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020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必修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开国大典1准备: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3意义深层点拨 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仍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结束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才真正建立。二、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1954年宪法的颁布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外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

2、的区别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易混易错1954年之前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易混易错民族区域自治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整体把握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三、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深层点拨(1)“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2)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

3、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易混易错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确保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权利,平反冤假错案是首要环节,而不是核心。整体把握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四、“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形成过程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整体把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线索归纳香港问题的由来(1)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2)1860年,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3)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租期为99年。易混易错“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

4、问题提出来的,但是最早实践是在香港回归问题上。香港、澳门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包括外交和国防,港澳的外交和国防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知识图解“一国两制”的实践与意义五、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1979年元旦,实现了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2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3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4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5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遏制“台独”势力,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6民间交流日益扩大,经贸联系不断加强。易混易错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

5、属于中国内政问题;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外交问题。因此在政策上也有区别,即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而港澳则不能保留自己的军队。基准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主题一新中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经验积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

6、定了基础(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转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曲折1966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完善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

7、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主题二比较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项目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背景不同新中国即将成立时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时制定主体不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不同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性质与根本政治制度性质不同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我国第一部社会

8、主义类型的宪法历史作用不同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基准考点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主题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史料一老舍,著名作家,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李达,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1966.8.24自杀;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1966.5.17服毒致死。傅雷,著名翻译家,1966.9.3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翦伯赞,历史学家,1968.12.18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1968.10.11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熊十力,国学大师,1968.5.24绝食身亡;李广田,山东邹平县码头镇人

9、,云南大学校长,著名作家,1968 年跳河身亡。信息解读史料反映了“文革”践踏人权。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许多老干部、知名学者、普通知识分子被抄家、批斗,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史料二1966年11月间,北师大的红卫兵南下山东曲阜砸孔庙,孔子墓被挖平,毁坏文物6000多件,砸烂历代石碑1000多块,烧毁古书1700多册,字画900多幅。信息解读史料反映了“文革”的发动严重冲击了社会秩序,大量文物遭到破坏。史料三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的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

10、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信息解读史料反映了“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主题二“文化大革命”的教训(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2)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主题三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1)平反冤假错案。(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

11、设。(3)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4)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的保证。(5)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基准考点三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主题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符合中国的实际,是我国实

12、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解决,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一国两制”既可以确保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又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题二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问题由来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用欺骗手段强占澳门后来,买通守将,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擅自修城,设置机构,强行租占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7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性质外国侵略,属主权问题。

13、寸权必争,寸土不让内战遗留问题,属内政问题,不容外国干涉解决方法方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有更多自治权,可保留军队实施方法先后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87年中葡发表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7年,隔绝状态结束1992年,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2005年连战来访主题三对“祖国统一”的认识1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统一是我们面临的两大任务。2用“一国两制

14、”的方式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在香港、澳门、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并且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既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现实,也符合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3任何特别行政区都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都没有任何主权实体的性质。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针对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的。为什么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你认为台湾如何才能顺利回归?提示把解决台湾问题

15、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的原因:(1)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发展和繁荣;解决台湾问题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紧迫性: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颠覆活动仍然存在,不断插手台湾事务;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日益发展,企图分裂国家。关于台湾顺利回归方式由学生各抒己见,注意强调“一个中国”立场。例1 (2012广东高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

16、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审题突破解答本题首先要紧扣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召开,当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在我国确立,为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为即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宪法保障,据此排除A、D两项。标语口号以“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最为恰当,选择B项。“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根据时间可直接排除C项。答案B例2 (2012江苏高考)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

17、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87年”。从时间看,当时港澳还未实现回归,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据此可直接排除C、D两项。从当时实际分析,台湾同胞对于“一国两制”仍存在猜疑,对其前景还需要观望,说“普遍认同”与事实不符,而且材料中只是提及了部分台湾同胞,不能说“普遍认同”,故排除A项。“想家”表达了台湾同胞急于“回

18、家看看”的迫切愿望,B项最贴近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答案B 文字型材料情景题的解题思路(1)材料来源 历史文献类:包括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历史文献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之一,其作为材料的来源,可信度比较高。文学作品类: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名言警句、口号等。史实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之一,但文学作品已经对史实进行了加工,有了虚构和夸大的成分,应注意甄辨。 从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2)解题思路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注意每段材料出处(包括时间、国别、作者等信息)。明确材料的主题及蕴藏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判断。联系教材及

19、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逐项分析备选项,作出判断。例3 (2012天津高考)“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审题突破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这一事件为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国力的强大。故答案选D项。答案D例4 (2012安徽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

20、下列各题。材料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材料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审题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从我国民族关系演变中的民族统一、多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角度分析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

21、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国家机构改革)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A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答案C解析“计划发展计划发展和改革”这样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

22、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2(立意主干知识:“文革”对政治建设的影响)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及口号的特征说明此应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信息及口号的特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当时的民主政治与法制横遭践踏。3(立意核心概念: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某些地

23、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答案B解析港澳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三者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故B项正确。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4(立意核心价值观:维护民族独立)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成为中共党史上的8

24、0句口号之一。文中“站起来了”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C实现了人民的自由平等D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立即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奉行敌视和孤立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之后中国不断努力的结果,而且领土主权并未统一、民主政治建设任重道远,故排除A、C、D三项。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5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并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

