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语用文化常识非连续性报告阅读 (限时:25分钟满分: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在巴黎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习近平强调,要把中法关系发展好,政治互信是关键,务实合作是;新形势下,既要筑牢互信的堤坝,也要理想的灯塔;要坚持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法国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这部论语导读仅存两本。巴黎人报评论说,这本论语导读原著非常珍贵。一部论语,见证着中法交流的源远流长,印证着是中法关系的独特优势。据最新消息,马克龙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德方官员,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道,在3月26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2、正在访问欧洲举行会谈中欧关系。这种“组团”做法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马克龙在外交上的一次“创新”。()然而,欧盟28国所持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各不相同、且对华利益大小不一,“用一个声音说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必由之路竖立和而不同文化亲近感B当务之急树立齐心协力政治互信力C必由之路树立和而不同文化亲近感D当务之急竖立齐心协力政治互信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必由之路: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现也指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必须经历的过程。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这里是说中法两国务实合作是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应用“
3、必由之路”。竖立:指为使物体与地面垂直而立。树立:建立;建树。抽象事物用树立;具体事物用竖立,这里是指“灯塔”,应用“竖立”。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齐心协力:指认识一致,共同努力。这里是指中法两国虽然有不同之处,但应互相尊重,和睦地相处,用“和而不同”。第四个横线前面有论语,属于文化交流范畴,应填“文化亲近感”。故选A。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德方官员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道,3月26日与正在访问欧洲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中欧关系举行会谈。B马克龙将于3月26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德方官员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道,就中欧
4、关系与正在访问欧洲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谈举行。C马克龙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德方官员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道,在3月26日与正在欧洲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中欧关系举行会谈。D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等德方官员一道,在3月26日与正在欧洲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中欧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德方官员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道”不合逻辑,应在“马克龙”后加上“将”。“3月26日”介词残缺,应在前面加上“在”。B.“正在访问欧洲的”语序不当,应是“正在欧洲访问的”;“与习近平的会谈举行”语序不当,应为“与习近平就中欧关系
5、举行会谈”。D.“马克龙”后加“将”;“举行会谈中欧关系”语序不当,应为“就中欧关系举行会谈”。故选C。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法德虽然依然是欧盟举足轻重的大国,但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毕竟不复当年,欧盟希望有协调、统一的行动,当然可以理解。B法德虽然依然是欧盟举足轻重的大国,但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毕竟不复当年,希望欧盟有协调、统一的行动,当然可以理解。C法德虽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毕竟不复当年,但依然是欧盟举足轻重的大国,欧盟希望有协调、统一的行动,当然可以理解。D法德虽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毕竟不复当年,但依然是欧盟举足轻重的大国,希望欧盟有协调、统一的行动,当然可
6、以理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这段话的主语应是“法德”,根据话题一致原则,最后一句话应是“希望欧盟”,而不是“欧盟希望”,排除A、C两项;按照逻辑关系,应是“虽然依然是欧盟举足轻重的大国,但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毕竟不复当年”,排除D。故选B。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庶人,泛指平民百姓。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享有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利。B加冠,表示成年。古代男子十五岁举行加冠礼,加冠礼由父亲主持。C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D跽,指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司马迁鸿门宴“项王
7、按剑而跽”中的“跽”即为此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十五岁举行加冠礼”错,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5(2019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A织布插秧车水打稻B织布 车水插秧打稻C打稻 插秧车水织布D打稻 车水插秧织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文内容的能力。要从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入手,理解诗句所对应的劳动场景。中的“连枷”是答题的关键,连枷是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
8、,是用来拍打谷物,使籽粒掉下来的农具。所以这两句诗和“打稻”有关。中的“绿毯”是答题的关键,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刚插好的秧苗的特点,“清浅縠纹”说的则是水。所以这两句诗和“插秧”有关。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无锡道中赋水车。“分畴”是说田间的分区,“走云阵”形容水流淌进稻田后的样子。“刺水”句的意思是,秧苗像绿针一样刺出水面。所以这两句诗和“车水”有关。“车水”即用水车排灌。中的“机杼”是织布机,所以这两句诗和“织布”有关。据此确定答案为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2分)材料一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66.88%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讨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
9、文明理念。7197%的受访者在购买家电时,每次都会或者经常会选择节能家电;69.04%的受访者经常会优先选择公交、自行车或顺路拼车等绿色出行方式;55.83%的受访者在购物时经常会自带手提袋或购物袋;72.7%的受访者能够做到适度消费,减少购买非必需品。在家庭场所,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74.9%。调查表明84.19%的受访者能做到“人走关灯”,79.85%的受访者能够准确识别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在公共场所,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64.02%。调查表明80.88%的受访者能够做到不随手乱扔垃圾,70.25%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外出用餐“光盘”。在工作场所,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53.67%。调
