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年级历史测验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历(歴想:“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意为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希腊语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是史学记录 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 C历史可任意评说 D历史应“实事”而“求是”2、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 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3、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2、人称卫鞅,姓公 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B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C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D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5、“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两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正阳门: 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称前门)这首关于近代北京的竹枝词主要反映的是 A.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B.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 C.戊戌变法运动开展 D儒家思想统治动摇了6、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
3、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 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7、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 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8、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 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两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平民可
4、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 流动变大的意思是不同阶层出身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若用这二个概念分析 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哪一项是反映了这一变动? 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大 B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也变大 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也变小 D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相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体现在 A独立开展武装斗争 B建立农村人民政权 C形成完整革命理论 D适时实行战略转移10、1912年元旦,申报刊登了这样一条庆贺标语:“中华民囻万岁”。申报把“国”宇改写为“囻”,主要是表达 A“三民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B人民仍处在专制统治
5、之下 C民国建立,帝制终结 D中华民国主权在民11、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潇潇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12、90年前的7月23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B C D13、民盟主席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
6、。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近40年来,西藏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上均实现了重大飞跃,彻底告别了 封闭的庄园制自然经济,正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迈进。西藏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人民代表人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特别行政区制度15、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组建增多,这表明中 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苏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C
7、美苏两极格局趋于瓦解 D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6、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实行自治管理和行政自主1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中美建交 粉碎“四人帮”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香港回归,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18、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
8、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19、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A、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B、注重保护公有财产 C、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D、力图缓和贵族与奴隶矛盾20、1802年拿破仑发表演说:“现在有了一个政府,有了各种权力机构;但此外全国还剩下什么呢?一盘散沙。如果我们不在法国的土地上放下大堆大堆的花岗石作为基础,我们是建立不起共和国的。”以上材料反映拿破仑 A竭力维护共和制 B力图强化中央集权 C企图复辟封建帝制 D力主对外扩张,建立一统
9、欧洲的大帝国2l、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22、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 沙
10、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3、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联合宣言,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4、联合国安理会于2011年3月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利比亚政府同意以上决议表明 A、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B、“一超多强”格局已经形成 C、全球化背景下不得不让度部分国家主权 D、
11、人权高于主权观念深入人心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25、(28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
12、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四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引言所提到的三次“大革命”分别指什么?(6)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3)有评论认为辛
13、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4分) (4)指出材料四“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10分)26(24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请回答(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8分)(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4分)“新思想”对欧洲社
14、会发展有何意义?(4分)(3)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110:DBDCA CCACC 1120:DBACB BCBAB 2124:BDAC25、(28分) (1)结束了分封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建立了新中国。(6分) (2)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2分)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4分) (
15、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2分)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2分) (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分)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4分) 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4分)26(24分) (1)异: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4分) 同:都反映了封建专制、等级社会的时代特征。(4分) (评分说明:每点2分,选择比较的角度和观点适当,合理赋分,不得超过8分) (2)国家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4分) (评分说明:每点2分,两点或者两点以上4分) 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代议制的建立)。(4分) (3)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2分) 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专制统治和列强的侵略);(2分)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 传统思想的制约,民主观念淡漠。(2分)(评分说明:考生只要答出每小点的一方面即可得2分,得分不得超过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