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二、三检测A(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原创)在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宋国是殷商后代的封地,陈国是舜(“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的后代的封地,楚国是颛顼(“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的后代的封地。这表明()A.先代贵族是分封制最主要的对象B.目的是防止商朝势力东山再起C.优待古代帝王后代有利于树立威信D.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治等级最重要的纽带解析:分封制最主要的对象是周王室子弟,即王族,仅从题干材料得出A项结论过于武断。B项片面,它是分封殷商后代的目的,而不是分封另两个诸侯国的
2、目的。C项正确,分封先代贵族有利于协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树立政治威信。D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不是题干说明的主旨,也可排除。答案:C2.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作者对“原理”持赞赏态度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A.B.C.D.解析:从材料可以判断出,该历史学家评论的是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正确,本题选A项。答案:A3.(原创)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
3、。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这说明()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D.唐代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解析:材料中提到,唐初根据传闻即可奏劾,但在开元之后,纠举之前必须进行“推覆理尽”,说明监察更加重视证据,故A项正确。答案:A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解析
4、:由江浙行省可以“从便区处”、“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等,可知地方获得了紧急事务的处置权。在行省制下,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地方必须服从中央。故A、C、D三项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B项。答案:B5.清末,御史张瑞荫在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削弱了内阁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A.B.C.D.解析:由材料“小心敬慎”、“不至有权臣”、“权属于君”可判断正确,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是科举制的作用。故本题选A项。答案:A6.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
5、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而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故C项正确。答案:C7.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
6、、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解析:根据题干“1907年”分析,此时处于辛丑条约签订后。再由漫画寓意“提勺(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可判断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代理人。答案:A8.下图是我国画家张光宇在七七事变后所作的漫画“七七”与“切切”,图中的两人都是日本人。下列对这幅漫画的理解,比较准确的是()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表明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日本军人对侵华战争感到悲观A.B.C.D.解析:可从图中日
7、本军人剖腹自杀和“切切”文字中直接反映出来,可结合图片内容和文字的深层含义进行概括,故A项符合题意;和与日本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不符,故排除B、C、D三项。答案:A9.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过的一则材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当是()A.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B.国民党爱国将领要求抗日C.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解析:图中“惟有实行天赋自卫权以应之”说明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放弃了不抵抗政策,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图中“我政府发表声明书”等信息不符。答案:A10.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
8、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解析:本题可以从时间“1940年”以及军队“八路军”上进行判断,百团大战是1940年八路军发动的,故C项正确。A、B两项发生于1937年,D项发生于1944年。答案:C11.1853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
9、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材料中的“这次变革”是指()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53年”可直接排除A、C、D三项。答案:B12.下图是“孙德纯君于民国二年一月十九日经邬日曜君、任同宽君介绍入党共和党党员证”,并盖有红色的“共和党”印章。这一图片的价值主要在于()A.证明共和党是我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B.有助于研究中国政治转型期的政治状况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林立争权夺利的局面D.证明辛亥革命后“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解析:A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我国最早
10、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同盟会;C、D两项无法从图片信息中反映出来。本题选B项。答案:B13.(原创)马星驰先生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下图)最早发表于上海新闻报的副刊“快活林”上,这幅画构图简单,寓意明显,而画家对卖国贼的痛恨、对人民团结力量的赞叹跃然于画中。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广大人民集中力量,一起朝着三个卖国贼吹气,把三个卖国贼吹倒。从“三个卖国贼”和“人民团结”的信息基本可以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答案:C14.(改编题)中国全史:“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共
11、产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军史上的伟大转折。”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与下列图片有直接关系的是()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军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与遵义会议密切相关,故选C项。答案:C15.研读下图,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A.表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B.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C.主要目的是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解析:图片信息反映了1947年夏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此行动不是战略决战,故排除A、C两项。D项指渡江战役。答案:B二、非选择题(
12、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二“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
13、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四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请完成:(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6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6分)参考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
14、卿制、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等。(如答出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言之成理亦可)17.(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0年12月10日,新闻报载:“议和条款述要:现各国驻京使臣业经议就条款,各自电达本国外部,探悉共有十条。一为德使克林德立纪念碑,并派亲王至德国慰谢”又配言论曰:“查德钦使被害后,已明见上谕派驻德华使致祭及御赐恤银,今欲派亲王使德慰谢亦藉慰幽魂。道歉,友邦之道
15、也,各国即不有此条,中国亦照办讲信修睦,坦然无私,此条最可从也。”“公理战胜”碑材料二1918年11月13日,北京城兴奋的人们将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由东单迁移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北京大学在天安门搭台演讲数日,蔡元培校长发表了题为黑暗与光明的消长的演说。他说:“世界的大势,已到这个程度,我们不能逃在这个世界以外,自然随大势而趋了。我希望国内持强权论的,崇拜武断主义的,好弄阴谋、执着偏见,想用一派势力统治全国的,都快快抛弃了这种黑暗主义,向光明方面去呵!”材料三在1952年10月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决定将“公理战胜”牌
16、改为“保卫和平”碑。“保卫和平”四字由郭沫若题写。人民英雄纪念碑材料四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奠下纪念碑的基石。(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德国政府责令清廷为克林德立纪念碑有何法理依据?清政府此“友邦之道”说明了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北京人们把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的背景是什么?蔡元培校长所设想的“光明”后来是否来到?为什么
17、?(6分)(3)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有何体现?(4分)(4)材料四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请分别为其设计一个主题。综合四则材料中碑文主题的变化,概括其历史内涵。(6分)参考答案:(1)法理依据:援引辛丑条约中的“议和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完全按照帝国主义的旨意推行卖国政策。(2)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国人普遍对国际公理、收复主权抱有美好的幻想。没有。因为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体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动了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维护了世界和平;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中国在抗美援朝中所表现的胆识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赢得了世界的尊重。(4)主题:“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答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历史内涵:是中国百年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的最好历史见证;其中的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宝贵历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