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77.50KB ,
资源ID:55416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5416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高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毎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汉书薛宣传载:“殆今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昝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

2、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这表明A. 刺史干预郡县行政B. 官吏之间相互制衡C.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D. 监察制度日趋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的意思是政局繁琐,官吏苛政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和刺史有关,刺史和地方官吏勾结,参与地方政事。故选A;没有体现制衡,排除B;材料与地方割据无关,排除C;材料体现的不是监察的完善,排除D。2. 法国革命固然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法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却也因此丧失了超越英国的机遇。法兰西民族的历史证明,长期的革命或者内乱,最终是有利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的。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

3、A. 带有过于激进的弊端B. 对法国社会并非完全必要C. 从总体来看弊大于利D. 有利于法国社会结构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描述,法国大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长期的革命造成社会动荡,长时段来看,最终使得法国落后于自己的竞争对手英国,因此总体来看,法国大革命弊大于利,C正确;题干并未凸显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弊端,排除A;法国有通过革命推翻帝制的必要性,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弊端而非益处,排除D。3. 宋史王安石传记載:“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 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B. 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C

4、.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D.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王安石的募役法颁行之后,民户“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这样使得部分农户的负担加重,B正确;方田均税法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保甲法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排除C;募役法的实行和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4. 上计制是古代中国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的一种制度。西汉时郡、国上计主要由郡丞、长史承担;东汉后期郡、国上计则由郡丞、长史的下属一一“上计掾史”承担。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王国问题的基本解决B.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C. 专制集

5、权的相对削弱D. 地方长官的地位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上计制度是中央对地方考核的一种手段,是中央集权的表现,其一般由地方行政长官承担。东汉后期承担上计的是郡丞、长史的下属一一“上计掾史”,说明上计制度在东汉后期并未得到重视,意味着当时中央对地方的管控能力较弱,即专制集权的相对削弱,C正确;上计制度不仅仅涉及王国,还涉及郡县,因此王国问题解决不能解释东汉后期上计制度变化,排除A;B涉及的是中枢体制的变化,与地方上的上计制度不存在主要因果关系,排除;东汉后期地方长官权力变大,形成了割据局面,排除D。5. 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

6、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A. 杜绝了专制局面的出现B. 确保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C. 消除了官员的腐败现象D. 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连贯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方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当政府发生危机或者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意味着文官制度能够保证政策的连续性,有助于保障资产阶级统治的连贯性,D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文官制度并不能确保文官队伍本身的优良素质,题干与此无关,排除B;C中的“消除”表述绝对,排除。6. 1938年,中共中央决

7、定在敌后方的各中央分局、区、地、县、市、分区的党委设立组织部,集中管理干部的考察、征调和分配等工作,并且开始出现了地方干部与军队干部在管理上的分工。这些做法A. 标志着我党干部制度的成熟B. 秉承“三三制”政权建设原则C. 适应了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D. 配合了解放区行政区划的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抗战逐渐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对干部实行统一管理,并且开始出现了地方干部与军队干部在管理上的分工,这种干部管理方式的调整适应了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C正确;1938年我党干部制度尚未成熟,排除A;三三制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

8、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1938年正值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并没有成形固定的的行政区域,排除D。7. 在14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中,法国一度成为“评论法学派”的中心。16世纪,“人文主义法学派”活跃于法国。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卢梭等促成了法典编纂运动的兴起。这反映了在法国法律形成过程中A. 法官的地位突出B. 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C. 法学家扮演主角D. 贯彻资产阶级民法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国经历了“评论法”、“人文主义法”、“自然法”三个阶段,这三个

9、阶段都体现除了资产阶级价值诉求,最终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卢梭等促成了法典编纂运动的兴起,说明法国的法律形成过程中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民法原则,D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法官的作用,排除A;“评论法学派”、“人文主义法学派”、“自然法学派”并未体现出继承特征,排除B;孟德斯鸠等人不是法学家,排除C。8. 1983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十一条增加内容:“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这一规定A.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B. 明确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C. 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法律基础D. 有利于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答案】A【解

10、析】【详解】1978年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宪法修正案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故选A;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排除B;以( 宪法 )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法律基础,排除C;材料信息与改变产业结构无关,排除D。9. 下表所列事件均发生在西汉时期,这些史实可以佐证当时A. 凿空西域,对外交流B. 经略边疆,民族交融C. 滥用民力,统治腐朽D. 国家统一,皇权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对西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域进行管理,说明西汉经略边疆,民族交融,B正确;题干中还涉及到西南地区

11、,排除A;滥用民力、皇权强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D。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现实中还建立了民族乡作为补充形式。截止到2005年,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11个因人口较少且聚居区域较小而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中,有9个建有民族乡。以上举措旨在A. 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B. 完善基层民主政权建设C. 增进各族群众的祖国认同D. 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是为了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故D项正确;AC项都是其客观影响,而不是目的

