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6 ,大小:1.16MB ,
资源ID:5563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5633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 (江苏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第三板块 世界史课件 专题(十一) 转型时期的震荡与调整——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 (江苏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第三板块 世界史课件 专题(十一) 转型时期的震荡与调整——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ppt

1、专题(十一)转型时期的震荡与调整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010203目 录主干知识宏观把握 记牢主干史实 谨防“时空错乱”专题线索逐一理清 深化历史理解避免“浮于表象”专题过关高分练 返回01 主干知识宏观把握 记牢主干史实谨防“时空错乱”返回返回主旨解读进入现代以来,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对破坏力极强的经济危机日益无能为力,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机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更为灵活地发展;与此同时,苏联则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道路上留下了经验教训。返回线索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 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

2、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返回线索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

3、夫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返回02 专题线索逐一理清 深化历史理解避免“浮于表象”返回 理清发展线索线索 1 长路漫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失败(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过剩”。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过度、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因素共同导致。(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严重。(3)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了

4、世界紧张局势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开始(1)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引发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措施: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

5、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以工代赈;社会立法;实行国家福利制度。(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30年代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深化历史理解120 世纪 30 年代历史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返回(2)政治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

6、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的法西斯专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则是高度集权。(3)从国际关系上看: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苏联也“避战自保”,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返回2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自由主义 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

7、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 返回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政策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凯恩斯主义 返回真题例证1(2017江苏高考)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

8、 1990 年和 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农业(%)工业(%)服务业(%)国家地区产业时间1990 年 2003 年 1990 年 2003 年 1990 年 2003 年低收入322428274049中等收入14939364755高收入3233276471返回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解析:分析表格可知,1990 年到 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的农业和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上都呈下降趋势,服务业则呈上升趋势,表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

9、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故 D 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并没有忽视农业生产,故 A 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故 B 项错误;三大产业明显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故 C 项错误。答案:D 返回2(2015江苏高考)如图是 19201940 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19211930 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 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 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 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返回解析:19211930 年,美国盛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经济大

10、危机爆发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故 A 项错误;19301932 年,罗斯福还未上台,美国尚未开始实施新政,故 B 项错误;19331935 年预算比重没有接连增加,故 C 项错误;由于实施新政,美国逐渐渡过经济大危机,故 19361938 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D项正确。答案:D 返回聚焦命题热点11930 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A延缓了世界经济的下滑B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

11、崩溃C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D体现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返回解析:根据题干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引发关税战争,加剧了各国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自由贸易原则,故 B 项正确;关税保护不利于各国对外出口,加剧了国内经济危机,不利于国内经济的恢复,故 A、C 两项错误;1933 年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的加强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特征,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2(2019南京、盐城二模)1936 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迎合了西方各国当时的需要,相当迅速地为英、美等国的经济学界所接受,称之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

12、在物理学上”的革命。这一理论()A是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B促使西方“混合经济”模式出现C是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D推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经济”返回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是凯恩斯,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与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完全相违背,故 A 项正确;“混合经济”模式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福利制度,故 C 项错误;“新经济”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故 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3(2019扬州二模)1988 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

13、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返回解析:据材料中“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制度”等信息可知,是英国政府为解决政府负担过重,采取的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的措施,故 A 项正确;加强社会保障不符合养老金改革的目的,故 B 项错误;国家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说明政府没有“放弃社保责任”,故 C 项错误;缩小贫富差距并不是养老金改革的目的,帮 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理清发展线索线索 2“轻重”难调苏联的社会主

14、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

15、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列宁时代(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实践)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探索(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与专制(3)评价:积极:使

16、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斯大林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斯大林模式的调整(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二战后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深化历史理解1对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农业方

17、面三大举措的评价(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是为了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期引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滑坡,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返回2斯大林模式优越性的国际体现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在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

18、体化和计划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体制。与当时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开创性与巨大的优越性。返回3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关系斯大林恢复了被列宁否定的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具体表现为:第一,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第二,取消市场机制,

19、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镇压,在 20 世纪 30 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返回4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现代化的突破性进展首先表现为 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其伟大意义在于它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创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为国家的现代化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返回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 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

20、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 战胜国内外敌人,同时实现从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与“共产主义”相结合,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运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根本目的 特点 政策 返回5.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1、(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返回真题例证1(2018江苏高考)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

22、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返回解析:根据题干所述举措可知,当时苏联撤销部分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经济行政区,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相应的经济行政区,其主要意图在于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以推动经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当时处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其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仍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并没有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故 A、B、D 三项错误。答案:C 返回2(2016江苏高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

23、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返回解析: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资金困难、原料不足,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并且要求短时间之内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而且也存在平均主义倾向,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虽然农业领域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但是农业仍然没有明显增产,故 C 项正确。答案:C 返回3(2014江苏高考)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19201921 1

24、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10.30 6.11 3.98 3.06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返回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时间“1921 年”、表格中平均税款数据的不断下降及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此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实行固定粮食税以代替过去的余粮收集制,故 B 项正确;A 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项错误;1921 年废除实物配给制,但不是题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D 项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聚焦命题热点1(2019海安中学调研)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

25、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生产合作社返回解析: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村方面是余粮收集制,故 A 项正确;固定粮食税是解决措施,而非“引发”原因,故 B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不符,故 C 项错误;中国建立生产合作社,与材料中“俄国的某项政策”不符,故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2联共(布)第十

26、五次代表大会提出:“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方针。”为此苏联实行()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场租赁制解析:从这一决议内容来看,就是要增强公有制经济比重,减少甚至消灭私有制经济成分,而农业集体化的措施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故 C 项正确;余粮收集制主要是为了满足前线战场的需要,故 A 项错误;粮食税制度下,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故 B 项错误;D 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也是部分恢复了私有制经济,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3(2019常州一模)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时代的房子过于奢侈,花瓶式建筑华而不实。为了实现“198

27、0 年每户家庭都能在属于自己的住宅里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的目标,在赫鲁晓夫倡导下,苏联全国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不带“装饰物”、15 天即可建成的装配式房屋。这一做法()A用经济管理取代行政命令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C推动苏联的经济高速发展D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返回解析:依据材料,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时代的房子过于奢侈,他倡议建造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不带“装饰物”、15 天即可建成的装配式房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民生,故选 B项;这一做法仍然属于行政命令而非经济管理,排除 A 项;简式住房的建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民生,而不会推动苏联经济的高速发展,排除 C 项;材料反映政府在房屋建设方面的措施而非“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 D 项。答案:B 返回 “专题过关高分练”见“专题过关高分练(十一)”(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谢 观 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