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备考方向要明了考纲下载考情回顾考向预测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本课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多有考查,其中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物质运动的规律则是高频考点,多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材料的选择大多以名言警句或生活中事例为载体。如2012年江苏卷27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浙江卷27题、江苏卷28题、安徽卷10题均考查了规律的客观性;上海卷18题考查了规律的含义。2011年江
2、苏卷26题、浙江卷27题均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江苏卷23题考查了规律的客观性(1)结合人与自然关系的事例及科技领域中的新发现,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2)结合相关名人名言,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3)结合重大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生态安全问题等考查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及人与规律的关系等哲学的物质概念识记层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3、。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3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理解层级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2)把握物质概念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4、客观实在性”,这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二是物质的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被人们感觉、思维、认识,而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3)要明确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误区: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警示: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其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社会产生后,自然界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但人类不论是改造自然还是利用自然都是以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固有属性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的意
5、志为转移的。应用层级例1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考点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抓关键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每种物种的消失都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
6、原因A正确材料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B说法错误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与人类的活动无关的说法则是错误的C与题干无关材料未体现该观点D说法错误否认了世界是可知的1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这提醒我们()改造自然应当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改造自然必须认识、尊重和保护自然要重视意识对人们改造自然的决定作用要看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具有相对性A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材料信息警示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正确;说法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与题意无关。哲学的运动概念识记层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
7、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理解层级1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这个原理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质是运动的
8、,物质离不开运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内在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错误。(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2正确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当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相对稳
9、定的状态,是相对静止的。在静止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二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应用层级例2(2012江苏高考)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考点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抓关键材料中诗人对事物存在的描述,如“凋谢”、“闪
10、光一样短促”等表现了其否认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自主分析A与题干无关此观点系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正确此观点否定了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与材料中的观点一致C与题干无关此观点亦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与题干无关此观点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方法技巧巧辩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的几种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事物,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如刻舟求剑者则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2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
11、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解析:选B本题考查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是说法度、事例、风气都是运动变化的,说明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所以A错误,B符合题意。C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D错误,物质是运动的载体。物质运动的规律识记层级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2、。(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3方法论要求(1)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理解层级1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1)规律是事物固有的联系。事物固有的联系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2)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规律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
13、感知,本质无法直接感知。如种瓜得瓜是现象,背后隐藏的遗传才是规律。(3)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的联系是必然要发生的确定的联系,有的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偶然联系。规律就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4)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2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
14、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3正确把握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1)区别: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联系: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就是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要在物质运动中把握规律,规律
15、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的关系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使人们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这一问题也随之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一)常见设问角度(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自然环境恶化和各种极端天气出现的原因。(3)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人类应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二)常考知识点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三)必背答题术语(1)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
16、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便受到规律的惩罚。(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之上。应用层级例3(2012安徽高考)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考点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抓关键1.荀子诗句中的关键词
17、:常道、常数、常体2D选项中的草木荣枯自有时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自主分析A与题干无关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B与题干无关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C与题干无关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D正确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3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选D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及规律的客观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8、的,选D。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说法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综合迁移拓展全面把握世界的本质(1)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事物运动的特殊形态。(3)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是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4)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
19、办事,否则便会受到规律的惩罚。(5)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为人类谋福利。主干数字记忆热点一关注生态安全,保护共同家园2012年,全球可谓是“水深火热”。一贯凉爽的俄罗斯连续两月酷热难耐,一贯少雨的巴基斯坦竟洪水滔天,极端天气一次次的出现,让人们不得不深层次关注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据此回答12题。1“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BC
20、D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当选。错在“创造”。错在“征服”。22012年11月10日,北京遭遇入冬以来的第二场大雪。总结第一场大雪的经验教训,北京市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紧急动员广大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灾区、深入基层、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精心指导农牧民加固畜禽圈舍和蔬菜温室大棚等设施,及时清除积雪,调控温度湿度,增强设施保温抗寒能力。这体现了()A实践决定认识B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C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人类的力量是巨大的,无所不能解析:选B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材料体现了发挥
21、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A、C两项与题意不符,D表述错误。热点二十八大提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到建党100周年之际,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据此回答34题。3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十八大又提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有()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世界
