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2 ,大小:12.63MB ,
资源ID:5586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586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专题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二十五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专题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二十五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

1、第二十五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报刊、影视业的发展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考点 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转变。平民化2变化表现类型概况长袍马褂 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 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男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中西服装特

2、点设计。辛亥革命后的几十年里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饰女装改良旗袍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中山装旗袍3新中国成立后的服饰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2)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服饰逐渐。列宁装自由开放二、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1变化原因(1)外因:入侵;工业文明冲击;外来文化影响等。(2)内因:政治变革(如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等);经

3、济结构的变动及经济发展(如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工业的出现,改革开放等);思想解放(如新文化运动)。西方列强2变化表现(1)婚俗:近代以来,尤其是清末民初,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礼: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趋于简化,出现了新式丧礼。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改革。(3)其他风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婚姻自主火葬剪辫易服灵犀一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

4、主要阶段特点(1)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2)20 世纪 50 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3)20 世纪 80 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1(2019浙江 4 月选考)观察下面两图(绘制时间:1924 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20 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A B C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 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和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正确,故 A 项正确;知

5、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与材料中的短袍窄袖相矛盾,错误,材料无法得出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错误,故 B、C、D 三项错误。答案:A 2(2018浙江 4 月选考)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 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解析:“争奈人多足似弓”反映的是中国妇女的缠足习俗,“庚子(1900 年)已过尚依旧”指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社会已发生巨变,而中国这一习俗依旧,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传统观念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革,故 A 项正确;材料是

6、对社会普遍缠足这一习俗的讥讽,没有体现对社会启蒙的追求,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缠足之风依然较盛,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习俗的变革困难而不是女鞋制造工艺,故D 项错误。答案:A 3(2017浙江 4 月选考)20 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解析:材料体现了报纸对婚姻自由新风的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有的婚嫁习俗,故 D 项正确。但婚姻自由在当时并未成为普遍时尚,且婚俗

7、中西合璧等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 A、C 两项错误。材料与民生主义无关,故 B项错误。答案:D 4(2016浙江 4 月选考)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解析:甲、乙两图分别反映的是清末婚嫁和民国婚照,甲图到乙图反映的是由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旧式婚礼向简洁的新式婚礼转变,故 C 项正确。答案:C 5(2015浙江 10 月选考)20 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 经济全球

8、化的加强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服饰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ABCD解析:“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重新活跃体现出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故正确;中国服饰出现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反映出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同时也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故正确;服饰“中国风”体现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提升,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故正确。A 项符合题意。答案:A 考情分析从近五年的选考试题可以看出,选考的命题侧重以下两个方面:1考查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具体表现及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注重体现历史现象的时间意识。如 2015 年浙江 10 月选考第 16 题考查 20 世纪末时装“中国风

9、”出现的本质。2考查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体现历史发展的动态特征。如 2019 年 4 月选考第 12 题,考查男女服饰的变化;2016 年 4 月选考第 10 题,以图片的形式创设情境,考查婚俗变迁;2017 年 4 月选考第 9 题,以报刊的内容切入,反映婚嫁旧俗受到冲击;2018 年 4 月选考第 9 题,从妇女缠足这一习俗的角度切入,考查传统观念的影响。探究点 从文明碰撞视角看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史料一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

10、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史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答案提示(1)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2)变化:服饰、饮食、交通、婚礼。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1)从政治上来看,有外在与内在

11、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鸦片战争使国门大开、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主动地融入世界,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内部新兴进步力量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努力。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从生产力角度来看,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火车、电灯、有线无线电报、电话、电影、轮船、打字机以及现在高科技领域的许多成果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石油的发现和汽车、火车、轮船的普及则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

12、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后制定了三个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如第三个远景规划拟在生物工程、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等几个最主要的高技术领域有所突破,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从思想启蒙和思想革命角度来看,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人们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工业文明对我国全方位的冲击造成的,实质上体现了西方生活方式、民主自由精神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人自己追求自由、民主、富裕的结果,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生

13、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考点 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1趋势:牵引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轿子、马车等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如人力车、汽车等所取代;火车、汽车、电车等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2交通工具(1)人力:自行车19 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改革开放以来,汽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2)机械动力: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 年 4 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1872 年创办的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火车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

14、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电车 1906 年,天津建成系统汽车 1924 年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轮船上海轮船招商局有轨电车交通上海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30 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地铁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磁悬浮列车2003 年,上海磁悬浮列车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条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航空网1969商业化灵犀一点 正确认识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

15、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二、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时间发展成就1866 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邮局邮路得到进一步扩展邮政1949 年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1896中华邮政时间发展成就1877 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06 年创设无线电报电报1932 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1881 年电话传入中国电话20

