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 9(鲁科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738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 9(鲁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高一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 9(鲁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高一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 9(鲁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高一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 9(鲁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高一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 9(鲁科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2高一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 9(鲁科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2高一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 9(鲁科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2高一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 9(鲁科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2高一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 9(鲁科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1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和B用弹簧连接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推A,则从开始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A.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ABFB.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C.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2OaavCBDAOOOxtttt质量为m的物体沿直线运动,只受到力F(F0且为恒力)的作用,物体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可能的是 ( )tvt1t2t303一枚火箭由地面向上发射,其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t2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B、t1-t2的时间内

2、的加速度大于t2-t3的时间内的加速度C、0-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D、t2-t3的时间内,火箭均处于失重状态4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未知,物理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固定在地面上的频闪照相机对该运动进行研究。已知相邻的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1s,发现质点在第1次到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3次到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则仅仅由此信息还是不能推算出 ( )A第1次闪光时质点速度的大小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第2次到第3次闪光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大小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5.当今的航空技术不但突破了一倍声速(即“声障”)的研究,还制造出10倍声速以上(v3200m/s)

3、的超音速飞机,这为21世纪的环球旅行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在某一天太阳西下的时候,王欢同学乘坐着一驾超音速飞机,在赤道上空由东向西做近地航行,他发现:虽然几个小时过去了,但太阳始终停留在西边的地平线上“丝毫不动”!由此判断这驾飞机的航速大约是空气中声速的 ( )A.1.4倍 B.3.4倍 C.5.4倍 D.7.4倍6 一个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粗糙斜面由底端向上滑动,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又返回到斜面底端。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该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vtOAvtOBvtOCvtDt/s500图F/N12345678953477某位同学为了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将重为5

4、0N的物体带上电梯,并将它放在电梯中的传感器上,若电梯由静止开始运动,并测得重物对支持面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g=10 m/s2。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前9s电梯一直在上升,上升的最大速度1.2m/sB. 前9s电梯在一直下降,下降的最大加速度是0.6 m/s2C. 从2s至9s重物动量的变化量是零D. 从2s至9s电梯的支持力对重物做的正功8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所受阻力会随物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下落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球形物体的收尾速度仅与球的半径和质量有关下表是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小

5、球编号ABCDE小球的半径(103m)0.50.51.522.5小球的质量(106kg)254540100小球的收尾速度(m/s)1640402032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B球与C球在达到终极速度时所受阻力之比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球型物体所受阻力f与球的速度大小及球的半径的关系(写出有关表达式、并求出比例系数)现将C号和D号小球用轻质细线连接,若它们在下落时所受阻力与单独下落时的规律相同让它们同时从足够高的同一高度下落,试求出它们的收尾速度;并判断它们落地的顺序(不需要写出判断理由)9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 、2 、3 、4代表四个不同物

6、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 、4开始反向运动10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的瞬时值,如图所示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弹性细绳中拉力 F 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实验时,把小球举到悬点O处,然后放手让小球自由落下,由图线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 ( )A绳子的自然长度为gt12/2 Bt2时刻小球的速度最大Ct1时刻小球处在最低点Dt1时刻到t2时刻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11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

7、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至原处O点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 )ABCD12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两端紧挨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台面。一物体以速率2沿水平面分别从左、右两端滑上传

8、送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从右端滑到左端所需的时间一定大于物体从左端滑到右端的时间 B若21,物体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则物体可能一直做加速运动 C若2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则物体不可能到达左端 D若21)。B在离地H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触地后能竖直向上弹起,触地时间极短,且无动能损失,B与地碰撞若干次后A与B分离。求:(1)B与地第一次碰撞后,经多长时间A与B达到相同的速度;(2)当A与B第一次达到相同速度时,B下端离地面的高度。答案1 D 2 .AD 2 D 3 D. 4 A 5 A 6 B 7 答案:球在达到终极速度时为平衡状态,有f mg 则fB:fC mB :mC 带入数据

9、得fB:fC1:9 由表中A、B球的有关数据可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即 由表中B、C球有关数据可得,阻力与球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即 得 k4.9Ns/m3 (或k5Ns/m3) 将C号和D号小球用细线连接后,其收尾速度应满足 mCgmDgfC fD 即mCgmDgkv(rC2rD2) 代入数据得v27.2m/s 比较C号和D号小球的质量和半径,可判断C球先落地8 B 9 AD 10 AD 11A 12 BD13 解:(1)f=N=7103N a=f-mgsin/m=2m/s2( 2 )s=4m14 (1)物体A滑上木板B以后,作匀减速运动,有mg =maA 得aA=g=2 m/s2木板B作加速

10、运动,有F+mg=MaB,得:aB=14 m/s2 两者速度相同时,有V0-aAt=aBt,得:t=0.25s A滑行距离:SA=V0t-aAt2/2=15/16m B滑行距离:SB=aBt2/2=7/16m 最大距离:s= SA- SB=0.5m (2)物体A不滑落的临界条件是A到达B的右端时,A、B具有共同的速度v1,则: 又: 由、式,可得:aB=6(m/s2) 再代入式得: F= m2aBm1g=1N 若F1N,则A滑到B的右端时,速度仍大于B的速度,于是将从B上滑落,所以F必须大于等于1N。 当F较大时,在A到达B的右端之前,就与B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A必须相对B静止,才不会从B的

11、左端滑落。即有:F=(m+m)a,m1g =m1a 所以:F3N 若F大于3N,A就会相对B向左滑下。综上:力F应满足的条件是: 1NF3N 15 (1)VB1=1m/s(2)t=1.2s(3) 从A开始运动到两物体第n次相碰A通过的总路程:SA=0.2+0.4n(n-1) (m) n=1 、2 、3 、B通过的总路程:SB=0.4n(n-1) (m) n=1 、2 、3 、16 解:问题17图象如图所示.3分t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1t2由图知:t1t2 第一种方法提升能力强.问题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问题3:(1) 第一种方法: t1= v2= ah 第二种方法

12、: 将带入得:t2= = (2)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提升能力之比: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同时间内的耗能比: 由以上分析知:相同时间内第二种方法的产量为第一种方法的80%,但耗能为50%因此第二种方法较好. 18 (1)设人下落时间为,则 车在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联立解得 人在车上的落点距车尾端 (2)人在车平板上的加速度 设人未滑下,且经时间,人与车达到相等的速度,则 人相对车向后滑动 联立解出,故不会滑下 19 【答案】(1)(2)【解析】(1)B与地第一次碰撞后,以v0=向上运动,加速度aB=(k+1)g,方向向下; 此时刻A以速度v0=向下运动,加速度aA=(k1)g,方向向上。 取向下为正方向,设AB共同速度为v1,对A有:, 对B有: 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