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6652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讲义免疫调节 .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讲 免疫调节 新课标剖析 高考要求要求层次具体要求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失调 知识点睛 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其目的是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人体依靠免疫调节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或清除体内衰老、破损以及异常的细胞。免疫调节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其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防卫功能:针对入侵机体的外源性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及毒性分子。监控和清除功能:针对自身衰老、破损以及异常的细胞。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能防止外界病原体

2、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分子。基本机制有两大类,即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又称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这种免疫性是机体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先天就有而不是在接触外来的侵染物之后才产生的,因此这种免疫作用没有特异性。获得性免疫:是当机体与外来侵染物接触之后才获得的免疫作用。这种获得的免疫性对诱发的外来侵染物有特异性,又称为特异性免疫。这两大类免疫机制依靠机体的三大防线来完成。其中第一、二道防线的免疫机制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一)第一道防线组成和防御机制:体表的物理屏障、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的化学防御举例:皮肤的角

3、质层使病原体难以在此生存和侵入;皮肤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处的黏液可以粘附微生物和外来异物;胃酸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并使其产生的毒素失效;汗液、泪液和唾液中都含有溶菌酶,能破坏一些细菌的细胞壁;呼吸道纤毛的摆动能把吸附在黏液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排出体外或通过吞咽经消化道排出。血脑屏障(阻挡病原体及其毒性物质从血流进入脑组织和脑脊液,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胎盘屏障(不妨碍母体与胎儿间的物质交换,但能阻止母体可能存在的病菌通过)。(二)第二道防线组成和防御机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举例:炎症反应假如皮肤受到机械性损伤,病原体可通过伤口进入机

4、体,并通过破损的血管壁进入血液。而凝血作用可以阻断这些病原体的入侵。血管损伤后,流出的血液很快地凝固,形成血块,堵住破损的血管和伤口。凝血作用可以避免血液继续流失,也阻挡了病原体的入侵。破损的组织修复后,血块自行脱落。如果病原体进入了内环境,被侵害局部往往汇集大量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白细胞介素等。这些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阻止其继续入侵,并重建内环境稳态。当人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的特点是红、肿、热、痛。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细胞释放组织胺等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并且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红、肿”,血浆逸出可起到中和毒素

5、的作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炎症部位积聚的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导致,此外组织水肿压迫神经末梢也可引起疼痛。因此疏松组织发炎时疼痛相对较轻,而牙髓和骨膜的炎症往往引起剧痛。“热”主要是由于血流量增加和代谢增强所致。在这些条件下,吞噬细胞从血管壁的细胞间挤出去到达炎症部位,它将攻击任何它所认定的外来异物。在克服感染的过程中,吞噬细胞在吞噬了大量的病原体以及一些损伤的组织细胞后自己也就死亡了。过一段时间,受感染的组织内会产生包含活的和死的吞噬细胞、正在增殖的和已死亡的病原体以及体液的混合物脓,脓液的出现表示机体正在克服感染。在感染的过程中脓会不断地形成,最终脓液会被吞噬细胞清除。若伤口严重发炎,吞噬细胞

6、会因细菌或毒素过多而大量死亡,此时如果后续的吞噬细胞赶不及奔赴炎症部位,那么细菌数量便会大增并且破坏伤口周围的组织细胞。因此如果伤口出现化脓现象需及早医治。如果是病毒感染了机体,则受感染的细胞会产生干扰素,干扰素通过扩散进入未感染的周围细胞,使其产生抗病毒的蛋白质,从而防止病毒增殖。(三)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组成和防御机制: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举例:患流感后一般7天左右痊愈被SARS病毒侵染后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被狗咬后注射狂犬疫苗花粉过敏进入体内的抗原几分钟内,即可经血管和淋巴管迅速地运行到全身其中绝大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清除,只

7、有少部分存留于淋巴组织中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大多数种类的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Th)。Th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识别抗原后,Th活化,在膜表面表达特定的信号分子,并释放淋巴因子。已经接触过该抗原的B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识别Th膜信号分子,同时接受淋巴因子的刺激,B细胞活化,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浆细胞寿命很短,经过几天产生大量抗体后就死去,每一个浆细胞每秒能产生2000个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少数种类的抗原可不经过以上途径而是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浆

