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55.50KB ,
资源ID:56943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694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三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记一记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知识结构填一填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答题术语1美国参战,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外,还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即当时交战双方都筋疲力尽,美国认为此时参战有利于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2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美国、中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协约国逐渐掌握了全部优势;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退出了一战;德奥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其国内政治危机,特别是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德皇被迫退位。3对参战各国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总体战,它凸显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协约国的胜利,归根到底是由于其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占压倒性优势。辨一辨1.正确

2、认识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从帝国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其社会性质的改变。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倒戈的认识。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盟国不是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而是同盟国集团失败的一个因素。因为意大利倒戈发生在战争初期。研一研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策的变化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

3、态度”。材料二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战?答案:(1)“中立”政策。优越条件:“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即大西洋和太平洋隔开了美洲与其他大洲的联系。(2)材料一宣称采用“不偏不倚”的态度,而材料二中美国于1917年参加对德作战。美国在战争后期参战原因:战前德国与美国关系已十分紧张;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

4、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收回;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利益;为夺取战后的胜利果实和战后世界霸权创造条件。2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材料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剑桥战争史根据材料,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答案:德国遭到经济封锁,物资匮乏;德国军事生产拖垮了本国经济;美国对协约国提供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美国加

5、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练一练11917年3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剧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从中可以看出()A美国已成为世界大战战场的一部分B美国已参战C美国准备参加一战D美国发生了持续30个月的悲惨事件解析:从时间上可以判断B项是错误的,因为美国是1917年4月宣布参战的;由此也可判断A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更是断章取义,威尔逊所说的悲惨事件应该是萨拉热窝事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美国准备参加一战,保护美国的

6、利益,故C项正确。答案:C2一战时期,该国出兵强占青岛,不仅把德国在该地的所有工厂都据为己有,且迅速在山东各地开矿建厂。该国是()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后,日本积极在华扩充势力,强占德国在华租借地青岛和在山东的特权,B项正确。答案:B3“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哪一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A法国 B奥匈帝国C德国 D意大利解析: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一方。答案:D4“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

7、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这说明()A. 欧洲统治地位动摇B. 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世界C. 世界联系更加紧密D.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解析:“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表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答案:C知识点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美

8、国参战的借口是()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解析: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直接促使美国采取反德立场,故选A项。答案:A2按照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被占领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和约是苏俄同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B该和约使俄国成功退出帝国主义大战C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D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解析:19

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而言,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和约。但是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喘息之机,为政权的巩固赢得了时间。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帝国主义战争瓜分和掠夺的目的。A项中“协约国”应为同盟国,故A项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A知识点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3.下面是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它反映了()1914年8月1日1914年9月15日1917年某日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生铁222216255015钢192116255816煤394331346355851340A.帝国主义大战日益白热化B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C帝国主义大战已发生转

10、折D美国的参战具有重要影响解析:“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反映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实力变化,不能体现战争的激烈程度,故A项错误;从“1914年8月1日”到“1917年某日”实力变化主要是因为成员的变化,故B项错误;表格里军需品的产量无法反映战场是否已经转折,故C项错误,从“1914年9月15日”到“1917年某日”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因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美国加入了协约国集团,故D项正确。答案:D知识点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

11、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解析:从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元帅福煦对中国劳工的高度评价,可看出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答案:B51918年3月至7月,德军在西线连续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这些攻势的直接目的是()A夺取战略主动权B逼迫英法联军投降C振奋德军的军心D扭转同盟国瓦解的趋势解析:由于美国的参战等因素,德军在一战后期显得越来越被动。苏俄退出战争,使东线的战斗基本结束。这样,德军准

12、备集中力量在西线进攻,当然首先要改变被动局面,夺回战略主动权,然后才能考虑其他方面的问题,故选A项。答案:A6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记载:“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B国内矛盾的激化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一句分析,说明德国的军事工业拖垮了它的经济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知识点四综合考查同盟国集团的瓦解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两个阶段:19141917年为欧洲阶段,19171918年为全球阶段。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K.M.潘尼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将1917年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欧洲阶段转入全球阶段的主要依据。(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答案:(1)依据:美国对德宣战。(2)评析:材料二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其观点是片面的。作者只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但没有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因为欧洲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14、衡而导致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与世界市场的本质。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虽然美国宣布“中立”,但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美国同协约国日益接近,主要是因为()A同盟国一方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B协约国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C美国同协约国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D美国与协约国在历史上关系密切解析: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完全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交战双方做生意,但从1914到1916年,英国对协约国的出口增加了三倍,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这种联系导致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答案:C2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

15、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 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A1907年英俄协约B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C1918年11月一战停战协定D1904年英法协约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条约放弃了部分领土和主权,最重要的是“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史实可知,符合1918年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答案:B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财源滚滚,达到了“涨破上衣”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A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B本土远离战火避免了战争的破坏C美国利用和平的国内环境发展经济D美国的大量科技成果运用于工业生产解析

