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 球 运 动 的 地理意义1.通过走访调查、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及划分方法。(地理实践力)2.结合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理解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的关系。(综合思维)3.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树立人地协调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人地协调观)任务设定 1.二十四节气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如何划分的?2.什么是“节”?什么是“气”?3.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划分之间有何关系?4.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揭示了气候变化规律?5.举例说明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
2、我国的哪些民俗活动与二十四节气有关?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一、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1诞生的地区:_流域。2重要意义:影响着人们的_、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和祭祀等活动,在国际气象学界,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3划分依据:地球绕日_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_生长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黄河农业生产公转动植物4划分(1)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 24 等份,以_点作为 0起点,地球每运行 15,日期大约经过_天,对应一个节气。(2)在二十四节气中,从立春开始,逢单的为_,简称为“节”,逢双的为_,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春分15节气中气图表点拨 教材第 1
3、5 页图 1-3-3,该图展示出: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以春分点作为 0起点,地球每运行 15,对应一个节气。将下列节气与其对应的大致日期连线。二、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1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划分(1)_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早期天文学的发展,由此催生出四季的划分。(2)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使用_的方法确定了春分、夏至、_、冬至四个节气。西周时期圭表测日影秋分(3)秦朝在_的基础上,加上了立春、_、立秋、_四个节气。(4)_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基本确立并运用于实践。二分二至立夏立冬西汉名师点拨 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公转周期划分,属于阳历的范畴,每个节气在阳历里日期相对固定。上半年在每月的 6 日
4、、21 日前后,下半年则在 8 日、23 日左右,前后只相差 12 天。2二十四节气与气象规律二十四节气能够很好地揭示寒来暑往的_规律,其中有些节气说明气温的冷暖状况,有些节气说明降水的形态与多少。气候变化3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1)“_”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求之一。(2)“_”是说降雨增多对谷类作物有利;“_”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的意思;“_”代表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4二十四节气与节庆民俗: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_等密不可分。掌握季节,不违农时谷雨小满芒种节庆、民俗微思考 有人说二十四节气已经过时了,理由可能是什么?提示:二十四节气多参考黄河流域的物候条件来制定。全球
5、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局部地区的物候发生改变;农业科技能够对局部区域的农业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进行较大程度的改良,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探究点 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通过观测“圭”上“表”影的长短变化可确定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判读与应用 问题 1(综合思维)图中“圭”的适宜长度取于哪个节气位置所示正午“表”影长度。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什么方向?提示:冬至。南北。问题 2(区域认知)如图所示安放圭表,主要适用于我国哪些纬度(写出纬度范围)。提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问题 3(人地协调观)简单
6、评价利用圭表确定节气的优点和缺点。提示:优点: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方便直观,便于观测,直接指导农业生产等)。缺点:精度受圭表的规格限制较大。1二十四节气图的判读方法(1)推断日期:一年约 365 天,24 个节气,故每个节气约 15 天,两个节气约 1 个月。根据已熟悉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可以推断其他节气的日期,如芒种在夏至(6 月 22 日前后)之前的一个节气,故约为 6月 7 日;再如清明位于春分(3 月 21 日前后)之后的一个节气,故约为4 月 5 日;大寒位于冬至(12 月 22 日前后)之后的第二个节气,故相差约一个月,约为 1 月 21 日。(2)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
7、阳高度结合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故可以推断如下:自春分经夏至到秋分,为夏半年,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先增后减);自秋分经冬至到春分,为冬半年,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先减后增)。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节气,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日落方位相同,如图中小暑与芒种,立夏与立秋,小雪与大寒,寒露与惊蛰等。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节气,昼夜长短相反,直射点纬度数相同,但直射半球不同,如惊蛰与清明,立春与立夏,处暑与霜降等。2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二十四节气与季节
8、划分我国传统上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而西欧、北美地区的中高纬度国家传统上则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与气象规律二十四节气能够很好地揭示寒来暑往的气候变化规律,其中有些节气说明气温的冷暖状况,有些节气说明降水的形态与多少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掌握季节,不违农时”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一些节气名称就是由农事活动而来。很多农谚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 二十四节气与节庆民俗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节庆民俗、祭祀活动等密不可分 二十四节气与其他文化二十四节气还对中国的中医药文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二十四节气在解题中的应用在高中地理试题中使
