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67.50KB ,
资源ID:55714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571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21届6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而称皇帝的是A. 姬发B. 刘彻C. 嬴政D. 刘邦【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而称皇帝,被称为秦始皇,故C项正确;A项当时还没有“皇帝”,排除;BD项晚于C项,排除。2.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最能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是A. 察举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征辟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较低。由题干“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可知应为科举制。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

2、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考察内容重德行,决定权掌握在地方长官手中,并不平等,公开。九品中正制是由中正官对当地的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划分为九等,根据品级进行授官的制度,也不一定公开、平等。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前者多为名望高、品学兼优的社会名流,被征召者多委以要职,也是不公开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3.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 马克思主义产生D. 中国清王朝被推翻【答案】B【解析】十

3、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这是“制度创新”表现,故选B。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制度创新,排除A;马克思主义是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没有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排除C;中国清王朝被推翻,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D。4.在古代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是A. 公民大会B. 十将军委员会C. 陪审法庭D. 五百人议事会【答案】A【解析】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故A正确;十将军委员会并不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故B错误;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故C错误;五百人议事会也不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故D错误。故选A。5.下列1787年美国宪法的条文中明显体现“制衡”原则的是A.

4、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掌握立法权B. 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C.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D. 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答案】D【解析】国会掌握立法权,并不能明显体现与其它机构“制衡”原则,故A错误;总统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与“制衡”原则无关,故B错误;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也未体现与其它机构“制衡”原则,故C错误;总统与国会之间制衡,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明显体现“制衡”原则,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三权分立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6.马

5、克思说:“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法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信息:议会的权力小;有封建的残余;专制性非常强。结合以上特点不难看出,马克思说的是德国。故选C。ABD项民主化程度较高,与材料不符。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国君主立宪制7.在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我国民族工业冲击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A.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B.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

6、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压制,所以D符合题意,BCA不符合题意。8.在下列辛亥革命的成果中,能全面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的是A. 推翻“洋人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 颁布临时约法,开始民主宪政的历程C. 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建立新的政权机构D.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答案】B【解析】据材料“全面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翻“洋人的朝廷”,突击的是打击帝国主义势力的客观作用,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中华民

7、国颁布临时约法,以法制建设保障民主宪政的历程,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全面性,故B正确;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建立新的政权机构,这也是由临时约法规定的,故C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突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关键信息“全面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入手,即可得出“法制建设保障民主宪政”的结论,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9.下列对联能够正确反映五四运动结果的是A.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8、C.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运动中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的斗争席卷全国,最终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因此,学生开始上课,商人开始开门营业,故D正确;A反映了学生被捕的情况,不是五四运动的结果,排除;B是号召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对联,不是五四运动的结果,排除;“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反映的是商人罢市的对联,不是五四运动的结果,排除C。10.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A. 中共“一大”的召

9、开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D. 北伐战争的开始【答案】B【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故B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诞生,故A排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故C排除;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之后的产物,故D排除。故选B。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与发展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C.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D. 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是马克思主义诞生

10、的最基本的条件,故C项正确;A项是思想条件之一,排除;B项是资本主义的弊端之一,排除;D项是实践条件,排除。点睛:“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2.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人民政权通过的决定中,最能反映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水平的选项是A. 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战争B. 建立人民委员会取代临时政府C. 土地国有,劳动者使用D. 选举列宁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从根本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劳动者使用则体现出这一区别,故C项正确;退出一战、建立政府和选举领导人都无法体现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故A、B

11、、D 三项排除。13.“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是A. 要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B. 要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C. 要加强人民对社会的监督D. 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严重破坏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因此文革的教训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故D项正确;ABC项是加强法制建设的作用,故排除。14.新中国外交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即所谓“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事例出现在,中国处理与A. 苏联关系中B. 美国的关系中C. 日本的关系中D. 联合国的关系中【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乒乓外交”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处理与美国之间关系的,故B项正确;中苏

12、之间1949年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是1972年,排除;D项是1971年,排除。15.在下列国际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A. 北美自由贸易区B. 欧洲联盟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 东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今社会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欧盟,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最高的”,排除。点睛:“一体化程度最高”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6.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 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 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背景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铁器

13、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没有强化周王室的统治,反而是进一步加速了周王室的衰亡。所以选C。1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 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方式C. 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D. 目的是少投入多产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不难发现A C两项是小农经济的特点,B项是小农经济的历史地位,三者表述正确符合史实,而D项说法错误,少投入多产出不符合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特点。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

14、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的是合理安排农时的特点。18.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A. 冶铁B. 制瓷C. 纺织D. 煮盐【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纺织,故C项正确;ABD项是私营和官营手工业的内容,排除。点睛:“家庭手工业”是解题的关键。19.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唐代”,BC出现在汉朝,D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应用于农业生产,排除BCD。曲辕犁,是唐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

