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讲科学探究的思想科学探究思想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掌握相关操作技能,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的考纲能力要求。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追求知识的确凿性,用实验证据来证明。与其他形式的思维相比,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等特点;科学探究也是一种过程,有一定的活动程序或阶段,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若支持假设则建立某一理论,若否定假设则改进实验设计再实验或重新假设(可简单地用如图表示)。命题视角1补
2、充完善类实验一般给出了具体的材料及条件,要求对已有的实验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常让学生补充实验假设、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或结论。案例研究表明,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细胞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现以黄花豌豆幼苗切段为实验材料,请设计实验验证乙烯对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实验工具及材料:黄花豌豆幼苗若干、剪刀、刻度尺、培养皿、烧杯、培养液、五种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其中含最适浓度)、一定浓度梯度的乙烯、清水、滤纸等。实验步骤: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_;取标号为A、B、C、
3、D、E的五只培养皿,分别加入相同的培养液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将五组豌豆茎切段放入培养皿内,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_;再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五组;取标号为a、b、c、d、e的五只培养皿,分别加入_,将豌豆茎切段分组放入培养皿内,将各组装置分别置于_环境中,并在与步骤相同的条件下培养;3天后,测量茎切段长度,计算每组茎切段长度的平均值。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下图所示曲线。剖析第一个空的填写受众多条件限制:题目要求以“黄花豌豆幼苗切段”为实验材料,因此必须对所提供的生长状况相同的黄花豌豆幼苗进行切段处理。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切取的部位、长度都要相同。由于步骤中提到“将五组豌豆茎切段放入培养皿内”,说明分组必须在第一步完成,分组时要遵循实验的等量原则。总体来看前两步,取材分组施加实验条件,并培养,因此可以推断步骤应该为观察记录,再结合最下面的题图可知,步骤应该是“3天后,测量茎切段长度”,由于每组有多段茎切段,因此应取其平均值,或者说步骤的处理也是一种“暗示”。在确定出生长素溶液的最适浓度后,再“验证乙烯对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因此,五只培养皿中应先加入相同的培养液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使茎切段处于最适生长状态,然后再添加不同浓度的乙烯,观察其对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答案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
5、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五组3天后,测量茎切段长度,计算每组茎切段长度的平均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的培养液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不同浓度的乙烯备考指导解答此类题时要紧扣题意,仔细结合上下文进行补充。其突破方法是:(1)补充实验原理类:需要深入分析题目中与实验原理有关的内容,如对照组实验、重要实验步骤、重要实验装置、完善实验装置、完善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联系教材中相关联的原理、知识点进行知识迁移,归纳其原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对教材中基础实验的原理深刻理解,能否对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是否学会了类比迁移。(2)补充实验步骤类:需根据实验目的
6、确定实验变量,审读所提供的信息中是否准确控制了实验变量,是否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对此类问题的考查,主要是看学生是否知道实验变量的控制及实验原则的遵循。(3)预测实验结果类:需认真分析实验目的和相关知识,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一定要辨别实验是属于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无论是哪种情况,文字描述应力求简练、准确、科学。命题视角2实验评价与修订此类试题主要依据已知的实验目的、原理、材料用具评价修订实验方案。要求学生依据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评价已知方案的优缺点,并说
7、明原因或进一步修订原方案。案例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材料用具:略。实验步骤:取两只健康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并分别测量初始体温。把甲鼠置于0 环境中,把乙鼠置于25 环境中作为对照,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 h,每隔4 h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预期结果与结论: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
8、不妥之处?请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_;_;_。(2)若没有破坏甲鼠的下丘脑,将甲鼠置于0 的环境中,则甲鼠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_,请写出导致战栗的反射弧:_。(3)寒冷环境下,老年鼠的耗氧量会_,导致这个变化的主要激素是_。(4)将乙鼠从25 移入40 的环境中,产生炎热感觉的结构是_。剖析一般情况下,用活体做实验时,为避免因个体死亡或个体差异等情况而导致实验不能正常进行,常选取几个相同状况的个体进行研究。除对下丘脑的处理方式不同外,其他的无关变量均应该相同。实验目的为“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而最后结论的表述并没有“扣题”,而是按验证性实验处理,这是明显的错误。低温环境下,机体可
9、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减少、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等,同时还可以引起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因此,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答案(1)取材不当,应取若干只健康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成年小白鼠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将两组小白鼠均置于0 环境中实验结果与结论描述有误,应按探究性实验书写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2)神经和激素调节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3)增加甲状腺激素(4)大脑皮层备考指导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结果或结论等内容熟悉,能找出错误的地方并给予纠正,常以生物学中一些经典实验或学生实验为基础而设
10、计,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双基”的考查。其一般步骤包括:第一步:分析取材是否正确。第二步: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第三步:分析药品与试剂的使用是否合理。第四步:步骤及操作分析,主要有以下情况:漏做或颠倒某个实验步骤;操作方法错误;有没有设置对照,如果有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是否具有偶然性;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能否顺利完成;实验的安全性如何。第五步: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命题视角3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建立模型与类比推理等都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科学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利用建立模型法,沃森和克里克发
11、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案例“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剖析“假说”是通过实验、观察,提出假说并解释;“演绎”是对其解释的验证,其过程就是测交。答案C备考指导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以下为假说演绎法推理的逻辑关系。2“假说演绎法”非常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在平时思考问题和解题时多用“假说演绎法”。譬如,在探究性实验设计中结果和结论的预测分析时,要经常用到“假说演绎法”先进行逆向思维分析,然后再进行正向组织答案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