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村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周统练卷命题人:魏鹏扬 审核人:王永琴一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D.中美对外政策的差异 2.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
2、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3.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4.毛泽东指出,“我们反对
3、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不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建国初,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不结盟政策 B.“一边倒”政策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6.1971年,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苏联等社
4、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7.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中国: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8.1978年邓小平访日时阐明了三个目的:一是互换和平友好条约的批准文件,二是向几十年来致力于改善中日关系的日本友人表达中方的感谢,三是像徐福一样来寻找“仙草”。下列选项不能表达邓小平意图的是: A.暗喻中日友好历史悠久 B.夯实中日友好基础 C“仙
5、草”暗指现代化秘密 D.实现中日邦交关系9.从1959年春天开始,毛泽东在不同场合经常讲起古代笔记小说中的一些不怕鬼的故事。5月6日,他在接见外宾时,突然把话题引向不怕鬼的话题:“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呢?”这里的“鬼”指: A.国内的左倾错误 B.国际上的反华势力 C.国际上的资本主义国家 D.国内的国民党残余势力10.下表摘自于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9721979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 ( 单位:百万美元)年份 中国的出口 中国的进口1972年32601975年1563041978年3248651979年5
6、941724 A.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B.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两国的贸易往来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美贸易 D.中国改革开放融化了中美关系的坚冰11.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 B. C. D.12.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13.美苏“冷战”全面打响与最终结束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东欧剧变 B.杜鲁门主义东欧剧变 C“
7、铁幕”演说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苏联解体14.二战前,文明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特指欧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文明一词在英语中也变成了复数,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欧洲开始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B.欧洲仍然处于世界中心地位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霸主地位确立15.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 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16.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肯尼迪曾经评价
8、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敌人,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下列关于柏林墙的说法,正确的是:二战中修筑柏林墙是为了对付希特勒法西斯;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性建筑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联系和自由往来;1989年柏林墙被拆除,标志雅尔塔体系彻底完结 A. B. C. D.17.“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C.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
9、商品、劳务和资本互相交流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18.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C.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19.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步骤。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西欧经济走向繁荣 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消除西欧国家的
10、矛盾使政治走向稳定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最接近的是: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已经瓦解 B.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C.国际力量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D.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1.南斯拉夫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1892-1980)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开创者,也是冷战时期一个重要组织主要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这个组织“它阐明了当代世界的矛盾以及国际关系不稳定的原因,并力主消除这些矛盾和原因。它要求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
11、紧迫的国际问题。”这个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共体 C.不结盟运动 D.华沙条约组织 22.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表明: 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23.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
12、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24.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指出“两极格局解体是历史的必然”。这主要是因为: A.两极格局之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 B.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以强权政治为唯一 C.苏联解体后,其国际强国地位完全丧失 D.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25.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认为:“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 A.冲击着美苏两极格
13、局 B.推动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6题24分,27题26分,总50分。)26.(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
14、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原因。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
15、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8分) 2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 16世纪以后,
16、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的扩大到全球,(这一切)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 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年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人民日报(1997年
17、12月15日)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从材料中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6分)(2)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的措施?(4分)(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生气勃勃的新欧洲”重新“崛起”。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12分)(4)根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4分)杨村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周统练卷 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ABCDCBCDBBDAD1415161718
18、19202122232425ACBAADBCCADC26.(24分)(1)外部: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2分)内部: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2分)影响: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巩固了新生政权;有利于恢复经济;(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2)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8分,答对其中四点即可)(3)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8分,答
19、对其中四点即可) 27.(26分)(1)“新的极权主义”指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开始实行对苏联的冷战政策。外交目标:称霸世界。(2)美国又实施的措施: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苏联采取的对抗性措施:组建华约组织、经互会(或经互会、情报局)。(3)原因: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谋求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的愿望;现实因素: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要重新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政治因素:在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和苏联的威胁,为保证自身安全;历史因素: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为联合提供了可能;关键因素:法德两国逐渐实现
20、和解;根本原因: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任意答出4点,8分)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欧洲成为国际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形成;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4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4)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或结伴不结盟)。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4分)解析:1.【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的信息说明当时美苏两极格局下,中美两国意识形
21、态的差异是导致材料中现象发生的原因,故选择A符合题意。2.【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方针。依据所学,结盟不符合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故A错误;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的是“一边倒”的方针,而不是多边外交,故C错误;打击恐怖主义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外交内容,故D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始终是我国的基本外交方针,故B正确。3.【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
22、习的精神”可以看出这是指的1954年举行的日内瓦会议,C符合题意。A项是在1950年,并非参加的国际会议;B项也与材料中的“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不符;D项是在1955年,是在日内瓦会议后,与材料中的 “第一次”不符。故应选C。4.【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可以看出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应该是D项,故本题选D项。A、B、C与材料信息不符。5.【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万隆会议上周
