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 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B. 城邦独立自主,赋予了古希腊“多中心”的特点C. 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D. 城邦之间以平原植被与河流为自然边界【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古希腊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古希腊城邦独立自主,形成了“多中心”,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有代表性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希腊城邦以山川海洋为自然边界,故D错误,
2、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希腊城邦的特点,再仔细分析各个选项,抓住希腊城邦以山川海洋为自然边界的知识点,即可找出说法错误的选项。2. 雅典贵族把持的权力机关有( ) 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公民大会A. B. C. D.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权力机关有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而公民大户此时没有实权、形同虚设,故正确,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3. 关于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B. 暴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平民C. 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D. 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
3、【答案】D【解析】【详解】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没有成功推翻贵族政治,符合题意,故选D;ABC三项表述符合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不符合题意,排除。4. 雅典公民基本上分为三派,其中工商业奴隶主属于A. 海岸派B. 平原派C. 山地派D. 高原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山地是代表平民的利益,平原是代表贵族的利益,海岸派是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因此A正确,所以本题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内容【名师点睛】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1目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措施:很多措施都带有“中庸”色彩。3结果: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
4、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5. “解负令”的内容包括废除所由于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做抵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废除“六一汉”制度A. B. C. D. 【答案】A【解析】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主要针对的是债务奴隶制的问题,因此梭伦要求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做抵,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且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同时废除“六一汉”制度。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6. 梭伦颁布“解负令”、规定土地最高限额和制定“遗嘱法”的后果是( ) 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使贵族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使雅典走上了奴役外
5、邦奴隶的道路使希腊各邦相继废除了债务奴隶制A. B. C. D.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规定土地的最高限额,制约了贵族的土地兼并,使贵族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削弱;解负令的实施使雅典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在梭伦改革的影响下,希腊各邦也相继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7. 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主要目的不包括A. 维护贵族的统治地位B. 打破贵族世袭特权C. 提高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D. 给下层平民以参政机会【答案】A【解析】财产等级制度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同时也给下层平民以参政机会,这样就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不是
6、维护贵族的统治地位而是为了打破贵族的统治地位,所以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8. 下列关于财产等级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把所有公民按照财产划分为四个等级B. 第四等级无权担任公职,有选举权而无被选举权C. 在军事义务方面,第一、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D. 四个等级享受的权利不一样,但承担的义务都一样【答案】D【解析】【分析】A选项说法正确,梭伦改革将财产等级作为划分地位的标准;B选项说法正确,这是雅典第四等级的特点;C选项说法正确,这是梭伦改革对一二等级的义务要求;D选项错误,四个等级的义务也不一样。故D项符合题意。【详解】9. 在财产等级制改革中,收益最大阶层是A. 贵
7、族B. 平民C. 工商业奴隶主D. 第三、四等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是工商业奴隶主,这打破了原有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贵族的权力受到损害;B选项错误,平民虽然得到了利益,但是并不是最大的;D选项错误,第三、第四等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0. 雅典城邦最高权力机关是()A. 四百人会议B. 首席执政官C. 公民大会D. 陪审法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雅典城邦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关,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首席执政官也要对公民大会负责,因此选C。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点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8、(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职任免等一切年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3)国家常设的行政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4)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5)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11. 为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梭伦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提倡种植经济作物B. 鼓励橄榄油等产品出口C. 鼓励粮食出口D. 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
9、迁居雅典【答案】C【解析】雅典的粮食主要是依靠进口,所以梭伦采取的措施不会包括鼓励粮食出口,而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橄榄油等产品出口、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均属于梭伦采取的措施,所以本题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2. 棱伦注重在制度上和社会风气上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主要表现在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 惩罚游手好闲之徒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略【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都是梭伦在制度和社会风气上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所采取的措施,故选A;BCD概括不全,排除。13. 梭伦改革后,雅典僭主政治建立的原因有 ( )梭伦改革没
10、有消除平民与贵族的根本矛盾贵族在改革中利益损失较多,对改革日益不满下层平民因利益得不到满足也有较大的意见 梭伦放弃权力,被迫出走A. B. C. D. 【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梭伦改革的理解。僭主政治是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其特征是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经济上鼓励工商业。由于梭伦改革没有完全迁就贵族也不代表平民的利益,改革不可避免的引起贵族的怨恨和平民的不满足,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仍在继续并走向激化。此时有人建议梭伦在雅典建立僭主政治,但梭伦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决定放弃权力,离开雅典出国远游。庇西特拉图依靠山地派的支持当上了雅典的僭主。因此答案为A。14. 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
11、基础的是A. 梭伦B. 伯利克里C. 庇西特拉图D. 克里斯梯尼【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梭伦改革打击了旧氏族制度的残余势力,为奴隶主民主制奠定了基础。故选A。克里斯梯尼确立了雅典民主,伯利克里把雅典民主推向顶峰,庇西特拉图建立了僭主政治,排除BCD。15. 克里斯梯尼改革的内容包括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部落,取代4个氏族部落建立了“五百人会议”建立了“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设立“四百人会议”A. B. C. D.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都是克里斯梯尼改革的内容,梭伦改革设立“四百人会议”,排除,故选D。点睛:
12、本题考查克里斯梯尼改革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6. 梭伦改革的目的是A. 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B. 给予平民足够的政治权利C. 削弱贵族势力D. 消除氏族制度的残余【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梭伦改革前,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但是,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化解雅典的政治危机必须进行真正的社会政治改革。因此梭伦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故选A。17. 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的不同
13、政治权利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依据教材可知,历史局限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富有的第一、第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贵族的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贵族凭借血缘门第,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对权势削弱不满,下层平民需要进一步改革的愿望也没有得到实现,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故意皆是其局限性的表现,排除ABC项,D项正确。18.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的是()A. 铁
