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597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5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明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采用八股取士;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清朝通过增设军机处等,将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专制集权制度已不适应时代潮流,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完成改土归流,设立理藩院等,强化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期)经济(1)农产品商品化发展迅速。(2)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要地位。(3)商业繁荣,白银成

2、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区域经济间的长途贸易盛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农村市镇兴起。(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对外贸易萎缩。思想文化(1)理学思想是统治思想,反封建专制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2)科技停滞,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学东渐,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因素。(3)文学艺术繁荣,适合市民文化的小说、戏剧层出不穷。第1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洲贵族组成,是清初的最高权力机构,军国机要由其定夺,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4密折制(1)增添皇权的神秘感。(2)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三明

3、清时期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1明代地方管理体制(1)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合称三司。三司鼎立,互不隶属,各自听命于朝廷,以加强皇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2)明朝中期,为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开始设立巡抚和总督。巡抚本为临时差遣带有监察性质,后兼地方军政,也有了相对固定的治所,遂成为一级地方官员。总督因军事需要而设,后成为一级地方官员,但巡抚与总督都属于中央系统。(3)明代的三司与巡抚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受制于中央。三司受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巡抚由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2清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1)设理

4、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2)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同时确立驻藏大臣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3)“改土归流”。从明朝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清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上做法因地制宜,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3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四统一多民族国家

5、的捍卫者康熙帝(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巩固统一国家(1)军事上平定三藩:扫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统一台湾:采取攻抚兼施的方针,统一后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三征噶尔丹:先后取得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疆域。(2)文化上:崇尚儒家文化,开科取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3)政治上:册封班禅等活佛,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2维护国家主权(1)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谈判建议。(2)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中国主权。3评价康熙帝清除分裂割据势力,

6、维护国家统一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开创了“康乾盛世”。问题探究 有人说,明朝的内阁制与之前的宰相制本质是一样的,你怎么认识?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宰相制下,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稳固。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巧法妙记 军机处的特点思维导图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唯物史观 正确看待“康乾盛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任何一个英雄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时势造英雄”,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统治者励精图治,平定叛乱,收复台湾,挫败沙俄的侵略企图

7、,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开发,奠定了汉唐都难以比拟的辽阔疆域;经济发展,国力强大,人丁兴旺,文化昌盛,这130年呈现的盛世景象,史称“康乾盛世”。这种盛世建立在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从纵向看,它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步伐。此时,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崛起,危机在盛世中潜滋暗长。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走向极端的君主专制明清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二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中国传统政治三清雍正年间,

8、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出宰相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史料二反映出明朝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并无决策权。史料三可知军机处设在离皇帝近的地方便于宣召,所用之人都是亲信重臣。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内阁的职责与唐以前的宰相有何不同?(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军机处的特点。(3)为什么说内阁、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的强化?答:_答案(1)唐以前的宰相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明代内阁的主要

9、职责是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票拟权(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2)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军机处官员多为皇帝亲信之人或朝廷重臣;品级不高,跪受笔录,承旨办事,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3)内阁和军机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都是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表现,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并无决策权,对皇帝不能形成制约。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1)削弱相权: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分割相权;二是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消灭。(2)加强

10、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在中央实行: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元代实行一省制等;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和行省制。(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1(2017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

11、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从明初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反映出明代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宦官地位提高,其实质是皇权的加强而非衰落,B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C项错误;宦官虽然权力增强,但是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2(2016全国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12、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明初地方设三司掌管和负责,并且直属六部,这样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地方控制过严过死。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物的环节,不必事事经过六部,能够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选B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地方权力不断缩小,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六部权限是否受到削弱,故排除C项;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要接受中央领导,不存在地方与中央对立的情况,故排除D项。3(2015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

13、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解析明成祖将都城从地处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地区的南京迁到当时相对落后的北京,需将大量物资由南方输送到北方,客观上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为区域性商帮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C项错误。迁都是在国家政治统一的情况下进行的,A项错误;迁都并没有改变南北经济文化格局,D项错误。4(2012重庆高考)史载:“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皇帝也曾()A册封五世达赖 B平定三藩之乱C首次征收地丁银 D接见过渥巴锡答案B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滋

14、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是康熙帝时颁布的,各选项中属于康熙帝活动的是平定三藩之乱,故B项正确。A、C、D三项的活动分别对应的是顺治帝、雍正帝、乾隆帝。1(2019衡阳联考)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秦6位两宋121位西汉47位明4位唐182位清0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可知,唐代、宋代丞相人数明显多于其他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削弱了相权,宋朝实行二府三司

15、制,以分散相权,明朝废除宰相。相权从秦朝的位高权重到日益削弱直至废除,君主专制日益加强,B项正确,C项错误。元朝宰相权力有所反弹,A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2019河南新乡七中月考)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嘉庆发布该上谕的实质是()A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 B确保皇权的至尊地位C限制军机处权力扩大 D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可知,

16、通过发布上谕,敲打军机处,限制其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是确保皇权独尊的手段,不是实质,排除;D项是军机处设立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排除。3(2019四川绵阳高二期末)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B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C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时期重视全国性地图的纂修,并对边疆地区进行测量,反映了清代政府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的诉求,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主权观念

17、强调的是处理国际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观念,材料描述的是对中国领土的测绘,故A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全国性地图的绘制而不是处理边患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测绘技术,排除D项。4(2019江苏扬州高二期末)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667年,康熙亲政后,就注意留心黑龙江流域。1682年,康熙率领文武大臣东巡,了解抵抗沙俄的备战情况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回京后,又派人深入到雅克萨地区侦察沙俄情况。因雅克萨距离内地遥远,人烟稀少,兵员补充和粮食供给困难,康熙认为不能操之过急。1685年,收复雅克萨的作战准备已基本就绪,康熙对沙俄采取先礼后兵的原则。1685、1686年,康熙接连部署了两次雅克萨之战

18、,并取得了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康熙始终倡议和谈,并主动停火撤军,这为中俄双方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摘编自何君编著的清圣祖康熙(1)根据材料,指出康熙亲政后对沙俄之扰持何种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在作战准备就绪后,对沙俄采取的策略及产生的影响?答案(1)态度:积极备战,但不能操之过急。原因:雅克萨距离内地遥远;人烟稀少;兵员补充和粮食供给困难。(2)策略:先礼后兵,两手并用。影响:为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创造良好氛围;此后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有利于东北边境的安定和经贸往来。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康熙率领文武大臣

19、东巡,了解抵抗沙俄的备战情况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回京后,又派人深入到雅克萨地区侦察沙俄情况。认为不能操之过急”概括其态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因雅克萨距离内地遥远,人烟稀少,兵员补充和粮食供给困难”概括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康熙对沙俄采取先礼后兵的原则两次雅克萨之战,并取得了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康熙始终倡议和谈,并主动停火撤军”可知,康熙帝采取的策略是先礼后兵,两手并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为中俄双方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可知,康熙帝对沙俄的策略为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创造良好氛围;结合所学可知,此后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有利于东北边境的安定和经贸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