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8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10分)一、本卷10分,依据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赋分。第卷(10分)二、名著检测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共10分。1. 红楼梦前80回中出现3次_节。第一次出现在小说开篇,重点情节是甄士隐痛失爱女;第二次出现的重点情节是元妃归省,赐名省亲别院为_;第三次出现在53回和54回,同时也是贾家的家宴。(2分)2. 红楼梦第66回,_在自己的脖子上横抹一剑,于血光中溅出情痴与情耻交织成的勇烈;其姊_却“忙将衣服穿戴整齐,上炕躺下”,无声死去,反以怯懦展示出另一种悲怆与勇烈。(2分)3.
2、 雷雨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剧作家_精心设置了该剧的“序幕”:十年后_(地名)变成了教会医院,一位孤寂的老人_(人名)来到医院看望两位疯了的老妇人_(人名)和_(人名)。这时来医院的年幼的姐弟俩目睹了这一切,又像听“古老的故事”一般听人们讲起了十年前_两家的往事。(6分)第卷(25分)三、本大题共3道大题,9道小题,共25分。(一)请根据要求,完成47题。(每题2分,共8分)4.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贤惠 珠矶 汗涔涔(cn) 前倨(j)后恭B. 吟啸 罗髻 故垒(li) 快(kui)炙人口C. 莼菜 贿赂 驽(n)马 残羹(gng)冷灸D. 帷幄 诡谲 膏腴
3、(y) 冠冕(min)堂皇5. 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词的别称有“诗余”、“琴趣”和“长短句”,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唐代的部分文人开始作词,晚唐五代时形成了“花间派”。B. 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派的代表有柳永、辛弃疾,豪放派的代表有苏轼、李清照。其中,婉约派是宋词的“当行本色”。C. 司马迁,字子长,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曾担任太史令。他的史记共有130篇,记载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 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除了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他三部都是编年体
4、断代史。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乃使其从者衣褐”的“衣”与“左右欲刃相如”的“刃”都是名词作动词。B. “宜皆降之”的“降”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的“奇”都是意动用法。C. “求人可使报秦者”与“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的句式不同。D. “未之有也”与“而君幸于赵王”的句式不同。(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811题。(每题2分,共8分)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
5、,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荼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荼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荼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
6、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
7、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
8、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90后、00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选自戎新宇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8. 下列对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鳞次栉比: “栉”读作zh 鳞次栉比的意思是形容房屋等密集。B. 养气颐神: “颐”读作y “颐”的第二笔是竖折“”。C. 更迭: “迭”读作di “迭”的意思是屡次。D. 棘手: “棘”读作z
9、h 棘手的意思是形容事情难办。9. 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 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西汉时期,茶已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B. 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已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和加速了茶产业和茶文化的空前发达。C. 茶盛于宋朝,上至官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D. 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10.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10、分)A. 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B. 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己成习惯,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C. 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D. 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B. 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
11、,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已日益沦落,已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C. 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消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予的茶道文化已摆在眼前。D. 如今的中国茶已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9分)12. (1)千骑拥高牙,_,吟赏烟霞。(望海潮)(2)_?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3)羽扇纶巾,谈笑间,_。(念奴娇)(4)人生如梦,_。 (念奴娇)(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定风波)(6)把吴钩看了,_,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7)舞榭歌台,
12、_。(永遇乐)(8)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声声慢)第卷(105分)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315小题。(10分)洞仙歌北宋 李元膺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注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1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上片先以“雪云散”“
