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689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综合评估2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综合评估(四)测试范围: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D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解析: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也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比如礁石上的贝类;选取样方时,一定要做到随

2、机。第二次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不影响统计结果,不会影响估算数值,故选A。答案:A2上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B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C在t0t1时间内,种群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D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解析: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之后的一小段时间,A错;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B错;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D对。答案:D3如图中的曲线x表示某种群在理想

3、环境中呈“J”型增长,曲线y为某种群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增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x和曲线y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表示环境阻力大小B从BC的过程中,种群增长速率减小,数量逐渐增大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改良农作物品种可使农作物呈图中曲线x型增长解析:理解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发生的变化曲线和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区别是解题关键。自然环境中因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难以呈“J”型增长。答案:D4有关群落演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B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

4、替很难形成森林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率和方向解析: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或在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干旱的环境中缺水,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答案:A5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

5、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是解题关键。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出生率提高、天敌大量捕食该种群的个体或年龄结构变动时,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S型增长,所以答案是A。答案:A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农田中小麦数量的增长曲线为“S”型C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群落中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而动物没有

6、解析:理解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和结构是解题关键。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农田中小麦数量受人为控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群落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垂直分层现象,D错误。答案:C7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A分解者都是异养需氧型生物B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C人体内的疟原虫是厌氧型的消费者D消费者消耗的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产者解析:分解者有厌氧型和需氧型两类,A错误;无论是绿色植物,还是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这些生产者都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B正确;寄生在体细胞的疟原虫生活的环境是缺氧的环境条件,是厌氧型的消费者,C正确;消费

7、者消耗的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产者,D正确。答案:A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B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互为选择因素C能量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单向流动D物质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循环流动解析: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确定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其中B是捕食者,A是被捕食者;生态系统内的信息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传递,A正确;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互为选择因素,B正确;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C正确;物质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流动,不能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循环流动,D错误。答案:D9某

8、捕食者与其猎物种群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以捕食者数量为x轴、猎物数量为y轴作图,则图形正确的是()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猎物)符合捕食关系的种群波动:猎物增加捕食者增加猎物减少捕食者减少。只有图D所示满足这种波动。答案:D10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与黑线姬鼠间通过信息传递,相互选择、相互抑制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 000只C黑

9、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防治农场鼠害,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理解种群密度概念和计算是解题关键。根据题干可知,鹰和鼠之间是捕食关系,二者通过信息传递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和共同进化,故A正确;种群密度等于种群数量/面积,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为14 000只,因此种群密度为100只/hm2,故B错;群落的丰富度是生物的种类,因此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减少不代表丰富度下降,故C错;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能提高,但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故D错。答案:A11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0、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解析:本题考查对种间关系及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A项正确;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若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数量会增多,B项正确;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C项正确;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D项错误。答案:D12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

11、常绿阔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a)6.65377.52398.57184.74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的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

12、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解析: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应不断增加,因此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在此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A项错误;据表中“植被干物质的量”的变化可知,B项正确;四个群落都有垂直结构,且随群落演替垂直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C项错误;植被干物质的量主要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关,D项错误。答案:B13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

13、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与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A14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

14、;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项错误;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项正确;人类活动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C项错误;从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D项错误。答案:B1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乙、丙、丁构

15、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解析: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解题关键。甲、丁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乙、丙表示消费者。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d分别表示乙、丙同化的能量,b表示生产者的呼吸量;缺少丁类生物,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乙同化的能量中有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A16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B生物种

16、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捕食者都必然有利解析:理解生态系统结构、成分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是解题关键。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没有起点和终点,A项错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B项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主要方面,但并非碳循环的全部,碳循环还包括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以及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的传递过程等,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有些信息传递可使生态系统的被捕食者躲避猎捕,故信息传递对捕食者不一定有利,D项错误。答案:B17下图为某生

17、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解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175(呼吸消耗量)200(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875(分解者分解量)1 250 kJ,A项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B项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为作物提供了无机盐,但能量并未流入消费者体内,故不能提高能量

18、传递效率,C项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项正确。答案:C18下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为食草动物所含的能量的10%20%B甲生态系统受到DDT农药污染,污染物含量最高的是食肉动物C图乙中,人类一定处于第三营养级D图乙表示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会很快退化解析: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为食草动物所含能量的10%20%,A项正确;生物对难降解的化合物和重金属元素具有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污染物含量

19、就越高,B项正确;图乙中人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所以人处于第二、三营养级,C项错误;城市生态系统依靠人类活动的维持,D项正确。答案:C19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自养型的细菌属于生产者,A项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的生命活动的需要,C项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

20、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也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答案:B20下图是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某一时期统计的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可构成食物链,碳元素在甲、乙、丙及分解者之间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B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乙到丙C各营养级的生物输出能量之和都比输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少,这种情形与秋天的季节特征相符D与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解析: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各营养级的生物输出能量之和比输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少,说明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这种情形与夏天季节特征相符。答