10、查表明56.81%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双面打印”。虽然有39.8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关注过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新闻报道,但近半年内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和捐助环保项目的受访者比例仅分别为24.48%和22.51%。28.4%的受访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护野生动物,34.84%的受访者能够做到保护饮用水源,在发现周围有人使用野生动物制品或者食用野生动物时,只有25%的受访者会加以劝阻或通知有关部门。调查发现,不论在家庭、公共场所还是在工作学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而文化水平与公民参与环保行为的深度存在关联。52.06%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近半年内关注过生态环境新
11、闻,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27.78%关注过;77.53%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捐助过环保项目,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59.29%捐助过;40.45%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投诉过企业污染情况,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33.56%投诉过。大部分受访者将自身生态环境行为实践的原因归结于“社会责任感”和“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两项分别占比51.18%和25.58%。(摘编自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材料二随着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和媒体宣传力度的增强,我国城市居民对于基本环保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以此次调查反映的民众对PM2.5和气候变暖的认知程度为例,54.2%的民众表示
12、对于PM2.5有一定程度的认知,40.4%的民众认为个人日常行为将影响气候变暖,这两项占比均较前两轮调查有大幅提升。调查同时显示,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个人行为将会对环境保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调查发现,对于环保贡献、垃圾分类、自带购物袋购物等问题均给出高度肯定回答,分别是75%、90.3%、81.3%;对于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等问题,民众的回答也比较乐观,71.1%的民众表示愿意捐款,78.7%的民众表示愿意为环保做义工。对于“政府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放鞭炮和焰火”问题,80.8%的民众认为应该禁止。与2015年相比,民众在上述几个方面的意识均有了较大提高。另外对
13、于政府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高达69.8%的民众支持采取汽车限号政策。(摘编自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发布)材料三据媒体报道,最早发现华北超大污水渗坑的是重庆一家环保公益组织。从环保实践来看,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是行政力量的重要补充。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阿拉善生态协会,不但有力改善和恢复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尘暴的发生,而且增强了企业家的环保社会责任感和公众的环保意识。(摘编自盘和林激活环保微力量)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
14、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较多的人讨论过生态文明理念,并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B公民选择科普展览展示、标语或科普宣传活动的比例均不足三成,原因在于这些科普形式欠直观形象。C公民喜欢的环保科普形式仍以电视、广播宣传为主,但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宣传了解环保信息的比例居第二位,值得重视。D人们高度认同环保贡献、垃圾分类、自带购物袋购物等环保行为,很多民众表示愿意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因在于这些科普形式欠直观形象”于文无据。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部分公民对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且融入了日常生活
15、中,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理念已深入人心。B公民环保行为实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民自身文化水平等有关,但因环保科普力度加大,经济水平对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已逐渐弱化。C材料二以调查数据为证,指出只要大力落实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工作,增强媒体的环保宣传力度,就能促进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D材料三以具体个案为例,表明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对于环保监督与生态环境治理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但因环保科普力度加大”强加因果。C项,“只要就”说法绝对。“落实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工作,增强媒体的环保宣传力度”只是促进民众环保意识增强的渠道之一。D项,
16、“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表述错误,原文只说“是行政力量的重要补充”。8应该怎样提升公民环保行为的成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分)答: 答案缩小乃至消除公民践行环保行为存在的场景差异,增强公民在公共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环保意识;增强公民通过环保行为影响他人、监督他人的环保意识;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与受教育水平;加强科普和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保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扶持环保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发展,为公民参与环保提供渠道。(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中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一中“在家庭场所在公共场所在工作场所”可知,要缩小乃至消除公民践行环保行为存在的场景差异,增强公民在公共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环保意识。从材料一“在发现周围有人使用野生动物制品或通知有关部门”“大部分受访者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等可知,要增强公民通过环保行为影响他人、监督他人的环保意识。从材料一“不论在家庭、公共场所还是在工作学习中而文化水平与公民参与环保行为的深度存在关联”可知,要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受教育水平。从材料二中“随着我国城市居民对于基本环保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可知,要加强科普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公民环保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材料三可知,要扶持环保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