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一学业分层测评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18 晏子治东阿 本课话题 纳谏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点评:晏子用自己前后的行为对比,向齐景公提出了辨别人才的标准。晏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当然和他的进谏技巧密不可分,但同时也说明齐景公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积累生活中的素
2、材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河南省兰考县视察时说:“要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大胆提意见、评头品足。”开门搞活动,门朝谁开?朝群众;群众进门来干什么?给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意见、评头品足。一些干部养尊处优脱离群众,甚至凌驾于群众之上,甚至失职渎职腐败堕落,群众早有不满,早就想一吐为快,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广纳群众意见,让某些干部出出汗,以利身心健康。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魏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增文贤文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东阿()
3、数(sh)属托(zh)货赂(l)敛(lin)陂池(bi)便事(pin)内(n)乞骸骨(hi)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并曾赋敛(“曾”通“增”,增加)(2)仓库少内(“内”通“纳”,纳税)(3)再拜便辟(“辟”通“避”,退避)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治晏子治东阿(动词,治理,管理)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动词,医治)治春秋,为郡文学(动词,研究)(2)数景公召而数之(动词,责备)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名词,命运)数罟不入洿池(形容词,细密的)计之以数(名词,数目,数量)数犯边境(副词,屡次,多次)(3)谢景公乃下席而谢之(动词,道歉)挥手谢公卿(动词,辞别)多谢后世人,
4、戒之慎勿忘(动词,告诉)(4)而今子治而乱(连词,表转折,却)君乃反迎而贺(连词,表承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并且)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而君反以罪臣(名词用作动词)怪罪(2)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名词用作动词)离开(3)于是明年上计(名词作状语)向上(4)三年不治,臣请死之(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5)仓库少内(形容词用作动词)减少(6)以利贫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对有利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古义:改变方针。今义:改变行走的路线;(河流)改变经过的路线。(2)于是明年上计古义:第二年。今义:时
5、间名词,今年的下一年。(3)便事左右古义:身边的近臣。今义:方位名词,左和右两方面。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判断句)译文:东阿,是您的东阿。(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状语后置句)译文:我要对你实行严厉的责罚。(3)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主谓倒装句)译文:您治理得东阿太好了!(4)而君反以罪臣(省略句)译文:可是国君您反倒因为(这)怪罪我。常识速览(教师用书独具)识作者我国目录学先驱刘向刘向(约前 77前 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
6、系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的书籍。其中很多篇章类似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小影响。探背景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名婴,谥曰平,字仲,故又称晏仲或晏平。由于其影响甚大,被人尊称为晏子。晏子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他是一个丑陋的矮个子,却当上相国。不仅当上相国,而且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影响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和臣民,并使齐国的影响在春秋各国中不可小视。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物中,晏婴是很独特的一个。整体感知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
7、,治绩显著,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来营私舞弊,民不聊生,反受到赞扬。晏子说明真相,使景公幡然醒悟。文章用极为简短的篇幅,前后对比的方法,精练的语言,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文脉梳理晏子治东阿前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罪臣后属托行,货赂至,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1)(2)以小喻大震撼人心【答案】(1)陂池之鱼,入于权家(2)迎臣文本层析1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赞扬,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责怪。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
8、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赞扬。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解析】A 项,判断与事实不符;C 项,事实是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有方;D 项,事实是晏子最后表示告老还乡,而非愿为景公终生效力。【答案】B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作法有关的一组是()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甚
