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9 ,大小:2.92MB ,
资源ID:5555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555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13.26《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必修3).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13.26《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必修3).ppt

1、考点 历史特征 历史表现“百家争鸣”和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术思想发达,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由不受重视到成为蔚然大宗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早期儒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道家和法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确立了其正统地位 汉代新儒学确立的背景、主要思想主张;汉武帝推广儒学的措施及影响 考点 历史特征 历史表现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成为此后的官方哲学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具有时代特色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及王夫之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

2、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 。(2)士的活跃:社会下层的士受到各 统治者的重视。(3)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重大变革 诸侯国 学在民间 3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推动了社会 大变革。(2)文化: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发展的 。2概念(1)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为宗旨的 思想流派。(2)百家争鸣:各学派 ,又彼此吸收、融合。发展学术相互批驳思想解放基础二、诸子百家思想 1儒家(1)春秋:孔子“仁”的思想:“”;主张“”。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要 ,爱惜民力

3、。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 以德治民 有教无类(2)战国:孟子和荀子“仁政”思想 民本思想 伦理观 地位 孟子 主张实行“”提出“”的民本思想 主张“”,要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 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荀子 施政用“仁义”和“”提出“君舟民水”,强调力量巨大 提出“”,要用礼乐使人向善 仁政 民贵君轻 王道 人民群众 性本善 人之性恶 蔚然大宗2.道家(1)春秋:老子 唯心论:认为世界万物本原是“”。辩证法:世间万物在不停地运动,矛盾双方 。政治思想:提出“”,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2)战国:庄子 世间万物都是 ,放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道 相互转

4、化 无为而治 相对的 3法家:韩非子(1)主张:主张君主要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2)影响:迎合了建立 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以法治国 大一统 三、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客观: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为患,积 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2)主观:董仲舒把 、道家思想糅合到儒家中加以改造。诸侯国匈奴法家2主张(1)提出“”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宣扬“”,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提出“”,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推广(1)政治: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2)教育 教科

5、书:规定儒家“”为官方教科学,教育被儒家垄断。中央:兴办 ,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地方: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儒学在民间处于 地位。儒家学说五经独尊太学4影响(1)有利于扭转 的局面,被汉武帝接纳、并付诸实践。(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 。内外松弛主流思想轻巧识记运用歌谣记忆法掌握与“百家争鸣”有关的知识 春秋战国大动荡,你方唱罢我登场;著书立说收门徒,儒、墨、道、法各主张。拓展探究为什么说“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

6、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误区警示不能说“民本”思想就是“民主意识”。因为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其提出“民贵”主张的目的是使地主阶级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和压迫人民,其提出“君轻”主张的目的是使君主更有效地统治、剥削人民。归纳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归类分析先秦时期各家思想及其地位影响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影响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等 仁、礼、为政以德、

7、民贵君轻、中庸 当时虽不受重视,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法家 商鞅、韩非子等 改革变法,厉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在当时最受统治者欢迎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影响 道家 老子、庄子等 无为而治,事物的对立面会相互转化 较消极,成为汉初治国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是精华 墨家 墨子等 兼爱、非攻、尚贤等 代表小生产者利益,较为进步,当时成为显学 辨析比较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项目 先秦儒学 董仲舒新儒学 主题 讨论现实问题 讨论神学问题 功能 是对“真理”的追求 为现实政治服务 内容 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地位 只是诸

8、子百家之一 官方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归类分析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所经历的变化(1)思想内涵的变化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荀子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社会地位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1.评价(1)“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 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 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2)“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

9、、压制人民斗争的消 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2态度(1)对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 神加以继承。孔子强调“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典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成为今天社会主义新文化建 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10、。例如孔子所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仍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史料研习材料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 2: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足食(粮食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11、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学会分析 材料1表明了孔子“克己复礼”和以德治民的“仁”的思想,材料2表明了“民无信不立”的诚信思想。两段材料共同体现了孔子“仁”和“礼”两大核心思想体系,通过这两段材料,印证了要点一对孔子思想的基本评价,并进而阐释了孔子思想在当今世界的现实价值。1.背景(1)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从政治上和思想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2)新儒学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 更适合汉武帝时期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同时,加强思想统一也有利于加强政治统一,所以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施。2