21、案:C21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2 kJ/m2)750200.98500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都相等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D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丁后,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丙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解析: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五种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构应为:,A项错误;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则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0.1

22、4,B项正确;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减少,C项错误;除去甲和丁后,则乙、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项错误。答案:B22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A项,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项,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项,食物链

23、越长,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越多,故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项,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C23如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从外围的农田生态系统等补偿输入的能量B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29105 kJ/(m2a)D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

24、4.6%解析:城市生态系统虽然是人为建立的,但还是要依赖自然系统,其能量输入除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外围的其他系统裣输入的能量,才能维持平衡。肉食动物同化量为16490.52.5,所以补偿输入量为(2.15.10.050.25)2.55。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3703142512129。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4/(2370314)12.7%以上计算单位均为103 kJ/(m2a)。答案:D2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5、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D为增加物种多样性,从外地引进多种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解析: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就是指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在群落演替的初生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盲目引进物种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A25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和的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B、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C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中的生产者同

26、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但中的则相反解析:分析柱状图:生态系统有三个营养级,生态系统有四个营养级,在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的前提下,生态系统营养级少、食物链较短,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少,而生态系统营养级多、食物链较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多,因此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但消费者所含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所含有的能量;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由以上分析可知,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A正确;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

27、能量,B错误,D错误;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因此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3分)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能力较差,其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kJ和_kJ。若去除蛇,且狐的

28、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锐减或丧失。(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引起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解析:(1)食物网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弱。物质

29、循环的正常进行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参与。(2)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鹰得到的能量最少,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鹰得到的能量最多。营养级越少,最高营养级获得能量越多。所以鹰位于第三营养级时,获得最高能量为10 00020%20%400 kJ。鹰位于第四营养级时,获得最低能量为10 0000.10.10.110 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损耗会减少,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外来物种入侵,则会导致该草原的生物(物种)多样性锐减或丧失。(3)影响兔种群数量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若兔的K值为1 000只,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吃了10

30、0只兔子的食物,则兔的环境容纳量变为900只。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调查结果将偏高。(4)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进而引起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增加。答案:(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抵抗力分解者(2)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3)捕食900偏高(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集合管27(9分)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流动途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m2表

31、示的能量形式为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_。(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C表示_。(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实现的。(4)若图甲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它们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kJ。(用含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特点和应用。(1)m1是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即太阳光能。m2是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在能量传递中由于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故最高

32、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摄入的能量中有一部分(c)未被同化,B表示被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去呼吸散失的,即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3)由图乙看出,生态系统能量散失的途径有两条: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d);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散失(E)。(4)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m kJ,则(mmx)1/51/5mx1/5A,m25A/(14x) kJ。答案:(1)热能(或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2)所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

3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4)25A/(14x)28(10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

34、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1)由于被破坏的常绿阔叶林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故此类演替为次生演替。(2)在题表所罗列的群落中,草丛营养结构最简单,物种种类最少,故其恢复力稳定性最强;而常绿阔叶林营养结构最复杂,物种种类最多,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强。(3)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中生存的动物分层的复杂程度。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29. (8

35、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代表生物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丙代表_,甲、乙、丙共同组成一个_。该生态系统具有_和信息传递功能。(2)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乙中B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其基础是_调节。(4)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用箭头和序号表示);中代表呼吸作用的是_。解析:(1)根据图中不同成分间的

36、关系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硝化细菌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也是生产者。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某种生物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根据乙中能量的数值可知,B、C能量相同属于同一个营养级。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37、答案:(1)分解者群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大于(3)自我调节负反馈(4) 30(10分)图1为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2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同化的有机物含量。据图回答问题: (1)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返还无机环境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要实现“低碳”生活,则必须抑制_过程。(2)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主要与图中_(填序号)的复杂程度有关。(3)若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群共有四个,它们同化的有机物含量如图2所示,则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_,若丁同化的有机物量增加5 kg,则至少消耗生产者_kg。(4)分解者分解植物的残枝、败叶产生的能量供_

38、利用,产生的无机盐供_利用。解析:(1)大气中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返还无机环境主要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关。(3)从图2中可以看出,乙和丙同化的有机物含量相当,故处于同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有机物含量随营养级的增加而减少,即甲处于第一营养级,乙、丙处于第二营养级,丁处于第三营养级。已知丁同化的有机物量,欲求甲至少需提供的有机物量,则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即乙和丙至少需提供520%25(kg)的有机物,甲至少需提供2520%125(kg)的有机物。(4)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能量供自身利用,产生的无机盐供生产者利用。答案:(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呼吸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燃烧(2)(3) 125(4)分解者生产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