怀。4小说是怎样设计情节的?【自主解答】小说的情节起伏跌宕,在大波澜下,还有许多小波澜。苏比为了进监狱,做了一系列违法的事,但作者对人物的六次胡作非为设下了违法底线,苏比并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危害他人的安全,定位恰当,并不伤害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接受。苏比企图吃白食不给钱,却连门也进不去;砸商店的玻璃,警察却不相信;
9、在小饭馆混饭吃,老板只是揍他一顿,并不报警;打算调戏妇女,却遇上了妓女;喧哗闹事,却被当做庆祝 球赛的大学生;偷人家的伞,偏偏对方也是“拣”来的苏比做的每件事都够格进监狱三个月(对此他有经验),可是命运像是在和他开玩笑,警察偏偏不抓他。在他走投无路,听到赞美诗,受到感化,准备开始新生之际,警察却莫名其妙地抓走他,毁灭了他的梦想。结局出人意料,作品正是要以荒谬的结局表现社会的不合理与命运的捉弄。名师点拨【温馨提示】14题为同学们的自主探究题,一定要在自主解答之后再看答案哦。5小说既反映社会现实又超出社会现实,你认为本篇小说的结局合理吗?你有什么看法?【师生互动】(1)巧妙结局,令人回味。警察与赞
10、美诗花大量笔墨描写苏比想尽种种办法进监狱,结果六次恶作剧都不能如愿以偿。而当他在教堂的赞美诗中受到感化,灵魂开始复苏时,作者笔锋一转,只简简单单一句“那么跟我来”,让苏比轻松地进了监狱。从构思方面看,作者匠心独运,使情节曲折多变,扑朔迷离,引人爱读;从主题上看,反映苏比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揭示社会的不合理。(2)有悖现实的写法。赞美诗在小说中被着意描写,反映了作者美化宗教、寄希望于宗教的思想,有其社会局限性。苏比在走投无路时,受了宗教的感化,决心重新做人。这突出地美化了宗教,而且写得很不现实。苏比当时正处于痛苦之中,赞美诗怎能轻易唤醒他?实在显得突然。当然,作者希望宗教给世间带来公正、幸福的愿
11、望是美好的。(3)赞美诗的利与弊。小说的最后一个部分,有关教堂的环境和赞美诗的音乐的描写,一改上文的风趣、幽默的笔调,用严肃、抒情的语言来写,显示出赞美诗对苏比的影响,有其利亦有其弊。主人公苏比三番五次恶作剧都无法达到目的,但在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时,却出乎意料地被捕入狱。小说从侧面把警察的是非不分揭露得淋漓尽致,使结局既庄严而又富于戏剧性。这是其利。与此同时也把教化提到一定的高度,渲染了宗教的教化作用,带有一定的局限。这是其弊。6如何理解小说中苏比的形象?【师生互动】苏比是一个流浪汉,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一方面在穷困潦倒之际,曾经落入泥潭,有过堕落的时光;另一方面他的堕落行为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故意去干的,作恶不是他的本意。犯罪是他找到逍遥过冬“安乐窝”的途径和手段。可以说,苏比是个好逸恶劳而又“自尊”的无业游民,迷途知返而又改过自新的“向善”青年,有着令人怜悯和同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