8、细胞分泌的抗体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体细胞的粘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凝集,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在一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不会全部用完,各种各样的抗体在血液中循环流动。因此,检查血液中的某一种抗体便可以确定一个是否曾经受到某种特定病原体的侵染。体液免疫过程分析:感应阶段: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h细胞,再由Th细胞将信息传递给B细胞。反应阶段: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效应阶段: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a.抗体与病菌结合,可使病菌

9、凝集成团,抑制病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粘附,这类抗体也叫凝集素。凝集团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b.抗体与外毒素结合起到中和毒素的作用,使外毒素失去毒性,这类抗体也叫抗毒素。抗毒素与外毒素所形成的复合物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2.细胞免疫病毒会侵入机体细胞,有一些致病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也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而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那么消灭这些病原体除体液免疫外还需要依靠细胞免疫途径。细胞毒性T细胞(Tc)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识别呈递于细胞表面的抗原,同时接受Th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的刺激,从而活化,大部分Tc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体细胞(靶细胞)也可将抗原

10、暴露呈递于膜表面。效应T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靶细胞呈递于膜表面的抗原,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从而被消灭。 细胞免疫过程分析:感应阶段: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h细胞,再由Th细胞将信息传递给Tc细胞。反应阶段:Tc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少部分T细胞成为记忆T细胞。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物质改变靶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并通过膜分子信号使靶细胞的凋亡机制启动,导致靶细胞裂解。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

11、等。淋巴因子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其中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而干扰素可干扰病毒在靶细胞内的复制,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抗原定义: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异物性一般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而体内的正常细胞则不具有抗原性。体内细胞发生变异也能成为抗原,如癌细胞、衰老的细胞。大分子性通常都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小分子物质单独不能诱导

12、产生免疫应答,但当它们与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就可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决定抗原的特异性,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大多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不位于表面而是藏在内部,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后可使其抗原决定簇暴露。种类:胸腺信赖性抗原(TD抗原)和非胸腺信赖性抗原(TI抗原) TD抗原大多数抗原属于此类。需要Th细胞辅助,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I抗原少数抗原属于此类。不需要Th 细胞辅助,诱导体液免疫,不能诱导细胞免疫。抗原处理的两条途径MHC-II 类途径MHC-I 类途径抗原

13、的主要来源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处理抗原的细胞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所有有核细胞参与的MHC分子MHC-II分子MHC-I分子呈递对象Th细胞Tc细胞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关系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诱发体液免疫,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入侵的抗原,只有当病毒或细菌侵入宿主细胞,细胞表面出现了病原体的小分子蛋白质抗原与MHC-I结

14、合成的复合物时,T细胞才能识别,进而引发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暴露出隐藏其中的病原体,再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假若病原体不是胞内寄生物,则只能诱发体液免疫。4.二次免疫(1)记忆细胞 在初次免疫的过程中,一部分T细胞在分化到效应T细胞前就中途停留下来,由于这部分细胞曾经受过抗原刺激,留下了“免疫记忆”,把这部分细胞叫做记忆T细胞。记忆细胞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随时“监察”,数月乃至数年之后如有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细胞,记忆T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参与更强的二次免疫反应,同时形成部分新的记忆T细胞。在初次免疫的过程中,一部分B细胞在分化到浆细胞前中途停留下来变为免疫记忆细胞,称为记忆

15、B细胞,当第二次再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抗体参与更强的二次免疫反应,同时形成部分新的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寿命较长,有些抗原诱发的记忆细胞能对该抗原记忆终生,因而动物或人对这种抗原有了终生免疫的能力。例如患过天花、伤寒、百日咳以后终生不再感染,是因为当病原体再次进入机体而尚未为患之前,由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已将病原体消灭。(2)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抗体的寿命有限,例如给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3天后血清中开始出现抗体,两周后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两个月已测不出。单纯依靠初次反应产生的抗体来抗感染显然不够,所以由记忆细胞参与的二次免疫反应更为重要。二次免