9、用频率最高的是二分二至日,重点记住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和时间,再推算出二十四节气在回归线之间的位置,以春分到夏至为例,共六个节气,间隔约 23.5,相邻节气相差纬度约 4,时间 15 天,即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约 8。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下图,完成(1)(2)题。(1)在二十四节气中最临近近日点的是()A小寒 B大雪 C小暑 D大暑(2)从含义上可以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归类,其中惊蛰反映的是()A季节变化B水热状况C物候现象D作物长势(1)A(2)C 第(1)题,近日点在 1 月初,与节气中小寒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接近。第(2)题,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
10、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反映的是物候现象。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人地协调观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是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目前,我国的京剧、针灸、书法、二十四节气等 32 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 7 个,入选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 1 个,合计 40 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北京时间 2016
11、年 11 月 30 日 17 时 35 分,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9N,38E)非盟会议中心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划分情况图。据此回答(1)(2)题。(1)与申遗成功当天最接近的季节和节气是()A我国冬季、立冬 B我国秋季、小雪C欧美秋季、大雪D欧美冬季、冬至(2)申遗成功的时刻,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南极圈以南地区为极昼现象B运城市树影较短C北京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D埃塞俄比亚首都当
12、地时间为 2016 年 11 月 30 日 12 时 35 分(1)C(2)D 第(1)题,欧美四季是以二分二至为四季起点,北京时间 2016 年 11 月 30 日 17 时 35 分申遗成功,11 月 22 日小雪,12月 7 日大雪,与申遗成功当天最接近的季节和节气是欧美秋季、大雪,C 正确。第(2)题,北半球冬至日(约 12 月 22 日),南极圈以南地区为极昼现象,A 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运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树影较长,B 错误;北京昼短夜长,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C 错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9N,38E)位于东三区,比北京时间晚 5 个小时,所以埃塞俄比亚首
13、都当地时间为 2016 年 11 月30 日 12 时 35 分,D 正确。本题组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切入,考查了二十四节气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季节划分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 1.我国古代历法将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将一年分为 24 个等份,并给每一个等份取了专有名称,合称为二十四节气。2.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黄道划分成 24 等份,以春分点作为 0起点,地球每运行 15,日期大约经过 15 天,对应一个节气。3.在二十四节气中,从立春开始,逢单的为节
14、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气”,合称为“节气”。4.二十四节气能够揭示季节的更替、冷暖的变化、雨雪的规律、物候的变化,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题组 1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下图)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读图,完成12 题。12020 年 10 月 19 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 B寒露 C霜降 D冬至2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应该是()A日、地、月的位置关系B太阳直射点运动C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安排D月亮的阴晴圆缺1C 2B 第 1 题,秋分为 9 月 23 日前
15、后,冬至为 12 月 22日前后,15 天对应一个节气,则寒露为 10 月 8 日前后,霜降为 10月 23 日前后。故 2020 年 10 月 19 日最接近的节气是霜降。第 2 题,由材料可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故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主要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安排。为了能反映物候和农事活动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我国古代人民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分布图。读图,完成 34 题。3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多出现在()A3 月 6 日前后
16、B3 月 31 日前后C4 月 5 日前后D4 月 20 日前后4对我国北方的城市来说,下列各组节气中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A小寒、小雪B立夏、立秋C雨水、清明D雨水、处暑3C 4B 第 3 题,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因此 15 天为一个“节气”,结合我国二十四节气分布图,清明处于春分(3 月 21 日前后)的 15 日之后,清明节应该多出现 4 月 5 日前后。第 4 题,昼长时间最接近的节气应该是太阳直射点所处的纬度位置应最接近或相同时才可能出现。结合选项只有立夏和立秋分别处于夏至前后,且距夏至的时间是相等的,也就是立夏和立秋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
17、纬度大致是相同的,此时我国北方城市昼长时间最接近。B 项正确。题组 2 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完成 56 题。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A珠江三角洲B柴达木盆地C藏南谷地D渭河平原6地球绕太阳一周为 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A15B105C195D2855D 6C 第 5 题,谚语说明该地区既种植小麦,又种植棉花。选项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和基塘农业;柴达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为平原地形,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第 6 题,春分日为每年 3 月 21 日前后,寒露日为每年 10 月 8 日前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 365 天)为 360,约为每天公转 1,则可计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195。点击右图进入 课 后 素 养 落 实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