23、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正符合题意中“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与题意无关,D是中国与苏联的结盟政策的结果,体现不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6.【答案】B。试题分析:D项不是国际因素,是国内的因素,所以排除D项。美国与日本是不愿意让中国重回联合国的,并且这两个国家与中国关系缓和是在这个事件之后,所以C项是无关项。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苏关系不正常,苏联不可能支持中国,所以答案选择B项。7.【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新中国的外交。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3
24、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1969年”和“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信息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双方关系的共同要求,基于该认识,中国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中国并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共同反霸,D项错误。8.【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依据所学可知,中日关系实现邦交正常化是1972年,故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9.【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195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国际上,由于中国在西藏进行平叛,中
25、印关系随之紧张,西方世界掀起反华浪潮,中苏友好关系这时候也开始解体,故这里“鬼”是指国际上的反华势力。所以答案选B。10.【答案】D。试题分析:APEC、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性合作组织,这与题干中“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符,故,错误,应选D项。派海军赴亚丁湾护航;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属于应对全球化问题,体现了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故,正确。11.【答案】B。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和题干所给材料判断。1972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推动了中美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出超即贸易顺差,在对外贸易中,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这与题干所给数据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于2001年加入
26、世界贸易组织,这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而中美关系于1972年实现正常化,故D项表述错误。12.【答案】A。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知识的再认再现层次。需要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熟知基础上对题目做出判断。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是“1948年”、“ 巴黎”和“西欧”,符合的选项是A。而B项指的应该是20世纪5、60年代的“戴维营会谈”后的事,所以排除;C项指的应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排除;D项是在1949年,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最后选择A。13.【答案】D。试题分析:“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序幕,所以AC两项错误。东欧剧变时苏联还没有解体,所以美苏的对峙还没有结束,所以两极
27、格局也没有解体,所以B项不正确。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所以D项正确。14.【答案】A。试题分析: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思想、政治制度一直是最先进的,工业革命也是从英国等欧洲国家向世界传播,欧洲是先进文明的代表,欧洲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的中心。二战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败,欧洲开始丧失世界中心地位,世界的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因此选择A。D不够全面,B史实错误,C是在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5.【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故A不当,双方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
28、益的的不同,采取了除军事外其他一切对抗形势。对抗有直接对抗和间接对抗,所以B表述错误,D不符合所学;C表明苏联试图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所以选C。 16.【答案】B。试题分析: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依据所学可知,柏林墙是1961年建造的,不符合史实。柏林墙的修建是二战后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故符合史实。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冷战为特征,其彻底完结的标志是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故说法错误。所以应选B。17.【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不想走下坡路的话”以及“将沦为超级大国的
29、附庸”,由此不难判断出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所以答案选A。18.【答案】A。试题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表明日本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故A项正确。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与题干中“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不符,故C项错误。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与题干中“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不符,故D项错误。19.【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搜索解能力。欧共体的产生和发展,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西欧各国要求与美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30、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缓解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这些矛盾。所以答案选D。20.【答案】B。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在两极格局的时代多极化趋势其实已经开始出现,所以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最接近的只能是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本题关键在于要理解“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具体的含义即可。21.【答案】C。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不结盟运动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
31、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故C项正确。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这与题干中“冷战时期”不符。欧共体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发起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故B项错误。南斯拉夫不属于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故D项错误。22.【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基辛格的话说明了美国是超级大国但美国并不能主宰一切,因为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美国难以独霸世界。故选C。材料主要说的是美国无法主宰世界事务,A项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当今世界新秩序尚未建立,处于新旧秩序交替的过程中;D 项说法明显错误。 23.【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
32、化进程。材料“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体现了欧盟的多样性;材料“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欧盟的统一性。所以应选A,其他与题意不符。24.【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只是两极格局解体的具体原因之一。B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C项错在“完全丧失”的表述上。D项是两极格局解体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答案选D。25.【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群雄”指 “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包括俄罗斯、欧盟、中国、
33、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这个阶段,美苏两极格局已不复存在,A项说法不对;B项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一超多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C项说法是正确的;“群雄竞起”不可能促进政治一体化,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项。26.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运用能力。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当时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反共;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而内部形势则是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影响则从外交、政治、经济三个层面分析,得出答案。(2)据材料一信息“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适应
34、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得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等要点;据材料一“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等要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80年代中国的国际、国内背景去考虑,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可以得出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
35、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等因素。27.试题分析:(1)考查美国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的出处杜鲁门主义和材料关键句子“新的极权主义,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结合所学不难判断是美国的杜鲁门主义,认为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威胁到了世界和平,要求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指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国的外交目标是称霸全球。(2)考查冷战经济上、军事上的表现。依据材料“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在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为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共同遏制苏
36、联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内容;“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在军事上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依据所学,苏联采取的对抗性措施:政治上成立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互会;军事上组建华约组织。(3)有关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生气勃勃的新欧洲”重新“崛起”主要原因的问题,回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时间节点,其实本题可以转化成欧洲联合的原因及影响来进行分析整理。然后结合当时的史实回答即可。有关于欧洲崛起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的问题,主要从对欧洲本身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21世界的大国关系主要是建立新型战略伙伴。说到底是不结盟运动的继续发展。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