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写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了我们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这一记载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早十五年。由此可见A.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伪C.史记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不准确 D.历史真相需要多种方式去研究2.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
2、专制达到顶峰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3.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4.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嘉靖四十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匠籍的这些变化A.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B.根本原因是工匠的反抗斗争C.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走向衰落 D.说明了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3、5. “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摘自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作者在此强调的是宋明理学A.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 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C.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 D.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6. 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7. 史料是历史的片段的记录,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A.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明
4、朝内阁大堂旧址C.史记、汉书 D.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8. 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以帝亲耕,后亲蚕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事的政令鼓舞天下农夫勤于耕作。”作者在此说明的是统治者A.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 B.安抚民心的政治作秀C.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 D.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9.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 A.葛布、曲辕犁 B.玉米种子、水排 C.绒类织物、罗马金币 D.丝绸、定窑孩儿枕10.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
5、,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C.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11.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A.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公民法不断调整 B.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C.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D.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12. 史学家陈衡
6、哲在评论欧洲某一历史运动时说道:“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这里所说的“反动”主要指的是A.否认宗教神学 B.追求高雅精致C.享受现世人生 D.反对君主专制13. 孟德斯鸿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 B.人民主权思想 C.天赋人权思想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14. 美国著名汉学家彭穆兰在大分流一书中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
7、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在西欧对中国的胜出过程中,新大陆起的作用是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提供了西欧的工业原料来源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持 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劳动力A. B. C. D.15.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两百多年,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垄断组织的形成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16. 下表为英国政
8、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数据变化表明英国时间被修正总数年平均数18671869年17项5.7项18801885年11项1.8项18961900年1项0.2项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 B.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17.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 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
9、度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 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19. 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20. 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
10、,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手工生产 D.英国借鉴了中国的纺织技术21. 传统的中国人都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礼教思想,到了民国初年,男子削发剪辫。20世纪30年代,广州人到香港学习烫发技艺并购买电发器械回来。女人卷发烫发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尚。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有思想观念的变化 辛亥革命的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 电器的运用A. B. C. D.22. “官办汉阳铁厂于光绪二十二年交盛宣怀招商承办,讫光绪三十四年
11、(1908年)。呈部注册,遵照奏定商律办理。”19081911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平均整体容量约为29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总产量为12万余吨(其中出口量约五万余吨),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A.该铁厂创办于清末新政的大潮之中 B.于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一C.改变了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 D.以官办为始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缩影23.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 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载于1882年9月申报)。材料反映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C.新型
12、经营方式逐渐被国人接受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24. 1897年,松永伍作在考察了中国的蚕业后说:“今就广东,上海两口输出者,生丝共计约八十万捆,而其内地消费共计,其详不可知,质之商贾,视之实情,殆三倍于出口者。其国中流以上,多衣绢帛,内地消费之多,可知也”。松永伍作旨在说明A.清朝闭关锁国导致手工业品的滞销 B.丝绸成为中国富贵之家的主要衣料C.官营丝织业产品仍占绝对优势地位 D.当时中国国内贸易比对外贸易兴盛25. 美国学者弗德德里克泰维斯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过渡提供了重要参考。下列史实能为此提供有力证据的是A.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公私合营的高潮 B.中共中央
13、针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C.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D.一五计划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26. 关于下图漫画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表明了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B.其法律依据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C.该漫画体现了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D.该漫画说明了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27. 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来解释人口迁移现象,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根据这一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A.东南沿海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快B.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政治经济稳定C
14、.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D.东南沿海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吸引大量人才28. 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A.恢复西欧经济 B.稳固资本主义C.打开西欧市场 D.遏制共产主义29. 1969年尼克松总统在全国电视讲话中提出:“在权力从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顿达三分之一世纪之后,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实行新联邦主义的时候到了。”新联邦主义旨在A.实现地方自治,维护民主 B.树立政府威信,增强影响
15、 C.缓解社会危机,打击左派 D.减少政府干预,扭转困境30. 201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豆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A.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B.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C.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31. 美国学者亨延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差异。而我国学者方永刚、唐复全则指 出:“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最能论证方、唐二位学者观点的
16、史实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尼克松访华C.北约华约对峙 D.东欧剧变32. 有人用一幅漫画(如下图)来形容目前的“欧洲局势”。漫画意在表面A.美苏对峙使欧洲分裂 B.欧盟的分歧无法弥合C.欧盟国家的联合困难重重 D.多级化趋势曲折漫长二、非选择题(33题16分,34题20分,35题16分,共52分)33.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
17、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怖”,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材料二: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着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些步骤的惟一国家。现存的问题是,他们是否会把
18、其他的门打开摘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域的讲话(1971年7月6日)(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总统采取的“这些步骤“是什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6分)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所用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钢领(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为什么在当时提出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践这一外交目标的。(4分)(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9、,概括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2分)34. (20分) 现实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投射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钱穆理学与艺术(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
20、要在宋代”的理由。(6分)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8分)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
21、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3)根据材料三,“三元并存与互补”指的是“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从这三个角度展开,指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武帝:“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二起?”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黄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摘编自汉书黄仲舒传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臣闻人主所以
22、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朱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4分)材料二 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对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廷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摘编自英 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与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
23、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4分)材料三: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卢梭社会契约论(3)据材料三,指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法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4分)(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4分)1-5 DCCAA 6-10 BDDCB 11-15ACDBB 16-20ADCAA 21-25BDCDA 26-30BCCDC 31-32BC33. (16分)(1)现实意义:缓解国内财
24、政困难;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分)措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2)步骤:打破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2分)原因:美苏争霸过程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美苏争霸的需要);美国急于从越战泥潭中脱身;经济危机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3)原因:中国开展经济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2分)实践: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分)(4)因素: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的需要;国家利益等。(2分)34. (1) 政治上:宋代科举制发展,彻底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空前
25、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文化上:宋代理学诞生,儒学思想进一步走进广大平民的日常生活;世俗文化流行。(6分)(2) 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创办近代机器工业。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思想自由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与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化:总理衙门(或外务部)的设立,外交大使的派出。(8分)(3)从法制遭到践踏与破坏到提出依法治国并写入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民主制度遭到破坏到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
26、,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6分)35. (1)君权观: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来劝诫君主行德政。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通过正君心学说,要求君主“存大理.去人欲”。(4分) (2)原因: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思想内涵;继承、发展传统思想并予以创新;符合世俗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前意识;等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3)思想:强调道德和法律;追求平等。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4)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进步的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4分,答出两点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