16、疫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作出反应,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浆细胞,抗体量会迅速上升到最高水平,可达到初次反应的10100倍,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大大延长,将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效应。因此预防接种一般都采用二次或多次接种疫苗,否则仅接种一次所产生抗体量水平低,维持时间短,不能达到预防目的。5.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种。自然免疫主要指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也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人工免疫则是人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1)人工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而预防感染的措施。常

17、将用细菌制作的用作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菌苗,而将用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称为疫苗。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素统称为疫苗。灭活疫苗(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死疫苗主要诱导特异抗体的产生,为维持血清抗体水平,常需多次接种。如甲肝灭活疫苗。注射局部和全身的反应较重。由于灭活的病原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增殖,难以通过内源性抗原加工呈递, 故细胞免疫弱,免疫效果有一定局限性。减毒活疫苗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简称BCG,预防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

18、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麻风、腮腺炎疫苗都是属于活疫苗。免疫缺陷者和孕妇不宜接受活疫苗接种。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浓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2)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因这些免疫物质并非由被接种者

19、自己产生,缺乏主动补充的来源,而且易被清除,故维持时间短暂,约 2 3 周。抗毒素 是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免疫动物制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的作用。一般选择健康马匹免疫,待马体内产生高效价抗毒素后,采血分离血清,提取免疫球蛋白制成。该制剂对人来说是异种蛋白,可引发I型超敏反应。常用的有破伤风及白喉抗毒素等。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是从混合血浆或胎盘血中分离制成的免疫球蛋白浓缩剂。所含的抗体即人群中含有的抗体,因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免疫状况不同,而不完全一样,不同批号制剂所含抗体的种类和效价不尽相同。肌肉注射用于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预防。静脉注射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细胞因子制剂近年研制

20、的新型免疫治疗剂,有 IFN- 、 IFN- 、 G-CSF 、 GM-CSF和 IL-2 等,可望成为治疗肿瘤、艾滋病等的有效手段。5.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它们又可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回入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至另一处淋巴组织。 除效应T细胞等少数细胞外,大部分淋巴细胞均参与再循环,尤以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最为活跃,其中T细胞约占7075%,B细胞为2530%。 参与再循环的淋巴细胞多位于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其总数约为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数十倍,总称为淋巴细胞再循

21、环库。淋巴细胞通过淋巴结再循环一次需1820小时,通过脾再循环较快,约需28小时。一般T细胞的再循环较B细胞快。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可以使带有各种不同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不断地循环,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细胞间的协作,并使分散于全身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淋巴细胞一旦与相应抗原相遇之后,在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内开始发生免疫应答,经抗原刺激的T、B以及记忆细胞经再循环而散布全身并发挥功效。(四)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来源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特定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有个体差异作用对象非专一性反应致病源、抗原专一性反应启动时间病源暴露

22、后立即有强烈反应病源暴露后须过一段时间才有强烈反应物质和结构基础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淋巴因子、抗体免疫记忆性无免疫记忆具免疫记忆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四、免疫失调 免疫系统各组分广布全身,错综复杂,特别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在机体内不断地产生、循环和更新。免疫系统具有高度的辨别力,能精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以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性;同时还能接受、传递、扩大、储存和记忆有关免疫的信息,针对免疫信息发生正和负的应答并不断调整其应答性。因此,免疫系统在功能上与神经系统

23、和内分泌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当免疫功能不正常时,就可能发生免疫失调性疾病,常见的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等。(一)过敏反应 1. 定义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生活中人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等食物后,会发生腹痛、腹泻、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2. 反应特点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

24、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 过敏反应机理机体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 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寻麻疹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则出现流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如果发生在消化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4.预防措施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因此找出过敏

25、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如果自己不能找出过敏原,可由医生用医学方法检测出来,已经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应当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二)自身免疫病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对“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原因是机体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神经-肌肉接头处锌粉的传递受阻,不能将信号指令正常传递到肌肉,使肌肉丧失了收缩功