13、放晓晴”写冬尽春归的季候转换,然后写早春梅柳的独有风姿。B. 下片“一年”三句,写“小艳疏香”胜过浓芳,体现了词人对春光美景独特的审美眼光。C. “到清明”四句写清明暮春时节百紫千红,虽一片烂漫,但“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D. 词末三句借景抒情,表达伤春之意,赏花不怕春寒,大不了喝酒自暖,也要早占韶光。14. 诗人提出“探春及早”的观点,下列诗句所写的景致,不符合作者的审美情趣的两项是(4分)A.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B.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C.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北宋苏轼赠刘景文)D. 花未全开月
14、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北宋蔡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E.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南宋朱熹春日)15. 作者在序中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请对上片中所写的梅柳作简要赏析。(4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621小题。 (15分)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15、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
16、,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窈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注:觌,读d,相见。1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B. 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C.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D. 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
17、,又1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待以宾礼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B. 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C. 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D. 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1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 使吴越,致命讫即还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B.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C. 请煜入宫治装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D. 上觉,遽诘所以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1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 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B. 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
18、,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C. 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D. 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20.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21. 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6小题,共20分。鲁院里的柿子树(1)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
19、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2)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微风起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3)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
20、。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4)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了。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
21、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到这里。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5)一天,我清早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它们的光芒和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6)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
22、,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他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我说:“我用作品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哲学”,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7)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22.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深味:深沉
23、的滋味B. 殷实:充实C. 器宇轩昂:气质、风度出众D. 凝神远眺:聚精会神地向远方眺望2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 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B. 作者描写了北京秋日蓝天白云的美景,衬托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C. 第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我”的深刻思考。D. 文章结尾再次描写柿子树的形象,呼应前文,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意蕴深长。E. 文章写柿子树果实灿烂明丽的色泽,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24. 第三段作者为什么写银杏树?请简要分析。(4分)25. 文章写文学大师的