9、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A BCD【解析】不是晏子的做法,而是请求。是景公称赞晏子的话。是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故意采用的错误做法。是晏子治理东阿的业绩。所以只有和正确。【答案】B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一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却遭受到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加大处罚诛杀他。B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治理好东阿,百姓饥饿难挨,但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C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
10、。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所致。D面对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从而赏罚不明的景公,晏子不愿再为他做事,当即向景公“乞骸骨”,提出“避贤者之路”。【解析】A 项,“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句中的“诛”是责罚的意思。【答案】A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原先治理东阿三年,不徇私情,不贪钱财,能为百姓着想,却遭到了景公的责备。B景公表示严厉惩罚晏子,晏子向景公请求改弦更张,继续治理东阿,决心再用三年,治理好东阿。C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一反原先的做法,却受到景公的赞许,晏子疑惑不解,要求告老还乡。D晏子表达了不再治理东阿,要求告老还乡的意愿后,景
11、公立即离开座位,感谢晏子第一次治理东阿时的种种努力,并让晏子继续治理东阿。【解析】D 项,“谢”是道歉。“下席而谢”,是离开座席道歉,而不是感谢。【答案】D话题互动(教师用书独具)话题:你怎样看待文中晏子说服齐景公的方法?学生甲:不赞同晏子的方法。对于晏子的卓越才干,我们一向深信不疑并由衷佩服。但对于这次向齐景公劝谏的方式,却不以为然。晏子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实干家,他机智敏捷、能言善辩,这在晏子使楚和大量的成功劝谏事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齐景公也是一位能虚心纳谏的君王,史书上也记载有他纳谏废酒等诸多故事。那么,对于如此“贤君”在不明就里情况下的一番训斥,能言善辩的晏子应当是当即运用聪明才智,让齐
12、景公明辨是非才对。用东阿三年的经济发展时机和前三年好不容易取得的丰硕成果换取齐景公的注意、警醒和认同,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点吧?晏子在治理东阿的后一年不仅是无所作为,简直可以说是胡作非为,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治”、更大范围的“治”,但干的却完全是违法乱纪那一套,损害了百姓的利益,绝对够给个“政纪处分”的。此种做法很值得为官者深思。学生乙:赞同晏子的方法。先说前三年,晏子到任后,便开始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他亲自指挥修筑道路,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倡导节俭、尊老爱幼之风尚,惩治懒人、恶人,开辟田野,奖励农耕,对于身边官吏们的所求之事,合乎法规的就答应他们,不合乎法规的
13、就坚决拒绝,处事不卑不亢。此种做法可谓励精图治。正当晏子为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而欣喜时,从佞人嘴里听到晏子坏话的景公,急忙把晏子从东阿召回并且责备他。第二次去治理东阿时,晏子就改变了第一次的做法,不修路,不发展生产,不惩治懒人,那些懒人高兴了;不维护社会治安,任其风气恶化,淫乱之民高兴了;决狱断案,偏护豪强,地方豪强高兴了;身边的吏役有求必应,身边的吏役高兴了;对“达官贵人”恭敬侍奉,厚礼相送,这些“贵人”高兴了。一年之内,他的美名就传遍了全国,得到了景公的夸赞。这样用事实来说服齐景公,更形象具体,更有说服力。我的观点:文白对译晏 子 治 东阿,三年,景公 召而 数 之 曰:“吾 以 子晏子治理
14、东阿,三年以后,景公召见他并且责备他说:“我认为你可 为 可,而使 子治 东阿,今 子 治 而 乱,以(治理好东阿),因而派你治理东阿,现在你治理得东阿很乱,子 退 而 自 察 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你回去后自己好好反省,我将重重地责罚你。”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政治 家,善于辞令。东阿():在今山东境内。数(sh):责备。使:派遣、命令。察:省察,反省。加:施加,强加。诛:责罚。晏子对曰:“臣 请 改道易行,而 治 东阿,三 年 不治,晏子回答说:“我请求改变治理的方法来治理东阿,三年如果治不好,臣 请 死之。”景 公 许 之。我请求为此而死。”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对:回答。易:改变。死之
15、:为动用法,为此而死,即甘愿接受严厉惩罚的意思。于 是 明 年 上 计,景公 迎而于是第二年向上汇报情况,景公迎接 贺 之 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他并祝贺他说:“你治理得东阿太好了!”上计:地方官年终将境内的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事项编造计簿,逐级上报。甚:副词,很,非常,十分。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晏子 对 曰:“前臣 之 治 东阿也,属 托 不 行,晏子回答说:“以前我治理东阿,没有走后门、说情,货赂不至,陂 池 之鱼,以 利 贫 民,当 此 之 时,没有(给您身边的人)贿赂钱财,池塘里的鱼拿来救济贫民,那个时候,民 无 饥 者,而 君 反 以 罪 臣;老百姓没
16、有挨饿的,然而您反而凭借这事怪罪我;属托:走后门,说情。货赂:钱财。赂,财物。陂(bi)池:池塘。利:使动用法,使得利、受益。反:反而。以:介词,根据,凭借。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 托行,货 赂 至,现在我再治理东阿,走后门,说情,给您身边的人贿赂钱财,并 曾 赋 敛,仓 库 少内,便 事并且加重搜刮百姓的钱财,减少给国库纳税,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 左 右,陂池之鱼,入 于 权 家,(您身边的)近臣,池塘的鱼,送到在朝中掌权的人家,当此之时,饥 者 过 半矣,君 乃 反 迎 而贺。这个时候,饥饿的人超过一半了,您却反而迎接我并祝贺我。曾:通“增”,增加。内:通“纳”,纳税。便(pin):逢迎讨好
17、,玩弄手法。权家:在朝中掌权的人家。乃:却,表转折。臣 愚 不 能 复 治 东 阿,愿 乞 骸 骨,避 贤者之路。”我愚笨不能再治理东阿了,希望您准我退休,把这个位置让给贤能的人吧。”再 拜 便 辟。拜了两拜就退避一旁。乞骸骨:请求退休(让位)。辟:通“避”。再拜:拜了两拜。景 公 乃 下 席 而 谢 之 曰:“子 强 复 治 东阿,景公于是离开坐席向晏子道歉说:“你还是继续再治理东阿吧,东阿者,子 之 东 阿 也,寡人无复与焉。”东阿,是你的东阿啊,我不再干预了。”下席而谢:离开座席道歉。与(y):参与,干预。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语言描写本文用极为简短的篇幅,前后对比的方法,精练的语言描写,通
