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7 ,大小:1.60MB ,
资源ID:57276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7276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年《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生物 必修3 第4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课件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年《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生物 必修3 第4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课件 .ppt

1、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群落的结构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的集合。强调该区域中_生物,包括全部植物、动物、_。种群全部微生物物种组成2.特征:_、种间关系、空间结构、_等。群落的演替物种组成物种数目(1)群落的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物种的丰富度,即群落中_的多少。常用统计法有记名计算法和_。目测估计法3.种间关系:(1)种间斗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和_等。资源空间体表彼此有利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种间互助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

2、在一起,相互依存,_。4.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现象。分层镶嵌(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分布。二、群落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代替的过程。另一个群落速度和方向2.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进行。判断正误1.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只有一种类型。()2.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或垂直结构更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资源。()3.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答案:1.2.3.考点一 群落的

3、主要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群落的性质,衡量指标是物种丰富度。(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反之则越少。丰富度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增加,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减少。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丰富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种间关系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实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或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2.种间关系的比较:种间关系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实例寄生对寄主

4、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独立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续表)种间关系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实例竞争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 b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续表)种间关系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实例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续表)辨析生存斗争、竞争与种内斗争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争,而生存斗争

5、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 代表生存斗争、B 代表种内斗争,C 代表种间斗争、D 代表竞争。高考探究 考向 种间关系 典例(2014 年新课标卷)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抑制该病毒的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 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 错误;病 毒 V

6、 与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C、D 错误。答案A【考点练透】1.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 50 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解析:由图示可知,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在第 50 天前达到 最大值,第 50 天以后种群增长速率下降,A 错误。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制约,B 正确。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50 天后,锯谷盗种群

7、数量明显下降,而拟谷盗种群数量急剧增加后趋于稳定,这说明两种害虫在食物、空间方面存在竞争,竞争强度为弱到强再到弱,C、D 错误。答案:B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解题时要以曲线反

8、映的种间关系和投放的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这一信息为突破口。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答案:C考点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及意义 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

9、适应。(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概念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2.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类型(续表)高考探究 考向 1 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例 1(2015 年浙江卷)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

10、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解析 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即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 正确;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 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 个体所需的空间较大,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 正确;幼小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 正确。答案B考向 2 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 例 2(2014 年海南卷)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1、()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故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 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变化,B 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 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D 错误。答案D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垂

12、直方向具有分层现象,而非一种生物的分布。如竹林中竹子只是一个种群,就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考点练透】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解析:种群一般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 势。答案:D4.(2016 年吉林通化模拟)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

13、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解析:竹林中的竹子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答案:A5.(2015 年陕西咸阳一模)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

14、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四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项目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

15、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解析: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应不断增加,因此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在此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A 错误;据表中“植被干物质的量”的变化可知,B 正确;四个群落都 有垂直结构,且随群落演替垂直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C 错误;植被干物质的量不仅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还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关,D 错误。答案:B考点三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五大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生物本

16、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干扰。2.群落演替的特征:(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强。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

17、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3.演替类型的比较:阶段优势生物特征裸岩阶段没有生物地面上只有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和岩石地衣阶段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的风化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4.群落演替的过程分析:(1)初生演替(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阶段优势生物特征苔藓阶段苔藓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越来越丰富草本植物阶段较高的草本植物逐渐占有优势昆虫、小动物开始进入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续表)阶段优势生物特征灌木阶段灌木

18、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许多鸟类栖息物种多样化使得群落的结构较为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森林阶段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最终占据优势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丰富多样。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续表)(2)次生演替(以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高考探究 考向 1 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例 1(2015 年江苏扬州模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裸岩上、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演替结束达到稳定状态时的群落中不存在竞争现象C.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只能形成草原D.群落演替是内部因素和外界环

19、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裸岩上、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分别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A 错误;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群落中仍然存在竞争现象,B错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能形成森林,C 错误;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 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 正确。答案D“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考向 2 群落演替的特征和原因例 2(2014 年新课标卷)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20、,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3)据调查,近 5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 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 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21、(2)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保留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答案(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在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 未发生改变【考点练透

22、】6.(2015 年新课标卷)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 条件。答案:D选项生态特征发展期成熟期A营养结构简单复杂B有机物总量较少较多C自我调节能力强弱D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较高7.(2016 年陕西西安一模)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

23、研究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实验步骤:3.结论: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4.注意事项:(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适合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针对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的土层)做调查。(3)从不

24、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4)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小动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5)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1)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方法: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适用对象: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方法:按预先确定的多个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2)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主要用于研究种群密度,是在种群水平上研究动物,而丰富

25、度是从群落水平上研究动物的物种数目,用取样器取样法。(3)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身体微小,标记个体 难以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匀且难以区分,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 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4)诱虫器的设计原理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典例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解析土壤小动物个体小,不适

26、宜用标志重捕法,而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答案B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 1 层第 2 层 第 3 层 第 1 层 第 2 层 第 3 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举一反三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注:第1 层为距地表05 cm;第2 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 层为距地表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27、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由表中可看出,人类活动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答案:B1.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 种,个体数平均值是 109 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 15 种,个体数平均值是 209 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

28、丰富度的大小是(A.甲乙C.甲乙B.甲乙D.无法确定解析: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由动物种类的多少决定,种类越多,丰富度越大;个体的多少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由题中数据可知,甲地物种丰富度比乙地大。答案:C2.图 1 表示 4 个不同地区的 4 种森林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树轮廓分别代表 10 个个体,根据图形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 1 的群落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的是西部群落B.若调查图 2 所示地区群落物种数,最合适的样方面积是S0 m2C.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要遵循样方面积大小均等和随机取样等原则D.干旱荒漠地区大片耕作区将退耕,随着时间推移,群落最终将演替成

29、图 1 中的大片森林解析:四种群落中,西部群落的树种最多,故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西部群落,A 正确;图 2 所示地区样方面积为S0 m2时物种数不再增加,故调查物种数时样方面积最好是图 2 中的S0 m2,B 正确;抽样过程中样方面积大小应均等,并要随机取样,C 正确;干旱荒漠地区由于缺乏水分,群落不一定能演替成大片森林,D 错误。答案:D3.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

30、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由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可以杀死动物,并利于保存。答案:C4.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项目杂草密度(株/m2)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形莎

31、草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稻鸭区2.35.300.2590.2710.0890(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_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_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_有不同的影响。(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_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_功能提高。答案:(1)随机取样 平均(2)物种数目 草龙 结构(3)分解者无机物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