12、特点(1)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2)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思想被 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3)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 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3影响(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结束了战国以来各 种学派相互争鸣的局面,儒学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这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局面,对维护上升时期的封建统治有积极作用,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2)但是儒学独尊的局面,又禁锢

13、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 的聪明才智。史料研习材料 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旨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 2: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天子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天子面对灾异而不思改悔,就会出现“伤败”,因此天子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学会分析 材料1表明了董仲舒的“大一统

14、”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材料2表明了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主张。两则材料共同印证了要点二中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这两大理论体系分别解决了中央集权政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问题,纠正了先秦儒家思想在这两个方面的缺陷,因而才被封建统治者接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考题范例 例1(2010天津高考)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 本题通过设置公孙弘因学习儒学而得到重用这一历史情境,考查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阅读文字材

15、料,表明公孙弘精通儒家学说而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官至“天子三公”,天下的儒生都以他为榜样,效仿他、学习他,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显著提高。A、B项与材料不符,春秋时期,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故排除C项。答案 D 命题角度 情境型材料选择题近年来已成为各地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主打题型,它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或历史情境,考查学生在提炼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迁移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史实再认和论证概括能力。本考点通过设置诸子百家的相关言论,考查相关的思想学派,也可设置关于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及汉武帝推广儒学措施方面的情境材料,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命题预测 1(2011东莞模拟)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

16、凡 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A主张“以德服人”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D主张“性善论”解析:由材料中的“以德兼人者王”看出,荀子强调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问题,B项错误;C、D两项都是孟子的思想主张。答案:A 2(2011威海模拟)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

17、家的关键 ()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解析:材料叙述的是孔子的治国方略。在孔子看来,治国方式有“足食”“足兵”“民信”三个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诚信,即“民无信不立”。答案:D 考题范例 例2(2010上海高考)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 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其中渗透了关注民生的命题理念。春秋战国时代,法家主张厉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因此最受统治者推崇,由此可知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和“仁政”,道家讲求自然无为,墨

18、家主张兼爱、非攻,均不符合题干“专替君主打算”的要求,由此可排除A、C、D三项。答案 B 史观解读 民生史观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是研究历史的一种全新视角和理念。本考点可渗透民生史观的考查点主要有:先秦的仁政、民本思想,道家“无为”思想及墨家的“兼爱”思想;另外汉代新儒家“天人合一”及伦理道德思想也可用民生史观进行重新解读。命题预测 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学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解析:本题渗透了命题者强调的“

19、和谐”“民生”的理念。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就会天降祥瑞以鼓励。这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答案:D 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 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本题体现了作者从人性和民生入手进行命题的指导思想。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质”,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

20、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这段话的意思概括一下就是: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答案:A 考题范例 例3(2010重庆高考)(节选)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2: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21、材料3: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从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1,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2)在材料2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3)根据材料3,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

22、行道德教育的影响。解析 本题重点关注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的现实价值这一热点问题。儒家文化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这就是本题设置的历史情境,以此来考查考生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物的能力。第(1)问解答内涵时特别注意要从材料中筛选,而不应结合教材;第(2)问解答陈独秀对孔学的评价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句“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全面、客观论述陈独秀的观点;第(3)问解答时考生应巧借标点对材料分层归纳。答案(1)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

23、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3)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热点链接 高考并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但不会直接触及社会热点,而是渗透其中,本考点中可涉及社会时政热点问题的命题点主要有先秦儒家的和谐、礼俗、诚信及教育公平思想在当今的现实价值;诸子百家不同的治国理念对当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历史借鉴;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中的“五常”思想对当今加强青少年道德思想教育的启示等。命题预测 5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 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

24、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解析:本题借用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与当今的教育公平问题联系起来。“有教无类”意即不分贫富贵贱,所有人都有权力接受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与题干相符。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2:“抛

25、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2)该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3)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李汉秋教授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解析:本题以新的背景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解答第(1)问要结合史实,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即可。解答第(2)问时要注重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并要从统治者需要的角度入手。解答第(3)问要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切入,从如何对待传统道德这一方面展开。答案:(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3)董仲舒。有一定的合理性。“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五个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范畴,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吸取其精华,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点击此图片进入“备考演练 经典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