18、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2写法指导(1)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2)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3)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4)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
19、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5)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3迁移应用梧桐树下,一块石桌子旁坐着三个人父亲、儿子和女儿。他们都望着星空。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随风落地,露出鲜嫩的新皮。请写一段三人的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参考示例】女儿托着腮帮,对老树皮发出了一串赞叹:“瞧,多可贵的一种精神啊!那是奉献,自己还是新皮时,保护着比自己更新的那些皮,保护着树的内部细胞,可一经老了,便自动退出,落地,让新树皮受磨炼,而又把自己的营养重归大地。这多像那甘当人梯的老师以及无私奉献的人啊!
20、”儿子有神的眼睛盯着新皮:“看,新皮正贪婪地吮吸着新鲜的空气,不正像那初生的不怕虎的牛犊吗?他准备经受烈日暴雨的考验和继承老一代的事业呢!”父亲听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老的奉献而不求索取,新的能继承老一代的事业,并用自己的冲劲儿完成它。在这样的循环、衔接、进步中,社会何愁不向前进步呢。”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而此时,许多“佞人”
21、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齐景公召见说:“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此后,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亦欲奖赏他。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告诫齐景公“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则天下治平,百姓和集”。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应用角度】“公正”、“标准”、“知人善任”等。2精彩应用齐景公对晏子的评价
22、之所以会与事实相去甚远,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齐王一人说了算,缺少严谨的评价机制,即使有左右大臣参议,但还是少数人的意见,没有能够充分体现民意;二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齐王看似根据“公论”下的结论,但因缺乏深入调查,终被馋言所害。晏子成绩斐然时被评为“不称职”,成绩平平时却被评为“优秀”,这虽是历史的幽默,但同样也折射出当前干部评价体系中的一些弊端。一是从评价主体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上级组织和领导说了算,导致少数干部存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不健康心理,从而衍生出“形象工程”、“官观工程”之类的“唯上”政绩、“作秀”政绩;二是从评价内容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 GDP、企业规模、招商
23、引资、城市建设等重点指标的量化考核,使得一些干部为了完成“任务”、达到“目标”,不惜违背客观规律,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搞“速成”政绩、“蛮干”政绩;三是从评价的表现形式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图表数据和座次排名,导致少数干部想方设法制造“数字”政绩、“泡沫”政绩;四是从评价结果的使用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单位基础好、发展速度快、工作绩效明显的干部,而对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付出更多精力和心血,而绩效不明显的干部或短时间内看不出成绩的干部却难得重用,这就容易使那些埋头苦干、踏实工作的干部心理失衡,产生“无为”政绩、“短期”政绩心理。佳作领悟纳谏与止谤 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臧克家读好
24、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情趣,引人入胜。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
25、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
26、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渊之别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平,他要钳住万民的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齐王与厉王,那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像阿 Q 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
27、,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付热情,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为过耳东风。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于垮台。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他们当道之时,得意忘形,凌驾一切。某人的一句话,成为“圣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棒止谤,冤狱累累。人力无穷,天网恢恢,他们的滔天大罪,终于被清算。谏难,纳谏尤难。要得到成果,需要双方合力。有敢直谏或讽刺的良臣,还要有能纳谏的明君。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没有齐威王善听的耳朵,也是白费唇舌,枉运心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
28、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词严的态度,反之,却以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这种构思,这样笔法,与触龙说赵太后如出一辙,而同样奏效。这么写,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有情趣。这篇文章,用了大半篇幅作了譬喻的描绘,三个人物的情态和心理,真实透彻,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譬喻止于“皆以美于徐公”,接下去“今齐地方千里”来个陡转,入了正题。由于妻妾、朋友的“私臣”,联系全国上下“莫不私王”,譬喻与正题扣得极紧。谏议的结果是“战胜于朝廷”。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悬赏纳谏”,那该是“门庭若市”,批评