16、03 年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五亿户,居世界第一位丁日昌1(20194 月浙江选考)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 BCD解析:根据材料“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可知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与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正确,故 D 项正确;材料与交通近代化的开始无关,错误,故 A、B 两项排除;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错误,故 C 项错误。答案:D 2(

17、2018浙江 11 月选考)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ABCD解析:是自行车,是人力车,是汽车,都是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反映了交通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的趋势,故 D 项正确。答案:D 3(2016浙江 10 月选考)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 世纪80 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 世纪中期B19 世纪末期C20 世纪初期D20 世纪中期解析:“通过

18、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体现这种通信方式为无线电报,根据所学,无线电报在中国最早使用是在1906 年,故 C 项正确。答案:C 4(2017浙江 11 月选考)如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A电话于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解析:概括材料可知这段广告意在表明电话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故 C 项正确

19、;广告中未提到电话传入中国的时间以及电话与民族工业的关系,故 A、D 两项错误;材料与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无关,故 B 项错误。答案:C 5(2018浙江 4 月选考)“两盒点心跑一天”到 20 世纪 90 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 年,某城从除夕夜 7 点到初五中午 12 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 65%左右;1999 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解析

20、:中国拜年方式从“两盒点心跑一天”到电话通话再到电子贺年邮件再到短信、微信拜年,反映了通信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 D 项正确;邮政电信合一时代的到来是在 1949 年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通信工具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没有说明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故 B 项错误;城市化是指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材料中未体现,故 C 项错误。答案:D 考情分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通信方式日新月异,现代通信的发展又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选考试题以鲜活的社会素材创设历史情境,体现了选考命题

21、的独到视角。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把生活与历史相关联,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两大角度去认识历史,感悟历史。探究点 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 史料 中国之有铁路,始于 1876 年外国在上海所修的吴淞铁路。1881 年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为减轻顽固派的反对,一开始不得不采用马拉车箱运煤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作为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轮船被视为起衰振弊、救国图强的利器,才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从 1895年到 1911 年,出现第一次铁路修建的高潮,先后修建了东清、胶济、京汉等几条较长的干路但这些铁路大部分都借入了外国资金,外国资本势力对它们仍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朱

22、荫贵近代新式交通运输业与中国的现代化从铁路轮船为中心的考察综合上述史料,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如何认识近代铁路的发展?教你读史 史料阐述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历程。表明铁路的发展与群众爱国救亡运动、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答案提示 特点:起步较晚;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受外国资本控制,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铁路的发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认识:铁路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也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铁路交通,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交通与通信工具发展的原因及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发展的原因: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外国先进交通、通信工具的引进;先进

23、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与通信事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后有了更大发展。(2)影响: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增长,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从负面影响而言,造成了交通堵塞,污染了环境,造成了能源危机,还带来噪音污染等。考

24、点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报刊、影视业的发展1大众报业的发展(1)发展历程:时间事件成就19 世纪 40 年代到 90 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1872 年在上海创办申报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时间事件成就1873 年汉口出版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时期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国人办报形成高潮民国成立后性报刊更加活跃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昭文新报维新运动通俗(2)大众报业的类型:从创办者看,洋人和华人;从内容看,新闻、商情、政论、通俗等。2电影的发展(1)特点:电影事业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

25、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历程:1896 年8 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1905 年京剧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民国时期 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优秀电影作品有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等定军山抗战结束后拍摄的名作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但过分强调作用改革开放后小花牧马人红高粱等相继问世,我国共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政治宣传3广播电视的发展1923 年 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正式开播1926 年

26、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1927 年 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广播1928 年 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1958 年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电视1978 年 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上海哈尔滨中央广播电台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1兴建(1)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截至 2008 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发展态势呈现出跳跃式特征。19932影响(1)积极:互联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加快人类信息交流与共享。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催生当代中

27、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工业时代信息时代)。(2)消极: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沉迷网络等负面影响。1(2018浙江 4 月选考)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影事概略1896 年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1905 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段)1927、1930 年 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20 世纪 30、40年代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时间影事概略20 世纪50、60 年代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20 世纪80、90 年代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

28、影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A BCD解析:依据表中信息可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是在 1927、1930 年,欧美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也是拍摄于 1927年,故正确;从美国影片摩登时代的上映到国产片的上映反映了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故正确;材料中电影从“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到“多种题材电影相继问世”反映了电影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故正确;中国电影发展初期

