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 编制:林健强 审核:高一地理备课组高一 班 第 小组 学号: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1、 理解环境承受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 了解全体人口容量及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3、 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的相应措施。【重难点】1、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使用说明】课前预习:阅读课本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课内探究案。注:1.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
2、、完成针对性训练;3.完成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受力 概念: 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 (主要因素) (1)影响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 和 消费水平 (2)估计:存在 、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观点。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 的生活方式 保障 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 人口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2.意义 影响 战略 影响人口政策 影响 发展战略3.实行的保障措施区域具体措施世界 国家尽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 的秩序,保证 人拥有不断追求高
3、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各国、各地区尊重 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 战略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汉朝时期内蒙古草原大约生活着8万多游牧者,草地质量非常好,牧人的生活很富足。汉乐府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就是当时生活现实的写照。到明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着20万游牧者,草场质量好,生活富足。到民国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大量人口涌入,人口急剧增加到60万,牛羊的存栏量明显增加,草场质量质量已经开始有下降的迹象。但人们还能够维系基本的生活水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区人口超过150万,草场退化现象非常明显,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沙化现象。“风吹草低见老
4、鼠” 已经非常普遍,部分人口不得不迁移到别处谋生。1、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 相同的草地在不同时期能够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不同,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填表)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 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 人口和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 3、阅读教材P13图1.12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探究三种观点,你赞同哪种?为什么?探究点二: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材料1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
5、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1、 材料中所提到的“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10亿这个数字指的是什么?材料2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多能养活16亿人。2、 这16亿人和材料1中的10亿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6、3、 分析探究点一材料中的数据,哪些数字表示的是环境人口容量(以内)?哪些不是?哪些数字表示的是人口的合理容量(以内)?4、 人口合理容量的提出有什么意义?5、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哪些措施?针对性训练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3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 000 B.10 000C.6 000D.4 500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
7、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B.cbaC.bacD.acb3.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45题。4.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P为环境承载力 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P为环境承载力A.B.C.D.5.图中反映了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
8、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B.C.D.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67题。气候区合理人口容量(亿)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2800200亚热带季风气候930100地中海气候22590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735306.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7.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人口数量及其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历史和现实说明,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经
9、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完成811题。8.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B.水土流失C.荒漠化D.土壤盐碱化9.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 A.环境承载力B.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 D.地球环境容量10.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一直是学者讨论的话题,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C.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
10、性11.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A.日本B.加拿大C.德国D.科威特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下图1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图1材料2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图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图2(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
11、什么?并分析原因。(3)材料2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概念与含义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知识结构图 】人口的合理容量影响因素: 概念与含义现状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参考答案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1.环境 人口数量 2.(1)资源 生活 文化 (2)乐观者二、1.合理的生活方式 健康 未来人口生活质量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 经济社会 3.发展中 公平 大多数 人地 持续发展思考 提示: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人
12、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养活多少人。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1、反映这片草原上有一个能够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为其环境人口容量。2、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 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人口和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 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反之越大 3、提示: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观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技水平条件下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量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
13、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不等于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探究点二1、指的是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2、16亿人是环境人口容量,10亿人是人口的合理容量;二者区别是: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3、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60万;150万;表示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是:8万、20万。4
14、、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熟知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5、(1)就整个世界来说: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2)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针对性训练 1-5 DCDCB 6-10 BDCCD 11 D12、(1)沪、苏、津、粤。原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2)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不断加剧,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3)变小 原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