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十五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主干梳理 对点激活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 ,可得出gl,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带中心孔的小钢球、约1 m长的细线、带有铁夹的铁架台、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停表。1做单摆取约1 m长的细线穿过带中心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让摆球自然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如图所示。2测摆长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则单摆的摆长lL。3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不超过5),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总
2、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T。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数据处理的两种方法:方法一:公式法。根据公式T2 ,g。将测得的几组周期T和摆长l分别代入公式g中算出多组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求出g的平均值,即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二:图象法。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 可得lT2,因此以摆长l为纵轴,以T2为横轴描点作图,作出的lT2图象理论上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求出图象的斜率k,即可求出g值。g42k,k。1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固定,小球质量大、体积小,细线轻质非弹性,振动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振动,这些要求是否符合。2本实
3、验的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的测量和摆线长度的测量,因此,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不能多计或漏计摆球全振动次数。使用刻度尺测量摆线长度时,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3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同时也能减小实验误差。利用图象法分析处理时要特别注意图象的斜率及截距的物理意义。1小球选用密度大的钢球。2选用1 m左右难以伸缩,且尽量轻的细线。3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悬点固定。4单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振动,且摆角小于5。5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时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考点细研 悟法培优考点1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例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摆动
4、时偏角满足的条件是偏角小于5,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摆球应是经过最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且用停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周期。图甲中停表示数为一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则单摆振动周期为_。(2)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摆长,测量情况如图乙所示。O为悬挂点,从图乙中可知单摆的摆长为_ m。(3)若用L表示摆长,T表示周期,那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4)考虑到单摆振动时空气浮力的影响后,学生甲说:“因为空气浮力与摆球重力方向相反,它对球的作用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变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学生乙说:“浮力对摆球的影响好像用一个轻一些的摆球做实验,因此
5、振动周期不变”,这两个学生中_。A甲的说法正确B乙的说法正确C两学生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尝试解答(1)低2.05 s(2)0.9980(3)(4)A。(1)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小球速度最大,容易观察和计时;图甲中停表的示数为1.5 min12.5 s102.5 s,则周期T s2.05 s。(2)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即为摆长,可得L0.9980 m。(3)由单摆周期公式T2 可得g。(4)由于受到空气浮力的影响,小球的质量没变而相当于小球所受重力减小,即等效重力加速度减小,因而振动周期变大,A正确。变式1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
6、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 mm。(2)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t即为单摆周期T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T答案(1)18.6(2)abe解析(1
7、)游标卡尺读数:18 mm60.1 mm18.6 mm。(2)摆线细一些有助于减小空气阻力,伸缩性小一些以保证摆长不变,尽可能长一些使周期较大,容易测量,a正确。摆球质量大一些、体积小一些能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b正确。根据T2可知,周期T与摆幅无关,且摆角太大时,小球的运动不能看成是简谐运动,不符合实验要求,c错误。测量周期时应从小球经过最低位置时开始计时,而且应记录n次全振动的时间,用T去计算,d错误,e正确。考点2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例2利用单摆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金属小球直径如图甲所示,小球直径d_ cm。(2)某同学测量数据如表,请在图乙中画出LT2图象
8、。L/m0.4000.5000.6000.8001.200T2/s21.602.102.403.204.80由图象可得重力加速度g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摆长没有加小球的半径,其他操作无误,那么他得到的实验图象可能是下列图象中的_。尝试解答(1)2.25_(2)图见解析_9.86_(3)B。(1)小球的直径d22 mm0.1 mm522.5 mm2.25 cm。(2)LT2图象如图所示由T2可得LT2,由图象可得k0.25可解得g42k9.86 m/s2。(3)在实验中,若摆长没有加小球的半径,其他操作无误,可得LT2,故可知B正确,A、C、D均错误。变式2
