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学案)课 题关于学案使用程序和方法的研究高考考点(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阅读课文,归纳、概括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及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历史作用和失败原因;结合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通过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学会获取、解读、提炼、整合有效信息。过程与方法:填写知识结构;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重点、难点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社会改革的艰巨与经历的曲折,以及范仲淹、王安石等胸怀天下、锐意改革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学习
2、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学习难点比较王安石变法的各项内容;形成对改革的整体认识。学习方法阅读归纳法;比较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过程导学设计学前自测1、北宋以前的赋役制度都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北宋以前的兵制主要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3、北宋以前科举制是怎样发展的?分为那几个时期?引导自学一、知识梳理(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表现(1)政治危机:北宋 的土地政策使土地 ,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农民 。(2)财政危机:北宋通过“分化事权”、科举取士、“恩荫”受官使官吏人数激增,形成 局面;北宋用 、 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抗,造成兵员剧增,形成 局面,伴
3、随冗官、冗兵而来的是国用大增;另外,北宋每年送给 、 大量的银绢,也是造成北宋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三冗)(3)边疆危机: 。2、社会危机产生的根源:封建制度的固有矛盾引起的结果(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所有制;冗官、冗兵的根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3、改革的目的:摆脱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二)庆历新政:1043年, 任用 改革。核心 ;结果 。(三)王安石变法: 年, 任用王安石变法。1、目的:富国强兵。2、内容:类 别内容、作 用(同时注意领会对官僚、地主利益的影响)理财利于保障和发展农业生产军事教育利于培养实用人才。适应改革需要,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3、成
4、效: 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 ,不少荒地辟为良田,有利于 发展; 有所增强。总之,一定程度上扭转了 局面,有利于 的进步。4、失败原因:反对派阻力大:变法触犯了 利益,遭到反对破坏;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措施不能有效施行,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5、历史地位:王安石变法,是在 和 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二、认识提升(1)改革的基本定义:改革,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而在某次改革中,具体表现为对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修改。(2)改革的分类:一是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二是本质变化。(3)评
5、价改革的标准和基本思路:标准:把它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评价,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不以改革家的个人命运为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基本思路:首先应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趋势),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4)改革的启示: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从改革的过程来看: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阻力、充满艰辛。三、高考链接(典型例题)主题发言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发言引用了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
6、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4分)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4分)自学检测1、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青苗法募役法免役收庸法方田均税法A B C D2、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网络构建(回顾本节知识,构
7、建知识网络)限时训练(另附)前提测评北宋建立后,是如何集中行政权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消极影响?(常规检测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结合前提测评,导入“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明确高考考点、考情。课堂导学1、 知识梳理:(1)课件出示反映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材料归纳、概括出土地兼并、阶级矛盾、三冗问题、边患危机等内容。培养学生获取、解读、提炼、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2)在学生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危机之间的联系以及出现的根源。(3)简单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4)师生共同分析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甲法、将兵法、改革科举制度、
8、整顿太学等措施的内容和作用,并比较归纳。(5)课件出示反映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材料归纳、概括其失败原因,使学生学会论从史出。2、认识提升:课件出示对改革的一些基本认识,使学生能够较全面、清晰的认识改革,掌握有关改革问题的基本思路,并以此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3、高考链接:课件出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联系前后知识,形成认识。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板书设计(另附)限时训练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成果,查漏补缺。自学反思课后反思五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摆脱危机维护统治富国强兵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2、农民反抗斗争不断3、冗官、冗兵、冗费4、辽、西夏的威胁积贫积弱三、
9、王安石变法1、主要内容2、变法成效3、失败原因4、历史地位二、庆历新政整顿吏治失败限时训练1、在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 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2、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3、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A 商鞅变法 B 王莽改制 C 王安石变法 D 张居正变法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
10、易法A B C D 5、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农田水利法6、王安石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的措施中不包括A废除明经诸科 B设立明法科C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 D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7、在王安石变法推行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A地主官吏和商贾 B中小地主和富农 C大官僚和大地主 D中央政府和皇室布置作业作业1:【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
11、,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回答:(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分)(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6分)作业2:比较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以及出现不同的原因。答案要点:1、C 2、D 3、C 4、D 5、A 6、C 7、C(1)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答案要点:(1)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