14、农具的使用B. 牛耕的运用C. 水利的兴修D. 曲辕犁的发明【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故A项正确。B项表明耕作技术的进步,与题意不符,排除。水利的兴修,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与题意不符,排除C。曲辕犁的发明是在唐朝,排除D。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切入,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19. 我国古代的“私学”兴起于A. 西周时期B. 春秋时期C. 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
15、秋时期奴隶主贵族走向衰落,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出现官学下移,私人讲学之风盛行,故B项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0.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 发展封建经济C. 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 消灭奴隶制残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这两次改革都是奴隶主贵族展开的为维护自身统治进行的变革,所以ABD都是错误的;这两次改革是按土地多少收税,实质上就是否定土地国有,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所以选C。21. 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当时在
16、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B. 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C.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D. 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公田之外出现了私田,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奴隶主希望雨水可以多洒在私田上,可知奴隶主关心私田的收成,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大量私田被开垦,奴隶主更多的关心私田,导致公田收成下降,井田制瓦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C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诗经反映了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状况,但春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没有完全确立,D项错误,所以选D。22. 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是A. 儒家学说B. 法
17、家学说C. 道家学说D. 兵家学说【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强调的是一种变革精神,适应了当时各国变法图强的需要,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23.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 )A. 废井田,开阡陌B. 奖励军功C. 废除“世卿世禄制”D. 推广县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选项分析:A项只是说了经济方面;B项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C项是说的选官制度,也能够体现对地方的控制不断的加强,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对对方管理的加强;再看D项,县制是中央直接委派官吏治
18、理地方的行政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比较CD二项,得出D项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故,正确答案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24. 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中,率先制定法经,加强法治的是A. 商鞅变法B. 吴起变法C. 管仲改革D. 李悝变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李悝率先制定法经,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5. 在商鞅变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 贵族保守势力B. 大地主保守势力C. 中小地主保守势力D. 农民阶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涉及到的是商鞅变法
19、的阻力。在商鞅变法过程中阻力最大是来自于对立阶级的阻力,也就是贵族的保守势力。因为商鞅所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阻力来源26.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 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 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主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所以选D。27.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
20、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 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 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 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 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很明显不是根本目的。C,D也不属于根本目的,且从C,D能够推断出B,秦国变法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因此B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目的28.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
21、禄制度 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时期的奖励军功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造就了一大批新兴军功地主阶级。故选A。29.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来有消极作用的有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实行“连坐法”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联系史实可知,项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后期不利于社会进步;“燔诗书而明法令”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实行连坐法对百姓的控制过于严厉因此以上三项措施对后世有消极影响;奖励军功和废除井田制前者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后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2、故此题选B项。30. 下列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 确立了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B. 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C. 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D. 建立了取代分封制的行政区划【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商鞅重农抑商,并没有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故B错误,符合题意;A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
23、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材料二: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等 级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享的政治权利第一等级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以上可以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骑士级年收入达300麦斗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双牛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可以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日佣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材料三: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该项措施主要解决哪一问题?(2)梭伦曾
24、经写诗描述他的改革措施:“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信息,谈谈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他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3)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答案】(1)“解负令”。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使雅典城邦的原居民不管是贵族和平民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 (2)打破了贵族依靠血缘门第特权世袭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但是,改革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特别是下层平民参加高级国家管理的机会因财产资格而受到限制,所以梭伦并未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25、(3)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全国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制定新的法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合的能力。(1)“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可知这是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主要解决的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这一措施打破了以前贵族依靠血缘门第特权世袭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但通过图表可知,权利的划
26、分是与财产有关的,而且官职越高要求的财产份额越高,这就把那些财产少的平民排除在外,从而并未做到一视同仁。(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进行的改革如创立四百人会议,恢复公民大会。在法律方面如陪审法庭,创立新法律32.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商鞅铜方升、奖励耕织(砖画)、商鞅戟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
27、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些商映变法的信息?(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答案】(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进行军事改革。(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4)生产力。【解析】【详解】(1)信息:材料“商鞅铜方升、奖励耕织(砖画)、商鞅戟”体现的是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进行军事改革。(2)肯定及否定:根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可知材料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3)着眼:材料“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体现的是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二者的不同主要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关于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需要从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