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学习目标导航课 标 解 读1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成就,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2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时 空 坐 标知识点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背景(1)取得成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面临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3)改革契机: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2赫鲁晓夫改革3勃列日
2、涅夫改革(1)主要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2)结果: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3)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4戈尔巴乔夫改革(1)主要内容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2)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5苏联解体(1)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
3、,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2)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同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赫鲁晓夫改革废除了苏联模式吗?提示:赫鲁晓夫改革废除苏联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对苏联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苏联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背叛者;是苏联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苏联模式的革新者
4、。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探测器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你认为苏联改革应该围绕什么问题展开?如果想让改革取得成效,必须怎么做?提示:问题:苏联模式。做法:彻底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苏联国情,寻找适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2苏联解体的直接动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的错误
5、路线和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动因。他上台后,致力于建设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鼓吹政治多元化、民主化和多党制。其改革过急过快、章法大乱,后放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知识点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多采取苏联模式。2社会主义改革(1)原因: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2)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内容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影响积极: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消极:改革导致地方
6、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3)东欧其他国家改革成效波兰在19561960年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匈牙利国民收入、人民消费水平都迅速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民主德国经济稳步增长,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局限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3东欧剧变(1)原因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2)含义: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
7、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3)表现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冲突。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2)东欧剧变是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和平演变”“和平演变”,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
8、使社会主义国家崩溃瓦解。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民众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知识点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济制度: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2)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
9、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2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成就(1)背景: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过程: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成就: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激励着中国人民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为实现中华
10、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笔记: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情境探究1获取信息在错误道路上徘徊的勃列日涅夫改革与东欧剧变材料一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第三阶段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摘编自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二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
11、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摘编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1)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2)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的本质。提示:(1)趋势: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2)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迟缓,优越性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苏联对东欧诸国高压控制伤害了民族间的感情;苏联对外政策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苏联改革失
12、败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本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2论证观点赫鲁晓夫改革的进步与反动赫鲁晓夫的墓碑材料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张建华俄国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墓碑体现“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的原因。提示:进步的因素: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反动的因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他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
13、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素养形成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1二战后苏联针对苏联模式弊端的改革方面存在弊端改革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2改革的不足及经验教训不足之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忽视了对经
14、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改革异同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异重点农业军事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转向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效,最后失败失败,直接导致苏联解体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不但没有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而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同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内容
15、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在不同程度上承认或允许在公有制形式下私人经济的存在指导思想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结果脱离了苏联实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以失败而告终1(2021烟台高一检测)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里“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有的社会制度B赫鲁晓夫的改革在经济改革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故“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故选B项;赫鲁晓夫改革虽未改
16、变农业落后的局面,但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业的发展,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主要在农业领域,并非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战后苏联要改革苏联模式,并非否定原有的社会制度,排除D项。2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历史的教训中指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逐步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这里主要评价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1918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上台后逐
17、渐被取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于198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2021德州高一检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靠下达大量指令性指标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这表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C取得了巨大经济成效 D导致了农业发展缓慢B依据材料可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勃列日涅夫时期减少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这表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减少国家干预,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故选B项;材料仅仅体现了勃列日涅夫改革减少了对企业干预,但并未改变国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所以
18、并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改革的措施,并未涉及改革的结果,排除C项;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干预,扩大生产自主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发展,排除D项。4对下图漫画中的改革,解读正确的是()A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 B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 D导致了苏联全面解体D由漫画内容“改革”“多党制”“私有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一改革导致苏联全面解体,故选D项。5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把它同我国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南斯拉夫()A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进行“新经济体制”改革D建设“福利国家”A根据材料“南斯拉夫”“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斯拉夫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故A项正确。6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说明我国()A产业结构转向第三产业为主B独占世界科技发展鳌头C引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D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D“研发”“科技进步贡献率”“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都属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的成果,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