26、能。(三)免疫缺陷病1.定义: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或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淋巴因子和细胞膜表面分子等)发生缺陷引起的免疫功能失常、缺失或降低,导致机体防御能力普遍或部分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症。2.类型(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与遗传有关,多发生在婴幼儿,出现反复感染,严重时威胁生命。其治疗措施应从防治感染、改善纠正免疫缺陷着手,减少患者与病菌的接触。如发生感染,应选择对病原敏感药物积极治疗,禁止接种减毒活疫苗。对免疫球蛋白低下患者可定期输注抗体替代治疗;对细胞免疫缺陷及联合免疫缺陷患者,可采用胸腺素治疗,作少儿胸腺移植、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纠正免疫缺陷。

27、(2)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因严重感染尤其是直接侵犯免疫系统的感染、恶性肿瘤、应用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原因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比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多见。如,艾滋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病机理根本原因:HIV侵入人体后与T细胞相结合,破坏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直接死因: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人体感染HIV后称为艾滋病感染者,也叫艾滋病携带者,潜伏期由数月到10多年不等。该阶段HIV在T细胞内持续复制子代病毒,但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御作用未有明显症

28、状。处于潜伏期的病人虽然无症状表现,但是和艾滋病患者一样具有传染性。当病人出现免疫缺陷的症状时称为艾滋病患者。HIV感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五、免疫学的应用(一)免疫预防1.定义:根据特异性免疫产生的原理,运用人工接种的方法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举例:如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二)免疫检测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测盒科学研究中,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针对牛奶中多种抗生素残留

29、的同步检测产品,如-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条(如图)、-内酰胺类&三聚氰胺快速检测试纸条、磺胺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快速检测试纸条等,大大节省了检测的时间和成本。 (三)免疫治疗1. 定义: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药物等,调节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举例胸腺素:从牛、羊等的胸腺中提取出的多肽。能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的功能。抗体缺陷患者注射抗体(从健康人血清中分离出来)细胞免疫缺陷或低下注射胸腺素(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植: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

30、抗原(HLA),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排异反应。器官移植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同卵双胞胎的HLA是完全一致的,移植中保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才可以进行。同时,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但必须控制剂量),使免疫系统“迟钝”以减轻排斥反应,使器官能长期存留。当前器官移植还面临供体缺少的问题。 例题精讲 【例1】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免疫细胞的是c、d Bc和d在相同的场所发育成熟C免疫细胞的起源都是在骨髓D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c、d和

31、吞噬细胞产生的【答案】C【例2】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具有特异性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C胃液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D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答案】D【例3】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能分化形成E细胞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答案】D【例4】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造血干细胞

32、经分裂、分化形成的a、b、c可能分别为红细胞、T细胞、B细胞B.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C.属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过程属于效应阶段D.c细胞的活化一定需要双信号:来自抗原的刺激和来自b细胞的信号 【答案】D【例5】下列关于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反应B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少部分是RNA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D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可以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E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F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原体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答案】DE【

33、例6】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甲、乙两种沙门氏菌,一段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并且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将会产生免疫反应B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C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细菌失去活动能力D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答案】C【例7】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34、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C【例8】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H7N9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长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病毒的抗原只有与宿主细胞MHC结合后呈递于细胞膜表面才能被效应T细胞识别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7N9清除 【答案】C【例9】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

35、。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效应的唯一表现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就死亡了C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高尔基体起重要作用D在上述效应T细胞的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 【答案】C【例10】下图是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B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是非特异性的,处理后使

36、抗原暴露出来D物质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答案】C【例11】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表示_细胞,判断依据是_。(2)图中a表示_, 通过MHC型分子的作用,该物质暴露在细胞膜表面。(3)由图可知,MHC型分子的化学本质是_,细胞中参与MHC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的细胞器有_。 (4)受到HIV病毒的侵染,_(、)细胞最容易受到攻击,从而导致患者丧失几乎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答案】(1)吞噬吞噬并处理病原体,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2)抗原决定簇 (3)蛋白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例12】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表示相

37、关物质或细胞,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和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不止一种C二次免疫时,只能由增殖、分化而来D分子种类多样,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答案】C【例13】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B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D物质戊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答案】B 【例14】下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_。(2