9、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1)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 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O为计时起点,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填字母代号)。(2)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得的g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A测摆长时记录的是摆线的长度B开始计时时,秒表过早按下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摆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D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数记为30次答案(1)A(2)D解析(1)单摆振动的摆角5,当5时单摆振动的振幅Alsin
10、50.087 m8.7 cm,为计时准确,在摆球摆至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故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选项A。(2)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推导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将摆线的长误认为摆长,即测量值偏小,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开始计时时,秒表过早按下,周期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故B错误;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即摆长L的测量值偏小,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就偏小,故C错误;设单摆29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则单摆的周期T,若误计为30次,则T测,即周期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故D正确。高考模拟
11、随堂集训1(2015天津高考)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1)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组装单摆须选用密度和直径都较小的摆球B组装单摆须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C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D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2)如图所示,在物理支架的竖直立柱上固定有摆长约1 m的单摆。实验时,由于仅有量程为20 cm、精度为1 mm的钢板刻度尺,于是他先使摆球自然下垂,在竖直立柱上与摆球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做一标记点,测出单摆的周期T1;然后保持悬点位置不变,设法将摆长缩短一些,再次使摆球自然下垂,用同样方法在竖直立柱上做另一标记点,并测出单摆的周期T2;最后用
12、钢板刻度尺量出竖直立柱上的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L。用上述测量结果,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答案(1)BC(2)解析(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密度大、体积小的摆球,A项错误;摆线应选用不易伸缩的轻线,B项正确;实验时摆球应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而不能做成圆锥摆,C项正确;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角不能超过5度,因此摆的振幅不能过大,D项错误。(2)由单摆周期公式得T12 ,T22 ,解得g。2.(2015北京高考)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C直径为1.8 cm的塑料球D
13、直径为1.8 cm的铁球(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用L、n、t表示)。(3)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组次123摆长L/cm80.0090.00100.0050次全振动时间t/s90.095.5100.5振动周期T/s1.801.91重力加速度g/(ms2)9.749.73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_s,g_m/s2。(4)用多组实验数据作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作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
14、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5)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3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 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_(用l1、l2、T1、T2
15、表示)。答案(1)AD(2)(3)2.019.76(4)B(5)解析(1)单摆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摆线的长度远大于小球直径,小球的密度越大越好,这样可以忽略空气阻力,所以选A、D。(2)周期T,结合T2 ,推出g。(3)周期T2.01 s,由T2 ,解出g9.76 m/s2。(4)由T2 ,两边平方后得T2L,可知T2L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b为正确的图象,a与b相比,周期相同时,摆长更短,说明a对应测量的摆长偏小;c与b相比,摆长相同时,周期偏小,可能是多记录了振动次数;由T2L知,图线c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5)设A到铁锁重心的距离为l,则第1、2次的摆长分别为ll1、ll2,
16、由T12 ,T22 ,联立解得g。3(2019浙江嘉兴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1)实验室已经提供的器材有:铁架台、夹子、秒表、游标卡尺。除此之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A长度约为1 m的细线 B.长度约为30 cm的细线C直径约为2 cm的钢球 D.直径约为2 cm的木球E最小刻度为1 cm的直尺 F最小刻度为1 mm的直尺(2)该同学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他用秒表记下了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 s。(3)该同学经测量得到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乙所示。则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
17、处理完数据后,该同学发现在计算摆长时用的是摆线长度而未计入小球的半径,这样_(填“影响”或“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计算。答案(1)ACF(2)95.1(3)不影响解析(1)由单摆周期公式T2可得,g。实验需要测量周期,则需要秒表;摆线的长度应尽量长些,减小周期的测量误差;实验需要测量摆长,摆长等于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半径,所以需要毫米刻度尺;为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需要选择密度较大的摆球。故选用的器材为ACF。(2)由图示秒表可知,分针示数为:60 s,秒针示数为:35.1 s,秒表读数:t60 s35.1 s95.1 s。(3)由T2 ,可得LT2,则LT2图象的斜率:k,由图示图象可知,图象斜率:k,解得重力加速度g。在计算摆长时用的是摆线长度而未计入小球的半径,则有:LT2,由此可知LT2图象的斜率不变,这样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