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综合检测(六)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2016年,世界风云跌宕起伏,潮起潮落。中东动荡余波难平,涟漪四起,冲击叠重的暗礁;日本右翼势力在领土问题上不断逞强,与邻国关系紧张;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就破浪之势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A世界面临着新的战争的威胁 B国际恐怖主义是世界动荡的主因C南北差距扩大趋势有增无减 D国际局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解析:选D。材料中东局势紧张,日本与邻国关系紧张,反映国际局势存在局部动荡局面;“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就破浪之势”反映国际局势存在和平局面,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
2、反映部分地区局部动荡,不是世界面临着新的战争的威胁,故A项错误;世界动荡的主因是强权国家、霸权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故C项错误。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由于()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向缓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抑制战争ABC D解析:选D。都是从历史当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是制止战争的重要因素。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
3、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解析:选C。由“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分析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且题干材料强调“文明的冲突”,说明众多文明形式下的多元化特征,C项正确,排除A、B项;“一超多强”是多极化加强的体现,但题干并未涉及,排除D项。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自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这主要说明当今联合国()A真正起到了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B不需要考虑构建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机制C在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
4、问题时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或改革D所有决议都必须经过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先审议并一致通过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过于绝对;B说法不符合联合国创立的宗旨;并非所有决议都经过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审议通过,D错误。故选C。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力,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力。此现象反映了()A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国际组织多元化趋势解析:选B。本题考查现代世界的全球化。结合题干“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
5、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强调加强世界合作,是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的表现。6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这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A病菌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第一“杀手”B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解析:选B。注意关键信息“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世界发展趋势”指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
6、是一把“双刃剑”,题干的材料信息表明的是该趋势的负面作用,故选B。7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疾病蔓延、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粮食匮乏、毒品贩卖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和平问题 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发展问题 资源问题A BC D解析:选C。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包含在中,包含在中,故选。8邓小平说:“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这句话最能说明()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B新的世界大战是不会爆发的C发展是和平的保障D第三世界的落后和贫困是潜在的战争威胁解析:选
7、C。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与发展辩证关系的理解。邓小平讲话中前两句话是指发展,后一句话是指发展的结果,这充分说明发展是和平的保障。9在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用舞蹈的形式传达出了世界人民要和平、求发展的愿望(见下图)。下列关于和平与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和平是一国的和平B发展是本国的经济发展问题C和平是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和发展D和平与发展已经实现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平指的是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和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还未完全实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0题22分,第11题22
8、分,第12题20分,共64分)10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材料二美国外交杂志的编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是继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最富有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二战后初期,作为美国外交官的乔治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联必须有“一种长期的”“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
9、的政策。)材料三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冷战结束前后世界冲突的不同。(6分)(2)分析指出材料二中两种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列举美国实施乔治凯南“遏制”政策的表现。(8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并简要评价。(8分)解析 (1)从材料“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可以概括出答案。(2)乔治凯南的理论塑造了一个敌人:
10、苏联;而亨廷顿的理论为在冷战后制造新的国际冲突找到了理由。乔治凯南“遏制”政策的表现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3)从材料“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可以看出福勒的观点,评价该观点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冷战结束前:意识形态的冲突;冷战结束后:文明的冲突。(2)相同之处:制造国际冲突。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3)观点:福勒认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及大国对小国的不尊重,而非文明。评价: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冷战结束后,发生了许多世界冲突,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
11、联盟、发动阿富汗战争、发动伊拉克战争,武装干涉利比亚等。这些冲突表面看确实是带有文明冲突的痕迹,但实质却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积极奉行单边主义,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上述两则材料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材料三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已经结束
12、,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面对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1)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据材料一、二列出其内容。(8分)(2)“这些原则”是由谁首先提出来的?(2分)(3)“这些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4分)(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思考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客观前提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8分)解析 (1)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可从材料中归纳要点作
13、答。(2)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只要正确再认再现所学知识即可。(3)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4)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既要考虑冷战的结束对世界和平趋势的促进作用,又要把握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周恩来。(3)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4)客观前提:冷战结束,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促进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和平离不开发展,发展需要和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4、共同构成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严重污染的铁矿石转至菲律宾,这个事件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国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赖余贵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材料二 反全球化游行全球化陷阱(1)根据材料一所言,你是否认为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6分)(2)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是世贸组织会议常见一景,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6分)(3)根据以上材料,有人欢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陷阱”
1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8分)解析 本题通过新材料的设置,创设了一个关于全球化的新知识平台。材料重点体现了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分化、环境污染和反全球化运动。回答时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整合,提取有效信息,还要注意对全球化客观、全面的评价。前一问根据材料内容不难得出正确的判断。后两问回答时一定要客观,既要看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又要看到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答案 (1)否。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污染转移事件。在全球化过程中,在环境问题引起国内关注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将一些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是严重损害被转移国家利益的行为。(2)反全球化是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但从根本上看,全球化的趋势难以改变。人类社会应当更理智地对待全球化,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经济全球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我们应看到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高素质的无形服务。与此同时,也要当心经济全球化的“陷阱”,因为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发展途径以及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全球化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应对不好也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