15、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20.新航路开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主要是由于它A. 大大开阔人们视野B. 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 证明了地圆学说D. 导致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产生【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发现了世界上的新的大陆,沟通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是世界真正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答案选B,A C两项也是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但与B项相比略显次要,排除; D项与新航路开辟无直接关系,排除。21.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这主要是指

16、英国A.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B. 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C. 完成了城市化进程D. 成为“日不落帝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指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实现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答案选A, B C D三项是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而非工业革命本身。考点:工业革命的含义点评: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

17、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22.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其中“解体”的含义是A. 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B. 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C. 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经济”指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包括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两种经济。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由于外国商品物美价廉,中国家庭手工业开始纷纷破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也开始分离且日益商品化

18、,在这个基础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3.西方文化开始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中是在A. 鸦片战争后B. 戊戊戌变法时C. 辛亥革命后D. 民国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开始传入,故A项正确;BCD项都晚于A项,排除。点睛:注意关键信息点是“开始”。24.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A. 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 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C. 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 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

19、期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故D项正确;ABC项是政治方面的特征,排除。点睛: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要与经济体制有关。25.凯恩斯所说的“政府必须成为看得见的手”其中“看得见的手”是指A. 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B.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C. 资本主义的供给和需求关系D. 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BC项排除;D项是指“看不见的手”,排除。26.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中华

20、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项正确;A项是指1949年10月,排除;B项是1957年,排除;D项是1954年,排除。27.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A. 改革社会主义制度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保持社会主义制度;B项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排除;D项是中共十五大的内容之一,排除。

21、28.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A. 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B. 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C. 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强D. 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减弱【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强,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29.下列中国人发明或制造的物品中,最早传入欧洲的是A. 火药B. 纸张C. 丝绸D. 瓷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我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故C项正确;瓷器、火药的大量外传是在宋元时期,故AD项排除;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时间上晚于丝绸的外传,故B项排除。点睛:注意关键词是“最早传入欧洲

22、”;从中分析出答案。30.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 朱熹B. 陆九渊C. 王阳明D. 李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故A项正确;BC项是心学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是明末进步思想的代表人物,排除。二、非选择题: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从此,新中国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建国初“首先是联合苏联”体现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

23、确立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是什么?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在70年代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这对我国外交有何积极影响?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坚定不移的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3)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我国新时期参加了哪些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4)综合上述内容,概括指出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方针。【答案】(1)外交政策:一边倒外交背景:二战后,美苏冷战,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或答出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也可给分)(2)成就:中美关系正

24、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影响:打破外交僵局;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与欧盟、东盟的合作与交流; 【解析】试题分析:(1)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首先是联合苏联”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峙,“一边倒”即新中国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使得新中国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2)材料二中“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体现了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反映了中日关系实

25、现了正常化。第二小问考查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该问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成就,答题时注意把握限制词“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回顾所学知识,列举具体史实即可:如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强与欧盟、东盟等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等。(4)该问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一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如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新时期的不结盟政策等。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现代中国

26、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32.一定时期的农业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太祖)谕户部臣曰:“减省徭役,使农不费耕,女不费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 明太祖宝训(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策?分析此政策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材料二 为了解决由于消费不足而引起的农产品生产过剩问题,1933年5月的农业调整法以给予农民补贴的形式让农民的一些土地退出生产1935年后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很快,19301940年,拖拉机的数量从

27、92万台增长到156.67万台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启示 (2)材料二中农业调整法的颁布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19131925年苏俄的粮食生产状况。 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39.7922.1334.5544.24(3)材料三中19211925年苏联的粮食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答案】(1)重农抑商影响:积极: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封建政权;消极:压抑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影响

28、: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有利于农业现代化)(3)变化: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消余粮征集制【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厚本抑末”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明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压抑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933年5月的农业调整法以给予农民补贴的形式

29、让农民的一些土地退出生产”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1935年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很快”和所学知识可知,农业调整法的颁布,使美国的经济危机得到缓解,稳定了农业生产,也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有利于农业现代化。(3)根据材料三“19131925年苏俄的粮食生产状况”可知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关于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消余粮征集制等方面思考作答。33.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文明的交流碰撞是世界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

30、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三大发明如何改变了西方历史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一个世纪以来,

31、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形成了三个重大理论成果。(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救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实践成果是什么?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在发展经济和统一祖国方面有哪些创新?【答案】(1)火药:促进作战方式的转变,推动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指南针:推动地理大发现;印刷术: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广了民众教育。(2)变化: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影响:维新变法以进化论阐述君

32、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三民主义和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一国两制【解析】(1)根据材料一“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和结合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影响概括即可。(2)第一小问,关于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

33、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可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概括变化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二“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进化论思想成为戊戌变法指导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等方面思考作答。(3)第一小问,关于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救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实践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三民主义和国民大革命方面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突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的突出贡献分别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农

34、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第三小问,关于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一祖国创新是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西学东渐、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