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32KB ,
资源ID:5608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608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7年高考热点冲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治).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7年高考热点冲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治).doc

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 2007年高考预测政治(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命题预测“三农”问题是近年高考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2006年高考,全国各地十多套高考试题都有不同的题型涉及到这个问题,比较典型的是上海高考题第38题,要求学生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和政府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关注社会热点的导向。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仍然是关于“三农”问题,由此可见,“三农”问题又会是今年高考命题的主要切入点,备考复习时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准备。最有可

2、能的是:从经济生活知识考查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因和要求、提高农民收入的措施;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国家关注“三农”的理由以及解决的措施;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的重要意义;从哲学角度考查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必要性和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工的哲学依据。2.角度分析经济生活: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国家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考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从市场经济的“两只手”考查农村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农村产业结构和合理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是统一的;从

3、农民工、城镇化、城乡差距、扩大内需等方面考查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和措施;从中国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考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政治生活:从国家性质和人民地位角度,从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和工作原则角度,从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角度考查党和政府考关注“三农”的原因;从国家、政府、政党等角度考查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文化生活:从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考查社会主义文化、大众文化必须占领农村阵地,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生活与哲学:根据我国农村现状,从战略高度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体现了坚

4、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的要求;把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尊重农民意愿,体现了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在农民工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学会利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体现了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1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

5、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新农村”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体,这要求我们必须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重点是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2)结合农村实际,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在

6、农村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2.材料一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材料二 贵州省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截止2006年底,贵州省5年来共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1000多万人。2000年以来,共在31个县(市、区)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中央和省累计投入1380万元,编写乡土教材50余种,建立起实习

7、基地近200个,开设种植、养殖、林果、农村沼气建设、农产品加工等各类专业10余个,培养青年农民技术骨干10万人,辐射带动农户100万余户。目前,贵州省已初步形成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等各类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为主体,其余形式为补充的农民培训格局;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现场技能培训与集中课堂培训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模式;教学培训方式发展到以面授为主,函授、多媒体教学、现场培训、入户个性化培训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广大农民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1)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说明

8、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2)运用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培养新型农民。 (3)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的理解。【参考答案】1“新农村”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体,这要求我们必须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或一分为二的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体现了发展的观点。重点是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体现了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

9、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国目前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协调。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有蔓延的趋势。这与新农村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优秀、先进、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在农村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发挥强有力的导向作用。解析:第一问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解答本设问一是抓好范围,本题是唯物辩证法;二是把材料“翻译”成课本原理,把材料和原理结合起来组织答案。第二问属于原因类。解答本题一是回答出农村现状;二是回答出这样做的意义。2.(1)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

10、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学会经营才能市场竞争生存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农民索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国家要履行政治职能,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国家要履行经济职能,加大投入,建设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国家要履行文化职能,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农村保障体制,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国家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为农民创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实践的观点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要依靠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3页 第3页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