12、,排除AC;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排除B。11. 1949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规定:“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这一规定A. 是基于新中国的国情而确定的B. 旨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C. 已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D. -密切了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工作指示明确,将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视为外国侨民,这一指示一

13、方面否定了国民党的外交,另一方面又不能激化和西方国家的矛盾,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C正确;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A;题干中并未涉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体现了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意图,B排除;新中国尚未成立,中苏两国并不是同盟关系,排除D。12. 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其主要目的在于A.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 发展商品经济C.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 垄断对外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者忽必烈认为,若出产铜铁的地区都有权进

14、行采矿铸铜、铁钱,可能造成割据,所以应当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因此元朝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说明元朝实行“币同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A正确;发行纸币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不是政府的主要目的,排除B;发行纸币或者金属货币体现的是发行权力,并不能直接增加政府收入,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13.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代虽大大下降,但人头税依然很重。后来曹魏按田亩征田租,西晋按户等征户调,北魏到唐前朝在均田制下按丁夫征租调,到唐中期开始实行两税法。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调整A. 以稳定社会秩序为首要目的B. 适应了商品

15、经济发展C. 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D. 使赋税负担渐趋公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赋税标准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人头税为主到以资产为主,有效的缓和了社会矛盾,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A正确;一条鞭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排除;两税法加剧了土地兼并,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14. 亚里士多德著雅典政制中记载:“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这反映了雅典实行A. 依法治国B. 村社自治C. 轮番而治D. 权力制衡【答

16、案】D【解析】【详解】材料“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体现的是村社和陪审法庭之间的制衡,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D。15. 清代的政府灾害救助,一般要经过严密的报灾、勘灾、审户和放赈救助程序。在此过程中,募款、司账、运解、发放等环节相互分开,各有专人负责。这种做法A. 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B.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 规范了救灾赈灾行为D. 避免了官员的贪污腐败【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题干描述可知,清代政府救灾赈济过程中,有一系列的程序性工作,而且募款、司账、运解、发放等环节相互分开,各有专人负责,这样的划分职责明确,规范了救灾赈灾

17、行为,C正确;题干仅仅涉及到赈灾过程中的程序和环节相关内容,不能据此认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完善,排除A;题干内容与财政负担无关,而且从“募款”可知,赈灾中的款项并非全部由政府承担,排除B;D表述绝对,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1分,共55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典型的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股文对字数有严格规定,命题范国局限在四书五经中,而答题议论内容必须根据朱惠四书集注等书仿摹以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清朝康照

18、初年,辅政大臣主张废八股,并在之后的几次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取士形式。但是,康熙亲政后,考虑到八股文有利于抑制士人的异端思想,有利于用统一标准客观评卷,在举子的反对等多方面的压力之下,又恢复了八股取士。据清朝乾隆年间议废科举八股取士之争整理材料二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思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85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摘编

19、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八股取士的特点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严格规定字数;考试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答题议论内容须以古人语气;规范性强、标准统一。影响:利于抑制士人异端思想,加强思想专制;有利于用统一标准客观评卷 ,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选拔出统治者需要的人才;同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2)变化: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发展为更公平公正的考试任用制度。原因: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的提高;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等

20、。【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八股文对字数有严格规定,命题范围局限在四书五经 中,而答题议论内容必须.以古以语气”,可知八股取士严格规定字数、考试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答题议论内容须以古人语气,规范性强、标准统一。根据所学知识以及材料“康熙亲政后,考虑到八股文有利于抑制士人的异端思想,有利于用统一标准客观评卷”,概括出八股取士有利于抑制士人异端思想,加强思想专制;有利于用统-标准客观评卷,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选拔出统治者需要的人才;同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2)根据材料二,“18世纪末, 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直到18

21、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出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说明英国文官录用制度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发展为更公平公正的考试任用制度。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原因主要在于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的提高、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等。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独立后的美国,废除英国法中的长子继承和限嗣继承制,规定所有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废除土地占有的封建性附加条件,实行自由土地占有制。在制定法方面,联邦和各州的立法权的划分由宪法规定。1787年宪法以逐项列举的方法规定了联邦立法权的范国;以保留的方式规定了各州有权管辖的事项。美国不仅

22、颁布成文宪法,而且进行大量的法典编纂和法律汇编工作。特别是20世纪以来,美国成文法的数量和范围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和扩展。英国自19世纪确立了判例法上遵循先例的原则,美国虽然也适用这一原则,却不如英国那样严格,联邦和各州的最高法院常常在不同时期作出前后矛盾的判决。1787年宪法虽然没有使用“奴隶”一词,却使用了“其他人”的词语,在计算各州选民人数时,奴隶按3/5人口计算。摘编自林榕年、叶秋华外国法制史解读材料,提炼三个美国法律的主要特点并加以合理解释。【答案】特点:联邦制原则;成文宪法;种族歧视【解析】【详解】联邦制原则。解释:结合所学,可从联邦制实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地