24、雕像,有什么作用?(4分)26.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从鲁院里的柿子树身上获得了哪些启迪。(6分)七、微写作(10分)27.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1)雷雨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悲剧的承担者。这些人物中,你最同情哪一个人物?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的你的看法。要求:条理清晰,理由充分。(2)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如乱停乱放、恶意破坏、据为己有等不文明现象。请你写一段文字,倡议大家摒弃对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要求:语言精炼得体,理由充分,有号召力。八、写作(50分)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古人,看到庭院内越来越多的短墙,不禁伤
25、感:“墙往往而是,老死不相往来,一个大家庭就这么散了。”一位诗人,面对一座断壁说:“你的一生,接受了那么多单梯的凭靠:现在你快倒了,你想过那些靠着你的梯子吗?”一个囚徒,望着监狱的高墙,泪流满面:“这墙让我失去了自由,此地决不可再来。”一名学子,望着北京大学的围墙感动不已:“尽管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这墙没有变,一百年来它挡住了太多的喧嚣,将我们包裹其中,给我们一种可贵的安全。”墙,普通又不普通。我们的身体、思想、情感,无不与一面墙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请围绕“墙”这一意象,展开合理联想,写一篇文章,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要求:(1)立意自定,鼓励有创意的思想;(2)题目自拟:(3)文体为记叙文或
26、议论文;(4)不少于700字。【试题答案】1. 元宵 大观园或省亲别墅 2. 尤三姐 尤二姐3. 曹禺 周公馆 周朴园 蘩漪 侍萍 周鲁4. D 解析:错误的是A. 珠玑、j;B. 螺髻、脍炙人口,C. n、残羹冷炙5. A 解析:错误的是B辛弃疾是豪放派,李清照是婉约派,C. 西汉,D. 其他三部是纪传体断代史。6. B 解析:以:介词,用;连词,来,表目的。 乃:才。而:修饰;转折。 因:趁机;经过,由。7. B 解析:“降”是使动。8. A 解析:颐的第二笔是竖,迭读di,意思是轮流,替换,棘读j。9. B 解析:陆羽撰写茶经,其中阐述只能是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的佐证。10. D 解析
27、:茶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的一山一水,但这不等于记录了五千年的兴衰更迭,曲解文意。11. D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说“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没有说中国茶面临生存困境;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改变茶的外观不是中国茶传承的决定性因素。12. 每句1分,共9分。(1)乘醉听箫鼓 (2)今宵酒醒何处 (3)樯橹灰飞烟灭(4)一尊还酹江月 (5)也无风雨也无晴 (6)栏杆拍遍(7)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莫道不销魂 (9)凄凄惨惨戚戚13. D 解析:“借景抒情”“伤春”错。14. C E15. 参考示例:“杨柳于人便青眼”句,形象地描绘出初生柳叶细长如眼的
28、特点,用拟人手法,说柳遇人便露出了喜悦媚眼,赋予柳以多情的人格。柳系新生,而梅将告退,“约略颦轻笑浅”句写出冬去春来,梅不像柳那样地喜悦,淡淡的微笑中含有一丝几乎看不见的哀愁,采用拟人手法使梅花添了无限风韵。所以,诗人认为,早春的梅柳最能体现春意。(诗句理解,2分;手法及效果,2分。)16. C 17. D 18. B 19. D20. 曹彬笑着说:“李煜一向懦弱没有决断,一定不能自杀。”李煜君臣,最终赖以保全。21. (4分)“美窃视彬微笑”: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
29、的赏识。22. A 23. AC24. 银杏树叶美得绚丽、张扬,但很短暂,与柿子树形成对比,突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美得沉静、安详,但很持久;(2分)表达了作者对柿子树的赞美之情;为下文写柿子树对自己的吸引和启迪作铺垫。(2分)。25. 揭示文章主旨:文学大师恰如秋天的柿子树一般,以丰硕的作品馈赠读者,传递温暖,传递生命的气息。(2分)表达了对文学大师的敬仰热爱之情,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追求,使文章意蕴更加丰厚。(2分)26. 柿子树在喧腾中活得安详沉静,让我获得做人的启示。柿子树在春夏慢慢生长,耐心等待秋天的收获,使我得到关于成长的感悟。柿子树经历风霜雨露才结出的丰硕、明亮、温暖的
30、果实,给人传递快乐和希望,如同那些大文学家用自己的文字温暖了读者,历久弥新,令人敬仰,启迪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传递快乐和温暖。(1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曹彬一周岁时,父母把各种玩摆设在席子上,看他选取什么。曹彬左手拿着兵器,右手去取俎、豆之类的食器,一会儿又拿了一枚印章,其他的什么都不看,人们都觉得他与众不同。显德五年,出使吴越,送达完王命后当即返回。私人相见的礼物,丝毫没有接受。吴越人用小船追来送礼给他,三番五次,还是不接受。不久又说:“我最终拒绝,就有点近乎沽名钓誉了。”最终还是接受了,登记清楚后拿回来,全部交给官府。早先,太祖掌管禁
31、军,曹彬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不是公事从不登门拜访,大臣们宴会,也很少参与,因此(太祖)很器重他。建隆二年,太祖把他从平阳召回,和他说:“我过去一直想亲近你,你为什么疏远我?”曹彬磕头道歉说:“我作为周王室亲属,又忝列宫内职务,谨慎做好自己的事还唯恐有过错,哪里敢多结交?”七年(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将讨伐江南。长围中,曹彬经常放缓了进攻的节奏,希望李煜降服。城将被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管事,诸将领都来探视病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只须各位真心实意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众将领应承,一起焚香发誓。第二日,病情逐渐好转。再下一天日,城池被攻破
32、。又到了第二天,城池沦陷。李煜和他的臣子百余人到军门谢罪,曹彬安慰他,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对待他。请李煜进宫备办行装,曹彬率领几人在宫门外等候。左右私下对曹彬说:“李煜或许会自杀。”曹彬笑着说:“李煜一向懦弱没有决断,一定不能自杀。”李煜君臣,最终赖以保全。起初,曹彬统领军队,宋太祖对曹彬说:“等到打败李煜,应当让做宰相。”副帅潘美预先祝贺他。曹彬说:“不会这样,这次征讨,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取得胜利,我有什么功劳呢,何况宰相是多么重要的位置啊!”潘美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曹彬说:“太原还没有平定”等到得胜回朝,献上俘虏。皇上对曹彬说:“本来应授予你宰相职位,然而刘继元还没有打败,姑且等一下吧。”听到这句话后,潘美暗地里看着曹彬笑。皇上发现了,立即问什么原因,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据实回答。皇上也大笑,于是赐给曹彬二十万钱。曹彬退朝后说:“人生何必一定要做宰相,好官也不过是多得几个钱罢了。”咸平二年,曹彬病倒,皇帝驾临亲手为他调药,又赐给他一万两白金。六月去世,时年69岁。皇帝亲临大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