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一、选择题1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C2“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维新变法。在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中,支持变法的官员寥寥无几。因此,C项符合
2、题意。答案:C3(2011广东六校联考)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A.B.C.D.解析: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错误,排除含的A、C两项,通过阅读材料可知符合题目要求,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419世纪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其中“发展”主要表现在
3、()。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洋务运动作出了批判将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维新政治运动A.B.C.D.解析:本题的突破点在于题干中的“发展”,无论康、梁还是早期维新派,均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因此不能称之为“发展”;对于洋务运动,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康、梁维新派,都不仅批判,而且超越了“中体西用”思想;真正的“发展”体现在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将改革变法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上。答案:C5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仁学,其思想的突出特点是()。率先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鼓吹“托古改制”对封建专制和纲常名教无情抨击A.B.C.D.解析:是早期维新派的贡献
4、;是谭嗣同的思想;是康有为的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6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解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虽然前者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后者主张实现民主共和,但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答案:C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解析: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纸,其创刊号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民
5、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反对封建专制,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因此,B项正确。答案:B8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解析:解答本题,必须准确理解“防止资本主义”的含义。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在该制度下,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不均。为防止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这种状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要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答案:C二、非选择题9(2011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
6、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主张提高君权,以此强力推进改革,这与19世纪末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有关。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和谭嗣同都主张宪政改革,但在具体实施上存在分歧,一个主张渐进实施,一个主张激进实行。参考答案:(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宜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