23、方政府的权力划分;双方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在双方法律发生冲突时,联邦宪法及法律高于地方宪法及法律等进行说明。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便于公民的知晓与掌握,有利于依宪保障,防止侵权。种族歧视:美国法律存在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态度,并且承认奴隶制的存在。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把赋税制度作为统治西南土司地区的经济手段,同时也作为考量土官对中央王朝是否忠诚的标志之一。清代继承元明政策,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后,按土司领地大小、人多少、出产情况,规定了差发贡赋。赋额参照明代而定,并有所增

24、加,但遇天灾、战争或朝廷为表思宠均有赋税减免的情况。赋税征收过程中,根据西南土司地区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灵活调整赋税征收时间和税率,米粮与钱银交互使用。对征税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腐败行为也作了比较详细的防范规定。除缴纳赋税之外,西南土司地区还需向中央政府纳贡,贡是土官的自觉行为,无定额,可得到回赐。清代西南土司地区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边疆地区发展,使中央王朝对西南土司地区的统治较前深化了一大步摘编自党会先论清代贵州土司地区赋税制度推行的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意义。【答案】

25、(1)特点:政治象征色彩明显;因地制宜;经常性的减免赋税。(2)意义:它为清中央政府在贵州地区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了贵州土司地区与中央政府在政治上的认同感;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央政府把赋税制度作为统治西南土司地区的经济手段,同时也作为考量土官对中央王朝是否忠诚的标志之一”可知,政治象征色彩明显;根据材料“清代继承元明政策,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后,按土司领地大小、人多少、出产情况但遇天灾、战争或朝廷为表思宠均有赋税减免的情况”可知,因地制宜;根据材料“赋额参照明代而定,并有所增加,但遇天灾、战争或朝廷为表思宠均有赋税减免的情况”可知,

26、经常性的减免赋税。(2)意义:根据材料“同时也作为考量土官对中央王朝是否忠诚的标志之一”可知,清代西南土司地区的赋税制度带有政治象征性,它为清中央政府在贵州地区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了贵州土司地区与中央政府在政治上的认同感;根据材料“清代西南土司地区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边疆地区发展”可知,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儒士吕大钩辞官回乡后,制定了吕氏乡约,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方面作出规范性的要求。在该乡约的引领下,当时的蓝田地区民风淳朴,甚至关中一代的社会

27、风气也深受其影响。明清时期,无论是朝廷政令在地方上的有效实施还是民间愿望的上达,乡贤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末民国,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乡贤大量流失,乡村中“营利型”和“掠夺型”经纪横行,乡村民众苦不堪言。正如学者巴林顿摩尔所说,“所有的隐匿豪杰、不法商人、匪盗之徒以及诸如此类人物都从地下冒了出来,填补因前统治阶级倒台所产生的真空。”总体而言,乡贤在清末民国时期的乡村治理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摘编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国时期乡贤在乡村治理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答案

28、】(1)历史背景:政府的重视;科举制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影响;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宗法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发展。影响:形成了良好的乡风,规范了基层社会秩序;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朝廷政令的落实,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凝聚乡邻,利于社会教化。(2)原因: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大量乡贤流失;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军阀林立,社会动乱,基层社会矛盾突出;传统的礼乐教化受到冲击。【解析】【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离不开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可知,科举制的发展;根据材料“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

29、、交友等方面作出规范性的要求”可知,士大夫参与治理乡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儒士吕大钩辞官回乡后,制定了吕氏乡约”可知,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村治理受到宗法观念的影响;从经济角度分析,乡村治理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发展基础之上。影响:根据材料“在该乡约的引领下,当时的蓝田地区民风淳朴,甚至关中一代的社会风气也深受其影响”可知,形成了良好的乡风,规范了基层社会秩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贤治理乡村有助于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无论是朝廷政令在地方上的有效实施还是民间愿望的上达,乡贤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知,有利于朝廷政令的落实,缓和了社会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30、乡贤治理乡村有助于凝聚乡邻,利于社会教化。(2)原因:根据材料“清末民国,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乡贤大量流失”可知,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大量乡贤流失;从经济角度分析,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明初,中央集权被削弱,社会动乱,基层社会矛盾突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礼乐教化受到冲击。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西方人对当时中国形象做出不同描述,例如启蒙运动时期有的思想家称中国为“统治最为完善的大中华帝国”,有的则称中国为“专制停滞的帝国”;而21世纪以来又有人称中国为“复兴的东方大国”。从材料中任选一种中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

31、理的角度加以说明。(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近代: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片面的,有故意丑化之嫌。近代中国,统治者固然愚昧腐朽,政治经济落后,但中国人民是勇于反抗外国侵略,也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太平天国、义和团、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都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则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西方对不同时期中国的评价,注意题目要求,选取两个时期进行说明,首先概述题目的含义,然后表明态度,寻找史实进行论证方面主要结合所列明的观点,既要看到中国不同时期的优点,又要结合史实明确指出西方国家所站的立场和目的,对不同阶段进行全面客观的叙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