29、、建议,雪片飞来。最后的结果呢,也可以想知。准是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不干净的身子洗了个清水澡,受到广大群众的鼓励与表扬,对四化的进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若不信,盍试为之。1学对照文章前四段主要评述齐威王勇于纳谏的大智与风度,第 5 段用“事因难能,所以可贵”作为过渡,用周厉王止谤的行径和结果与前四段对照。接着第 8 段又用“追古思今”作为过渡,再以现今有些领导同志对待批评的态度和“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与前 7 段对照,形成了一个双重式的对照结构。通过这些对照,使作者赞扬齐威王勇于纳谏的大智与风度,抨击周厉王及“四人帮”止谤的观点更加鲜明,也使作者所提出的当今各级领导同志应“悬赏纳谏”的建议
30、更显得入情入理,使读者读后不由不同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慨:要勇于纳谏,止谤不会有好结果。2学引用 引用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文章所要论述的有关重要问题。如第 2 段开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就是说明人有错误并不意外,重要的是“改过”。有了“改过”之心,当然就不怕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它是能否“纳谏”的前提。所以这里引用古人的话为下文赞赏齐威王能勇于纳谏的好作风提供了“理由”。在论说文中起到理论论据的作用。3学语言 文章的语言十分考究,不但用词丰富、准确,而且使用了排比、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并富有节奏感。对仗的使用如“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倾
31、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等等。另外文中还用了不少四字句,不但显得工整,有节奏,而且也凝练有力,如“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有情趣”等等。文中还用了许多比喻,如“如饮醇酒”、“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像不干净的身子洗了个清水澡”等等,都非常贴切,生动。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景公召而数之曰。数:屡次B而君反以罪臣。罪:责怪C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诛:责罚D便事左右便:逢迎讨好【解析】A 项,数:责备。【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导学号:17140067】A货赂至,并曾赋敛B仓库少内C再拜便辟D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
32、焉【解析】A 项,“曾”通“增”;B 项,“内”通“纳”;C 项,“辟”通“避”。【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请改道易行B仓库少内C陂池之鱼D属托不行【解析】A 项,古义是“更换行事的方法”;今义指改变从事的行业;B项,古义特指国家的仓库,即“国库”;今义指储存大批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建筑物;C 项,古今意义都是“池塘”的意思;D 项,古义是“不接纳”,今义是“不可以”、“不中用”。【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三年不治,臣请死之B而君反以罪臣C陂池之鱼,以利贫民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解析】A 项,为动用法,为而死;
33、B、C、D 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答案】A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甚矣,汝之不惠A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B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一夫作乱而七庙隳【解析】A 项和例句都是主谓倒装句,B、D 两项为被动句。C 项是判断句。【答案】A(教师用书独具)阅读下面晏子治东阿,完成 69 题。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明年上计上计:献上计谋B货赂不至赂:财物C子退而自察也察:反省D三年不治不治:治不好【解析】A 项,上计,地方官年终将境内的户口、赋税、狱讼等事项编造计簿,逐级上报。【答案】A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4、()A景公迎而贺之曰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B寡人将加大诛于子陂池之鱼,入于权家C子之治东阿也 孤之有孔明D吾以子为可陂池之鱼,以利贫民【解析】A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 项,介词,对;介词,到;C 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 项,动词,认为;连词,表目的。【答案】C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初期不媚上、不欺下,实行了一套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老百姓得到了益处,权贵们却无路可投,结果晏子没有受到表扬,齐景公反而治他的罪。B晏子后期欺下媚上,实行了一套竭泽而渔的政策,东阿老百姓有一半在挨饿,权贵们却皆大欢喜,齐景公反而欢迎他。C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
35、在古代官僚体系中是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的,只能被迫转变。D文章中既有通过齐景公对晏子前后两次态度变化的对比,写出了国君由起初的醒悟到后来的受蒙蔽,又有晏子前后两次治理策略和治理结果的对比,很容易使国君作出是非曲直的判断。【解析】D 项,应为“写出了国君由起初的受蒙蔽到后来的醒悟”。【答案】D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译文:(2)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译文:【答案】(1)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2)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涉了。学业分层测评(十八)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