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过关检测(一)一、选择题1.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可见,分封制()A.造成土地和政治权利的层层分割B.允许越级实施有关义务和责任C.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D.否定封君中的下级对上级承担义务与责任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通过分封制的实施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在分封制下,封君中的下级对上级承担义务与责任,越级实施有关义务和责任是不符合礼法规定的。本题易错选C,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是随着时间推移,血缘关系的疏远和地方势力增强的结果。2.西周的分封制被称为“封邦建国”,该制度较之于夏商时有所创新,其体现出的“新
2、”特点有()宗法色彩更加浓厚同姓分封,范围扩大逐级分封规范赋税制度A.B.C.D.答案C解析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因此宗法色彩更加浓厚,正确;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了70多国,50多国同姓,正确;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分封顺序体现了分封制的等级特征,正确;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承担义务,但并未有规范的赋税制度,错误。故答案为C。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答案B解析材料“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大意是:“微子启虽然年长,但他是庶出,不能继承王位;
3、纣王当时虽然年幼,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继承了王位”,反映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4.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答案A解析唐代最能体现“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历史现象是三省六部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权制衡,一方面保障了君权的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故选A项。5.“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
4、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答案C解析“让民间精英(平民知识分子)往体制内(官员统治阶层)去流动”是解题的有效信息,在中国古代各种人才选拔制度中,只有科举制具备这一特点,故答案选C项。6.中国封建社会中“学而优则仕”蔚然成风,政府官员必须是饱读诗书经典的文化人,因而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这种变化缘于()A.秦国实行军功制B.科举制度兴起C.实行察举制选官D.程朱理学兴起答案B解析“学而优则仕”是解题关键信息,因学问优异而做官取得“士大夫”身份,这种历史现象从制度上当起源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推
5、行,故选B项。7.“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地方行省长官的职权由中央明确规定与限制,体现的是地方与中央的权力划分关系,备选项中“独立性”、“监察”、“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等信息在材料中没有明显体现,故选C项。8.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6、的不断加强B.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古代王朝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控制地方政府的日益严密答案A解析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丞相权力过大,就会威胁到皇权,所以历代皇帝都要想办法削弱相权,而分权就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法。题目中的C项是其直接目的,A项才是其根本目的。9.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7、答案A解析从材料“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可以判断是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行解决,A项符合题意。10.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作者肯定了()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备选项除分封制外,均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局面,但郡县制、行省制均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故答案选D项。11.钱
8、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答案D解析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注意审题“与之相背离的朝代”,结合题意这个朝代没有了宰相,可选出明清时期。12.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防止吏治腐败C.杜绝地方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官员控制管理的强化,属于中央集权的概念
9、范畴,故答案选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二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2)唐太宗认为宰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唐朝宰相的权力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答案(1)先由宰相等集体议政,再由皇帝最后决断
10、。(2)唐太宗认为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3)宰相是皇帝直接任免的官吏,必须依照皇帝的意愿行事;三省机构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13年11月2日法制日报在关于考试选拔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评论文章中称:以考试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当前有的地方村支书代代相传爷爷当了爸爸当,爸爸当了儿子当。古代的科举制就很好,杜绝了任人唯亲乃至世袭垄断的弊病,含有民主的因子,值得我们再度审视。材料二科举制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这些精神也
11、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以及择优选拔、据能授任原则。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2013年12月4日人才交流网(1)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结合材料说一说科举制的进步性影响。(2)除科举制外,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人才选拔制度,评判标准分别是什么?这些制度演变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答案(1)主题:科举制体现了公平、民主的原则,影响深远。影响:限制了特权,建立了制度公平;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参政积极性,扩大了统治基础;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影响深远。(2)制度及标准:世袭制血缘等级;察举制品德能力;九品中正制门第。趋势:范围由贵族扩展到平民;标准由出身门第到才学,体现了公平民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