38、)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3)细胞G的名称是_,其作用是_。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_过程有关(填图甲或图乙)。(4)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答案】(1)细胞C、细胞E 细胞B、细胞C、细胞E(2)抗原细胞E细胞D沉淀或凝集反应(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效应T细胞 与细胞F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图乙(4)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例15】如图为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请据图回答:(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细胞名称:_,_。(2)物质的化

39、学本质是_,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是_。(3)当用同一抗原刺激时,就会_,形成大量的_,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4)若切除某小狗的胸腺,则其免疫状况是_。【答案】(1)造血干细胞 效应T细胞 (2)球蛋白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3)增殖分化 效应细胞 (4)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受到影响【例16】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参与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_细胞。(2)由图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b细胞是在_中发育成熟的。(3)e和f都是_细胞,发生过程后,分别产

40、生_细胞和_细胞发挥免疫效应。(4)图中的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_。【答案】(1)吞噬细胞(2)胸腺(3)记忆效应T浆(效应B) (4)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例17】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无胸腺裸鼠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无胸腺裸鼠不能产生浆细胞 C无胸腺裸鼠仍能清除进入组织细胞内的病原体 D无胸腺裸鼠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答案】A【例18】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当同一抗

41、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来源:C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D效应T细胞因能裂解靶细胞从而彻底消灭抗原【答案】C来源:Z+xx+k.Com【例19】科萨奇病毒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V16侵入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患儿感染CAV16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答案】D【例20】如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

42、确的是( )A病人在第28天时抗体浓度高,说明这时比第7天时病情严重B抗原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快而且数量多,可以快速消灭抗原,机体一般不会患病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由于遗传物质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所以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D浆细胞都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来的 【答案】B【例21】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备疫苗时将纯化的病毒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培养、增殖B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特定抗原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C多次接种该疫苗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

43、巴细胞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答案】A【例22】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Zxxk.ComA.该病毒会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这些抗体不能够和致病力强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结合B.糖丸内含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可直接杀死脊髓灰质炎病毒C.接种疫苗后若有致病力强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入侵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D.致病力降低的病毒突破人体的前两道防线才能起作用 【答案】D【例23】免疫是人体所具有的抵御外来物质侵袭的重要机能。下面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免疫系统

44、只清除外来细胞,即“非已”的成分,而不会清除自身的细胞,即属于“自己”的成分B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C干扰素可抑制病菌在体内的繁殖D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B【例24】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关于此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B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C过敏出现红肿现象,是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所致D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答案】C【例25】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

45、的同时也参与对关节的攻击,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性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而TNF只有在与其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用,因此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腺病毒(AAV)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持续不断地提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定点仓库”,从而能长期有效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问题。(1)人体的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从资料中可知,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 病。(2)一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

46、F结合,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原因应是 。(3)2007年,在接受这种治疗的美国人中,有一例因为严重感染而死亡,这使人们格外关注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问题。有科学家称,对腺病毒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表明,腺病毒对人体是安全的,因此很可能是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直接导致该病人死亡。那么,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应该是通过_而引起病人死亡的。【答案】监控和清除,自身免疫 TNF与受体的结合部位已被占据 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或抑制TNF杀伤肿瘤细胞)【例26】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德国和法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方面的成就。下图表示HIV浓度与T

47、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答案】 【例27】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可以使人体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来源:学.科.网D医学上一般采用

48、方法进行免疫预防【答案】D【例28】人被狗咬伤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血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注射抗血清可使体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B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C病毒的清除需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配合D免疫记忆的形成依赖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作用【答案】B【例29】丙种球蛋白(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是由健康人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提取,并经病毒灭活处理制成的。丙种球蛋白含有健康人血清所具有的各种抗体,因而它有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预防疾病,注射丙种球蛋白和注射疫苗原理相同B.丙种球蛋白一定不是一种浆细胞产生的C

49、.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D.人体内的丙种球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答案】A【例30】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A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D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细胞【答案】D【例31】英国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明了一种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为皮肤烧伤病人带来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的皮肤烧伤后容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导致的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人的干细胞C膜片能否将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的杀伤作用导致的【答案】D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