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命题:何正兵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图5为北非五国正在建设的“绿色大坝工程”。读图完成12题。 图11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2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循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图2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图23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地壳上升 B.砍伐植被C.气候变
2、化 D.农业开发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 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3为“我国东部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4为“我国喜马拉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图3 图 4 5图3中,造成自然带沿方向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差异 B水分差异 C经度差异 D高度差异6图4中显示,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丰富,主要原因是 A南坡地形坡度比北坡小 B南坡山麓地势低,垂直温差大 C北坡地势高,太阳辐射强 D. 北坡降水少,昼夜温差小读图5回答7题。7该图所示地区是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C青藏地区 D东北地区 图5图
3、6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读图完成第89题。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是甲B出生率最低的是乙(%)图6甲乙丙丁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02345-1C人口数量自然增速最慢的是丙D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丁9与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A甲 B乙C丙 D丁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2010年11月,国家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据此回答1011题。 图710与以往历届人口普查相比,本次普查中统计工作难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近年来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C国际人口迁移量过大 D国内自发的人口流动规模很大11今后一段时期,我国
4、宜选取图7所示人口增长模式中的A B C D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8,回答1213题。 12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 BC D13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生态环境恶化C技术人才外流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专家翟振武教授也表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结合图9、图10,回答1415题。14翟振武教授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
5、下降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5图10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A点 B点 C点 D点2011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影响,阅读表1中提供的数据(北京市,单位mm),完成1617题。表1降水量径流总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量市区675.040533768270郊外平原区644.52679617137716城市建设导致了A市区蒸发量减少 B郊区径流总量减少C市区地下径流增加 D郊区降水量减少17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C扩大城市的规模 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图
6、11为“巴黎圣母院景观图”,图12为“北京故宫景观图”。读图完成1819题。图12图11 图818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自然资源 B. 气候特征 C. 地域文化 D. 地形特点19北京故宫附近没有形成北京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历史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图13图13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完成2021题。图9图1020.该图反映出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正相关 D欧洲、北美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1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生物多样性增多 土
7、地质量下降 出现“热岛”现象 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A B C D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等新的交通设施。读“某城市地质剖面图(图14)”,回答2223题。图14 - blogid=680bfd090102dxqw&url=22城市高架路上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起了近两米高的“绿色屏障”,其目的主要是A减轻车辆的噪声污染B防止汽车尾气的污染扩散C保障车辆行驶安全D美化城市环境23图中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读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图15(距平是指实际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回答2425题。图1524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上升 B持续
8、下降 C时升时降 D波动上升25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全球各地平均气温升高26近期“十面霾伏”,人们深受困扰。下列措施不能从根本上减轻雾霾的是A加强监测与预报 B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C加强大气质量管理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图16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2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A甲B乙 图16C丙D丁28图中批发市场区位选择最主要的原因是 A位于上风向,污染较小 B交通便利,地价较低 C接近工业区,运费较低D远离河流,不污染水源29.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台风
9、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30. 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温带锋面气旋 B台风常发生在秋冬季节C台风是一种在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台风有百害无一利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31地球上的某些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具有相关性。32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国土面积不断缩小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33地域文化是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34世界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了人口分布剧烈变化,不
10、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3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当地土壤贫瘠化,而且加重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36“一山有四季”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7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的地区,其人口数量在减少。38北京市中心是行政区,这是经济原因造成的。39建设新城和卫星城的重要意义在于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促进城市化发展。40在我国,并非所有大城市的市中心都为中心商务区。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4大题,共30分)。图1741读“城市地租水平空间分布示意图(图17、图18)”,回答下列问题。(8分)图18图18(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城市中某一块土地,只有 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
11、2)图17反映了土地租金受 因素的影响。其中城市区域B适宜作为 区,因为 。(3)图18反映了土地租金高低受 因素的影响,图中地租值 a、b、c的大小顺序是 。其中丁处地租值比附近地区要 (高、低)一些,因为这里 。42图19“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图19(1) 新工业区向城市外围迁移主要是为了 、 。(2) 现拟在、地中选择两处布局高级住宅区、化工园,请完成最佳选址方案并简述其理由。高级住宅区化工园选址地点选址理由 43读“200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图20)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21),回答问题。(10分)图20 图21(1)若我国进入婚育的平均
12、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为_年。(1分)(2)如图21所示,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具有的特点是_、_、_;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_年。(4分)(3)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5分)4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材料1:甲、乙两幅区域图。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区域甲:江汉平原乙:宁夏平原自然带类型草原、荒漠过渡带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
13、、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降低东台市安丰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ADABAA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ADAADCBB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CDBACBBC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ABBAABBBA 42.(1)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2) 高级住宅区化工园选址地点选址理由远离工业区,地势较高,最答风频上风向,环境较好;靠近文化区。河流下游方向,不污染城市水源;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少);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43、(1)20152020(2)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2023(3)问题:人口总数大;就业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影响: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