16、:美国利用中立国的地位,同交战双方都保持贸易关系,从而大发横财,故A与题意相符。答案:A4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 000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这一事实说明()A. 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的影响B. 战争加剧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C. 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D. 社会主义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解析:据材料“1916年、1917年”等时间可知,此时处于一战时期,结合材料“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可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等各种矛盾,B正确; 据所学可知,1918年3月苏德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苏俄退出一战,A错误; 据材料可知,

17、此时处于一战时期,C与材料不符; 据材料反映的是工人罢工反对战争,D与材料不符。 故选B。答案:B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攫取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它们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题干中日本声称是为

18、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均说明日本意在掩盖其参战意图,故选B项。A、C、D三项均未反映日本的本质意图。答案:B6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

19、战的尽快结束解析:材料中“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的信息说明对中国参战给予了高度评价,显然是提高了中国当时的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答案:C71918年10月底,德国基尔军港的水兵发动兵变,这次兵变()是协约国直接发动和策划的是德国内部政治危机的反映引发了柏林工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德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A. B. C. D. 解析:德国基尔军港的水兵因为拒绝当局同英国作战的命令而发动起义,的叙述不正确。德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叙述也不正确。答案:D81919年11月,德国柏林发生了工人

20、起义。这次起义()A引发了基尔军港的水兵暴动B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的统治C是在协约国的领导下进行的D直接导致了德国前线的溃败解析:1919年11月9日,德国柏林的工人起义,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兰。柏林起义是在基尔军港兵变的影响下发生的,而在这之前,德军已成溃败之势;A、C、D三项的叙述都不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桩桩令人悲痛的事件证明,德方的克制是很不够的,而且带有任意性。任何种类的船只全都被击沉这是对整个人类的挑战。每个国家必须独自决定它应如何对付这一挑战。当我们采取行动,这些重大行动的时候,我们自己应当清楚,也应让全世界明白我们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我

21、们的目的是维护国际生活的和平与正义的原则,反对自私和专制的力量,我们要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各国人民之中确立一种意志与行动的概念,有了它就能保证这些原则得到遵循。在我们面前很可能有旷日持久的战火考验和惨重牺牲。把我们伟大、爱好和平的人民领入战争是件可怕的事。因为这场战争是有史以来最血腥最残酷的,甚至文明自身似已岌岌可危。然而权利比和平更宝贵。伍德罗威尔逊关于宣战对国会的演讲(1917年4月2日)(1)根据材料,归纳美国总统威尔逊对德宣战的理由。结合当时背景指出美国参战的真实意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任何种类的船只全都

22、被击沉这是对整个人类的挑战”可知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利益;根据材料“我们的目的是维护国际生活的和平与正义的原则,反对自私和专制的力量”可知维护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利益(或维护国际生活的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与解放世界各民族是威尔逊对德宣战的理由。第二小问,结合史实可知1917年美国参战的真实意图:战争后期交战双方相持不下,战局朝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及争夺胜利果实。第(2)问,结合史实可知1917年美国参战使协约国军事实力大增,战局迅速向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发展;影响了更多中立国,使其纷纷参战,加速了一战的结束。答案:(1)理由: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利益(

23、或维护国际生活的和平与正义的原则);解放世界各民族。意图:战争后期交战双方相持不下,战局朝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争夺胜利果实。(2)影响:协约国军事实力大增,战局迅速向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发展;影响了更多中立国,使其纷纷参战,加速了一战的结束。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使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

24、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保障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解析:第(1)问,据材料,协约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当时中国已经对德正式宣战。第(2)问,由“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

25、工14万人左右”得出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由“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保障工作”得出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与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中国赢得战后的战胜国地位做出了贡献。答案:(1)背景: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廉价;中国已经对德正式宣战。(2)贡献: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与保障;为中国赢得战后的战胜国地位做出了贡献。能力达标11.2019开封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

26、。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当民国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

27、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

28、高效率地工作”。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士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第(1)问,材料一已经将“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叙述清楚,“明守中立”是“无船无械无饷”,国力衰弱,缺乏参战实力。“暗事参加”的理由是“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借机收复领土和主权。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十四万华工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无休止的苦工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考查历史基本常识,弱国无外交,即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国际地位。答案:(1)“明守中立”的理由是中国当时缺乏参战的实力;“暗事参加”的理由是可以借参战的机会收回近代以来被列强夺取的领土和主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2)史实:中国政府以派遣劳工的方式参战;华工被安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的前、后方,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华工生活、工作环境恶劣,生命无保障;华工在战争中的优秀表现得到协约国的高度评价。(任答三点即可)问题: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