25、要指的是()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解析A项本身正确,但与“大合唱”无关。B项说法错误,D项不属于政党制度。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下,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并对执政党进行民主监督,故C项正确。6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感动世界华人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反映了()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已经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同诉求C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26、,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答案D解析A项中“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材料没有体现。B项中“一国两制”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诉求,材料没有体现。C项中“合则两利”材料没有体现。对点训练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A政权更迭B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C国家领土的变化D国家性质的变化答案D解析从国旗的演变无法看出国际地位的变化和国家领土的变化,排除B、C;国旗的变化表面上反映了政权更迭,实质上从中可以看出国家性质的变化。故选D。2共同纲领

27、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这样()A全国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在建国初三年内全部建立起来B民族区域自治充分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C民族区域自治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D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法律上确立了其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A项表述不正确,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建国前,在1955年以后的十年中,其它四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先后建立起来;B和C两项分别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所产生的作用。共同纲领在建国初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规范了中央同民族

28、自治地方的关系,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利和政策空间。”这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的特点实行民族自治与国家统一的结合即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ABCD答案D解析在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中,各民族共和国可自由退出联邦;而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二者是有区别的。41957年,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上说:“大家都是王麻子、张小泉,那就不行了,还是多几个牌号好一点。就是共产党也不能保证不出问题,不但过去出了陈独秀、张国焘、高岗,就是将来也会出问题。”讲话精神强调了()A中国共产党应汲取历史教训克服

29、“左”倾错误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友爱合作D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应实行民主集中制答案B解析“多几个牌号”意思是多党派“长期共存”;共产党“将来也会出问题”就是说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需要民主党派的监督。5邓小平曾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实际上,西方国家也并不都是实行三权鼎立式的制度。”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在我国历史上从未实行过美国式的共和制度D三权鼎立制度对西方国家来说都不符合

30、其国情答案A解析B项应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项说得太绝对,孙中山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就采用过美国式的共和道路;D项不正确。考点二“文化大革命”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6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被揪斗时,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正辞严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么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这表明当时()A中央出了修正主义,“走资派”篡夺了国家大权B“有法不依”,宪法已起不到任何作用,形同虚设C刘少奇明确提出要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没有规定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答案B解析国家主

31、席刘少奇被揪斗反映了在那个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能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71998年3月7日,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20个村,同时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此前的1986年12月,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创造了“海选”村官的雏形。换届选举的“海选”方式表明村民选举()村民海选村官时将选票投入票箱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是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创举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答案B解析“海选”使选民充分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过程更公正和选民参与更广泛。“海选”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村官直选”。A项中的“政府

32、”,D项中的“国家”字样不符合“村民选举”的条件限制。C项表述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考点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8“世界上凡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应遵照国际法和一个中国原则,与中国政府就台湾问题达成正式协议或谅解,承认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能与台湾互设官方性质的机构,不能进行任何官方性质的往来,双方不能签订官方协定或文件等。”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不包括()A坚持用“一国两制”方针实现和平统一B台湾统一后不得保留自己的军队C国家的安全和主权始终要放在第一位D中国的事情应由中国人自己来决定答案B解析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与香港、澳门问题不同。台湾统一后可保留自己的军队。

33、9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A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B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的立场C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D英国无法消除中英关系上存在的障碍答案A解析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解题关键是对“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的理解。深化训练1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毛泽东曾指出,新中国如“大厦将建,独木难支”。据此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是()A在美国,谁

34、能够使广大人民致富谁就是能够执政的“财主党”B美国两党在承认对方代表利益集团的前提下有合并为一党的趋向C实行多党制,轮流执政,是我们的一贯主张D民主党派与共产党认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民主共和政体,坚持共产党领导答案D解析西方国家的政党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大同小异,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所以A、B两项不正确。在中国,多党合作的关系是一种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所以C项也不正确。D项所述是形成多党合作坚实的政治基础。2歌曲爱我中华中唱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

35、,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了()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A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32008年11月4日晚,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宴请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庆祝两会复谈取得新进展。陈云林以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首曲“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来比喻今天两会踏出的这一步,未来将创造两岸和平新局面。对陈云林此用意的理解,正确的是()两岸关系是内部问题两岸关系虽然一波三折,但交流与统一是大势所趋两岸双方一直都在积极努力改善关系 一笑泯恩仇,合作促发展ABC

36、D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台湾岛内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存在意图分裂国家的“台独”势力,20002007年八年间主张“台独”的民进党领袖陈水扁执政期间,两岸关系空前紧张,具有50年执政经验的国民党在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又开始与大陆改善关系,故应该排除。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材料二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

37、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材料三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所谓将统治者关进笼子,当然包括民众有权对官员进行大胆的质疑与强有力的监督。请回答:(1)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的?(2)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了“对统治者

38、的驯服”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综上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向是什么?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特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目的: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3)通过1787年宪法,实现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作用: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4)政治民主化,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主体范围不断扩大。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1958年解放军炮轰金门图二 告台湾同胞书图三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四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材料二坚持“九二共识

39、”,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2008年11月6日,马英九会见陈云林请回答:(1)图一、图二表明中央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上有何变化?图三、图四反映了中国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构想是怎样的?(2)当今世界局部地区由于民族、宗教、领土等原因分歧严重,成为世界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政府对港澳地区的成功解决,对这些地区有何借鉴意义?(3)材料二中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答案(1)变化:由武力解决转向和平统一。构想:“一国两制”。(2)港澳问题的成功解决,对世界上分歧严重的局部地区非常有借鉴意义。如:用和平而非武力方式解决分歧;尊重差异性,强调求同存异等。(3)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是大势所趋。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其他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