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756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十一单元 第4讲(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二十)(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江门调研)日本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事变”是指日本全面侵华B.“事变”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日C.“事变”导致中美关系走向破裂D.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2.(2013河南三市模拟)路透社1938年4月9日电:“英军事当

2、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的战役()A.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B.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3.(2013扬州模拟)1937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日本制止其在华一切武力侵略之行动如是则中国仍当本其和平素志,以挽救东亚与世界之危局。”该材料反映南京国民政府对待日本侵华的基本态度是()A.坚决予以抵抗

3、B.积极谋求和平C.极力争取国际支持D.准备实行自卫,抵抗暴力4.(2013自贡模拟)“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大战役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击毙俘虏日军263 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 019 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5.(2013临沂期中)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

4、情形予以制定。”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全民族抗战开始B.敌后战场开辟C.重庆谈判的开展D.达成政协协议6.1937年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在武汉军事会议上建议:“在战术上,应采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加强敌后游击,扩大面积占领,争取沦陷区民众,扰袭敌人,使敌局促于点线之占领。以收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之效。”这段材料最能说明国民政府()A.制造国共摩擦B.重视正面战场抗战C.轻视共产党敌后抗战D.重视敌后游击战7.1943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和英国大使薛穆在重庆签署了中英新约,其内容包括废除1901年的辛丑条约;撤销英国政府及其人民或公司在华享有的种种

5、特权等八条。这说明()A.中国国际地位在此时有所提高B.英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C.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改变D.中国的外交努力获得决定性胜利8.(2013太原模拟)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9.研读下图,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A.表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B.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6、C.主要为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10.(2013淮北模拟)2008年1月1日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6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一枚有“奋斗”二字的邮资纪念封(如图)。60年前,这“奋斗”二字的含义是()A.国共两党决战在即,为国共和谈划江而治而奋斗B.通过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为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C.与国民党集团决裂,为建立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D.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实现“总理遗嘱”而奋斗11.(2013湖州模拟)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恩、列、斯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

7、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总结提供事实依据的是()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一届人大B.南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D.五四运动、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12.(201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它往往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如“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表达的是()A.北伐战争中革命军的豪情壮志B.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高昂斗志C.国共对峙时期出现“左”倾冒险主义倾向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斗志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广州模拟)阅读

8、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大战役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百度百科材料二抗日战争的胜利,反而成为中国内战的开端。中日战争期间不断在华北日本占领区发展游击队的中共军队,战后迅速扩张至东北。而二次大战结束前立即占领满洲国的苏联,一方面拒绝撤军,另一方面则扶持中共军队接替对东北的占领。直至民国三十五年苏军始从东北撤离,蒋中正亦派遣了最精锐的国军部队前去接收东北,内战遂于此时爆发。美国曾派遣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停国共冲突,然国共双方皆

9、缺乏停火诚意。国民政府本应利用战后复原的机会,努力经营已残破不堪的民生经济,然而大小官员以胜利者姿态回到东部,贪腐横行,接收一时被认为“劫收”。内战使得休养生息的期望顿成泡影,高额军事开支迫使国民政府采取错误的金融政策,随后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民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政府效能愈益低落。然而致命的打击仍来自战场的失败。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北京成立,十二月七日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台北。在情势危急的内战中,国民政府仍试图进行宪法的制定与实施。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八日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于南京集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第二册第189到191页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海峡两岸历史教

10、科书在“国共内战”表述着力点的差异。如果让你来编这段教科书,你将怎样处理?(20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红旗(1930年5月24日)(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

11、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6分)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10分)材料四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1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4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C。材料中在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事变”是指日本侵华战争,A、B、D均符合史实,此时中美同是反法西斯的一方,这一时期没有走向破裂,故选C。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从关键信息“1938年4月”“津浦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应该为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B表述正确。A描述的是太原会战;C是武汉会战;D是百团大战。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和声明的内容看,“惟有实行

13、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可以体现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B错误。从“日本制止”可分析出,坚决抵抗不准确,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际支持,排除C。故选D。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可分析出,在1938-1940年间,国民党在对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材料并未提及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故排除A、C、D,B正确。5.【解析】选A。由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可以看出是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开始的阶段。6.【解析】选D。材料表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抗战的同时,也重视敌后游击战,无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还是国民党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都不同程度

14、地牵制、打击了日军,扰袭日军后方,给了正面战场不同程度地支持,故D正确。【误区警示】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存在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一般认为国民党反对游击战争,因而错选B或C,解答题目时应注意材料信息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7.【解析】选A。由材料中的时间“1943年1月11日”,可以看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现象。8.【解析】选C。材料信息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方面对时局的看法。A与史实不符。仅从毛泽东的演说并不能说明“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排除B。抗战胜利后,中

15、国共产党希望建立联合政府,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故C符合题意。D与史实不符。9.【解析】选B。图片信息反映了1947年夏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此行动不是战略决战,故排除A、C,D指渡江战役。【变式备选】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赢得了近

16、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解析】选B。据题干分析材料“强渡黄泛区”“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指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B。10.【解析】选C。根据题干“2008年”,可知60年前是指1948年,这一时期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最终与国民党集团决裂,进行解放战争,为建立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11.【解析】选C。A中“辛亥革命”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B、D中“五四运动”不是中国共产党领

17、导的,C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历史事件。12.【解析】选D。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斗志。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双方所站的立场不同,最终评判的标准是史论互证。答案:差异:大陆从军事角度,宣扬这场战争的伟大与辉煌;(4分)台湾从政治角度分析内战的起因及曾经执政党的失误。(4分)处理方法:从多个渠道(如大陆方面、台湾方面、美国方面等)获取相关史料,互相印证、去伪存真,客观公正地还原这段历史。(12分)14.【解析】第(1)题主要根据材料一、二

18、的关键信息提取革命道路的观点,对比指出分歧;分歧实质需要从当时历史阶段特征角度思考;作用主要回答对中国革命的总体影响。第(2)题据材料判断出正误,依据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成就论证说明。第(3)题主要从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程分析判断引发历史巨变的大事。答案:(1)材料一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二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分)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2分)材料一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分)(2)符合。(2分)理由: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和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8分)(3)大事: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4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