29、只有一部定军山是戏剧电影,不能说明以戏剧电影为主,故错误,故 D 项正确。答案:D 2(2017浙江 11 月选考)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A白话文运动始于 20 世纪初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解析:材料中“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只能说明 19

30、05 年后出现使用白话文的情况,但不能说明白话文运动的开始,故 A 项错误;西方文学经典在材料中有所提及,但未体现其影响的扩大,故 C 项错误;D 项亦未在材料中体现;从材料所述报刊的盛行可知其内容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欢迎,故 B 项正确。答案:B 考情分析试题经常会通过新材料或者新的历史情境来考查大众传媒的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所反映的历史本质。比如关于报刊业、影视业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等。复习时应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探究点 报刊对三民主义的宣传史料 进入民国时期,上海又出现了不少新型的、以宣传革命为目标的报纸,其中声势较壮的是周浩、戴天仇创办的民权报、吕志伊创办的国民新闻和邓家彦创办的

31、中华民报。以“民”字标名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横三民”之称。“竖三民”是说“一脉相承”,指民呼民吁民立三报;“横三民”是说“齐头并起”,指民权报国民新闻中华民报三报。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集民国时期,以“民”字标名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横三民”之称。请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你读史 辛亥革命时期,国内外革命报刊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国内也不断兴起以“民”字标名的报纸,如著名的“横三民”“竖三民”。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作为革命的有力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和宣传思想的主要作用。答案提示 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思想,即“民权”“民族”“民生”思想有关。

32、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发展的原因: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外因: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2)特点: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机关报成了新闻传媒的主体,报纸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

33、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它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之巨已有别于传统社会。(3)影响: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达标冲关演练随堂强化落实1.(2019浙江学业水平)宣传画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特征,如图为 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它能够反映()A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B一批新青年开始反对包办婚姻C服饰受到港台、欧美文化影响D握手开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 20 世纪 80 年代和图片中男女交谊舞,并结

34、合改革开放思想、衣着的开放,可知服饰受到欧美影响,故 C 项正确;苏式服装受到中国人民欢迎是在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友好时期,故 A 项错误;题干中看不到男女青年反对包办婚姻,故 B 项错误;握手开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是在辛亥革命后,故 D 项错误。答案:C 2(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 3 月适应性试卷)2018 年 12 月21 日,交通运输部举行 12 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目前全国每天共享单车的使用量在 1 000 万人次以上。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在中国发展迅速。自行车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最早是在()A19 世纪中后期 B20 世纪初C20 世纪 50 年代

35、D改革开放后解析:结合所学,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中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而题目设问的是最早,故 C 项正确。自行车在 19世纪中后期开始传入中国,不可能成为主要代步工具,故 A 项错误;直到 20 世纪初,自行车成为宫廷贵族娱乐的工具,不符合题意要求,故 B 项错误;改革开放后摩托车和汽车逐步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故 D 项错误。答案:C 3(2019浙江十校联盟 3 月适应性考试)下列有关近代电讯和邮政事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1877 年,福建巡抚刘铭传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B1896 年,“中华邮政局”宣告成立C民国成立后

36、,电话线路及营业局增加D1932 年底,我国开设了国内无线电报解析:1881 年电话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和电话营业局继续增加,故 C 项正确;19 世纪 70 年代,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故 A 项错误;1896 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故 B项错误;1877 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到 1932 年底,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故 D 项错误。答案:C 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如图是两张中国邮票,图一是在乡间骑自行车送信的女邮递员,图二是一位骑摩托车的男邮递员。根据所学

37、,下列解读正确的有()中国邮票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后半期 女子在五四运动时开始步入社会 邮政事业与交通运输有密切关系 自行车、摩托车都是近代中国重要的交通工具ABCD解析:中国近代海关试办邮政开始于 1866 年,所以符合史实;女子步入社会开始于民族工业开始出现的时代,也就是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不符合史实;邮政事业发展是依托于交通运输发展的,故表达正确;自行车、摩托车同时成为重要交通工具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不符合史实,故选 B 项。答案:B 5(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联考)1922 年上海民国日报刊文中说:“章台作客,大半征逐风尘;惜玉怜香,总之花丛稀见。叹年华之逝水,付夙恨以何如?若蒙君子如司马之多情,小妹具文君之慧眼,不弃花丛贱质,请速惠临。”下列对这则征婚广告内容的评论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通俗性报刊发展B白话文的使用尚未得到推广C婚姻自主已成为时尚D体现了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进步解析:报刊上登征婚广告,这说明当时社会思想观念的进步,故 D 项正确。答案:D “课时达标检测”见“课时检测(二十五)”(单击进入电子文档)“专题质量检测”(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 谢 观 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