22、物质性原理。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其理论依据是世界的物质性原理,B正确。A不符合题意,C、D是辩证法的内容。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说明()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B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C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D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发展解析:选C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A错误。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3、D错误;材料强调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C正确,B不符合题意。热点三2013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继续稳中求进5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稳中求进”主要体现了()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解析:选A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稳”强调了哲学上的相对静止,“求进”则注重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绝对性,因此稳中求进正确地认识到了事物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A应选。B、C、D均不符合题意。一、单项选择题(
24、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客观实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但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A、C、D排除;B是对“客观实在”的正确理解,当选。2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近期,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
25、.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材料表明()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知性B正物质和反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材料中的实验验证了反物质的存在,说明不管是正物质还是反物质,都包含着一切物质所共有的客观实在性,B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混淆了物质的可知性与客观实在性。意识有正误之分,C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中“主要标准”的说法错误。3截至2012年8月23日,已经有6个台风登陆我国,目前又有两个台风“天秤”和“布拉万”向我国沿海靠近。回顾今年以来登
26、陆我国的台风,呈现出明显的频发多发、密集登陆、威力强大等特点。气象专家指出,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风速超过32.6米/秒)。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强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就是说在中国、菲律宾、日本一带叫台风,在美国一带则称飓风。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解析:选B本题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材料从台风的形成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应选。A、C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的。下列要素集中体现人类社会
27、物质性的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思维A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人类的思维是主观世界的组成部分,可排除。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选A。5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地震最高震级只有5.7级,然而遇难人数却达81人,70多万民众受灾,为何破坏性如此大呢?专家表示,当地生态遭破坏致地质环境脆弱等是主要原因。这警示我们()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ABC D解析:选A本题以云南彝良地震为背景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由于当地生态遭破坏致地质环境脆弱造成重大
28、人员伤亡,这告诫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题意。不属于警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错误。62012年8月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连续回落。我们能通过价格数据来研究价格背后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这说明()A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B承认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C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绝对不运动状态D是否存在相对静止,在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相对静止的理解。材料中“涨幅连续回落”属于相对稳定和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故B错误。哲学上讲的静止具有
29、相对性,故C错误。D观点表述错误。7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明显错误,排除含的选项,故选C。在我国灿若星河的文学宝库中,有众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据此回答89题。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解析:选D
30、本题考查事物运动的规律性。材料中的“法”即法则、规律,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正确,B缩小了规律的存在范围,A、C不符合题意。9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解析:选B本题考查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被认识和利用。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要遵循规律,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来为人们服务。故选B。A不符合题
31、意。C错在“改造规律”。D错在“人的需要和自由第一位”。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18次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据此回答1011题。10.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把握事物间的联系,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D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等知识的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强调科学发展观与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关系
32、,即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观认识,它是根据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是由物质决定的,故A观点正确。B、C、D三项中的联系、矛盾、以人为本观点都偏离了题干的主旨,故排除。11十八大指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表明()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根本出发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知识。想问题、办事情要以客观存在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表述错误,可用排除法选择C。1
33、2漫画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警示。 漫画没有过不去的桥告诫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 能够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B可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阻碍C就能办好一切事情D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解析:选D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漫画中的人无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危险,必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告诫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B不符合题意,A、C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13湿地是地球的肾,对于湿地保护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一味地追求原始,存在“打碎新世界、恢复原生态”的冲动。时空变化是不可能复原的,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人刻舟求剑一样可笑。因此,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
34、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1)材料中说: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人的刻舟求剑一样可笑。从哲学角度分析楚人刻舟求剑的可笑所在。(2)“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中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这句话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住问题的实质:第(1)问考查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第(2)问考查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的知识。注意要灵活组织,全面作答。答案:(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否认了舟、水、剑是运动的,忽视了二者关
35、系的变化,因此求剑失败,也是荒唐可笑的。今天我们如果无视时空的变化,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也就同那个楚国人一样可笑。(2)自然界是客观的,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我们改造自然,要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蛮干,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为人类谋福利。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4. 2012年入秋以来,全国猪肉市场迎来“涨”声一片,各地网民也纷纷加入到对这一现象的讨论中。网民甲发帖:根据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观点,这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包括:一是对近两年猪肉生产流通不景气的报复
36、性反弹;二是与当前通胀推升人力成本、饲料成本、运输成本等有关;另外在饲料和生猪流通环节存在着囤积投机等问题。网民乙跟帖:稳定猪肉市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尽快恢复和出台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向市场发出稳定信号,同时研究治本之策,跳出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实现平稳健康持续发展。(1)根据网民甲的发帖内容,简要分析猪肉价格上涨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2)结合网民乙的跟帖,运用哲学中有关规律的知识简要分析政府应当如何稳定猪肉市场。解析:第(1)问,需要对应材料中有关猪肉价格上涨原因的三层信息,逐一调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即可。第(2)问,要明确知识范围要求“运用规律的知识”,以及题目指
37、向“政府如何稳定猪肉市场”,由此推断,需要调动的知识是规律客观性的两个方法论要求,即一要按 规律办事,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答案:(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猪肉生产供不应求是导致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价值决定价格。在通胀压力下,生猪养殖和流通成本的增加推动了猪肉价格上涨。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在饲料和生猪流通环节存在着囤积投机等问题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局限性。(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政府对猪肉市场的调控,必须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为前提。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政府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认识和把握猪肉生产和流通的内在规律,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研究治本之策,促进猪肉市场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1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